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澳洲风云1876-第8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来
    预计这6艘用战列舰改装的重巡平均航速将达到28节的高速,在作战中展现出不对称优势。
    航速比他快的打不过他,火力比它更猛的追不上他,在海军战术选择上增添了很多变化,属于海军部心仪的重大装备。
    话题回到陆军;
    在塔斯马尼亚岛整编的第3个 T2重型坦克团业已完成,这是属于装甲龙骑兵师的主力装甲团,正在进行装备适应科目训练,预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形成战斗力。
    第4个T…2装甲坦克团正在生产中,如今红山重工每个月能够生产8~9台T…2坦克,在攻克了超大规模铸件生产(坦克炮塔)难题后,。预计产量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达到每月量产20台的规模。
    制约产量提升的瓶颈,并非是红山重工的生产能力,而是当前军方对T2坦克的需求意愿不足,投入的资源相对而言就较少。
    因为猎豹坦克驰骋北美已经打出了名气,打出了威风,除了在城市作战中受到较大局限之外,已经称霸野外战场,被美军恐惧的称之为“来自澳洲的撒旦骑兵”。
    所以,军方对猎豹坦克的需求反而更强烈。
    这促使红山重工和东方红农业机械公司两家企业,大幅度的提高猎豹中型坦克的产量,一来是补给战场损失,二来加强战略储备,来应对可能的国际订单需求。
    猎豹中型坦克的月产量,从战争爆发前的每月15台左右迅速翻了一番还多,达到月产量35台的规模,除了满足前线补充需求之外,令战略储备的数字也攀上了一个新台阶,总计达到330台(多年储备合计数字)。
    若是不出意外,年底前将超过400台储备规模。
    已经有德法两国的军事代表团,近期即将抵澳,商洽购买野狼轻型坦克和猎豹中型坦克的技术授权,帝国方面有意出售一部分成品,而不大愿意卖技术。
    相关细节还需要双方谈判确定,一切都在未知之中。
    前方不断传来战争胜利的消息,极大的刺激了大洋帝国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繁荣兴旺,大量军工需求更是拉动经济高速成长,进入空前景气的黄金发展期。
    伴随着这些好消息,在新闻媒体上连篇累牍的宣传,更是极大的提高了国民凝聚力和对帝国的认同感,年轻人狂热崇拜军人,以加入陆海两军征战异域为荣。
    国内5次战争动员得到民众热烈响应,征募的义务兵迅速满员,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帝国内弥漫着一股暴棚自信心,从商人到官员在海外都能够受到足够尊重,让他们能感受到身为帝国一份子的光荣,这都是北美战争带来的显著变化。


第939章新增领土问题
    如今在帝国内,引发了一股前往北美创业的热潮,伴随着这股热潮愈演愈烈,很多居民卖掉了房屋或者商铺的资产,举家迁往北美大陆,以实现心中的创业梦想。
    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新风气,在大洋帝国由来已久,并且伴随着各种创富神话愈演愈烈,传播的非常广,成为帝国居民津津乐道的首要话题。
    那些最初参与索马里殖民开发,清水河流域拓殖开发,昆士兰北部开发,莫桑比克拓殖开发,澳洲南部开发和吕宋岛拓殖开发的先行者们,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真金白银的财富神话,已经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传奇故事。
    这其中,虎门子爵,菜刀4人组只不过是滚滚拓殖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那些率先投身于新殖民地开发的成功者们,用事实激励着万千后来人。
    他们能行,我为什么不行?
    所以,从帝国开往北方联邦和加利福利亚州的定期邮轮,从战争初期的两周一班,已经发展到如今的每周12班,几乎每天都有有两艘满载移民的客轮驶往北美,有的是从澳洲本土出发,有的是从香格里拉岛,有的是从婆罗洲,甚至有万里之外索马里和莫桑比克。
    这些民众自发移民不需要政府倡导,在民间自发形成喧嚣的移民浪潮中,兴高采烈的呼朋唤友前往北美新大陆,开创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对于民间自发的移民浪潮,政府持欢迎态度,在各种手续和移民费用上,基于政策上的便利和减免,在移民初期给予税收减免以及金融支持,以帮助这些移民度过最初的艰难时期。
    这其中,也有部分移民选择前往南美海峡省。
    这是帝国在与智利完成政府换文之后,最新设置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包括整个火地岛,原智利亚森区和阿根廷圣克鲁斯省最南端的一角; 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海峡省的设立,让大洋帝国名副其实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濒临四大洋; 拥有6大洲领土的强大帝国; 另一个就是大英帝国。
    什么叫濒临四大洋?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沿海国家由于面积,领土和位置的原因; 指濒临某一大洋或某一海区,叫做单一大洋国家。
    例如华夏大陆濒临西太平洋,渤海,黄海; 南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等等这些称谓; 都只是一些细分海或者大陆架环抱海; 实质上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印度濒临印度洋; 巴西濒临大西洋; 都是单一大洋国家。
    两洋国家就少得多了; 以前的智利在拥有火地岛部分主权的时候; 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南部,属于两洋国家。
    在海峡省成立之后; 智利丢掉了火地岛和亚森的领土主权,成为单一大洋国家。
    以前的美利坚最出名的地理之利; 就是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 现在也被大洋帝国废了; 成为单一大洋国家。
    拥有三大洋之利的国家就更少了,掐指算来只有法国和俄国; 加拿大这3个国家。
    大洋帝国的疆域涵盖印度洋,太平洋; 大西洋和北冰洋,这在当今世界近百个国家中绝无仅有; 能与大英帝国并肩,可谓名副其实的大洋帝国。
    六大洲的领土指的是亚洲,大洋洲; 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帝国缺少欧洲土地,所以是拥有6大洲领土的广袤帝国。
    当然了,现在说这话还有些早。
    因为米国北方联邦现在属于独立状态; 还没有通过全民公决等民主方式加入帝国,是否能够克服欧洲列强阻挠的压力完美收官; 尚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自1898年西洋战争入手吕宋群岛3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之后,1909年,大洋帝国再次入手位于南美洲最南端的22万平方公里土地; 掌控合恩角和麦哲伦海峡的两洋通道,在扩张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可喜可贺。
    海峡省这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 有3。7万平方公里土地属于阿根廷,包括火地岛的东部以及圣克鲁斯省最南端海岬平原。
    这部分的领土归属尚未明确,但是大洋帝国已经强势将其纳入囊中,以如今阿根廷战败国的信心崩溃,压根儿也无法抗衡。
    所欠缺的,仅仅是一份合理合法的停战投降合约罢了。
    在北方联邦和海峡省之间,李福寿为大洋帝国规划的中美洲土地是至关重要的巴拿马地峡,正在兴建中的巴拿马运河就位于该地区,这是连接两洋的国际海运大通道,重要性无与伦比。
    这块面积7。55万平方公里土地属于巴拿马共和国,1908年人口59。6万,这是个米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手扶持起来的独立国家,于1903年脱离哥伦比亚,成立巴拿马共和国。
    而这个国家的成立,就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巴拿马运河中的独占利益。
    “羊毛战争”爆发以后,该地区的470名米国陆军被大洋帝国登陆部队轻易的缴械,原本的权益和正在挖掘施工中的巴拿马运河,都归属了大洋帝国。
    巴拿马共和国总统和议会曾经对此提出强烈抗议,但是在1908年11月7日的一次国内暴乱中,前总统托马斯博伊德以及议会的一众要员全都葬身于暴徒手中,总统府被抗议的暴徒占据,巴拿马共和国警察总监何塞…奥古斯丁被纵火烧死,一同被害的还有很多政府官员。
    帝国占领军迅速出动,平息了事态继续扩大化。
    支持当地民众建立了一个以西班牙裔商人埃斯特万…瓦里亚为首的紧急团结政府,该政府态度亲近大洋帝国,对国内占据主流的西班牙裔巴拿马人采取严酷打压政策,军警横行,横征暴敛,引起国内民众极大的愤怒。
    一年多来,以巴拿马城为中心的小规模骚乱和各种反抗不断发生,至今为止已达到160多起,造成数千人丧生,十几万当地居民逃离巴拿马城,向南进入哥伦比亚寻求庇护。
    这也导致仅仅一年不到的功夫,巴拿马共和国人口从59。6万剧减到42万左右,百业凋敝,政府依然征收高额税收,很多乡下的农民都活不下去了。
    米国北方的《纽约时报》一针见血的指出;
    这是邪恶的大洋帝国阴谋诡计,旨在逼迫无辜的巴拿马共和国人民流离失所,生活无着,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求生路,大幅度减少当地人口,以达到最终吞并的险恶目的。
    大洋帝国方面对此矢口否认,并且再三强调不干预巴拿马共和国内部政务的立场,对该国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表示遗憾,将会尽己所能提供帮助。
    随后不久
    相关部门提供了20顶帐篷,1500袋的甜甜圈,30多条床单和200多个毛巾的援助,并且在巴拿马城设立了一个拥有27个床位的救助所,专门用于救助流浪街头的人们。
    为什么救助站的床位有零有整呢?
    这是因为救助站的面积有限,除了工作人员办公室和厨房之外,只能摆得下27张床,以供给无处容身的流浪者。
    闲话少叙
    关于巴拿马共和国和巴拿马运河的问题,是一而二,二而一紧密联系,互不可分的连体双胞胎问题,这个由米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手策划成立的独立共和国。
    从出生伊始就是个怪胎,也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大麻烦。
    从19世纪上半页开始
    建造巴拿马运河的提案就摆在了当政者的面前,从1823年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到后来的格拉纳达共和国(后改成哥伦比亚),再到如今的巴拿马共和国,在长达86年的时间里,建造巴拿马运河的方案无数次的被提及。
    从西班牙人到英国人,法国人再到美国人,一直到如今掌控巴拿马运河工程现场的大洋帝国,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车轮转圈一样的精彩纷呈,这里的内幕故事和勾心斗角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该项工程自1883年2月,由法国洋际公司正式开工挖掘以来,26年间经历了该公司的破产,产权的反复,英国人插手,米国人插手,法国人克服重重困难,再度启动运河开掘工程,可谓是波折不断。
    但是在1901年米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上任之后,米国人掌控的巴拿马铁路对工程采取完全不配合态度,大型物料和大宗物资无法运输,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场,该工程被迫又陷于停顿。
    1902年1月4日,法国人终于在巨大困难面前退却了,在征得公司董事会同意后,莫理斯·博电告米国政府,愿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其财产和租让权。
    1月28日,米国国会授权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完成对法国运河公司的收购,但转让还须得到哥伦比亚政府的同意才能生效。
    但是米国政府在取得哥伦比亚政府同意一事上,遇到了哥伦比亚议会和社会舆论的巨大阻碍,几经反复,迟迟不能定案。
    米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