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安乐侯-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这边在均州城中直折腾到了半夜,才算是消停下来。

    此时县衙中的大火已经灭去,只剩余零星的火星还在闪烁。一股子肉烧焦了的糊臭味道四散,中人欲呕。

    除了新军的兵士们守在曹傅的身边,那些被临时征召来的城中百姓们,都畏畏缩缩的躲在远处。

    在那些城中的百姓们看来,这位小将军身上的煞气,可是比那什么流寇身上的煞气大得多了。将来若是能给这小将军画个像贴在宅子里,或许能辟邪也说不定。

    曹傅却还不放松,又下了一道命令,“除恶务尽,挨家挨户大索全城,不能放过一个流寇。若是肯自首出来的,还有活命的机会,若是被搜出来的,一律斩首。”

    他这里直到天色再次放亮,才将所有的城中流寇都清理出来。除了被烧死的还有斩杀的,还抓了近两千余名流寇。

    曹傅命城中征召来的青壮们,将这近两千流寇都给看押到了一处空地,只许给少许的水喝,不许给饭吃。

    又给杨文广那边派人送了信,曹傅这才安排手下的兵士们轮流用饭休息。

    第二日的中午,杨文广与狄青两人,便看到了曹傅派回来送信之人。

    听到曹傅只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将这张海之乱给平定了下来,两人都有些不敢置信。

    中间一点波折都没有,那些流寇便如土鸡瓦狗一般被轻松解决,真的有如此简单?

    向这送信的新军兵士问了详细经过,杨文广与狄青二人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杨文广咬了一阵牙,才恨声道:“虽然剿灭了流寇,可是曹傅却是有些胡闹!如此冒险的冲入城中,万一被困在城内,便是凶多吉少的死局!竺见了这个家伙,定要狠狠的揍他一顿!”

    其实杨文广也是后怕,曹傅可是国舅,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也绝对落不了好果子吃。

    狄青却是开口道:“我觉得,曹傅此战极有名将风范,或许是你我以前小看了他。”

    大宋安乐侯

 第442章 是捷报

    杨文广考虑的是曹傅的身份,而狄青此时考虑的,却是曹傅的战术。

    听到狄青这么说,杨文广不由的有些诧异。

    “狄青,你说曹傅这小子是有把握,才如此做的?”杨文广问道。

    “不错,我是这样看的。”狄青笑道:“他手中有两千轻骑,分了一千轻骑去四面扫荡,这与原本所说的想法并无区别。谁想半路上又碰到了一小股流寇,这便让他改了主意。他利用轻骑马快的特点,便打了一个时间差。在那张海还没得到消息之时,便定计夺门入城,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可是,他这么冒然冲到城中,岂不是太过危险。轻骑在城中可没什么优势,只须在当街扔些桌椅便可使他们寸步难行。若是流寇中有一两个有些见识的,便会让曹傅这小子吃个大亏。”杨文广还是有些后怕的道。

    狄青哈哈一笑,“曹傅这小子也不傻,他肯定是派出骑兵在城中到处驱赶那些流寇,不使之有机会反应。这骑兵交到他的手中,也算是将轻骑的速度优势用到了极处。”

    杨文广点点头,“也对,我们两个如今反倒是轻松了一些,只管派人去均州其他地方剿灭零星余孽便是。”

    两人商量了一下,便又分出了一千步卒,去往均州各个村镇。

    而他们两个,则带领着大队人马直奔均州。

    又过了一日,光化军的马玉也得到了消息,均州流寇张海被平定了。

    马玉大大的吃了一惊,在大宋流蹿了一年多,迁徙数州之地的张海之乱被平定,这让他有些象做梦。

    那些流寇的战力不弱,光化军与之交过战可是知道的。

    互相之间,基本上算得上是互有胜负。

    然而新军去了不过三日不到,张海之乱便被平定,这简直是打破了马玉的认知。

    身为光化军都指挥使,马玉有些不太确定,他觉得这或许是新军为了抢风头在吹牛皮。

    因此,马玉也并没有将这个消息上报,而是静观其变,以免事情出现反复。

    曹傅等了一天多的时间,杨文广与狄青两人所带的大队,才到达了均州城中。

    此时的均州城中,居然已经恢复了几分热闹。流寇们曾经肆虐的痕迹也减轻了不少。

    只是原本均州城中的县衙那里,已经被烧成了一片白地。除了还有些残砖断瓦,便什么也不剩了。

    曹傅带着杨文广与狄青到了城中的营地,“杨大哥、狄大哥,如今均州城的张海之乱,已经平定,我们接下来,是不是应该转战河西了?”

    杨文广看着曹傅这精神的样子,不由得无奈的道:“确实是应该转战河西,可是此事也急不得。我先问你,那张海你可曾抓住。”

    “这个……当时张海在县衙当中,被我一把火就给烧死在了里面。”曹傅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县衙被我派人围了,没有一人能跑出来。事后问过一些被抓到的流寇,他们也说那张海就在县衙之中。等大火熄灭,我让人去火场中翻找,只剩了一堆骨头棒子,却也不知道哪一块才是张海的骨头。”

    杨文广与狄青两人也是无奈,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摇头。

    狄青道:“先将流寇都剿灭再说,让知情的流寇写下口供,我等如实上报便是。”

    “也只能如此了。”杨文广有些可惜的道:“曹傅啊,你这功劳须打些折扣了。”

    曹傅却是不以为意道:“打些折扣便打些折扣,这大宋是我姐夫的,他还能亏待了我不成。我又是他小舅子,也不差这点功劳。”

    狄青看他这样子,忍不住在他脑袋上来了一巴掌,“刚想夸你有打仗有些样子,却不想你便得意起来。国舅又如何,尾巴翘到天上,早晚要吃大亏。还敢瞪我,信不信我与杨大哥现在就揍你一顿。”

    曹傅瞪着眼看了看狄青,又看了看杨文广,知道这两人可不在乎自己的国舅身份,那是说揍就揍的。

    他立时陪笑道:“狄大哥你生什么气,小弟我这点本事,不都是跟着两位大哥学的吗?今日没能骄傲的起来,我定会在两位大哥的教导之下,成就更大的功劳。”

    这小子如今能屈能伸,倒是让杨文广与狄青两个人没有脾气,不由得失笑。

    杨文广哈哈一笑道:“你这小子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了,我们本来是替你高兴的。你若是少吹点牛,那便更好。且去传令,让均州散落的那些新军轻骑和步卒兵士们,都聚拢回来。等朝廷的命令一下,我们便须开拔了。”

    数日后,在汴梁城政事堂。

    王德用手持着一张奏报,喜气扬扬的来到这里。

    “吕相公、蔡相公,大喜啊。”王德用哈哈笑道:“刚才均州传来消息,张海之乱已被平定。如今,那里正被新军请了当地乡老治理,该如何处置,还请两位相公拿主意才是。”

    他说的话,便将手中的一封报捷文书,递到了吕夷简的面前。

    吕夷简面带疑惑之色,打开手中的那封报捷文书,一目十行的看过,不由吸了一口凉气。

    蔡齐看到吕夷简神色如此凝重,便问道:“吕相公,一封报捷文书,是喜事又不是坏事,为何如此吃惊。”

    吕夷简将手中的文书递过去道:“你且看看。”

    只有枢密使王德用以手捋须,样子甚为得意。

    蔡齐看了报捷文书,脸色同样异常吃惊,“只不过一日,便将均州之乱平定?这也太、太过玄虚。”

    “蔡相公,话可不要这么说。这立功的小将,乃是当今皇后的幼弟,曹傅。”王德用淡淡的道:“曹家世代将门,其祖父曹彬,为我大宋开国名将。其子孙有这等战绩,亦是有情可缘的。”

    吕夷简与蔡齐两人互相对视一眼,却是有些说不出话来。本来对于武将冒头,他们两人便是不喜的。可是这位乃是官家的小舅子,有些话,便不是可以随便说的了。

    “王相公,曹傅年龄不过十五又是皇亲,这功劳到底如何来的怕是或有隐情。”吕夷简不禁摇头道:“莫要着急,须等光化军这边有了奏报再做处置。”

    只是事情就是那么的巧,正好有一名文吏抱着一摞文书送过来,恰好听到了吕夷简的话。

    这文吏很是凑趣道:“吕相公也是赶得巧,这些文书中便有光化军送来的,下官扫了一眼,是捷报!”

    大宋安乐侯

 第443章 皇后的意见

    光化军是座大宋的军州,因此其奏报也是送往政事堂,而不是送到枢密院。

    这名吏本意是巴结一下吕相公,却不知这话使得吕相公有些尴尬。

    枢密使王德用听到这吏的话,便笑道:“如此正好,还请吕相公将那光化军的捷报取出来一观。”

    蔡齐没好气的对那吏道:“我们这里议事,你且出去。”

    他竟然直接将那吏给赶了出去,显然也是心中不爽。

    吕夷简无奈,将那份光化军送来的捷报找了出来,看了一眼内容,与新军的报捷书内容没多少出入。

    这份捷报又送到了王德用的手中,他看完之后,不由笑道:“这位小曹国舅竟没看出来,如此有勇有谋,不再是那个捣蛋的小子。”

    “王相公,曹傅是外戚。”蔡齐皱眉提醒道。

    只是这话落在王德用的耳中,却是分外的刺耳。

    王德用瞥了蔡齐一眼道:“外戚又如何,外戚还不能为国杀敌立功了?莫非蔡相公,还怕曹傅这外戚专权不成。我大宋的外戚多为将门,也没见哪个外戚乱了国本国政。”

    蔡齐被王德用训斥,脸上便有些挂不住,“王相公说的轻巧,可是历代都有外戚专权的先例。我大宋现在没有外戚弄权,不代表以后不会有。”

    “呵呵。”王德用冷笑,“我大宋好不容易有了一支象样些的军队,却要都被送到河西的瓜沙二州那等飞地。那等穷荒险恶之地,一个不好便是全军覆没。明知如此,新军将士可曾有半点怨言?没有怨言,便皆为忠勇之士。曹傅更是身为皇亲,也一样并无二话。如今立了些功劳,你蔡齐还要质疑不成。”

    这话问蔡齐有些不好回答,便沉着脸不再开口。

    吕夷简摇了摇头,打圆场道:“王相公何必如此激烈。蔡相公也是为了我大宋的安危着想。我知王相公体恤将士,也愿意为新军将士们争一份功劳。你们都没有错,只是着眼之处不同罢了。我觉得,此事涉及到曹傅,还须问问官家的意见为好。以他的身份,还是与其他将士有所不同的。”

    对于这一点,王德用倒是没有反对。

    不管怎么说,曹傅也是官家的小舅子,官家不会抹煞他的功劳,这就够了。

    三人拿着两封报捷书,一同去了崇政殿求见官家。

    赵祯听说一下子来了三位相公,还以为是发生了多大的大事,便命陈琳将三人请进殿来。

    “三位卿家,你们此来,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成。”官家赵祯问道。

    枢密使王德用上前一步,躬身道:“启禀官家,我等此来,是有一个大喜讯。”

    赵祯一听喜讯,便是精神一振,反正总比坏事强。

    “王卿,你且说说是何喜讯,能劳动三位朝中的相公齐至。”赵祯心情放松下来,不由笑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