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澳洲风云1876-第6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卞春松在火车站门口叫了一辆载客马车,很快来到了仓库街上。
    这里有一个四上四下的宽大店铺经营粮油日杂生意,卞春松刚刚从马车上下来,里面的掌柜就带着伙计迎了上来,殷勤的问候道;“老爷,您回来啦!”
    “嗯,店里有没有其他事情?”
    “回老爷的话,近来经营一切正常,前几天装甲团才来购买一批粮油蔬菜,约好了这两天还要再来买一批,所以傍晚时分,牧场里就会送来一批新货,柜面上生意都很好,我一直督促伙计们小心做事,请老爷放心。”
    “那就好,你辛苦了。”
    店铺掌柜叫卞守礼,按照辈分来叙是卞春松远房族叔,现在负责打理新星湖牧场在墨尔本地区的粮油日杂生意,这里也是卞春松的产业之一。
    牧场里产出的粮油经过简单加工,粮食蜕皮磨成面粉,大豆压榨成油运到这里出售,再加上其它经营的品种,生意相当不错。
    别的不说,卞春松的装甲团所需粮油食品一律从这里购买,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大客户和城市居民购买,一年下来轻松也能赚个上千英镑。


第686章卞春松的计划
    卞家的一众本乡本土的亲族一共来了37人,29个男丁,8个年满14岁以上的年轻女子,大多数都留在牧场里帮工,店铺这里只用了7个手眼灵活的伙计,照应着店面的生意。
    像他们这样的移民,是由卞春松中校具结做保来到澳洲,可以不受移民数量的限制和年龄限制,年龄上限可以放宽到45岁,年龄下限可以放宽到8岁,之所以做这样的规定,主要是由于年龄太过幼小远渡重洋,无法承受惊涛骇浪的恶劣环境和晕船反应,很容易半途夭折。
    这种类型的移民叫做亲族移民,由于在这里有亲眷做保,他们有目的的移民澳洲,绝大部分都落实了工作机会,因此较为容易获得银行优惠移民贷款,用于支付船票及安置费用。
    在贷款还清之前,这部分移民无法获得大洋王国国籍,无法获得相应的学习,置业,经商便利,无法自由的迁徙他处,能够拿到的身份证明是一个白本本,上面记录着本人的原籍,姓名,年龄,特征,专长,现居地,具保人等等信息,俗称“白皮儿”。
    等到还清了所有贷款,只需要缴纳一笔费用申请入籍,一般来说只要没有犯罪记录,在澳工作期间品行良好,华裔很容易就能通过入籍审查,成为大洋王国公民之一,能够拿到贴有照片的墨绿色证件,俗称“黑本儿”,学名叫护照。
    持有“黑本儿”,就能享受大洋王国对公民的一切便利和财产保护,可以自由的乘船坐车前往任何一个地方,可以购置物业,经商买牧场,经营店铺生意,上学就业,甚至前往国外经商投资,都会受到大洋王国的侨民保护。
    但是拿黑本儿是要依法纳税的,举凡年收入超过50银洋,就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收,这个标准相当于2英镑10先令,基本上正常务工务农的大洋王国公民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也就是说人人都需要交税。
    购置物业需要缴纳物业税,经营商铺需要缴纳商税,只有合法纳税才能够享受公民权益,这是大洋王国与原来满清朝不一样的地方。
    卞春松中校名下的星星湖牧场雇工,年薪平均在5英镑左右,在牧场吃喝不要钱,每年做两身衣裳,从家乡招来的雇工比当地雇工工钱高一成左右,也更受牧场主人的信任,常能够担任一些农牧业小队队长的职务,因此有额外的工钱加成。
    新星湖牧场开垦的土地种上的6000多亩粮食和4000多亩大豆,为此单独建立了磨面坊和榨油坊,不但帮助星星湖牧场加工粮食,而且还帮助周边牧场加工粮食,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维持作坊运转。
    磨面坊和榨油坊的动力来自于牧场中的河流,通过建立巨大的水车带动机器运转,因为季节性河流的因素,每年可以生产7个多月。
    经过三年的经营,星星湖牧场一切已经走上了正轨。
    在店铺中稍事休息,吃过了午饭,店铺掌柜卞守礼已经准备好了一辆马车,还有个机灵的店铺伙计卞三儿随车伺候。
    卞春松简单看了一下账簿,交代了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便登上了这辆经营长途客运的马车,带着卞三儿向星星湖牧场的方向而去。
    这一路上风和日丽,春意盎然。
    离开大都市墨尔本之后,眼前是平缓起伏的绿色丘陵,清澈溪流边盛开着不知名的野花,一条砂石公路笔直的向前延伸。
    道路两旁经常可以看见大群的绵羊,放牧的牧羊犬,骑在马上的华人牛仔,错落有致的庄园建筑,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美好,悠然自得。
    历时三年的军事管制刚刚结束不久,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治安局面非常好,华人新移民没有野蛮的马匪文化,来到这片沃土之后便喜欢上了这里,从此扎下根来辛勤耕耘。
    每一个移民背后都有一段心酸的故事,若非家乡实在活不下去,衣食无忧,谁又愿意远渡重洋求一条生路?
    所以,华裔移民极其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成为南方州稳定社会的最重要力量。
    马车一路向前奔驰,沿途经常可以看见三三两两的华裔牛仔,他们悠闲的坐在马上,腰间朿着子弹带和左轮手枪,他们基本上都是各个华人民兵团体的成员,会主动盘问经过的陌生白人,检查相关证件。
    至于华人,就没有检查的必要了。
    因为在如今的南方州范围内,华人居民只有两种来源。
    一种是亲族移民。
    一种是经过审核身家清白,没有犯罪履历的“黑本儿”移民,这些人除了到南方州来经营牧场,开拓生意,此外就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来到南方州的华人。
    南北战争结束已经三年多了,在连续多年的严打严查之中,依然躲在大分水岭山脉中的残匪几乎绝迹,遍布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大大小小牧场中,充斥着华人移民。
    即便有零星的白人残匪逃出山来,也绝对无法逃脱全民参与的围捕。
    40多公里的砂石道路,马车跑了近6个小时,马车夫中途休息了两次给马匹饮水加料,饲喂黑豆和鸡蛋,看得出来,马车主人极其爱惜马力,不愿意让马匹一鼓作气跑完几十公里的道路。
    若这样过度使用,用不了大半年马就废了。
    一辆马车价值100金洋(50英镑),两匹健壮出色的驭马价值300金洋(150英镑)以上,作为长年跑长途客运的马车夫,孰轻孰重自然拎得清。
    马车刚刚进入星星湖牧场的地界,就有十余骑士纵马而来,他们是在附近放牧的牛仔,在见到老爷卞春松回来之后立刻高声欢呼起来,簇拥着马车一路向回行去。
    其中早已经有两匹健马先行一步,去通知城堡中的女主人,如今夫人何盼男不在此地,但城堡中老夫人和两位如夫人都在,需得事先知会一声。
    马车行驶在星星湖牧场中,道路沿着清澈的溪水一路向前延伸,行不多远就看到大片大片的金黄麦田,金黄的谷穗沉甸甸的随风摇摆,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开垦的庄稼地就用附近的溪水灌溉,沿着河边建立了几座大型风车,能够将溪水导入水渠之中,灌溉大片良田。
    农田边上停着几辆拖拉机,这是开垦农田的主力军,其中还有两辆履带式拖拉机,用于机械化平整土地,翻田犁地开沟,效率杠杠滴。
    星星湖牧场是率先使用农业机械的牧场之一,耕作上万亩的土地也只不过用了80多人,效率是人工耕作的10多倍,收益也非常明显。
    星星湖牧场门口的河流水深超过两米,在每年的丰水期可以驶入不超过150吨的货船,大量的农产品在牧场码头就可以装运,然后转运到墨尔本港口,这极大的节省了运输费用。
    所以,卞春松最为庆幸的是牧场中有这样的一条河,这让水上运输和初级农产品加工成为可能,比周边其他牧场发展前景更为光明。
    城堡里
    老夫人阿芬婶已经带着一大帮子家眷和仆役迎了出来,几年不见,如今阿芬婶明显胖了一圈,面庞白皙红润了许多,看起来很有一股子富家老太太的模样,举手投足透露着雍容的范儿。
    卞春松中校远远的就让马车停了下来,从马车上下来快步迎了上去,单膝下跪给老夫人请安。
    一家人其乐融融,寒暄片刻之后便一起返回城堡。
    如今在城堡的外围,沿着湖边修建了一长溜的木屋,一左一右各有30余间,除了用作牧场雇工宿舍,厨房使用之外,其他的用作工具房,马厩,仓库,草料房使用,也适应牧场不断扩大的规模。
    星星湖牧场与其他纯粹的牧场不同,利用农业机械开垦了上万亩(1700英亩)的土地,修建了大量的农田沟渠设施,修建了风车,水车以及磨面坊和榨油坊,因此需要的人力极多,除了卞氏亲族之外还有140多人的雇工,加上自己家人和仆妇,总数超过200人。
    卞春松为此投入了数千英镑巨资,但是收益同样可观。
    星星湖牧场总面积28。4平方公里,约7700英亩(4。6万公亩),如今开垦的耕地约占牧场土地的九分之二,但是收益占据牧场的75%,由此可见牧场出产的面粉和大豆油利润可观,远比羊毛赚的多。
    除去人员开支,牧场运营成本以及税收,星星湖牧场在1893年能够赚取超过1980英镑的纯利润,这比上一年增长了约63%,主要是由于土地经历两年种植后由生地到熟地,农产品产量大大的增加。
    这其中若是细分的话,位于仓库街的店铺收入近千英镑,磨面坊收益330多英镑,榨油坊收益270多英镑,羊毛收益400多英镑。
    随着牧场羊群中,大批壮年母羊进入繁殖期,美利奴羊群规模将会迎来快速增长阶段,今年预计再开垦500英亩(3000公亩)士地,全部用来种植市场畅销的大麦,到了年底,收益还会有3~4成的增幅。
    新新湖牧场的这个耀眼业绩,是其他差不多规模牧场3~4倍之多,彰显出农业机械带来的巨大收益,远比靠天收的放牧强的多。
    夜深时分,万籁俱寂。
    只有城堡中昏黄的灯火隔上很远都能看见,卞春松站在书房的窗口向外眺望,只见清心湖中波光粼粼,一轮明月倒映其中显得美轮美奂。
    他深深的嗅了下充满泥土芬芳和牛羊粪便的牧场气息,心情感觉无比的沉静,有一种平安喜乐的感动莫名的滋生,这里就是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城堡,家族未来生存繁衍的土地。
    作为一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现役军人,卞春松在经营牧场上比别的人更有头脑,他计划开垦一片土地种植葡萄,再建立一个酿酒作坊,用葡萄酿造美味的红酒,这能带来相当高的稳定收益。
    沿着河流的牧场土地还可以继续开垦用作耕地,总面积约占牧场的一半,大约22000多亩,生产的粮油产品除了供应墨尔本大都市以外,还可以供应周边城镇,市场非常广阔。
    澳洲本土粮食和副食品供应只能满足小部分需求,大部分需要从东香州清水河七星市流域粮食生产基地进口,少部分来自于婆罗洲,因此本土粮食生产大有可为,根本不愁卖的。
    按照卞春松的设想;
    下一步将要沿着河流建设大规模养猪场,繁育阿拉伯纯血马的马场基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