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澳洲风云1876-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是红河谷是供应牛奶蔬菜的基地,建设有三个专门生产蔬菜的村庄,还有五家奶牛场。
每天凌晨时分
菜农便会划着小船将新鲜蔬菜送到南岸的蔬菜批发市场,奶牛场同样是用船新鲜牛奶送过河,然后通过奶站的分发渠道,进入红河谷的千家万户。
这就是北岸地区的唯一作用,是整个城市的菜篮子和奶瓶子。
所以很早就流传一句话;宁要南岸一间房,不要北岸大农场。
城市的飞速发展,凸显了发展腹地的重要性,成为制约红河谷市发展成国际性大都市的首要难题。
这种难题并不仅仅是红河谷市有,在悉尼同样存在。
悉尼海湾大桥建设的构想正是基于此,广阔的康士比高原(北仑镇)就是悉尼大都市的腹地,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希望所在。
问题回到红河谷市,法国建筑师佛朗索瓦便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跨越“布里斯班河隧道计划”,该计划设想非常大胆,预计通过河底隧道方案,跨越长达3。2公里的布里斯班河,将南岸和北岸连接在一起,天堑变通途。
认真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新的玩意。
1802年,法国工程师马修就设想过采用隧道的形式连接英吉利海峡两端,这个想法很得拿破仑的欢心,他非常喜欢这个跨越36。7公里的“英法海底隧道计划”。
这样一来,纵横欧陆的法国龙骑兵就可以轻易的去伦敦展示大陆军的威力,想一想都让皇帝陛下笑歪了嘴。
法国皇帝拿破仑在亚眠合约期间,公开向英国人推销这个油灯照明,马车拖运,还要修建探出海面的木质换气塔的大胆想法,并称其为;“法英两国友谊的见证。”
在英国人看来,这个以“2小时马车就能到法国”的大项目怎么看都满是法国佬的恶意,简直把纵横英吉利海峡无敌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气得鼻子都歪了,视为赤裸裸的不友好行动。
第二年两国再次闹崩了,有关这个海峡工程的提议自然也就黄了。
时间过了30年,1834年,一个27岁的年轻法国工程师艾梅·托梅·德加蒙德对英法海底隧道这项伟大的工程产生浓厚兴趣,相较于前辈工程师马修,艾梅·托梅·德加蒙德付出的代价是就是他的一切,耗尽自己的财产和心血,一直到弥留之际,所以他被称为“海底隧道之父”
直到1876年去世,艾梅·托梅·德加蒙德都没有看到英法海底隧道实现了一丁点可能,依然停留在图纸上。
李福寿很难理解,为啥一个“纸上工程师”能被称为“海底隧道之父”,如果标准定的这么低的话,那么思想天马行空的达…芬奇又该咋说呢?
作为率先修建水力发电站的先驱者,他被世界报刊称为水力发电之父,在电力工程界享有崇高威望,是伯爵贵族头衔之外大大的加分项。
即便是高傲的英国皇家学会,也不得不承认昆士兰伯爵大人在此领域的杰出贡献。
法国工程师马修的设想中的“法英海底隧道”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么样在海底挖掘隧道?
以1802年的技术这根本不可能,法国工程师艾梅·托梅·德加蒙德拿出了确实可行的方案,也许这是他最大的贡献。
他的方案是;
先用砖块铺设巨大的海底构筑带然后在内里凿洞的方式来修建隧道,从而省掉了预置铁管这道工序,并把工程造价压在了1亿7千万法郎,即七百万英镑以内(英镑1851年购买力),工期30年。
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盾构法,这也不是啥新玩意儿。
原籍法国的工程师。布鲁内尔在1843年完工完成了一项震动整个伦敦的杰作,用了18年时间,完成了全长396米的泰晤士河隧道,将两岸的城市联系在一起。
。布鲁内尔使用的就是开创性的隧道盾构法,其原理为使用一个巨大的构架,构架的空隙为可供36个工人同时开凿的工作面。
河床底部是厚实的蓝粘土层,这个构架用挤压的办法向前推进,每个工人的挖掉自己面前挤进构架内的粘土,方便整个结构继续推进。
与此同时,另一批工人将构架推移腾出的空间一点点地稳固。布鲁内尔的盾构掘进是隧道施工的一大技术突破,为现代盾构奠定了基础。
其后不久。巴洛于1865年在泰晤士河底,用一个直径2。2m的圆形盾构建造隧道。
1847年,在英国伦敦地下铁道城南线施工中,英国人。格雷特黑德采用气压盾构法施工,并创造性的采用在衬砌背后压浆技术,来填补盾尾和衬砌之间的空隙,创造了比较完整的气压盾构法施工工艺,为现代化盾构法施工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盾构法施工的发展。
其后不久。巴洛于1865年在泰晤士河底,用一个直径2。2m的圆形盾构建造隧道。
从技术上讲,“布里斯班河底隧道工程”没有无法克服的困难,所需的仅仅是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决策者的考量。
如此宏大的工程就如同悉尼海湾大桥一样,成为一个又一个建筑界的梦想。
昆士兰伯爵李福寿大人素有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好名声,同时也是英、德、美等国科技界的一大金主,在科技创新和先行道路上舍得大把撒钱,同样成果斐然。
世界第1座红河谷水电站,创新型柴油机系列,手扶拖拉机系列,柴油发电机组系列都是其杰作之一。
如今伯爵大人的兴趣扩展到建筑业界,无疑是世界建筑师的一大福音。
正是一项项大手笔城市建设,造就了红河谷这座美丽而宏伟的移民城市,在澳洲中部地区与布里斯班双星闪耀。
所以,千万别小看这800余米长拥有完善下水管网的排污道路,这些别人不晓得,老麦克心里可一肚子数。
青岛镇以后必将成为昆士兰北部重镇,这个时间也许是10年或者20年,但绝对不会错。
第250章姜是老的辣
青岛镇的排污管道是由半人高的水泥管组成,这说明其定位于二级城市,略逊于青龙市,朱雀市,松江镇,北仑镇这样的一级城市,但是比其他的南方城镇又高一级。
老麦克曾经担任过松树镇的镇长,通过下水管就知道,这样的城市定位和松树镇,姑苏填,威斯康星镇一样,属于建设的优先目标。
这样的待遇,在布里斯班以北2300余公里广袤地区只有青岛镇和凯恩斯这两座城镇。
没有这点把握,南方二十三镇,北方十二镇,这么多可以选择定居的目标,其中还有红河谷和布里斯班这样的超级大都市可供选择,老麦克也不可能倾尽全部家产到青岛镇来发展,那岂不是吃错了药吗?
现在民间有传闻;
南方二十三镇,北方十二镇再加上红河谷,正好暗含36天罡之数,此乃伯爵大人天命之子的定数,喻大福大贵长寿之相,实乃天地间的定数也。
老麦克不懂什么道教36天罡之数,他曾经直言不讳的问过伯爵大人,李福寿笑着回答;“屁话,纯属牵强附会,凑巧了呗!”
想一想也是的
沿海铁路当初修通抵达松树镇,沿途经过也就十几个城镇,后来一番努力后修到北仑镇,这才达到了23个市镇,加上红河谷正好24个市镇。
要是没有悉尼的百般阻挠,如今沿海铁路南延线工程经过的市镇30个也不止,若是修到墨尔本60个市镇也不止,36天罡之数这种解释自然是站不住脚的。
北方则纯属巧合
原本昆士兰州北方就有包括达尔文,凯恩斯在内的5个市镇,相互之间距离动辄300公里以上,最远的达到五六百公里,差不多天各一方。
一年到头也难得联系一回,各自闭塞发展,近百年的殖民发展也仅仅是这么点规模。
出于铁路线远期规划需要,在北方环境合适地区新建7个新市镇,助推昆士兰州北翼发展及培养一大批拥护领主的牧场主,就在情理之中了。
若是这些北方城镇全都发展起来,人流物流需求极大的增加,串联北方12个市镇的沿海铁路北延线就有了实施的可能,最起码不会亏得太狠了。
这可是距离长达2400余公里的长线铁路,虽然不需要穿越山岭地带,依然投资规模惊人,最起码在短短的5~8年内没有实现的可能,只能作为远景规划停留在蓝图上。
即便建成了,昆士兰北部地区如果没有400万以上的人口规模,可以预见的10~20年内都不会有盈利。
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古人诚不虚也。
老麦克这家伙眼光毒辣,认准了伯爵大人的发展方向后敢于倾家荡产投入,姜还是老的辣。
老麦克等六家牧场主抵达青岛镇一天后,便带着昆士兰州自治公署颁发的牧场建设许可证,税费收讫票据及牧场位置图册等等资料,前往镇公所办理勘界手续,并交纳十几英镑到数十英镑不等的勘界费用。
自然是牧场越大,交纳的费用就越多。
这6个牧场主都是大主顾,也是青岛镇下属首次突破20个牧场大关,根据镇公所掌握的资料,属于青岛镇的牧场总数截止目前为止有71个,并且还在持续上涨中。
如今北部拓展计划的热潮越刮越烈,吸引了大量有闲散资金的富裕群体。
这里包括一些红河谷军队和行政高层,洪门大佬,包括“洪门五虎将、九狼、十三太保”在内的核心层,最先跟随李福寿的一批手下,还有一些心思灵敏的商人,白人牧场主及淘金暴富者。
类似青岛镇这样的开拓热潮,在北方12镇程度不同的存在。
大热地点就是凯恩斯市,还有紧邻着布里斯班的扬州镇,向北距离不远的淮安镇,徐州镇,临沂镇,当然也包括地理位置极佳的青岛镇。
仅以青岛镇为例;
已经颁发出去的71家牧场建设许可证,必须在18个月之内进行实质性建设,并且雇佣不少于3人,放养不低于1500头羊规模,年缴纳牧业税收不低于30英镑,这都是硬杠子。
达不到要求的牧场将会被取缔,到期未建设的许可证将作废,这是为了防止有钱人只圈地不发展而规定的举措,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以最低30英镑的牧业税计算,71家牧场给青岛镇将带来不低于2130英镑的税收收入,这个数字是根据畜牧群的数量收的,只会高不会低。
而且,这些大大小小的牧场无论是建房修屋,购买日用生活品,消费娱乐,剪羊毛或者销售肉类产品,都将为青岛镇带来持续不断的收入。
以正常的牧业小镇水准来看,建立羊毛收购站之后,紧随其后的就是屠宰场,肉食品分类加工厂,毛皮鞣制厂等等一系列小企业,就地处理畜牧产品。
在这个没有冷藏车,冷藏船舶的时代,第一时间处理大量的牲畜肉食和毛皮最为紧要,否则,会因为长距离的运输腐烂败坏,造成极大的浪费,这也是农牧小镇的常见设施,同时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在广泛种植大豆的地区还设有榨油厂,大片种植小麦的地区设有面粉厂,放牧集中区设有罐头厂,肉制品厂,皮革加工厂,副食品厂等等,这些规模大大小小的加工厂广泛引入私人资本,第一时间对农产品和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成为澳洲经济有益的组成部分,提供的就业岗位数以万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豆产品,是澳洲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宗农产品,原本只有榨油和豆粕两种用途,榨油用于食用,豆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