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澳洲风云1876-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亲近威尔士亲王爱德华殿下的贵族人士透露;
    在碰了一鼻子灰之后,爱德华愤怒的砸碎了宫廷中的许多珍玩,并且将来自沙俄皇室的一颗复活节彩蛋砸的稀碎,这原本是他的心爱之物,经常会放在手中把玩。
    布兰特福德侯爵被骂的狗血淋头,不得不连夜将侯爵夫人送入宫廷中救火……
    虽然伦敦官方极力在掩饰,可是今天的《泰晤士报》已经在第2版报道了这一消息,正在伦敦近郊皇家庄园度假的维多利亚女王陛下很快知悉此事,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爱德华殿下肯定首当其冲,昆士兰伯爵也难免受到迁怒,真正的无妄之灾呀!
    对经济层面的影响还未显现,毕竟爱德华殿下受困于女王禁令,不得插手任何政府事宜,再加上李福寿精心编制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相关生意都有众多大贵族参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真正闹的大了,对谁都没好处。
    位于伦敦城外的昆士兰伯爵城堡被当地皇家警察找上了门,这里原本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男爵家族的沃德斯登庄园,几年前,不知怎么的被维克多公爵大人弄到了手,转手便送给了新晋昆士兰伯爵李福寿,改名为昆士兰伯爵城堡。
    庄园遭到皇家警察大规模搜查,罪名是“涉嫌窝藏、包庇危害国家安全暴徒”,英格兰管家劳伦斯和两名高级贴身女仆被带回调查,至今仍在关押中。
    伦敦律师行已经派员启程前往郊外庄园,以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尽快解救出关押人员云云。
    总体看来
    形势没有恶化到最坏程度,没有针对昆士兰伯爵和妮可的政府行为,说明爱德华殿下还无力影响到政府和司法界,一些针对留守人员的举措,可以看作是无能狂怒罢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李福寿最关切的是女王陛下得知此事之后的反应,考虑到公众舆论,即便没有明面上牵扯到自己的惩罚,但是印象必然是大大坏菜了。
    这几乎是必然的,对昆士兰势力来说是祸非福。
    维多利亚女王是大不列颠帝国缔造辉煌鼎盛的英明君主,在执政早期和中期锐意进取,将帝国实力推向巅峰,心中自有万丈丘壑,不会被愚蠢的儿子所左右。
    但考虑到女王陛下年事已高,进入执政后期风格偏向于保守和温和,而且作为一个女人更作为一个母亲,心中的偏向是不消说的。
    无论怎么讲,哪怕再荒唐爱德华殿下都是大不列颠帝国的储君。
    仅从这一角度来看
    昆士兰伯爵刚烈的反抗行为,对于爱德华殿下的名声造成的影响极坏,虽然这已经是个千疮百孔的破船,但这一下又在船底搂了个大洞,女王陛下能高兴才怪!
    现在想起来真的好悬?
    当初李福寿离开豪宅前去赴咖啡馆之约,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送来肯辛顿宫请柬,以公主的名义邀请妮可参加下午茶,即刻便需动身。
    幸亏妮可聪慧过人,应付得当,以正在沐浴的借口把时间拖延了下来,直到李福寿率人来救……
    其间只要出一点点差池,这顶绿帽子就算牢牢的扣在头上了。
    爱德华殿下可是有前科的,清白女子进了肯辛顿宫还能囫囵个儿的回来,几乎不可能。
    不幸中的万幸,贞洁总算保住了。
    晚间趁着夜色
    一行五辆马车离开了法国加莱港,顺着通向巴黎的大道一路疾驰而去。
    车队于两日后顺利抵达巴黎,入住位于香榭里大道边的一座法式豪宅内,稍事休息一日后,李福寿携光彩夺目的妮可出现在隆重的法国上流圈子聚会中。
    声名遐迩的“法兰西玫瑰”闪亮出场,就像一颗大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巴黎上流社会时尚圈引起巨大波澜,当地舆论界第一时间作出了报道,并配出了大幅黑白照片。
    法兰西人对艺术和美的追求是狂热而执拗的,报纸照片中的“法兰西玫瑰”妮可目光水晶般纯洁,仿佛天使迷惘的来到了人间,瞬间便抓住了人心。
    无数法兰西人看到了照片便疯狂迷恋上了她,画家要为她作画,雕塑家要为她立像,诗人要为她写诗,甚至连裁缝店的老板都将店铺改名为“妮可裁缝店”,生意立马大好起来。
    在出席了几次上流社会聚会之后,东方伯爵与妮可这一对引爆眼球的组合震动巴黎上层社会,毕竟不是谁都敢于对大不列颠帝国储君说不,法国人特别喜欢给英国佬添堵,政府总理亲自接见了昆士兰伯爵李福寿,授予其法国政府“荣誉军团勋章”。
    这是一枚仅次于大十字骑士勋章的高级军官勋章,位列第二等级,用以表彰昆士兰伯爵在各方面的出色贡献。
    具体的在表彰致辞中没有明说,你可以理解为李福寿在昆士兰为推动社会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可以理解为削了大不列颠储君的面子,还可以理解为拯救了“法兰西玫瑰”,这是一份迟到的谢礼。抑或者仅仅是法国政府希望与昆士兰州的地方势力保持友善态度,而做出的姿态。
    仅凭让英国佬难堪这一点,就足够高级军官荣誉军团勋章颁授标准。
    对于普通人而言,得到一份高规格授勋是极困难的事情,但是对于权势人物而言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容易。
    这段时间,伦敦传来的信息相对而言也比较积极。
    五名在押亲卫军官被释放,英格兰管家劳伦斯和两名高级贴身女仆随后也交保获释,爱德华殿下被紧急召见前往温莎城堡,据说回来的时候垂头丧气,看来被敲打得不轻。
    伦敦私下渠道传来和解信息,竟然是通过关系亲密的艾顿勋爵转达的,条件很简单;
    昆士兰伯爵李福寿将就自己的冒犯与目无王上作出书面道歉,谦卑的请求宽恕,赔偿10余名死伤人员抚恤金及善后费用1。37万英镑,立刻停止在欧洲的旅程返回,不得继续四处招摇。
    与此同时
    立马修缮位于圣詹姆斯公园宅邸,主动消除不利影响,同时取消了拟定中颁发的勋章,以示惩戒。
    相关事件中悍然使用武力的人员,昆士兰伯爵自行惩处。
    至于威尔士亲王方面就不要指望有什么姿态了,李福寿作为王室封臣,原本如此激烈的行为就是大不敬,有藐视王权之嫌,这个罪名可是非常大的,若在中世纪时候再多几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相关的手下被放回来,意味着此事到此为止。
    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李福寿只能无条件执行,没有丁点反抗的余地。
    这明显不是威尔士亲王爱德华的意见,而是上面高高在上掌控整个大不列颠王国的那位女王陛下。
    以当前昆士兰的小身板,可无法承受来自女王陛下怒火。
    能够得到这样的结果,已经是死里逃生一回,连呼侥幸了。


第432章无力
    “昭仪,此次召开的柏林会议,能够为你们争取到英国外交代表团的旁听席位殊为难得,亲眼见证世界外交风云,这是个极其难得的机会,一定要倍加珍惜。”
    “老爷拳拳栽培之恩,昭仪粉身难报。”
    “这都是细枝末节,不必在意。”李福寿淡然的挥了挥手,他一只手拿着点燃的雪茄,透过窗户看着壮美奇丽的香榭丽大道,远处巍峨的凯旋门赫然在目。
    长身而立,卓尔不群。
    唐绍仪用崇敬的目光看着伯爵大人,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男人,一个带领昆士兰在澳洲崛起的男人,庇佑数百万海外华人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做的是开天辟地以来得以铭记史书的大事,值得一辈子追随。
    柏林会议上要到的英国代表团旁听席位,是咖啡馆会谈附带的要求之一,凭借殖民地部与外交部的默契自然不难达到。
    柏林会议之后
    唐绍仪就将以27岁的年龄正式就任昆士兰州常驻欧洲外交代表,成为昆士兰的代言人,在欧洲与各国交涉维护昆士兰利益,地位相当重要。
    原本昆士兰州是没有这样的一个职位的,主要是因为没有这样的需求,作为具有立法权的殖民自治州,州长李福寿有权利任命类似职务。
    细细叮嘱了几句之后
    李福寿送走了满脸感激之情的唐绍仪,随后接见了在欧洲留学的学生代表,亲切的勉励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强大自身,成为发展澳洲工业科技的中坚力量云云。
    送走了学生代表,李福寿又接受了法国《费加罗报》的专访,对自己在伦敦的冒失举措感到深深的懊悔和歉意,再三强调作为一名英伦贵族,对大不列颠帝国怀有无比的热爱之情云云。
    一番忙碌之后,终于消停了下来。
    李福寿神情有些疲惫的回到书房里,从楼上透过窗户看看楼下蜂拥而来的法国民众,都是狂热崇拜妮可的拥趸,这些日子经常会聚集在门口,只为了看一眼心目中的女神。。
    一群傻鸟!
    收回了目光,李福寿倒了一杯红酒走到法式宫廷座椅边舒适的坐了下来,轻轻地抿了一口地道的勃艮弟葡萄酒,感受着齿颊留芳的清香韵味,赞赏的点了点头。
    法国佬搞这一套真不是盖的,确实有两把刷子。
    低头服输之后,伦敦西区的事情就算告一段落了,李福寿也不奢求什么公平公正,这种事情在当今封建等级森严的欧洲各王国极为鲜见,只是哄小孩子玩的口号罢了。
    按照私下渠道传来的消息
    李福寿必须尽快返回澳洲,不得继续在欧洲四处招摇。
    想必这也是白金汉宫那位的意见,李福寿和妮可在欧洲待一天,爱德华殿下就会难受一天,这是赤裸裸的打脸,怎么能忍?
    因此,李福寿已经谢绝了所有雪片般飞来的法国上流社会请帖,尽量保持低调,以免过分刺激海峡对面的爱德华殿下。
    他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份《费加罗报》,看了一会儿,脸上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据《费加罗报》报道;
    1884年11月4日
    朝鲜开化党首领金玉均等人举行政变,联同驻扎在租界的日军杀进景福王宫,诛杀一干后党大臣,拥护懦弱无能的朝王上位,史称“甲申政变”。
    朝鲜后党一干大臣死里逃生之后,立马向驻朝清军求援。
    5日,吴兆有、张光前率驻朝清军攻占王宫,驱逐日军。袁世凯身先士卒第一个杀进了王宫,立下了赫赫功劳。
    7日,驻朝日使以袁世凯入据王宫为由,举火焚烧使馆,率领使馆一干日人退入仁川。
    21日,清廷派北洋会办大臣吴大澂查办朝鲜事宜。
    22日,日本派外务相井上馨为全权大臣率兵两千赴朝,丁汝昌率超勇、扬威二舰及旅顺陆军抵朝,远东形势骤然紧张起来,只要一个火星子就可能爆发清日大战。
    放下了报纸
    李福寿全身放松的躺在椅子上,片刻之后幽幽的叹了口气;
    历史按着既定的轨道运行,该来的还是会来的,引起甲午战争的导火索已经点燃,目前矛盾激化了,虽然眼下还可以通过各国调停缓和矛盾,但战争无可避免。
    朝岛作为大清的藩属国,大清有天然的义务为其消灾解祸,避免被扶桑彻底殖民的悲惨命运。
    而小鬼子惦记三千里江山已经数百年了,殖民朝鲜是基本国策,所谓“布威万里波涛之外”,第一个目标就是朝思暮想的朝鲜,怎么也不可能放手。
    双方唯有一战,这是天然的宿命。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