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安乐侯-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刚出了陈州城没有多远,张田生便看到一群饥民正在一座官府的粥篷不远处聚集。

    奇怪的是,在粥篷等着施粥的人虽不少,可是另一处聚起来的人也不少。

    张田生过去瞧了一眼,并没什么奇怪之处,而是支着一张桌子,桌后坐着一个账房先生模样的人正在写着什么。

    “宋老关,这是你的登记文书,带上你全家去草桥镇找范宇范小善人……”

    “冯有福,拿好你的文书,也是去找草桥镇的范小善人,给你一家安排活计,可以换粮食吃……比你们在这里天天喝稀粥强得多。”

    也就是片刻的时间,张田生便看到了四五个饥民,上前领了一张字纸便匆匆挤出人群。

    范宇范小善人?这不是就是我们主家吗。张田生不由得心生骄傲,主家虽然年少,可是这本事不小。连钦差大人府里的人也认得,据那展公子说,钦差大人对于主家也很是赞赏。总听他们说什么以工代赈,想必就是干活吃饭,这都是我主家出的主意啊。

    若不是急着回去送回信,张田生定会热心的拉上一批饥民一同回转。

    那些饥民拖家带口的,走路并不快,可是张田生快,就在范宇刚刚安排好修缮河道河堤的事项之后,便回到了草桥镇。

    在河堤找到了范宇,张田生憨厚一笑,“主家,我回来了。那展公子留我住了一日,这才让我带了回信。在这里,请主家过目。”

    范宇拆了展昭的回信,目光一扫,不由得面露喜色。

    在信中,展昭告诉范宇,包拯包大人已经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且要向陈州周边推广。

    并且对范宇表示,包拯大人非常欣赏他的这个建议,等回京之时,会特意向他提出嘉奖。

    范宇并不看重什么嘉奖,连让义母向官家认亲这事都已经放下了,朝廷嘉奖又算什么。

    他之所以给展昭写信,只不过提个醒而已,免得有更多的惨事发生。要说什么救民于水火,以天下为己任,他的思想还到不了这个高度,也就是看着饥民可怜,给想个办法。

    笑了笑,范宇便打发张田生回去休息。

    “对了主家,我来的时候可是看到有人在招饥民。听那书吏说,让他们都来草桥镇,还特意指出要找范小善人。”张田生表功似的,对范宇道:“想不到主家的名声之大,都已经传到了陈州,官府点着名才送饥民呢。”

    范宇心里一沉,这种事怎么可能是好事?官府的人点自己的名安排饥民过来,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你可看清了,那书吏穿的是官府的公服?”范宇看着张田生,追问起来。

    张田生挠了挠头,不太肯定的道:“那人身穿青袍,我觉得……更象个帐房先生,不过他敢那么说,想必也是官府的帐房先生吧。”

    范宇又不是没见过世面,一听就感觉到了其中有问题。即使是官府让饥民来草桥镇,也必然会先递交公文通知,再派差役领着人来才对。更没有可能指名道姓,让饥民们自己找过来的。

    若是半路上出了乱子,知府知县怕是都要担责。

    想通了这个关节,范宇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这是谁要给自己添乱呢?自己好似也没得罪……不对,要说得罪人,还真是有,那就是秦府。

    自前两日饥民聚众找自己要粮,背后就是秦府和那位贺掌柜。如今又弄来许多饥民,怕是还与秦府脱不了干系啊。

    秦府对义母多少有些恩情,本来范宇不想和秦府计较。但是对方两次三番的想坑害自己,并且变本加厉的惹是生非,那就不得不想办法对付了。

    想是这样想,但是眼下他们又引来了许多饥民,还是点名要自己担着,那可就难办了。想要否认是不行的,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

    手中的粮食只有几百石而已,若是一下子来了成千上万的人,怕是要出大事。一旦闹出民变来,可怜自己还没过上一天清闲日子,便会被朝廷抓去治罪,当了替罪羊。

    一抬头,看到张田生还盯着自己,范宇没好气的道:“快些回去,你爹一天多不见你,怕是也有些急了。”

    “主家别不好意思,这也是你有本事自然能者多劳,不然大家伙儿也不会跑来投靠。”张田生憨憨笑着往回走。

    范宇叹气,什么能者多劳,那不是自己的追求啊。

    叹气归叹气,范宇知道不能耽搁,立时又从现有的饥民之中,临时抽出十个壮年汉子。带着这十名汉子,范宇回到了镇上的祠堂。

    王丰留下的两个衙役,这时候都在祠堂之中休息。他们知道刘捕头及其党羽被拿下,与眼前的少年脱不开,因此对范宇很是尊重。见到范宇回来,便立时起身抱拳。

    “两位大哥,我已经得到了消息,陈州那边又有一批饥民往草桥镇而来。”范宇见到两个衙役,便对他们二人道。

    “什么?”两个衙役一听这话就差点跳了起来。

    他们也算是积年的官差,闹民变的情形也不是没见过。只一听这个消息,便知道要不好。

    “范小官人,你既然知道了此事,可有什么对策?”一名衙役急忙问道。

    范宇哪里有什么对策,也不知道多少饥民要跑过来吃饭。不过他知道,首要的一点便是要安抚人心。如果不能将人心安抚下来,只怕立时就会酿成大祸。

    “我带了十个人来,你们各带五人。”范宇这时也是硬着头皮道:“将陈州来的饥民都分了组,每一组的组长,都要从他们十个人中抽出。先让这些饥民自己搭建窝篷,然后再熬些稀粥让他们果腹。若是有人闹事,便告诉他们,不干活可别腆着脸想吃饱。只要先稳住了,便要向县里的王主薄求援。眼下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如此。”

    两名衙役除了点头还能如何,他们更没有好的办法,只知道听范宇的吩咐便是。

    秦府之中,贺掌柜再一次出现在秦员外的面前。

    “那边,事情你办的如何了。”秦员外看向对方道。

    “托员外的福,事情办的极为顺利。”贺掌柜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应道:“我派了一个帐房过去,便轻松将事情办妥。可笑的是,那些饥民居然就这么轻易信了。就连官府,也没有丝毫的怀疑盘问。”

    秦员外哈哈大笑,“好好好,还是贺掌柜心思敏捷。这一次,我看那姓范的小子如何过关!”

 第31章 不好办

    范宇担心的问题并不是饥民多的问题,他在给展昭的信里,已经提出以工代赈之事。并且,在信中也请包拯及时向西华县调粮。

    他如今最怕的就是来的那些饥民太多,手中现有的粮食吃完,而包拯还没能向这边送过来粮食,那就要出问题了。

    如今范宇只求着,那秦府的人做事没有傻到家,从陈州引来的饥民少一些。

    可是这世上的事情,十有都不如人意。往往怕什么,偏偏来什么。

    就在秦员外得意之时,从陈州到草桥镇的路上,一眼望过去全是扶老携幼的饥民。

    那账房先生虽然在登记饥民之时强调过,只有登记了名字之人,才可一家人前往草桥镇。可是这种事一传出来就收不住,大家管你有没有登记过,只盼着到草桥镇吃口饱饭找条活路。官府里的老爷们,总不能眼看着自己被饿死吧。

    抱有这种想法之人,不是一个两个,因此去草桥镇的人也多了几倍之多。

    原本那账房先生只发放了两百户登记的文书,可是过来的饥民足足有八百户。

    如果按人头算,虽每一户有多有少,这数量也不下数千人。整个草桥镇的人数加起来,也只不过刚刚上千,要想将这许多人都安置好,只有一字,难!

    他们这边数千人从陈州一走,包拯手下新收的差役赵虎就得到了消息。如此多数量的饥民离去,事情必然有所蹊跷。

    赵虎到了城外粥篷略一打听,这才明白来龙去脉。居然是草桥镇的治河使范宇,派人来登记饥民以工代赈,将饥民引走了不少。

    他回到包拯的钦差行在,急忙去求见包拯。

    而包拯这个时候,刚刚与公孙策。

    “包大人,下官有要事禀报!”赵虎回来之后,便在堂外求见道。

    包拯听到赵虎来见,便道:“有什么要事,你可进来说话。”

    赵虎急忙进到堂手道:“启禀大人,刚刚下官得了消息,有数千饥民从北门外走了。下官觉得此事奇怪,便特意去北门的粥篷探查。却发现,原来是有人在北门招募饥民以工代赈。包大人,这可是一件好事。一下子就走了数千饥民,陈州城中的压力便小了许多。大人便可从容调度,将这陈州的赈灾之事安排妥帖。”

    公孙策不由得连连点头,对包拯道:“赵虎说的不错,这样一来,大人更有把握安抚陈州了。只要陈州地方被大人安定下来,那铡了庞国舅的事情,想必官家也不好追究。若是陈州之事不定,只怕大人危矣。”

    包拯摆了摆手,“我出京之前,便特意向官家请造三口铡刀,只愿为民请命,不曾想过保全自身。倒是奇怪,这是谁已经得了先机,居然也知道以工代赈救这陈州百姓?我要感谢他才是。”

    赵虎听到包拯的话,面露敬佩之色道:“大人高风亮节,下官钦佩。我也问过了,据那些人说,是西华县草桥镇的治河使,名叫范宇。他专门派人到陈州,登记了两百户人,让他们去草桥镇。只是,这去的人似乎远不止两百余户,怕是要多出来不少。”

    包拯与公孙策两人面面相觑,居然还是范宇。草桥镇治河使,这便没错了。

    “大人,范宇不过一介十五岁少年,他竟然有这等魄力!”公孙策相当的吃惊,颔下的胡须都拈断好几根。

    “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包拯连连点头,很是赞许的样子道:“展兄的眼光不错,能认识这等少年奇人,有仁人义士之风,果然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此等人物,亦是让我十分好奇啊。”

    公孙策猛的一拍手道:“坏了,范宇虽然有胆有识,可是终究是个少年人,做事操切了些。他只想招募两百户人,却一下子过去了许多饥民。若是不能将这些饥民安置妥当,恐受其累引出乱子来啊!”

    他这一提起来,包拯也有些担心。陈州这里平安度过,草桥镇却闹起来,也是他的失职。更何况这位范宇范小哥,也是在替自己分忧,甚为仁义,万万不能让他那里出了事。

    “赵虎,你去将展兄请来,我有事与他相商。”包拯对赵虎道。

    “是,大人。”赵虎躬身而去。

    没片刻时间,展昭便来到了前堂,“包大人找我,可是我那范小兄弟之事?”

    他已经从赵虎那里听说了,出于关心,没等包拯开口,进门就急着问起。

    包拯看到展昭急切,不由得笑道:“展兄莫急,范小哥那里既敢招抚饥民,应该手中有些粮食。但是能耗几日,就不清楚了。因而请展兄前来,请你押一批粮食给他送过去。”

    展昭松了口气,抱拳道:“还是包大人想的周到,如此一来,我便放心了。还请包大人立时写下调粮文书,我现在便可动身。”

    公孙策呵呵一笑,“展兄不用急,大人已经写好了以工代赈的文书,正准备给陈州接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