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安乐侯-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宇点了点头道:“看来你这些日子上任以来,并没有闲着。对于造作院的了解,比之徐绶要清楚。”

    “侯爷过奖,这不过是分内之事罢了。若是连这些事情都不知道,我也不用做这将作监丞。”许当淡然道。

    “嗯,这些东西确实还不够多。”范宇笑了笑道:“不过,这些东西的货钱,可都是要由造作院来出。不知道我去辽国之前,靠作院所制的皮鞋与皮靴都做的怎么样了。”

    许当听到范宇问起这个,便拱手道:“正要向侯爷禀报,徐兄走的时候,便已经向我交待过,说造作院所制的这些皮鞋皮靴,都是有大用的。因此,下官也没敢怠慢。如今皮鞋已经制了一万五千双,皮靴则只有八千余双。”

    以大宋现在的生产水平,一个多月能制出这个数量的皮鞋皮靴,已经是相当的多。这也证明,造作院里能抽调出来的闲散工匠,人数也不少。

    范宇点点头,“如此甚好,这也足够抵了货值。许兄,你在造作院,最大的感觉是什么。有话可以直说,不必遮掩,我想听实话,而不是敷衍之辞。”

    这就让许当有些为难,侯爷的话也没一个特指的范围,却是不好说。

    但是范宇要的就是这个模糊效果,若是说些不痛不痒的小问题,便没意思了。而且,范宇有打算将造作院重新整顿整理一番。

    “侯爷既然动问,下官可就说了。”许当皱了皱眉道:“造作院最大的弊病,便是读书人太少。这些工匠们,领会他人的意思,并不是那么顺畅。制作军器之时,少有总结,大都是靠经验来的。若非造作院有一定之规,只怕做出来的军器便不能看了。”

    范宇没想到,这个许当竟然说的是这个。范宇也知道,工匠若是没什么化,很难搞些改进和创新。但是,这个许当也能看到这个问题,并且提出来,那就不容易了。

    而这也提醒了范宇,这是又一个推动时代的机会。

    做这种事,范宇明白不可操之过急。这就像是在修正一座已经有些倾斜的高塔,要倾斜的那面的砖缝里打数十上百个木楔子,才能将高塔一点点的扶正。

    改变大宋,也是这个道理,不可操之过急。

 第256章 也不可不防

    许当果然如同徐绶所说,有点刨根究底的意思。这种人认死理,但并不是坏处,反而是个优点。

    范宇受许当的启发,也有了一点新的想法。

    其实这个想法以前也有过,但只是偶然冒出来的,有些模糊不清。

    如今听了许当的话,范宇便也有些心中豁然一亮的感觉。

    “我大宋的工匠们虽然都识几个字,但是大多也就是会写自己名字。”范宇沉吟道:“在这个基础上,或许可以给他们开个私塾,使这些工匠读些书。”

    许当对于范宇的这个想法,是很赞成的。他原本就觉得工匠们文化水平不高,做事就显得粗糙。现在安乐侯既然开口,要给工匠们开个私塾,让他们读书识字,那可就让他有些意外了。

    “侯爷,这个主意虽好,但是这些工匠们怕是会有些厌学。”许当想了想,便能知道这些工匠们的态度。

    “这有何难,按他们所学的好坏,给这些工匠们分出等级来,学的好坏与他们的酬劳相关,就不信这些家伙不肯学。”范宇呵呵笑道:“那些四十岁以上的工匠便不用学了,多招些年轻的工匠吧。上了年纪的,怕是逼死了他们,也学不出什么来了。”

    许当也笑了起来,“安乐侯所说之事,倒是可行。若是这样的话,一两年之后,便会有不少会读书的工匠出现。如此以来,我军器造作院的军器,定然也会极其精良。”

    听了许当的话,范宇不由失笑。岂止是极其精良,这会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真到了那个时候,所有人怕是都会大吃一惊。

    范宇摇了摇头,对许当道:“你想的还是简单了,此事应该只是让他们识字。若只是识字,便失了读书的本意。”

    这话听到了许当的耳中,便有些不明白了。工匠们读书识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还有什么本意。

    “侯爷的话,下官有些听不明白,还请侯爷明示。”许当拱手请教道。

    “儒家子弟们读书,都是传道授业解惑,难道工匠们读书,就不应该传道授业解惑吗?”范宇淡淡的道:“儒家传孔孟之道,工匠便传鲁班墨子之道。儒家治国,鲁班墨子治器,又有何不可。”

    这话在范宇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在许当听起来,却是如惊雷于前振聋发聩。

    安侯侯的话可太对了,若是能造就鲁班墨子一样的工匠,那却是一大盛事。到那时,谁又会在乎自己这个参与其中的将作监丞,是没有根底的。建功立业,并不一定非要抚平地方征战沙场。

    若是能在造作院有番作为,却也一样会引人瞩目。

    想起之前还对安乐侯说,别以为将作监丞是个了不起的职位,现在却是真的有些了不起的感觉了。

    “下官对于侯爷万分敬佩。”许当这一次是真的心服口服,躬身一礼道:“下官之前,还看不起将作监丞这一职位。经侯爷提点,却是发现,在这个位置上大有可为。有侯爷这样的上官,下官当为侯爷做马前之卒。”

    范宇不由大乐,这又送来一个可用之人。对方这意思挺明白的,意思就是他做事,自己罩着他。如此看来,这许当也不是个不知变通之人。

    “有什么可敬佩的。”范宇摆摆手谦虚道:“官家委我造作院通判之职,不过是看在我是皇亲的份上。但是我既然是皇亲,便不能给官家丢人。多少要做出些成绩来,也好使官家脸上有光。但是这功劳,我却是不稀罕的。你放心去做,终有出头之日。”

    许当一听,心中更是服气。这怎么比,官家让安乐侯做造作院的通判,本意应该是给他挂个闲职罢了。可谁知道安侯侯,竟能做到这等地步。

    造斧枪和龙鳞铠甲,再到做些民用皮鞋皮靴等物,这都是许当知道的。可谁知道安乐侯居然还有更厉害的想法,还要培养鲁班墨子一样的人物。

    而且安乐侯并不贪功,许当也能明白。人家已经是个侯爷和驸马都尉,又如此年轻,再有功劳便要封国公了。可这大宋自立国以来,哪有十几岁便凭自己本事上位的国公?

    “侯爷但有吩咐,下官敢不呕心呖血。”许当很是诚恳的道。

    “儒家士子求学之所,被称之为书院。”范宇笑着点点头道:“那工匠们读书求技之地,便应称之为技院。”

    许当有些牙疼,安乐侯是认真的吗,为何自己觉得这名字不太好呢。

    “侯爷起的名字,倒也直白简捷。”许当不好意思指出不当之处,只好顺着范宇的意思道。

    范宇一笑道:“自然是有全称的,这技院为我造作院内部的工匠所设,亦可从外面招收一些三代清白的穷人家孩子。全称便叫‘大宋匠作百工技术学院’,简称为‘大宋百工技院’,你觉得如何。”

    许当呵呵一笑道:“刚刚下官也是吓了一跳,如今听来,这名称倒是顺耳多了。”

    “此事便交给你来做,你可能胜任否。”范宇看向许当道:“这技院招收的人数,还有老师人数,包括所学的教材,都要整理造册。至于所需的钱款,还有场地,待你规划好了,便可以你的名义写个章程出来。我会面逞官家,请官家背书。”

    范宇对于技院能顺利成立,还是有把握的。

    以读书传授百工之艺,所培养的人不过是些工匠,这在当权的儒家子弟看来,绝对不会当成一回事。但是不管读什么书,其实都是会造就一批知识分子。无非就是文科和理科之分。

    现在等于是文科掌权,但是当整个社会都从理科受益之后,便也离不开理科了。到了那个时候,这些技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便有了话语权。

    当然,范宇也没指望就凭借一个技院,便将大宋改变。这只不过是他安排的一颗种子罢了,希望能在将来结出工业文明之花。

    听了范宇的一番话,许当整个人可谓是干劲十足。安乐侯亲手画的大饼,他能不香吗。

    “下官定不负侯爷所托!现在便赶回去,将这章程写出来,到时还要请侯爷斧正。”许当拱手道:“下官就此告辞,请侯爷留步。”

    在范宇的鼓动之下,许当的心中火热。功成名就在此一举,只要这技院成立,自己治学之名必留于史书光宗耀祖。

    范宇看到许当如此有干劲,便有些意外。许当也是儒家子弟,难道他不排斥百家吗。虽然搞定了许当,但是就怕有人阻挠,也不可不防。

 第257章 给侯爷个面子

    另一边,耶律重元所委派的大掌柜郭喜,则带着两个伙计在汴梁闲逛。

    汴梁城的繁华,真不是辽国的南京所能比的。

    如果真的比起来,只是城池大小,便是四个南京城那么大。再看汴梁城的街道之上,行人极多。道路两旁的店铺和小摊,除了各种商品之外,还有各色小吃。

    这让郭喜对于汴梁竟有些痴迷,汴梁是他从所未见的一座繁华巨城。哪怕之前去了极远的塞尔柱帝国,也没见识过这等繁盛的场面。

    三个人走了一路,嘴里塞满吃食。左右两边的吆喝叫卖之声,便从来没有断绝过。

    郭喜信佛,因此出来首要的便是先去大相国寺上香。

    从大相国寺出来,随着人群往北走,便去了最热闹的马行街。

    这里可不一样,不只是热闹,还是大宋的高端消费场所。酒楼、瓦舍、妓馆、钱铺、成衣铺子、书画店、胭脂水粉店,直让郭喜等人的眼都直了。

    揽客的伙计一个接着一个的热情招呼,使得郭喜应接不暇。

    不过郭喜也不只看,他还问。有些店铺里卖的东西,让他感兴趣了,便进去问问价钱,与伙计聊上几句。

    大宋的东西精美程度远胜辽国,瓷器、漆器、首饰等等不一而足。

    而且,都是分着档次的,每一个档次的价格便有不同,甚至相差极大。

    郭喜这是职业病,但是也是个有心人。他这么做,到时便可与大宋的安乐侯谈采买之事。要自己看中的东西,还要足够便宜的价格。若是回去赔了钱,皇太弟是不会饶了自己的。

    在来之前,郭喜也知道,有一部货物是要由安乐侯指定的,也就是必买的。

    但是具体是什么货物,郭喜还不知道,即使问安乐侯,也没能问出个所以然来。

    郭喜在汴梁城中逛了一天,便回去将自己所看中的货物都列了出来。打算第二天见范宇的时候,便将这个单子列出来。

    次日一早,王小丁便被范宇派来接郭喜到府。

    郭喜怀中揣着自己定下的货物清单,坐上了马车直奔城西。

    王小丁在一旁,对郭喜笑道:“郭掌柜,昨日在汴梁城玩的可好?”

    “汴梁繁华,超乎想象,天下大城难有比肩的。”郭喜真心赞道。

    “郭掌柜在汴梁时间还短,若是多住上一阵子,怕是便不想离开了。”王小丁虽然在汴梁的时间也不长,但是对于汴梁城中的吃喝玩乐,却是没去过也听人讲过。

    郭喜看王小丁这沾沾自喜的样子,不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