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澳洲风云1876-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镇长李思远目光锐利的扫视了一下众人,举起手中的小棍在规划图上指指点点说道;
“诸位先生,根据州自治公署规划;
青岛镇在未来5年内,将会建设成为人口达到15万人规模的中心城市,以发展纺织,矿产冶炼,农副产品加工和航运中心为主业,以发展牧业为主,农耕为辅的完整经济社会结构,辐射周边200~300公里范围各城镇。
建设龙头项目有四个;
第1个是青岛港区建设,包括码头栈桥,防波堤,道路和库区,建设主体以19世纪联合航运公司出资为主,民间出资为辅。
第二个是青岛镇建设,包含中心城市标准的下水道设施,道路设施,沿街商业设施,居民住房和工业区建设,建设主体由红河谷实业总公司出资为主,私人牧场主按照规划可以购买不超过两英亩地块,用于建设私人庄园宅邸。
第三个是毛纺第十三分厂,这是带动青岛镇及周边牧区提档升级的重大项目,第1期厂区按照6000人规模建设,是我们镇里重点保障项目。
同时在轻工业区留足地皮,用于建设皮革厂,屠宰加工场,副食品加工厂等辅助企业,进一步促进我镇经济全面健康发展。
第四个是基于附近的汤斯维尔镇拥有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煤炭资源,临沂镇则拥有数量惊人的锌矿和磷酸盐矿,将建设大型矿区开采资源。
当然了,这是下一步的工作。”
说到这里
李思远停顿了一下,环视周边众人以后用充满激情的口吻说道;
“先生们,伯爵大人做出了深入开发北部的重大决策,资源重点倾斜,这是青岛镇面临的前所未遇重大机遇,我们必须牢牢的把握住,将青岛正发展成为媲美“松江市”的北方明珠。
我觉得5年15万人口的发展目标制定得偏低了,青岛镇必须要超常规发展,5年目标城市规模不低于20万人,争取达到25万人以上。
有人会觉得我大言不惭,痴心妄想,可是看看我们青岛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来自红堡的鼎力支持,咱们凭什么不能像松江一样出色?
松江发展至今也不过区区7年时间,人口规模已经超过40万人,谱写了一曲世人瞩目的“松江奇迹”。
要我说……伯恩斯和达尔文根本就不是我们的竞争目标,咱们青岛人要学就学最优秀的,北部重镇舍我其谁?
用不着妄自菲薄,咱们青岛镇位于罗斯河口,濒克利夫兰湾,腹地包括西部矿区和私人牧场区,北部肉牛牧场区,地理条件优越到让人嫉妒得眼睛发红。
今后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制糖、造船、钢铁制品等工业,矿产资源丰富,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磷酸盐矿和丰富的煤矿,铁矿,锌矿,有发展成为北部大开发领头羊城镇的潜力。
25万人口规模算什么?还不是小菜一碟。”
“说的好,镇长先生。”
“你领着我们大家伙干吧,咱青岛人就不信干不过松江人。”
“没错,大家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没道理会输给他们。”
“哈哈哈……我们这里的航运条件和交通条件一点都不比松江差,唯一欠缺的就是人口太少,出了镇子丢出棍子都砸不到人。”
“别高兴得太早,这里可没有松江水库。”
这番热情洋溢的演讲博得了热烈掌声,工棚里的氛围变得活跃起来,但是何家山的一句话给大家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引来一片窃窃私语。
电力供应在工业发展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谁也不能忽视。
看到大家的神情随之凝重起来,李思远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说道;“家山兄的顾虑很有道理,没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就没有现代工业,就难以发展门类齐全的轻重工业。
尤其是矿山采掘和钢铁冶炼都是耗电大户,仅凭借人力很难取得成本优势,是我们青岛镇发展的一大障碍。
让我们看看现实;
在巴黎的第1座火力发电厂诞生至今已经10年了,随着当今世界发电机、汽轮机组技术的迅猛发展,输电技术不断突破瓶颈,蒸汽轮机循环发电厂技术日臻完善,最先进的火力发电厂已经接近兆瓦级别,完全可以保障充足的工业用电和民生用电。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输电技术正是在我们的掌握之中,红河谷大学的法国物理学家德普勒进行三年的深入研究,建设技术先进的输变电站,一举实现了长达62公里的大功率直流输电,彻底解决了红山炼焦煤厂松江基地的电力供应问题,保障源源不断的生产出优质炼焦煤供应世界市场。
德普勒先生的研究小组因此获得伯爵大人重赏,并且在此基础上,正在寻求远程直流输电新的突破。
汤斯维尔镇拥有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煤炭资源,距离青岛镇只有区区97公里,我们可以把火力发电厂建设在矿区附近,然后通过远程输电给青岛正带来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满足工业和城市发展需求。
当然了,如今的火电成本依然远远高于水电,但我们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相信在这个火电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电力供应绝对不会成为制约因素。
先生们,朋友们,辉煌的前景在呼唤我们,现在只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北部再造一个新松江绝不是梦想。”
李思远的话被热烈的掌声淹没,看着面前一张张充满干劲的热情面庞,他的心中油然升起一股万丈豪情。
奇迹就是由人创造的,青岛人一定能够做到……
第396章建设家乡
结束了每天例行的早晨碰头会,青岛镇建设的一干核心人员四散而去,如今每个人手中的事情都多到忙不完,恨不得把时间掰开来使。
“海洋兄,你稍等一下。”镇长李思远叫住了正准备离开的王海洋,又看了下跟在自己身边的赵启山和麦广田,神情有些疑惑的问道;“你们俩还有什么事儿吗?”
“噢,我和王副总指挥等会儿要一起到库区去查看一下建设进度,镇长你有事先聊。”赵启山用手扶了一下帽檐,做了个牛仔致敬的动作,然后施施然的走出工棚外,去给栓在外面的坐骑喂食些黑豆精料。
麦广田站在原处显然没准备动,只是嘟嚷了一句;“我找王副总指挥也有事儿。”
好吧,你们都有正事儿。
李思远回过头来说道;“海洋兄,我们新镇区的下水涵洞已经修建完毕了,土石回填也有十几天了,道路上的粉煤灰和渣石垫层都做完了,现在就等进口沥青料铺路,你看能不能给我们疏通一下,尽快给我们安排一船料?”
“这恐怕不行。”王海洋很干脆的摇头拒绝,他皱着眉头说道;“进口沥青的量很有限,红河谷,松江这些大城市都需要,一年进口也就几船,差不多一个季度一船,天然沥青湖生产能力摆在那儿,短时间我们能拿到的也就只有这么点,从优先度安排上看,至少这几年不要指望进口的沥青料了,如果申请炼焦煤厂生产的煤沥青还有点儿戏,进口沥青真的不要指望了,我看干脆就用麻石板铺路算了,本地就有现成资源。”
“煤沥青质量太次了,太阳一晒就软化了,我可不愿意用。麻石板铺路“咯噔咯噔”的高洼不平,哪有沥青路好啊!”李思远是地道的完美主义者,他的标准是看齐松江,怎么可能愿意用煤化沥青?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湖位于中北美洲的特立尼达岛上拉贝亚地区彼奇湖,这是一个自然的沥青湖,在特立尼达岛西南方,这个湖没有一滴水,有的却是天然的优质沥青,因此人们称其为“沥青湖”。
这个世界最大的天然沥青湖面积约47公顷,该湖的神奇之处在于湖中沥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1870年以来,人们已不停地开采了14年,被运走的沥青多达百万吨之巨,可是湖面没有一点下降。
这种天然沥青是最好的铺路建筑材料和楼宇防水材料,昆士兰州每年进口二多万吨,主要应用在各大城市道路及城市建设中,是供不应求的好东西。
不是不想进口更多,而是产量和运能限制生产不了更多。
彼奇湖的天然沥青每年产量10多万吨,全都要靠人工一点一点的去挖,然后通过骡马道路输送到港口,现今的产量已经是极限了。
这其中一多半产量出口至美国,三分之一出口到欧洲,此外还有南美三强巴西,智利,阿根廷都需要,剩下澳洲能够拿到的很少。
除了质量最好的天然沥青,铺路还可以使用从美国进口的石油沥青,价格就便宜多了,质量最差的就是昆士兰本地生产的煤沥青,主要用于铺设连接城市的沥青道路。
煤沥青生产质量不过关,天气温度一高就会软化,在南方地区使用不打紧,可是在气温更高的北方地区就让人挠头皮了。
“李镇长,这个我真没办法,要不等一等再说,两个多月后会有一船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利亚湾发出的石油沥青,要不镇上尽快提交申请,看看能不能分到一些?”
“海洋兄,我知道你是联航公司的老人,肯定能给我们弄一些彼奇湖的优质沥青,咱们青岛镇要的也不多,就是把现有的镇区范围道路铺一遍,反正范围也不大,估摸着能有五、六百吨就够了,还要请你帮着想想办法啊!”
“我能有什么办法?”王海洋一脸为难的模样。
随着经济发展深入,伯爵领地内大大小小的上百座城镇都在发展,扩大,从红河谷到松江,北仑,从莫尔兹比到三马林达,只有19世纪联合航运公司的人才知道伯爵大人的摊子铺得有多大?
大都市的规模在扩大,小城镇也在持续增长中,每年进口二多万吨的沥青真不够分的。
去年为了优先供应龙锦公路近200公里的高标准沥青硬化路面,全年进口沥青计划13就用于该路段。
造成了红河谷及周边各市道路硬化工程推延到今年。仅这一项,就要用掉一半的进口额度,此外还有红河谷大都市以及松江和北仑的城市建设,都是优先度非常高的项目,青岛镇只能排在吊车尾。
归根到底
昆士兰北部城镇并非是伯爵大人领地,这亲儿子和干儿子的区别很明显,优先度和建设标准也低得多。
看到王海洋为难的神色,李思远眉头一竖,心中火气难以抑制的流露出来;“我还就不信了,青岛镇这么重要的项目500吨沥青也搞不来,启山,广田,你们不是认识伯爵大人身边的一位秘书老兄吗,也是咱们青岛港的股东之一,这事儿就交给你们办了,把手上的事情收拾一下尽快赶去红河谷,咱们镇上的建设可不等人,无论困难有多大,青岛镇的建设标准不能降低。”
“啊……”
麦广田没想到这件难事儿着落到自己头上,嘴巴张嘴能塞进一个鸭蛋。
“喊什么啊……青岛镇不是你们的家乡吗?为家乡出力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麦广田大眼瞪小眼的看着镇长,竟然无言以对。
这话说的没错
青岛镇是哥几个的家乡,为了建设美好家乡出一份力本就在情理之中,李思远不愿意降低标准,赵启山,麦广田他们又何尝愿意呢?
没辙,镇区道路可是面子工程,这事儿必须得出力。
几人正在议论着,远远的顺着蜿蜒道路驶过来一列马车队,约有十几辆马车全都装满了高高的蔬菜,水果,向着镇区方向缓缓行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