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澳洲风云1876-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禀老爷,这是德属东非公司发来的一个函件,要求就马拉维地区边界划分举行双边会谈。”
    “哦……”
    李福寿顿时来了兴趣,坐起身来挥了挥手让李思忠退下,从中翻找出这篇文件看了起来,片刻之后,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这个德国著名冒险家卡尔…彼得斯很有意思啊!
    在李福寿表达出高度重视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的态度之后,非洲远征军迅速出击,派遣一支700人的队伍率先抵达该地区,随后陆续有2000多名移民抵达,抓捕土著劳动力在该地区建立定居点,开垦烧荒,组织人员下河捕鱼,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这番大动静,终于引来了德国人的关注。
    德国势力也就是19世纪80年代才进入该地区,迄今为止,德属东非地区白人移民也就是5600多人,其中有一半,都是这两年才刚刚进入该地区,超过8成都聚集在首府达累斯萨拉姆及附近城镇。
    他们对于马拉维湖及其周边地区控制力薄弱,偶尔会派遣考察队前来勘测地形,摸底部族人口和地理风俗情况,至于殖民开发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如今统治德属东非的是德国东非公司,而非政府性质的总督府,这是一个性质接近于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性质公司,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但是没有舰队,而是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货船队。
    在非洲殖民,昂贵的舰队就是稀罕玩意儿,基本上用不到(除了殖民者之间的战争)。
    在柏林会议达成的共识中,这种私人性质组成的殖民公司,占领的地盘也是得到国际承认和保护的,因为这些公司的背后,往往站着强大的欧洲大国。
    卡尔…彼得斯就是德国东非公司的最大股东,也是事实上的话事人,这是一个敢于怒怼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狂人,也是著名的冒险家,更是一个见利忘义之徒。
    李福寿手上拿的正是德国公司出示的正式函件,盖有该公司特有的火漆徽章,是一份正式磋商邀请函。
    在这份邀请函中
    卡尔…彼得斯大言不惭的将整个马拉维湖及周边地区约模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都归于东非公司所有,声色俱厉的要求昆士兰遵守国际共识,尊重德国东非公司财产所有权,明智的退出该地区。
    具体问题,要在划分边界的商谈中解决。
    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李福寿分明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到另外一层意思;
    这块地方是我的,你想要那得拿钱来,一切都好谈。
    果然,不愧是怒怼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狂人,明知道本爵爷不是好相与,竟然敢敲诈到我的头上来了?
    德国东非公司虽然是殖民性质的公司,但成立不过仅仅几年时间,还没有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极其深厚的实力,能够发起几万人规模的战争。
    充其量,其只拥有不到500人的常备武装力量。
    若是有发动战争的需要,德国东非公司能够从本土雇佣大量战斗力强劲的德国雇佣兵,这是他狂妄的本钱。
    但公司就是公司,以追逐利润为主,这一点是永远改变不了的。
    “有意思,找时间要会会这个卡尔…彼得斯。”
    李福寿放下了手中的正式函件,这种函件只要回复一个意向就好了,正式举行会谈还要另外确定时间,拖上三五个月到一年都有可能。
    若是谈判不顺利,摩擦之后再谈谈,完之后再摩擦,那拖延下来的时间就没数了。
    不着急,放一放再说。
    等到下一船移民抵达,全部都放到马拉维地区,定居点建的远远的,先把周边的一圈占下来再说。
    比人多,华夏移民过来能把德国佬屎都吓出来。
    这半点也不吹牛,以大清国不精确的四万万人口统计,在没有计划生育的情况下一年出生多少人口?
    一千五百万只是底线,花两三年功夫生出一个德国人口来,当真是小菜一碟,就问你服不服吧?


第512章大难不死
    河口镇上
    从昆士兰抵达莫桑比克的大船队,不但带来了海量物资,同行还有6000多移民,除了2000多移民前往马拉维湖区之外,剩下的都散布在首尔附近的城镇,在河口镇也有不少。
    这些华人移民的到来,有做工的,有经商的,有做小买卖的,有做手艺的,令河口镇平添一份生活的烟火气,再也不是军人和黑奴的单调色彩,变得生动起来。
    “哎哟,先生,您进来歇歇喝口茶吗,我们这里红茶,绿茶,毛尖乌龙茶样样都有,保证都是华夏最正宗的口味,不是那种印度货拿出来蒙人的,要不要歇歇脚来一壶茶?”
    “好吧,来一壶香片就行了。”
    “得勒,您请随意坐,一壶香片马上就到。”
    茶馆伙计殷勤的将客人迎进门,张口冲着里面吆喝了一嗓子“三个便士的香片……一壶勒”,客人阻止不及,便脸色郁闷的坐下来不吱声了。
    茶馆伙计送上两个小碟子,一碟香蕉片和一碟腰果,这是喝茶时吃着玩儿的茶点小吃,莫桑比克盛产腰果,这玩意儿太多了,非洲土著人都不稀得吃。
    结果到华人移民手里炒制出来,那叫一个喷喷香。
    所以非洲不是没好东西,而是有好东西当地土著也不会弄,更懒得钻研,日复一日就这么对付过下去。
    湖里海里到处都是鱼虾蟹,既不会捕也不会烧,山里林子里到处都是野果,野香蕉,非洲土著不会培植优良品种,平原丘陵到处是肥沃土地,可种地的手艺渣到不能看,连蔬菜都种不出来,100多年后依然是这样。
    只有从大吃货帝国来的移民,才能够善加利用各种资源,腰果就是典型的例子,炒制出来做小吃棒棒哒。
    这位客人摘下头上的草帽,在四方桌边坐下。
    此人赫然是葡萄牙人的贵宾盛叶云,他穿着一身普通的白布大褂子,除了气质儒雅以外,与街上来来往往的华人移民没什么不同。
    他不是被踹下海了吗,怎么会流落到河口镇上来?
    这就得说回到那个不平凡的夜里了,德国“黑森”号巡洋舰仓皇躲避战火的时候,将两个上船的葡萄牙人代表一脚一个踹到海里,然后开着军舰一溜烟的跑远了……
    那位总督大人身边近侍可不会游泳,从军舰掉下来以后翻个泡就不见了,盛叶云倒是会些水性,呛了几口水以后勉强浮出了海面。
    此时距离莫桑比克岛已经有6~7公里远,那照亮半边天的熊熊大火依然清晰可见,沸腾的海水却传导不了那么远,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原本凭着盛叶云这种三脚毛的水性,在小沟小河里扑腾两下还可以,掉到大海里纯粹就是作死,而且还距离海岸那么远,几乎十死无生。
    兴许是老天爷眷顾,不知过了多少时候
    就在盛叶云觉得自己无法支撑时,海中飘来一片破木板,这让他救命稻草一样的紧紧抱住,再也不肯松手,随着海浪载浮载沉。
    当双脚踏上坚实的海岸,已经是深夜不知几点,四周夜色漆黑一片,极度疲累的盛叶云一头栽倒在海滩上昏死过去。
    再次苏醒时,他是被炙热的阳光晒醒的。
    起身茫然四顾,视线中已经没有惨遭炮火蹂躏的莫桑比克岛,眼前只是一片银白的沙滩和湛蓝大海,背后则是郁郁葱葱的海岸丛林,完全不知道身处何处?
    盛叶云挣扎着找到了一处入海的溪流,喝饱了水又吃了几根野香蕉,终于缓过气来,开始冷静考虑自己的处境。
    反复思量之后
    他认为莫桑比克岛不能再去了,实在太危险了。
    一来该岛已经被炮火完全封锁,成为一个进不去出不来的死岛,彻底沦陷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自己一个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站在一群葡萄牙白人中间太显眼,曾经做过的事情也瞒不住,下场堪忧。
    二来这里是交战区,贸然进去被打死了也是白死,危险性太高。
    最好的办法是远离此地,混入莫桑比克内陆地区,然后想办法进入德属东非,从这里乘船返回荷属东印度群岛。
    盛叶云还是个有本事的人,历经十几天的艰难跋涉之后,他终于想办法混入了河口镇,这也是河口镇如今刚刚接受大批移民,乱糟糟的正好方便他浑水摸鱼。
    小半天前,各族人民夹道欢迎伯爵大人的场面他也参加了,凭此还混了一顿颇为丰盛的午餐,这不吃得饱饱的到茶馆里来消食了,顺便打听点事情,好决定下一步的行止。
    茶馆里人不多,只有三五个茶客。
    店伙计很快送来一壶香片和一只茶碗,这种廉价的茶叶也就是比大茶末子稍好一些。
    “哎,店家,要是没事的话坐下来唠唠嗑。”盛叶云脸上浮现出笑容,一把拽住店伙计说道。
    “嗯……忙倒是不忙……”店伙计有些犹豫。
    盛叶云原本就是一个做生意的人精,见状将桌子上盛放腰果的盘子向前一推,爽气的说道;“这位小哥一看就知道是四海的性子,左右无事,吃点果子咱们慢慢聊,若是有客人你随时招呼,我这里不打紧的,只是远在异乡想找人说说话。”
    “那你算找着人了,我也是爱热闹的,就陪你聊一会儿吧。”店伙计顺势坐了下来,捏了两个腰果放在嘴里嚼着吃,仔细打量了下盛叶云说道;“我看你这位客人虽然打扮一般,但是这身寻常衣服穿在你的身上,里外都透露着不一般,想来客官是个有故事的人。”
    确实如此
    盛叶云年届四旬,颌下留着保养不错的胡须,气质儒雅有度,虽然穿着粗布大褂依然显得出众。
    华人移民也有年纪大的,但是数量极少,大部分都是十几岁到20多岁的青壮,三四十岁的都是全家移民户。
    盛叶云苦笑着回答道;“呵呵……以前的事情就别提了,若是有一丁点办法,谁愿意背井离乡,万里迢迢来到这里,多少都有些难言的苦衷啊!”
    “这话说的是,咱要不是家里发水遭了灾,实在活不下去了,也不会牙一咬跑到这个劳什子地方来,哎……我长这么大就去过一次县城,没想到这一趟几乎跑到爪哇国去了,以后有没有命再回去都不知道,在祖坟上磕几个头。”盛叶云的话勾起了店伙计心头的思乡情绪,吃着腰果也不香了。
    “只要混出了头,以后还是有机会的,你那儿人,到这里来有多长时间啦?”
    “什么多长时间了,我是和你一个船队移民过来的,在这里干活还没有一周呢,我湖广人,这里的店东家就是前几年的移民,在婆罗洲上船的,有心在这片新领地干出一番名堂出来,移民船上就鼓动我和他一起干,说是白给一成的份子,月薪照拿,所以我才心动了。”
    “哦,原来这样啊,那你不要土地了吗?”
    “客官不瞒你说,我的生性也是不耐烦侍弄土地的,且在这个茶馆安顿下来再说,如果这样能赚到钱也不错,再说根据移民营地的宣传,只要是咱们华人开垦出来的土地都归自己,短时间政策是不会变的,反正这里有的是土地也不会跑,不着急的。”
    “听你这么一说,倒真是有几分道理呀。”
    “那可不!”听到夸奖店伙计更得意了,炫耀的说道;“我这人从小脑袋瓜子就活泛,四乡八邻的都夸我是明白人,若不是家境困顿供不起上私塾,没准儿也能考个秀才回来光宗耀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