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澳洲风云1876-第5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地以南为南部平原,其中有奥特韦山脉、南吉普斯兰等小面积高地在海岸内崛起。海岸线长达1800公里。
菲利普港湾为该州和澳大利亚南部沿海最大海湾,墨累河沿州界奔流1870公里,是分界新南威尔士州与维多利亚州最显眼的界河,这是澳洲最长的内陆河,也是最大的季节性河流。
沿河及其南岸支流灌溉着维多利亚州重要的北部农牧业区,这里溪流纵横,水源充沛,有威默拉河流注欣德马什湖,格莱内尔格河等流注巴斯海峡,所到之处皆是一片壮美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维多利亚州地处温带,夏热冬凉,雨量适中,在当今小冰河末期寒季气候较为寒冷,常有积雪覆盖大地。
总体而言
这里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资源丰富的程度,能够甩开英伦三岛十八条街,是一处不折不扣的天选之地,维多利亚州仅凭丰富的金矿资源,就可以让全州人民过上不逊色于欧洲富裕日子。
至于说丰富的煤矿和木材,水利,各种矿产资源,完全没有闲工夫去开发,可以说是凭借资源吃饭壕无人性的代表性地区之一,只要随便挖点东西出来,便可以轻轻松松地跻身于世界富裕国度之列。
您想想看……
如此富裕的一个地区,又是白人殖民者传统密集区,仅仅凭借指挖点资源就可以过上富裕安宁的生活,当然不愿意外人染指。
这里的外人当然是指海外华人,尤其是北方昆士兰州华人掌权的国度,南方白人排挤心理非常严重,这一方面是出于维多利亚州的偏激宣传,另一方面出于本地白人的狭隘地区心理。
公平公正的说,屁股决定脑袋。
若莫如峰中将是南方白人,兴许能够理解这些南方白人超乎想象的抵抗意志,可惜一切毕竟是假设,强大的B兵团军群可不是来做善事的,而是以征服者的面貌降临。
莫如峰中将只带来了大棒而没有胡萝卜,在堪培拉短暂休整一天之后,便派出了手中王牌主力红一师开道,高达8万余人的兵团大军随后跟进,沿途开始剿灭一切异己分子。
如何判断很简单;
举凡在大军经过时,还敢于手里握着枪的,嘴里不干不净的,眼神桀骜不驯的白人统统作为镇压对象,轻则打入苦力营,重则直接击毙,抄家没产。
军事征服就是这么蛮横无理,莫如峰中将可不是来做好老好人的,征服的大军经过此地,就像铁梳子一般筛过一遍,随后机动兵团接管沿途治安,还要像铁梳子一般再筛过一遍。
最后政勤处特别行动队进驻各城镇,依然要用铁血手段再次筛查一遍,对于那些敢于出头冒尖反抗北方政府统治的白人,割韭菜一样的过几茬,保证征服地区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随后而来的大举移民自不待言,持久的严打重惩全都是题中之义,辅以文化教育,宗教及众多行政手段归化融合白人族群,应该是都能够想得到的手段。
对于莫如峰中将而言,他没有闲工夫去做耗时日久的心理疏导和归化工作。
大军过处;
举凡桀骜不驯者,杀。
敌视北方政权者,杀。
手上沾染华人移民血债者,杀。
煽动民族情绪对立者,杀。
武力对抗或者意图武力对抗者,杀。
……
至于其中是否有误杀错杀的民众,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反正军方是绝不会承认的,战争期间可没那么多讲究,数十年后就是一笔糊涂账。
第639章悉尼
在B军团一路向南挺进的时候,紧随其后的沿海铁路南延线工程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同时修建的还有数条通往南方的骨干公路工程,作为北方对南方加强管控的补充措施落实下去。
若论重要性,谁也比不上沿海铁路南延线二期和三期工程。
拟议中沿海铁路南延线二期工程,自康士比高原上的铁路主线(北仑站)向南一直延伸,其中分出一条铁路支线联通悉尼,分出一条铁路支线联通伍伦贡,分出一条铁路支线联通纽卡斯尔,铁路主干线向南经过雪山镇,磐石镇,堪培拉镇,一直抵达维多利亚州边境线上的莫多镇,全长317公里,目前已经修建了三分之二,剩下的百余公里正在日夜抢修,预计8~9个月便可以彻底修通。
三期计划则是从莫多镇开始向南延伸,抵达南方最大的城市墨尔本之后折向西北方,正好顺着澳洲南部海岸线一路前进,终点抵达南澳州首府阿德莱德,全程789公里。
目前北方大洋王国已经开始抽调精兵强将,随同南下的B兵团考察地理条件,为拟议中将开始修建的沿海铁路南延线三期计划做准备,初步定于1891年5月开工建设。
这是一条关系到大洋王国统治整个澳洲的战略铁路,不但是华人势力挺进南方州的先锋队,同时,也是火种的播撒机,铁路所经之处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华人移民涌来,迅速改变整体人口结构。
这种气候宜人,水草丰美的好地方,一般的华人移民可捞不着。
根据红堡制定的秘密计划;
南北战争结束之后,无论是A兵团,B兵团还是机动兵团,除了返回原籍的士兵各有功勋田赏赐之外,举凡愿意留在澳洲本土的全部安置在南方各州,主要就是新南威尔士州与维多利亚州。
根据紧急战时委员会预测,持续数年的南北战争及后续治安战结束之后,届时,将会有不低于35万人军队官兵分批退出现役。
这些经历过南北战争血战考验的官兵们,九成以上都将安置在南方州境内,以做为安定地方的骨干力量存在。
国王陛下准备封赏中的贵族封地,绝大部分也在南方州境内,由此形成一批以军事贵族为主的华人上流社会群体,这对稳定南方局势至关重要。
因为这些贵族与王国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仅以35万退出现役的官兵计算,其家庭成员再加上农场,牧场雇工就不低于150万人口,约在150万至200万之间。
如此巨大的移民群体,再加上后续有选择华人移民,有能力在短短3~4年内,彻底改变南方州人口比例结构,令华人占据主流族群的位置,稳定大洋王国统治基础。
这其中
沿海铁路南延线三期计划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南北方的物资运输,移民垦殖,影响力辐射还是军队调动,其重要性都无可取代。
长达789公里的三期计划铁路线,将要穿越科西阿斯科山脉,格兰皮安山脉,墨累河,威默拉河等一系列复杂地形,在全力投入之下,预计将用3~4年之间贯通全境。
建设中主要的拦路虎就是开凿隧道,架设大型桥梁,将澳洲从北到南连接在一起。
规划中的沿海铁路还有四期计划,那就是从布里斯班向北延伸,串连起昆士兰州北方重镇临沂,青岛,凯恩斯一直到最北方的北领地首府达尔文,将整个澳洲大陆的东海岸全部囊括在内,形成从北到南,纵贯整个澳洲大陆繁华地区的骨干交通线。
铁路沿线所经过的地区,占据整个澳洲人口的90%以上,经济产出的98%以上,是一条极具战略意义的铁路线。
四期计划规划的铁路线超过2300公里,投资尤为巨大,最少在可以预见的5年之内,还看不到能够正式启动的迹象,能作为美好的远景规划停留在档案室中。
在B军团一路向南挺近的时候,休整长达十几天的A军团重新补充了兵力,总计17万大军云集悉尼城下(含2。6万名白人俘虏兵),正式开始了对悉尼发起总攻。
在A兵团身后,第3期征召的35万名士兵正陆续乘船抵达北仑,12月底之前不低于10万人,1891年1月之前,还将有8万名士兵陆续抵达,后期视战场情况而定。
之所以如此慎重,在于悉尼如今已经成为武装到牙齿的要塞城市,汇集了不下于8万名白人士兵和数量更多的民兵。
此时的悉尼,已经成为南澳大利亚自由联邦誓死必保的要塞城市,从12岁以上的白人少年到55岁以下的老人,全都被动员起来编列成伍,准备配合军队誓死守卫该城。
在悉尼守军中
有康士比高原大会战中惨败的威廉姆森兵团残兵败将,维多利亚兵团残兵败将,在雪山镇碰的头破血流的史密斯兵团余部,留守悉尼的城防军队,滞留在此的白人民兵武装等等,经过重新编组后恢复了一定信心,准备凭借着悉尼城坚固的建筑和有利的城防工事,打一场残酷血腥的城市保卫战。
新南威尔士州紧急状态委员会主席摩根…麦克劳瑞已经喊出了“决战到底”的口号,并且通过悉尼港内的皇家海军南太平洋特遣舰队消息渠道,频频向英国本土求援,心里打的是“以拖待变”的主意。
对这些白人极端保守派大佬看来;
纵然北方华人势力胆子再大,也不敢无视大英帝国的威严而肆意妄为,若是伦敦出面制止,那么当前危急的局面还有缓转的余地。
以拖待变的前提就是“拖”,所以这些白人极端保守派使尽浑身解数,拼命的造谣抹黑北方华人势力,将华人描绘成比魔鬼更可怕的残忍物种,煽动悉尼居民拼死抵抗。
针对此战
大洋王国陆军参谋总部进行了反复的沙盘推演,按照最坏的情况计算,在悉尼城守军誓死顽抗的情况下,拿下悉尼城的损失约在5~6万人之间,三成以上的可能会损失更多。
在建筑林立的大城市中,北方军队的炮火优势被极大的削弱,占领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更多的要依靠士兵冲锋陷阵,用血肉之躯去拼。
因此,充沛的补充兵源必须要保障。
为了准备此战,红堡从战略储备库中调集的大量弹药和军事物资源源不断的抵达前线,北仑市组织了上千辆马车日夜不停的向前线运送,尽全力保障战斗所需。
维持一支总数高达17万人的军队日常所需非常惊人,每天消耗的各项物资就高达几百吨,这还没有计算驻扎在康士比高原上的三个骑兵师。
1890年11月24日拂晓
上千门火炮齐齐怒吼起来,无数的炮弹拖拽着炙热的尾迹飞向目标,在空中交织出绚烂的火网,将前方守军阵地淹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大地颤抖,爆炸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际,进攻悉尼的战役开始了。
猛烈的炮击持续了20分钟戛然而止,大队士兵在激扬的鼓乐声中端着枪向前进攻,排在第一线的就是白人俘虏兵,在他们身后是重机枪黑洞洞的枪口,逼着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在被炮火狠狠蹂躏的守军阵地上,坚固的要塞堡垒,断臂残垣和战壕里,无数灰头土脸的白人士兵爬了起来,端起枪对着步步逼近的白人俘虏兵猛烈开火。
密集的排枪声和重机枪扫射的声音响彻战场,血腥而残酷的攻城战拉开了序幕……
从地理条件来看
悉尼具有天然的防御优势,作为一个濒临海湾的城市,其东侧是广阔的太平洋,北侧隔着海湾与康士比高原遥遥相时,进入悉尼必须要经过坎伯兰峡谷。
坎伯兰峡谷是一个起伏的丘陵区域,悉尼守军依托着数十米高的众多丘陵,用铁丝网,地堡,战壕,鹿砦设置了三道防线,囤积了重兵防守,在这三道防线之后就是悉尼城。
如今的悉尼城被坚固的高墙,街垒分割成一片一片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