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澳洲风云1876-第6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间,扶桑国发动战争的阴谋昭然若揭,即便是迟钝如满清王朝上下,也感受到了对方的满满恶意。
    此时,大清朝帝国龙辉还没有落幕,国内舆论和清军驻朝将领纷纷请求清廷增兵备战,朝廷形成了以光绪帝载湉、户部尚书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强烈要求派兵朝鲜一战,以维护清帝国宗藩制度的最后体面。
    然而。慈禧太后不愿意六十大寿为战争所干扰,李鸿章为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也企图和解,这些人形成了清廷中的主和派。
    到7月中旬中日谈判破裂以后,一直按兵不动企图保存北洋军实力的李鸿章,在光绪帝的严旨催促下,开始派兵增援朝鲜。
    随着中日、日朝谈判相继破裂,列强调停均告失败。
    1894年7月16日,英日两国签订平等的《英日航海通商条约》,第一次赋予了扶桑平等国家地位。
    1894年7月17日,扶桑大本营作出开战决定。
    7月20日,扶桑编成了以伊东祐亨为司令的联合舰队,随时准备寻衅。
    同日,扶桑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其”废华约、逐华兵”,要求48小时内答复,朝鲜王国继续敷衍扶桑,于是扶桑国决定出兵控制朝鲜政府,以找到与驻朝清军开战的“委托”。
    由此可以看出;
    伦敦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表现的那样中立,前一天签订条约,第二天扶桑国大本营就做出开战决定,如此重大的决策几乎等于赌国运,这难道是小孩玩家家吗?
    不管别人相不相信,反正李福寿是绝不相信的,这里面肯定隐藏了他所不知道的阴谋,即便隔着数千公里,他也能闻出其中阴谋的味道。
    相对于贫瘠的扶桑岛国,大清国真是太肥硕了,欧美列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分而食之,伦敦在其中就起了极坏的作用,花旗国同样如此,法德意各国就没有一个好鸟,天下乌鸦一般黑呀!
    第二点,扶桑国对此次战争蓄谋已久,所以在大本营决定开战后仅仅第4天就组建了联合舰队,开赴战场。
    只有站在历史的风口,才能清晰的窥见其中的黑暗内幕。
    李鸿章一直寄希望于欧美各国列强调停,极力避免战争,无疑是掩耳盗铃极为愚蠢的做法,为人所不齿。
    周边一圈伙伴看似中立,其实早已经心照不宣的结成暗中同盟,,共同玩弄清王朝与鼓掌之中,这就是可悲而严酷的事实。
    扶桑国只不过是被率先推出来的小卒子,用来试探清王朝还有几分元气,若是欧美列强都看清楚了,下面的事情自然不言而喻,就是一轮又一轮瓜分神州的狂潮,令这片大地彻底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中。
    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扶桑国不宣而战。
    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
    至此,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清朝在其宣战诏书中指出朝鲜历来是清朝的附属国,清朝是应朝鲜政府的要求出兵的,相反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理昭然”,令清朝忍无可忍,因此“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
    第一阶段的中日甲午战争,自1894年7月25日起至9月17日结束,历时一个月另22天。
    在此阶段中
    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战役以清军惨败而告终,黄海海战则互有损伤。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扶桑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9月15日上午
    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
    扶桑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包括其全部精华,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中扬威、超勇二舰亦受重创。
    此战中,最壮烈的一幕出现在“致远”舰事迹中。
    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吉野”、“东城”等舰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邓世昌见吉野舰(航速23节)恃其船捷炮利,横行无忌,愤而说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
    决意与之冲撞,同归于尽。
    邓世昌毅然率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日本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致远舰右侧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引起大爆炸,3时30分,以右舷倾斜,在东经123度34分,北纬39度32分的黄海海面上沉没。
    全舰官兵二百余人,除七名遇救外,其余自管带邓世昌以下全部壮烈殉国。
    “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黄海海战中
    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
    扶桑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
    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
    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扶桑轻而易举的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如今,距离第1阶段战斗结束已经一周了,各方面的消息陆续传来,清晰的还原了战斗的原貌。
    李福寿对战斗结果深感惋惜,黄海海战中,镇远号和定远号两艘巨舰并不是没有改变战局的机会,若能坚持不懈的追击遭受重创的扶桑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最起码能够击沉其中的2~3艘,但是因为中弹过多,被迫撤出战斗。
    这说的都是屁话,战斗中哪一艘日舰不是伤痕累累,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拼死作战,比起玩命厮杀的意志来,北洋舰队差了不止一筹。
    别的不说,“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这种情况在扶桑舰队能够看得见吗?
    “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没有命令就借口中弹过多退出战斗,这种情况在扶桑舰队能看得见吗?
    扶桑舰队船捷炮利,尤其是炮火凶猛的速射炮改变了战局,给予北洋海军以重创,这都是扶桑舰队强于北洋海军的地方。
    但是扶桑舰队主力战舰也就是4100多吨排水量,没有排水量高达7600吨的镇远和定远两艘巨舰的厚重装甲,自身舰艇在战斗中同样损失惨重,主力战舰全都弹痕累累,但依然能够咬紧牙关坚守作战,战斗意志极其顽强。
    主观理由强调再多,也不能够掩饰战败的结局。
    要是打分的话,李福寿给扶桑海军打9分,给北洋海军只能打5分,表现完全不及格。
    这一阶段的战斗,李福寿完全没有插手,北洋总理大臣李鸿章手下的淮军和北洋海军被打的灰头土脸。
    若继续冷眼旁观,扶桑国在准备稍事休整之后,将把战火燃烧至满清国东三省和胶东半岛,这无形中就伤害到了大洋王国的利益。
    因为胶东半岛是大洋王国优质移民的来源地之一,广济堂在这里建立20多所雏鹰学校,收养了超过6。6万名孤苦少年,怎么能够轻易允许他人染指?
    但是插手又该怎么办呢?
    难道把整个战事的责任揽过来,与世界上欧美诸强为敌,背后还有清庭在脚下使绊子,那真是再愚蠢也不过了。
    看看大清军队的表现,就知道这个腐败王朝已经彻底没救了。
    若历史没有改变 奇*书*网*w*w*w*。*q*i*s*u*w*a*n*g*。*c*o*m 
    甲午战争第二阶段的战事在1894年9月17日开始到11月22日结束。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两场重要战役。
    清廷看到日军将乘胜入侵辽东半岛,谕令李鸿章速谋战守。
    李鸿章提出了“惟有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然后厚集兵力,再图大举,以为规复朝鲜之地”的战略方针。
    话讲得很漂亮,但做起来又是另外一码事儿。
    清廷集中兵力加强对辽东地区的防御,任命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北洋军务兼前敌各军总统,迅速募集数万金兵固守鸭绿江防线。
    鸭绿江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约三万余人。
    四川提督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
    日军进攻部队为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计30000余人,进攻与防守部队的兵力相仿,防守一方占据鸭绿江天险之利,筑堡固守,似乎势均力敌的样子。
    战斗过程就不要说了,简直就是瞎鸡儿扯。
    日军偷渡鸭绿江,防守军队竟然没发现,然后两军接阵一触即溃,清庭3万精兵做卷堂大散,从此门户大开。
    日军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占领九连城、安东县、大东沟、凤凰城、宽甸、岫岩等地,四川提督宋庆奉诏率所部毅军及铭军回援旅顺,留依克唐阿镇边军驻守赛马集、草河城一带。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
    扶桑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
    由于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港,清军便没有在此处设防。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
    11月6日,日军击溃清军连顺、徐邦道等部,进占金州(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
    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日军不战而得大连湾。
    就是说日军登陆花了12天,顺利的没有受到任何阻碍,然后打仗打了两天,一天占领金州,一天占领大连湾,这样的速度就是行军也没这么快。
    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旅顺守军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先后潜逃。
    1894年11月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旅顺陷于日军手中。
    日军攻陷旅顺后,随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4天之内连续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最高估计达2万余人。
    这一阶段的战斗整体归纳下来,是扶桑第一军打了一天便占领了东三省,扶桑第二军打了三天,在没多少伤亡的情况下占领了金州,旅顺。
    整个战争过程充斥了逃跑,一触即溃,望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