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澳洲风云1876-第7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其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帝国的非洲策略中,下一步是消化马达加斯加岛。
据我所知;
帝国外交部门正在与法国人进行秘密谈判,试图通过利益交换的方式或者购买土地,将法属马达加斯加岛殖民地纳入版图。
若计划能够实现,那么在未来的10~15年内,帝国的非洲政策都将围绕彻底消化马达加斯加岛做文章,而没有精力顾及其它。
另外你心中有个数,法国人想要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及周边地区,范围约有30多万平方公里,以实现法国计划中的非洲殖民战略。
这件事正在谈判中,估计不久就会有眉目了。”
摩加迪沙及周边地区?
李勇子爵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别看他在索马里州经营了20多年,可前往摩加迪沙也只有两次,了解并不深。
那里是一片比吉布提更大的绿洲,拥有宝贵的淡水河流资源,孕育了数十万黑人土著游牧部落人口。
在纳入索马里州范围之内后,这些年来经过一系列的变动和打压,剿抚并用,当地黑人土著人口急剧减少到5万人以下,并且被驱赶到边远干旱地区。
临近河流的肥沃地区开垦的农田,牧场,大多属于移民的华裔人口,总数约有近二十万人,七成以上聚居于摩加迪沙周边城镇。
这些华人移民拥有大片土地,无论种植还是放牧都足以维持生计,相对而言较为富裕,每家起步都有数百头羊和数十头牛,在刚刚结束的南非战争中,狠狠的发了一笔外财。
摩加迪沙除了河流经过的绿洲之外,其他都是广袤无边的沙漠,荒山和戈壁滩,既没有矿产也没有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漫漫黄沙无边无际,自然环境极其恶劣。
唯一的好处恐怕就是面积足够大,无边无际的沙漠大到让人绝望的程度。
相比较动植物丰富,自然环境出色的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州的这片荒漠地区就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法国人为啥要看重索马里州以摩加迪沙为中心的这片荒芜之地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英国和法国人的非洲战略,英国人殖民非洲的“两C战略”,是建立北至埃及,南至南非,从南到北纵贯整个非洲大陆的殖民区域。
如果把英法两国的非洲殖民战略比喻成一个“十”字,英国人就是从北到南的“1”竖,而法国人就是“十”字上面的那“一”横。
法国人钟情于北非地区,其非洲殖民地以阿尔及利亚为起点,将其周边的突尼斯、利比亚等地划分势力范围,并把摩洛哥变成了自己的附属国,然后向中非和东非延伸,向东最终抵达以摩加迪沙为首的东非之角地区。
大洋帝国手中的索马里州占据了整个东非之角,环绕埃塞俄比亚高原呈现清晰的“7”字型,法国人的想法就是拿到“7”字型下面的一竖,也就是以摩加迪沙为首的东非之角地区,从而完成非洲殖民战略梦想。
索马里州“7”字型下面的一竖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法国人想要的是其中的3/5,约30多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整个索马里州的精华在北方,是“7”字型上面的一横,以吉不提地区的西安市为起点向北方向延伸,包括厄立特里亚的中段和西段地区,总面积约24余万平方公里。
厄立特里亚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红海沿岸全长1200公里,其中东段沿海岸线长约360公里,分布着三座主要城市,这三座城市沿着红海岸边一字排开,分别是虎门,埃德与阿萨布,都是该州的区域重镇所在。
厄立特里亚中段地区出了虎门关外长约400公里,分布着众多新市镇,是意大利发动埃塞俄比亚战争失败后,索马里州获得的新地盘。
其位于红海岸边的高原地带,气候宜人,适宜于农牧业发展,是索马里州新兴的经济增长地带。
这片繁华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无论英国人,法国人还是意大利人或是德国人都垂涎三尺,可惜红海大哈尼什岛上的一座天堑要塞,生生打断了他们的梦想,清醒的回归现实。
没本事打下天堑要塞,还是老实一些更好。
“殿下,真的要拿摩加迪沙去换法属马达加斯加岛殖民地吗?那里毕竟有20多万华裔移民,骤然改变恐怕不妥啊!”李勇子爵颇为担心的说道。
李思元闻言点了点头,似乎也赞同这种说法;“这只是商谈的一个方案,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会达成何种样的协议。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法国人不蠢,没有足够的利益他们宁愿不换。
而我们在非洲能拿出的筹码不多,在中南半岛问题上闹得又比较僵,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谈判中,法国人想要高雄地区,这也是双方探讨方案之一。
不管怎么样,肯定要拿出让法国人心动的重量级筹码才行,也许等目前的日俄战争分出胜负来,对这场秘密谈判更有利。
至于华裔移民不用担忧,肯定会有妥当安排。
在摩加迪沙地区,华裔势力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事儿,即便法国人来了,也没有可能改变当地社会人口结构。
一切都在讨论中,还没有最终定论,政府高层肯定会有妥当的安排,不用杞人忧天。”
“多谢殿下释惑,微臣感激不尽。”李勇拱了拱手。
“李爵士,您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索马里州的发展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用不着过谦。”李思元神情和颜悦色的回应,他站起身来,举步向外走去,边走边说道;
“我这次来就是看一看,结果很令人满意,索马里公司的工作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更是勇于在皇家海军建设中起到表率作用,值得赞赏。
沙俄国内已经进行了第7次战争动员,上百万的士兵正在前往远东的路途中,他们只携带了仅够路上使用的口粮,更多的粮食供应依赖你们。
扶桑国已经数次对此提出强烈抗议……”
说到这里
李思元停下了脚步,唇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双手无奈的一摆说道;“对于这些畏威而不怀德的小鬼子,我们只能表示遗憾,放心大胆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在这方面你们是专业的,不是吗?”
“确实如此,殿下,我们是视信誉为生命的商人。”李勇子爵会意的回答。
既然有了底气,那就可以放手施为。
这些沙俄老毛子只要有口吃的就行了,对食物不挑剔,索马里公司运送的面粉,总比黑面包里掺杂着糠皮木屑强的多。
索马里公司从帝国储备库大量购进陈年粮食,越便宜越好,加工成面粉以后输送到北方,比最优等的粮食价格还要翻了几番,从中获取暴利。
粮食确实不值钱,但是运费贵呀!
作为沙俄远东战争唯一并且是最重要的物资供应商,李勇现在已经开始盘算着提价了,提价幅度最少是四成,怎么着也要把捐给帝国的三艘驱逐舰钱赚回来,羊毛出在羊身上。
他这么做是防患于未然,今后若要树立了榜样的话,再捐两艘驱逐舰也是可能的,这钱肯定不能自己出,自然就着落在老毛子身上。
哪怕战争结束了,只要西伯利亚大铁路一天没开通,沙俄帝国堆积在远东的大量兵力就要依赖索马里公司的物资供应,这门赚钱的生意还有好几年可做。
第833章战争与和平
1904年10月初
大洋帝国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美丽新农村”运动,这是一项筹划已久的全国性行动,旨在摒弃陋习,广泛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设干净、整洁、美丽、卫生的新农村,将文明新风普及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社会进步,在城市中普遍推行礼貌用语,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美丽整洁的城市环境,多年下来大见成效。
但是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偏远乡村和一些海外州农业村镇,普遍存在着环境脏乱差,私搭乱建,牛羊粪便污水横流,随地便溺,某些地区民风强悍,言语粗鲁,动辄拔枪相向的恶劣行为。
“建设美丽新农村”运动,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改良工作,将文明新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报纸舆论开始连篇累牍的预热宣传,报道被列为“美丽新农村”典型的村镇,这其中有滨海傍山的渔村,有山区里的村寨,有农业区示范村镇,有牧区示范村镇,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环境整洁,卫生,清除私搭乱建,垃圾统一安置,畜棚粪便入沼气池,道路上干净卫生,间或种植鲜花绿树和果木,村民共同创造一个宜居环境。
“美丽新农村”运动的投资并不大,关键是在于动员广大村民齐动手,营造家乡美好环境。
政府对私人修建沼气池有补贴,另外修建一些废物垃圾场,禁止乱扔垃圾,禁止随地便溺,倡导文明新风,邻里和睦,颁发“五好家庭牌匾”“良善士绅”“文明标兵”等荣誉,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懒惰分子,严惩村霸街流子,打击无事生非的恶徒,创造和谐安定社会环境。
这是一项持之以恒的运动,需要不断的给村民灌输文明新风理念,组织大家到模范村镇参观学习,亲身感受美丽新农村的魅力,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与此同时,在东北三省辽阳会战正打得如火如荼,血肉横飞,展现出极其惨烈的一幕。
会战自1904年7月初,扶桑第一、二、四军共计13。6万兵力分三路扑向辽阳,至9月底占领辽阳,整整两个月半的时间,双方恶战频频打成了一锅粥。
俄军参与辽阳会战的兵力达到24万余人,远多于扶桑国,前方将领攻击意愿严重不足,以优势兵力优势火力而取守势,拱手让出了主导权。
与之相比较
大山岩元帅统领的日军攻击意愿强烈,对日军而言,占领了辽阳是打开了通往奉天的门户,意义重大。
会战期间,日军不顾惨重伤亡,坚决执行了进攻命令,利用主动进攻权集结局部兵力优势,对俄军不断施以打击,迫使其步步后退,最终输掉了这场会战。
占领辽阳后,大山岩元帅没有命令部队向奉天追击俄军,而是停止前进,全军进行整顿。
不是他不想这样做,而是不能够继续下去。
连续两个半月高强度作战,部队人困马乏,兵员损失很大,死伤人数高达2。5千多人,各军的人马、器材和弹药又很缺乏,实在无力追击,进一步扩大战果。
此次会战,沙俄兵力伤亡达2。7万人,损失占据总兵力的九分之一,并没有受到伤筋动骨的重大伤害。
日军赢得的是建立在累累尸骨上的一场惨胜,但是其凶悍的进攻势头,在俄军心中留下了严重阴影。
策马站在辽阳城外
李建洋上尉看着激战过后的遍地尸体,横七竖八的歪倒在田野中,堑壕里,大大小小焦黑的炮弹坑边散落着炸碎的尸骸,感觉已经麻木了。
抬头看了看
日军炮兵的观测气球飘荡在空中,还没有来得及收回来,远处几只乌鸦凄厉的鸣叫盘旋,格外增添了一份战后的惨烈氛围。
“李,亲眼见证这场激烈的会战,你做何感想?”说话的是法国观察团让…皮埃尔少校,一个曾经的法国贵族子弟。
李建洋叹了口气,回答道;“它影响了我的晚餐胃口,少校先生。”
“哦,上帝呀,你说的真好伙计,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