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安乐侯-第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范宇也就释然了,范仲淹也不算是被自己间接给坑了。

    而且如范仲淹这样在朝中有人望,又有着改变现状的想法之人,多去基层锻炼一下也是好的。

    范宇甚至想着,若是在范仲淹接下来这段失意的时间里,对其产生影响,也不知道会不会有着新变化。

    永昌隆开拓海外的事情定下来,范宇、曹佾、赵允初三人便没了其他的事情。

    “官家,臣已经有几日没去向两位太后娘娘请安,若无事的话,臣便告退了。”范宇向赵祯躬身道。

    赵祯点点头道:“你是该过去,前些时日西夏刺客之事,不知怎么已经有风声传到了慈宁宫中,两位太后对你可都有些担心。只是知你平安,才没多说什么。”

    范宇心中甚是过意不去,急忙问道:“两位太后娘娘真的没说什么?”

    “朕还会骗你不成?”赵祯不悦的道:“你快些过去吧。”

    “是,臣这就告退。”范宇拱了拱手,便退出殿外,这礼仪也草率了许多。

    吕夷简与蔡齐两位相公,看到这情形,却是心中暗自摇头,安乐侯圣眷甚笃啊。

    曹佾见状也急忙拱手道:“官家,臣出海归来,还未曾去见皇后娘娘,若官家无事,臣便去向皇后报个平安。”

    官家赵祯不由好笑,“若是无事上奏,诸卿便都告退吧。”

    范宇出了崇政殿,便直奔慈宁宫而去。

    人还没到慈宁宫的大门,便被一名慈宁宫的小黄门看到。

    “安乐侯来了!安乐侯来了!”小黄门嚷了两声小跑着进去报信。

    范宇只是一瞬间的愕然,便心中一暖,定是义母知道自己遇刺之事,甚为担心。

    却是知道自己也怕她担心,所以忍着没有特意的召自己进宫。

    义母想来这几日也是忍不住,在宫中会念叨几句,让这些宫中之人,也上了心。

    否则的话,那小黄门定然不会这么大的反应。

    想到这里,范宇揉了揉自己的脸庞,露了一个灿烂的笑脸,这才迈步进了慈宁宫。

    义母李太后在里面依旧照常在看戏,只是看到范宇之后,便让人将戏停了。

    “宇儿,你来了?”义母很是淡然的道。

    范宇急忙上前请安,“娘,孩儿这些时日有些繁忙,却是来的少了,娘可不要责怪我。”

    李太后笑道:“你这孩子,如今也长了三岁,不但人长高了,身上也有了侯爷的威仪,自该帮你兄长做些建功立业之事。倒是我与你姨娘,整日里在宫中享受,也用不着你们过多的惦记。若是忙的话,便不用常来也是无碍的。千万莫要过于劳累,若是伤了身子便不好了。”

    虽然只是几句寻常话,可是李太后却是委婉的表达出自己的关心。

    “娘,孩儿如此年轻,身子也好着呢。”范宇心中感动,却是安慰道:“吃的好睡的好,出入又有许多护卫相随,能有什么事。”

    听了范宇的这些话,义母李太后终于还是没能绷住,脸上流下两行清泪。

    “宇儿啊,娘本来只想让你做个闲散侯爷富贵一生。愿你在娘跟前尽孝,咱们娘儿俩平安喜乐的将这日子过下去。”义母李太后终是真情流露道:“可娘却没想到,宇儿你却是个有本事的。出使辽国拒其无礼要求,又练新军连败西夏大军。更是将个造作院经营的风声水起,新军器、新火器一件件的拿出来。娘见你有这些能为,却也甚为高兴。可是却没想到,竟、竟差些给你引来杀身之祸啊……娘听说那西夏派了上千精锐武士,潜到我大宋汴梁,专门就为了刺杀你一人。我儿虽然无恙,可是娘刚听到此事之时,这心里好似如坠高楼一般无处使力空落落的。”

    义母如此待己,范宇也是心情激荡。

    只不过范宇却是不好表现出来,让义母李太后过于激动。

    “娘却是过于担心了,孩儿这不是好好的站在你面前。”范宇笑道:“那些西夏刺客也是愚蠢,竟然跑去了火器演示场刺杀孩儿。虽然西夏刺客的人数众多,却是抵不过我大宋的新式火器。一顿狂轰乱炸之下,便让他们伤亡过半。虽然当场逃出去一些,但最后还是被我大宋大军合围没能跑掉。娘是天子生母,有娘惦念着孩儿,就等于是老天在保佑孩儿,想来就是孩儿往那些刺客刀口上撞,也定然连皮都破不了半分的。”

    李太后被范宇一顿胡扯说的哭笑不得,不由得伸手打了范宇手臂一下道:“你这孩子,尽会捡些好听话来哄娘高兴。让你这样一弄,娘也不是那么揪心了。”

    正在这时,却听见小黄门通传:“杨娘娘驾到。”

    范宇急忙起身相迎。

    杨太后在众多宫女和太监的簇拥之下走了进来,看到范宇便不住的摇头。

    “你这孩子,在外面出了那么大的事,还不快些进宫来报平安。”杨太后也是有些后怕的道:“静一跑去我的宝慈宫里哭诉,却是不敢来慈宁宫,只怕阿姐看出端倪来有所担心。就连你姨娘我,这两日也不敢来。就怕阿姐万一问起,却是不好应对。现在你自己进宫了,却是再好不过。”

    虽然没有一句话是责怪的,但是杨太后这责怪之意,却是扑面而来,让范宇不得不洗耳恭听。

    这两位太后都是长辈,即便是数落,也是关心。

    义母李太后与自己的情分就不用说了,与亲生母子并无两样。而杨姨娘也将自己当成了半个儿子,从来都是亲切的很。

    “都是孩儿考虑不周,让娘与姨娘担心。”范宇陪笑道:“孩儿知道错了。”

    什么错?让长辈担心就是错。

 第747章 终于点破

    娘儿三个将事情说开,在范宇的有心调和之下,气氛终于轻松起来。

    杨太后命人出宫,去将还玉公主也叫了进宫,与范宇一起陪两位太后用膳。

    而曹佾在这个时候,也去见了皇后娘娘曹氏。

    如今曹氏因为育有皇长子赵昉,并被官家立为太子。所以皇后曹氏在宫中的地位无可动摇,已有母仪天下之姿。

    曹佾进了进坤宁宫,便对皇后躬身道:“阿姐,我从海外回来了。”

    见到弟弟,皇后曹氏却是分外激动,“你看看你,这一趟出海数月之久,人都黑了这许多。难道在海船之上,你便不是国舅了吗?”

    “阿姐,在海上乘舟比不得在陆地。五千料的大船,便如一所巨大的宅子,可是与那无边的波涛相比,可真是沧海一粟了。若是寻常的风浪,不过半丈而已,还不能如何。但是大一些的风浪,便有数丈之高。”曹佾笑道:“我这国舅在船上,也不可对船工呼来喝去,若不能与之同甘苦,如何能保得大伙一同平安。”

    曹氏知道海上行船危险,此时听弟弟亲口道来,却也是后怕不已。

    “既然海上如此危险,那你便不要再出海了。姐姐如今贵为皇后,你外甥又被官家封为太子。即使弟弟你什么也不做,这一世也定然富贵。”曹氏开始心疼弟弟。

    “阿姐岂能说这样的话。”曹佾却是不答应,“小弟原本甚是纨绔,如今尚且在河西为将,将西夏人打的鬼哭狼嚎,也有了不小的威名,眼看着曹氏将门家风的担子便要由他来继承。我却不经战阵,自认也不是能为将之人,但也不可为我曹氏扯了后腿。终须做些事情,免得使人看不起才是。”

    “什么看得起看不起的,傅儿他在外领兵作战,便已十分危险,你若再出海击风搏浪,岂不都是拼命之事。”曹氏拿出长姐的架势来,“总要有个看家的人,阿姐才放心。”

    曹佾苦笑,知道阿姐这想法,自己暂时无法扭转,便捡些海外有趣的事情讲给皇后听。

    “这海外真的一年三熟?”皇后不由得吃了一惊。

    “我哪里会骗阿姐,那些土人奇懒无比,即便是这样,只要肯往田地中撒些种子,种出来的稻米,便比我大宋百姓辛辛苦苦一年种出来的粮食还要多。”曹佾不由得惋惜道:“若是我曹家能在海外占一块地,岂不是曹氏家族的根基?”

    曹氏皱眉道:“你们不是刚刚见过官家,提出所拓新地,皆为大宋之土,如何还想着自已占一块。”

    “阿姐,我是国舅,官家赏赐我一块封地,不为过吧?中原的良田我不要,海外那等蛮荒沃土,多给一些,我是不会推辞的。”曹佾哈哈笑道。

    听到弟弟这些话,皇后曹氏却是微微沉默了片刻。

    “阿弟,你这话却也不错。若是我曹氏在海外有一块封地,也是相当不错的。”曹氏点头道。

    曹佾却没想到,自己原本这样讲,就是想让阿姐放自己出海。可谁知道阿姐竟然真的很容易便赞同了。

    皇后曹氏看到曹佾有些诧异的样子,不由笑道:“这是给曹氏留一条后路。如今族中琮叔乃是陕西经略使,亲领数十万大军,正与西夏交战。眼看着便要将之覆亡,创下灭国之功。而幼弟曹傅,如今也在河西领军。你虽然常在京城并无多少功劳,但是如今去了海外,便要开拓新土。即使不做什么,这功劳也是要上身的。”

    “如我曹家这等世家,最是遭人所嫉。若是权势再大,便是皇家也是要忌讳的。莫如讨要海外封地,给家族弄些实惠。待琮叔建立不世之功,便让他功成身退,去我曹氏的海外封地。如今以来,也可使官家安心。”皇后曹氏出身大家族,年纪又比两个弟弟都长,眼光与想法都不简单。

    曹佾能有什么不答应的,他自己这一次出海,便喜欢上了那等冒险的感觉。

    如今虽然已经回到了繁华的汴梁城,但是这两天却是感觉床榻不如船上那般摇晃,反而有些睡不好了。

    现在阿姐又有了家族目标,这便是答应了曹佾再次出海的要求。

    两日之后,大宁官家赵祯明发圣旨,予永昌隆商号开拓海外之责,许其海外划无主之地为大宋领土,许其开具移民海外之路引。并使伏波军,为永昌隆之海外私军,为其调用。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朝野为之大哗。

    原本大宋崇文抑武,可谁知道官家竟然给这永昌隆商号开了这么大的口子,难道就不怕这些人在海外造反吗。

    许多官吏开始给鹿鸣报投书,斥责永昌隆竟有窃取权柄,于海外立国之意。

    更多的人,则斥责商号求利而无义,岂是官家能轻信的。

    还有人要求,似永昌隆这等无君无父的商号,便应立刻取缔解散才是。

    然而很快,便有人在鹿鸣报上登文,指出永昌隆商号有官家七成的份子,说是皇家产业也不为过。

    于是对于永昌隆商号的指责,一夜之间便消失无踪。

    也是在这个时候,范仲淹带着潘金莲母子三人,还有几个长随出京而去。

    这一次的结果,也在范仲淹的意料之中,他与吕夷简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官员,这手腕掰输了也没什么。

    在码头登船之后,范仲淹看着想要安慰自己秦香莲道:“秦小娘子,本官早知是这样的下场,你大可不必安慰于我。唯一让本官心中悲哀的,则是韩渎一人而已。原本我将其视为好友,以为其有风骨。在其受到贬谪之时,还要写诗相送。却不想,数月之间对方便投靠了奸相吕夷简,真是令人失望不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