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安乐侯-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被挫败了。

    就在三日之前,大同城的宋军西路军,也已经将大同城迅速的安家了下来。

    城中各处都已经贴上了安民告示,又从城中选了汉人富户,临时委派为官,以使大同早一点恢复民生诸事。

    安排好这些,李惟贤才将人都召集起来,讨论如何去切断辽军南京城的后路。

    折继宣对李惟贤一拱手,首先开口道:“李将军,请让我领骑兵南下,去夺取应州和朔州和武州。将这三州拿下,便打通了大同与我大宋河东路的通道。那时,即使我军驻守大同不出,辽军也一样如坐针毡,随时都须防备我军切断其南京北方的后路。”

    对于折继宣的建议,李惟贤只是想了想,便点头道:“折将军所言不错,你可与狄将军的一万新军,互相配合南下,将这三州之地收复。在你们回师之前,我的天武军将驻守大同,以防辽军反扑。若是你们不能将三州之地拿下,可随时给我来信,我会率军南下支援你们。”

    狄青拱拱手道:“李将军放心,如今大同的辽军已被我军打的几乎全灭,短时间内怕是不会有多少兵力反扑。待我们收复三州之后,河东路的粮草辎重便可源源不断的送至大同。那时即使辽军聚集二十万大同,也一样不会是我朝大军的对手。”

    李惟贤看向展昭,“展将军,我给你一千斥候骑兵,你往东去查探辽军的动向。最好是直抵归化州,务必在这段时间内,搞清楚辽军兵力的调动和当地的地形。此事展将军可便宜行事,没有问题吧。”

    “李将军说笑,此为展昭份内之事,定不负李将军所托,亦不会让我军两眼一抹黑。”展昭拱手笑道。

    几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便各自散去分头行事。

    次日展昭带了一千余斥候向东而去,而折继宣与狄青两人,也先后向南出发。

    因为折继宣都是骑兵,便先一步杀向南边百余里外的应州。

 第898章 雷霆将至矣

    折继宣的人马来到应州城,便看到应州城的险要地势。

    这里靠山面水城墙高峻,实是一处险地。

    以折继宣手中的三万骑兵,虽然数量不算少,但是对处于这等险地的城池,却没有什么办法。

    折继宣看着应州的所在,不由紧锁眉头。

    自己向李惟贤请命,过来攻打应州、朔州和武州三地。

    没想到第一个应州城,便让自己有些没脾气。自己手中都是骑兵,也有些火箭弹,真要硬攻应州城也是可以的。

    但是那样的话,手下兄弟们的伤亡,则必定不会少。

    因此,对于如何攻打应州,却是让折继宣有些伤脑筋。

    此时应州城已经四门紧闭,城上不少的辽军,也正在观望城外的宋军。

    宋军夺下大同城的消息,也在数日前,便传到了应州城中。

    所以应州城上的辽军,也早就严阵以待,大多数的辽军,更是心中忐忑。

    只从地图上看,大同城一丢,应州城这里便与辽境断了联系。

    不只是应州城,就是朔州和武州,也与应州一样,成了辽国的飞地。

    此时折继宣与应州城中的辽军,属于麻杆打狼,两边都有顾虑。

    不过折继宣却很快便有了决定,他留了一万骑兵于城外扎营,命其等候狄青的新军到来。

    这座应州城,便交给狄青的新来来解决。

    而折继宣自己,则带着两万骑兵直奔朔州而去。

    他这么做,也并不是将难啃的骨头丢给狄青的新军。在他自己看来,这是自己给狄青新军的功劳。

    折继宣是个急脾气,他可不想等着狄青的新军到来,两边再合兵一处,一同攻城掠地。

    他是骑兵统帅,早就习惯了单独领着骑兵侵掠如火一般的进攻。

    如今手中又有火箭弹,便使得他面对只要不是那么险要的城池,都还有些夺取的把握。

    就在折继宣离开的第二日,狄青便带领着一万新军兵士们,来到了应州城外。

    遇到了折继宣所留的人马,并从领队的将领口中,得知了折继宣的意图。

    对于折继宣的想法,狄青并没有说什么。

    大家本就是临时凑在一起作战的,互相也算是互不统属的平级,没有理由要求对方如何。

    狄青在应州城外扎营,便带着人出应州城外周边观察应州地形。

    对于这样的地势险要之地,一定要知己知彼,才会在攻下城池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伤亡。

    他来到一座小山包上,遥望应州城中的情形。

    隐约能看到,城中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城头的辽军兵士,似乎也并不是很多。

    当他准备下山之时,便看到山坳之中,开垦着数亩薄田。

    “这里居然有百姓居住,倒是有巧了。”狄青命人前去搜寻。

    很快,便有一位老者,被新军的兵士带了过来。

    “这位将军,不知找小人有何吩咐?”那老者看到狄青等人都是身甲胄齐全的兵将,不由显出惶恐的目光。

    “老丈莫怕,我们乃是宋军汉人。此次过来,便是要收复应州城。”狄青安抚道:“我想问一问老丈这应州城的情形,却不知老丈可知城中的如何了。”

    见到狄青详听客气,这老丈才神色稍微放松下来。

    “原来如此,却是将军找对了人。”老丈笑道:“前日里小人刚刚去城中卖了些自己种的青菜,所以对于城中略知一二。将军问起,小人定然知无不言。”

    狄青不由一喜,自己这运气倒是不错。

    “那就有劳老丈,却不知道老丈在城中卖菜之时,可曾注意到城中与以往有何不同,可曾有什么相关于战事的消息。”狄青向其追问道。

    “这位将军所提的问题,小人倒是知道一些。”老丈不由笑道:“应州城地势险要,从来不用驻扎重兵,常年只有两千兵士守城,就是宋军从南边打过来,也拿不下这应州城。”狄青看着这老丈,看样子可也是个中原汉人。

    正因为老丈是个汉人,却称自己的军队是宋军,实是有些不可理解。

    狄青笑着点点头道:“老丈,我便是宋军。如今奉圣天子之命,带兵攻打应州来的。”

    老丈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却是脸上忽青忽白,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宋国和大辽的官府,小人一个也惹不起。若是将军无事,还请放小人回家。”老丈虽然吃惊不小,但是话语还颇有条理。

    狄青不由失笑,这位老丈要是能惹得起两个官府,那还了得。

    “老丈请便就是,这应州城下已尽是大军,老丈惹是无事,还请不要靠近。以免战事一起,却是将老丈误伤便不好了。”狄青叮嘱道。

    那老丈急忙点了点头嚅嚅的应了,转身便向自己家中快步而去。

    回到军中,狄青便立时下令,命人前往城下,向城中的辽军送一封劝降信。

    应州城内只有两千人,这点人或许在辽军还有重兵屯于大同之时,不会考虑向宋军投降。

    但是如今时移事易,宋军已经攻占大同,而大同的十万辽兵,如今也溃败逃散。

    应州城并无援军,城中的辽军此时,想必已经六神无主了。

    狄青觉得,如果能兵不血刃的将应州城拿下,那可比直接派人攻城可要好的多。

    派出去的宋军使者,远远的对城上喊话。得到辽军允许之后,便向城头射出一支绑着劝降信的箭矢。

    很快宋军的劝降信,便被送到了辽军应州指挥的手中。

    “今我大宋为中原正朔,却屡受辽国入寇。忍无可忍之下,集堂堂正正之师,以吊民伐罪。城中辽军悉知,我大宋今已攻占大同城,萧撒八败退无状,又丧十万之师,实为无能之辈也。应州地处大同西南,有恒山太行重重阻隔,已为辽之飞地。北为大同而南为我大宋河东,已无抵抗之必要。本官念好生之德,奉劝城中的守军降宋……若有所违,则雷霆将至矣。”

    应州指挥使看完狄青的信,不由的极为纠结。

    想投降,却又怕辽军反攻回来,那样自己可就没了回头路。

    但是宋军劝降信中所言,亦是句句属实,其中情况自己也都有所了解。

    思前想后的过了一夜,应州城中的指挥使,终是带着城中两千守军,空手从城中列队而出,向宋军投降。

 第899章 老旧关城

    自大宋拒绝再向辽国输送岁币以来,逐渐变的强势。

    凡有不满,便向辽国下达国书痛加斥责。

    原本辽人对于大宋的看不起,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变成平视,待灭夏之后,就成了仰视。

    因为辽国也曾于数年之前,对西夏动用数十万大军,却是被西夏给打的丢灰卸甲,当时的辽皇耶律宗真也差点被活捉。

    虽然耶律重元也带兵灭了高丽,可是后来的两路攻宋惨败,却又给辽人当头沷了一盆冷水。

    如今狄青带兵来到应州城下,又是攻克大同断了应州军的后路。而应州本就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多有汉人聚居。

    权衡之下,应州的两千辽军,实在是没有理由不投降。

    狄青看到城中的辽军出降,便派人前去接收。

    能够兵不血刃将应州拿下,对于狄青来说也是一种最好的结果。

    对于这些降兵,狄青大加安抚,使之彻底没了疑虑。而后便派人快马去追折继宣,并告之应州城投降之事。

    而折继宣所留的一万人马,也被狄青命令前去支援折继宣。

    应州城一投降,后面的朔州和武州便更是被深围于大宋势力之内。只要折继宣稍加劝导安抚,这两城想来也没有必死的抵抗之心。

    折继宣其实已经到达了朔州城下,但是还没有攻城。

    朔州城得知宋军前来,便立时紧闭城门严加防守。折继宣对于辽军的抵抗,并不看在眼中。

    如今手中两万骑兵所携带的火箭弹加起来,不下于数万枚,区区一座朔州城还不在话下。

    只不过就在折继宣做攻城准备之时,便收到了狄青派人送来的急报,应州城被劝降了。

    看到这个个急报,折继宣的眉头挑了挑。自己的攻城准备都准备好了,难道还要劝降不成?

    远远的看到阵前排列着的那些火箭弹,折继宣终是叫来传令兵,命令进攻先缓一缓。

    除此之外,折继宣又派了使者前往朔州城下,往城中送去了劝降信。

    城中的守军得知应州已降,彻底断绝了后路,哪里还有抵抗的心思,当即便出城而降。

    折继宣原本打算,朔州若是不降,便继续攻城的,可惜那些火箭弹终于是没能用上。

    接收了朔州城,并安置好了这些降兵之后,自己留在应州协助狄青的那一万骑兵也来到了朔州,折继宣的手中又恢复到了三万骑兵。

    而最后深处宋军控制区内的武州,也不过就在数十里外。

    当折继宣的大军一到,朔州降卒带着劝降的书信一送入城中,很快便大开了城门表示投降。

    大势已去,再继续抵抗下去,对于这些守军和城中的百姓,并无什么好处。

    而且这里的守军,基本上都是城中的本地汉人,更是没有什么抵抗的意志。

    待平定应州、朔州、武州三地之后,折继宣与狄青两人,也不过用了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