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澳洲风云1876-第6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司,试图在无线电市场上分一杯羹。
    无线电技术应用是对电磁现象的深入发掘,摆在李福寿面前的黑科技就是无线电测距仪,如果能比原来历史上提前数10年研发出来,将会实现弯道超越,真正确立大洋帝国海上强国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无线电测距技术若能够实现突破,其意义不亚于火箭飞弹,具有改变海洋争霸局势的关键性作用。
    在大舰巨炮时代中
    普遍应用的是光学基准测距仪,一般来说仪器越大越精准,大都会级战列舰上应用的光学测距仪高度超过10米,属于测量比较精准的光学仪器了。
    光学测距仪主要瞄准敌方战舰突出部位,例如烟囱和司令塔,以此为基准进行测距,从合像测距仪读取的距离数据,是根据敌方舰首涡流判断的敌舰航速,都非常的“不精确”,只能得到“近似值”。
    这样的“近似值”输入后,在人多手杂的火控台上,误差被不断累积,最后炮弹发射通过长达数十秒的飞行后,误差被放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所以现代海战强调火力密集度和覆盖,在多轮炮火射击后不断修正,才有可能打出“跨射”或“近矢弹”,这就意味着射击数据正确,命中敌舰只是时间问题还有一点点运气。
    作为世界海洋霸主,英国极端重视战舰观瞄设备的研制,根据李福寿得到的内部机密消息显示;
    英国皇家海军投入巨资秘密研制了电力传导仪器,并且即将获得成功。
    它能用电力指挥和控制炮塔转动,控制室将设在前主桅信号塔之上。目标的探测数据由fq…2光学测距仪获得。进一步数据计算后,得到的便是敌舰目标航向、航速的变化数据,最通过电传导输入威格士射距钟,引导战舰主炮发射。
    这是电气化技术在战舰中最新的应用,属于顶级机密科技。
    李福寿能够得到的机密消息就是英国方面大概的技术路线应用,而没有具体的技术细节,德国人同样在这方面花费巨资进行秘密研究,力求实现反超。
    正因为这样,让李福寿看到了弯道超越的机会。
    庞大的铁甲战列舰并不可怕,大口径火炮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战舰能够打出精准的炮弹,这绝对是敌人的噩梦。
    英国和德国人的技术路线走岔了,他们试图用现代电气化技术改造机械技术,骨子里实质上还是依赖机械技术,虽然能够提高射击精准度,但是提高的幅度有限。
    李福寿的设想是掀桌子,若能提前发明数十年后才出现的无线测距仪,对敌舰目标进行持续不间断的测量,就能得到敌舰精确的航向、航速信息。
    剩下的事儿就简单了,调动主炮猛轰就是了。
    后世很简单的一项无线电科技,在当今世界却是颠覆性的尖端黑科技,足以改变世界面貌和很多国家的命运。
    很多时候,并不是当今时代无法孕育出后世出现的科技,而只是因为时代目光局限,没有想到这样的应用领域,无线电测距是如此,雷达技术也同样如此。
    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那就是需求。
    飞机没有对国家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发明雷达有啥用?
    难道,仅仅是用来监控天空中的鸟类吗?


第769章两倍海军战略
    在头宝垄基地盘恒数天,李福寿挨个接见了相关研究团队,温言勉励他们要耐得住寂寞,奋战在科研第一线,为帝国崛起、民族复兴作出应有努力云云。
    反正是猛灌心灵鸡汤,把这些不善表达情绪的理工男感动的不要不要的,很多老爷们儿忍不住潸然泪下,都是激动的。
    此后,李福寿视察了相关的研究所,对项目组研发人员的干劲表示鼓励,并且提出了更高的研发要求。
    头宝垄镇规模虽然不大,但却设立了4个秘密研究所,其中航空动力研究所分为一分所和二分所,分别研制不同的功率的活塞发动机。
    一分所主攻大马力活塞发动机,二分所主攻中小马力通用航空活塞发动机。
    头宝垄镇正在建设中的风洞,高空台,都是当今世界的先进实验设施,空气动力学,核物理,电力与无线电等新兴学科将会继流体力学之后,成为帝国物理系独具特色的院系。
    在视察的最后
    李福寿参观了基地设计建造的双翼飞机,仅仅一年多时间,双翼飞机已经可以实现空中飞行20分钟的即定目标,速度每小时97公里,进步可谓神速。
    如今的飞机非常简单,基本上采用轻质木料制作骨架和机翼,再加上一台汽油发动机就完事了。
    机械操控面简陋的不能看,很多都是用铁丝直接连接,用弹簧复位,简直就是小孩玩具一样。
    飞机研究所下属也有4个研发团队,每个团队二三十个人,他们研发出3翼机,四翼机,五翼机……甚至七翼机,八翼机等多种多样的飞行器,探寻了各种翼形构造的空气动力学特点,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这里,李福寿能够看到年轻科研团队想象力的飞扬,在飞行器领域做出的种种探索。
    像鸟儿一样翱翔蓝天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这里的科研人员完全没有设想到飞机在战争中的应用,因而速度并不是首先追求的目标,而是令人着迷的多翼面设计。
    可惜的是,李福寿打破了年轻学者们幼稚的梦想。
    “更高,更快,更强。”
    这是陛下提出的科技研发目标,第1个目标就是飞机突破150公里每小时速度,其后是200公里,300公里……实现飞行更快的目标。
    飞行高度突破1千米,2千米,3千米……
    其次是加强载荷能力,第1个目标是除了驾驶员之外额外携带100公斤物体,然后是200公斤,300公斤,500公斤……
    再其次是更强,能够在空中做出宛如鸟类一般的急转,俯冲,盘旋,爬升和滚翻等高难度动作,实现飞机从飞行玩具到战斗机器的转变。
    从李福寿提出科研目标的那一天起,愉快的散养生活便宣告结束了。
    科技人员拿着皇室下发的丰厚薪酬和充足项目资金,实现自己心中飞行器梦想的日子结束了。
    从此以后
    他们必须按照上峰研发设计要求,走上一条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飞机设计路线。
    第一个研发目标,是5年内研制出一款速度达到200公里/每小时,载荷量超过150公斤的飞机,要求性能可靠,实用性强,可维护性好。
    4个研发小组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研发方案,在经过专家组可行性论证之后,优胜劣汰,科研人员待遇同样与项目直接挂钩,能者上,庸者下。
    这样一来,就给科技研发者赋予了沉重的压力。
    这一次李福寿不得不开金手指,提出明确的研发目标,以结束飞机设计研究所漫无目的的探索期,令其尽快走上正轨。
    在原来的历史时空
    莱特兄弟第1次实现人类的有动力飞行之后,世界各国相继涌现了探索飞行奥秘的热潮,就像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一样,各种千奇百怪的飞行器充斥科技报刊,什么扑翼机,三角翼飞机,菱形翼飞机,桶形翼飞机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飞行爱好者做不到。
    欧美各国飞行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洋帝国也同样如此,人们尽情宣泄自己的飞行梦想,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梦想时代,也是思想混乱时代。
    若没有外力强有力干扰,这段时间将会持续十多年,欧美各国政府也没有引起重视,更无从干预。
    好日子的结束,直到第1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梦想者拉回到现实之中。
    现在嘛……
    李福寿用“更高、更快、更强”的科技研发要求,促使年轻学者们从飞行梦想中醒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按照既定的正确科研路线去努力研发。
    届时
    什么三翼机,四翼机,五翼机……甚至七翼机,八翼机,什么扑翼机,三角翼飞机,菱形翼飞机通通会消失,只剩下单翼机和双翼机这两种构型。
    道理非常简单
    根据物理升力计算公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飞机的升力正比于飞行速度的平方与和机翼面积。
    就是机翼面积越大升力越高,飞行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反之亦然。
    在飞机初始发展阶段,多翼飞机的速度一般都在80~100公里之间,少数七翼机、八翼机飞行速度每小时只有60~70公里,即便装备动力强劲的活塞发动机,速度也不可能提高,因为飞行阻力太大了。
    人类对翱翔蓝天的探索由来已久
    英国学者乔治…凯利对鸟类为什么可以飞行这个问题非常好奇,鸟类既然可以飞行,那么人类可不可以飞行呢?
    飞行的原理又是怎么回事?
    乔治…凯利大量观察鸟类飞行的特点,通过比较鸟翼面积、鸟的体重和飞行速度的比较,估计出速度、翼面积和升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人造飞机必须将推动力和升力面分开考虑,这为飞机的制造提供理论支持。
    花旗国飞行先驱兰利研究了滑翔机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分析了鸟类如何轻驾双翼翱翔,提出了升力计算公式沿用至今,被奉为经典。
    飞机要想达到每小时200公里的时速,多翼面设计就成了最大的阻碍,而要达到更强的飞行指标和载荷量,易折断的木质机翼就成为阿喀琉斯之踵,寻找质量轻强度高的材料是必然之途。
    这样一来,飞机设计和发展就将进入预想中的快速发展轨道。
    李福寿结束了塔斯马尼亚岛的视察,乘船返回昆士兰州已经到了3月末,这是一个风轻云淡的晴好时节。
    “航海者”号豪华邮轮平稳行驶在湛蓝色大海上,高大的烟囱喷吐着浓浓黑烟,驱动着庞大的船体以高达20节的时速飞驰,远处的“正义”号巡洋舰拼尽全力才能赶得上。
    李福寿悠闲坐在三层甲板上的凉棚下,看着正义”号巡洋舰旗云一般的黑烟扯向身后,目光中透露着一份思索神色。
    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太快,新型船用蒸汽轮机科技的出现,将船舶动力向前大大的推进了一步。
    四台蒸汽轮机联合驱动,配合三十余台三胀式锅炉就可以迸发出3万匹甚至4万匹的庞大动力,推动大型战舰高速疾驰。
    这可比原来主流铁甲舰队单舰七八千匹至上万匹的动力配置,翻了好几番。
    动力科技的跃升,令大洋帝国的很多高速战舰黯然失色。
    英国皇家海军计划建设中的新型主力战列舰,排水量动辄一万六七千吨,采用新型蒸汽轮机动力后,航速可以高达20节,比原本平均13~15节的铁甲战列舰速度提升了一大截。
    而皇家海军即将建造的万吨左右战列巡洋舰,设计航速已经达到每小时25节的惊人程度,已经超过了青龙级重巡洋舰22。5节的时速,更是超过了大洋帝国现有所有战舰的速度。
    李福寿神情苦恼的揉揉眉头,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在海军力量建设上面体现得非常明显。
    如今“青龙”级巡洋舰垂垂老矣,“勇敢”级巡洋舰也不再先进,“海鸥”级巡防舰更是退出了一线战备任务,沦落为二线后备战舰,只能在海警区发挥巡逻,缉私,护航,护渔余热。
    回想1883年9月,“青龙”级重巡洋舰激动人心的入役仪式,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转眼18年过去了,当初撑起整个大洋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