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澳洲风云1876-第9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历史上
阿提拉是曾对欧洲造成严重伤害的匈奴部落首领,被称之为“上帝之鞭”,令欧洲恐惧1000多年。
最先提出这个比喻的是德国媒体《法兰克福记事报》,然后被其他欧洲各国媒体广为接受,大洋帝国外交部门对此极为愤怒,,并且像德意志帝国提出了严重抗议,要求相关报纸立刻做出郑重道歉,并且消除对皇帝陛下不良影响。
《法兰克福记事报》虽然在头版做出了道歉声明,但是在随后的时间里依然我行我素,刊登的数10篇恶意揣测甚至污蔑的文章。
这显然处于上面的授意,否则,区区一家报纸,怎么有胆子公然敢于打破欧洲舆论界的禁区,对一国皇帝陛下评头论足,这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
大洋帝国及太平洋安全联盟各国媒体也没有闲着,将攻击的炮口积极的对准欧洲王室,重点自然是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世界日报》将其比喻为“冲进瓷器店的野牛”,其实行极具攻击性的扩张政策,大力发展公海舰队从而引发了欧洲的军备竞赛,是当前欧洲紧张局势的罪魁祸首。
这份重量级的报道非常符合英法荷等国的口味,因而被原汁原味的转载,登上了欧洲各大报刊的头条,德皇威廉二世从此有了个“野牛威廉”的称号。
德皇威廉二世看到这篇报道后简直气疯了,在宫殿里把自己心爱的大洋帝国海军元帅制服用刀砍成了碎片,大声叫嚷着要与李福寿决斗,一时间传为笑谈。
德国外交部门为此也紧急召见驻德大使,向大洋帝国提出空前的严重抗议,《世界日报》必须立刻在头版刊发道歉声明,消除恶劣影响云云。
这边的纠纷没闹完,《墨尔本记事报》又刊发了一篇重量级报道;“容克军事贵族,一个充斥着侵略和扩张性的团体”,将德意志帝国的前世今生全都扒了出来。
尤其是在德意志民族统一过程中,威廉一世极力献媚英国,让普鲁士皇储殿下迎娶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伊丽莎白公主,以此改善英德关系,换取英国在欧洲大陆的争端中支持德国,打击拿破仑三世时期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然而,在击败法国位居欧洲第一陆军强国之后,德国人便改弦易辙,做出种种背信弃义的行为。
尤其是德皇威廉二世变本加厉,大肆发展公海舰队挑战亲舅舅英王爱德华七世,从而引发了欧洲大陆的军备竞赛云云。
这篇重磅报道的矛头所指就是德皇威廉二世,还有他所依赖的容克军事集团。
评论中言辞极为犀利,充满了各种嘲讽和想象,认为其所作所为必将“欧洲引入一场严重的灾难”,成为“人类史上的罪人”,是在拿“德国和欧洲人的命运做赌博”……
不用说
这篇报道太符合英法等国的胃口了,立刻第一时间予以转载,尤其是法国人简直爱死了这篇报道,针对此文展开了一系列后续深入报道,甚至引起了比利时德裔和法裔居民的冲突。
眼看着口水战愈演愈烈,德洋两国外交部门不得不进行了紧急磋商,然后双方各退一步,对涉及领袖和政府的负面报道通通予以封禁,以免事情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德皇威廉二世气的暴跳如雷可是却毫无办法,大洋帝国的领土远在万里之外,在大西洋沿岸只有一个几内亚领地,德国的军事力量根本顾不上,也无法造成任何威胁。
反过来看,德国在青岛的模范军事要塞就在大洋帝国的眼皮子底下,别的国家没有能力侵犯,可大洋帝国分分钟就能将其拔除了。
英法等国队大洋帝国和德国之间的交恶喜闻乐见,不时的在舆论混乱中添油加柴,一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样子。
新的一年
就在隔空斗法中悄然过去了几个月,欧洲各国一方面苛刻评价新生的太平洋安全联盟,一方面看着洋德两国为首的舆论大战,注意力不知不觉中被转移了,时间很快来到了6月初。
6月28日,传来一个震惊全世界的消息。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
这一突发事件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霎那之间,战争阴云席卷了整個欧洲上空,从奥匈帝国,德国和俄国都传来整军备战的坏消息,空气中肃杀的氛围让人喘不过气来。
英法等国预感到了大事不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欧洲上空和跨洋电报穿梭往来,紧急商议应对当前危在旦夕的局面。
此时,再没有人提及什么太平洋安全联盟的事儿。
自家房子已经着火了,谁还有闲情逸致去管其他人的事儿,爱咋咋地吧!
世界舆论瞬间转向,全都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欧洲大陆上,忐忑不安的等待着下文。
现在的情形好像两个黑帮在酒吧里持枪对峙,黑洞洞的枪口都顶着对方的胸口,没有谁敢开第一枪。
若谁开了第一枪,那么混战的局面成为必然。
此时,就凸显出大洋帝国这样的域外大国重要性,若是他愿意出面调停,说不定事情还会有转机,虽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毕竟是希望之一啊!
第989章推广金洋
7月中旬
自从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案发生以来,连续两周时间,世界各国的跨洋电报纷至沓来,传递的几乎都是坏消息,欧洲上空的战争阴云浓密的已经遮蔽了整个天空,几乎看不到一丝阳光,形势极端危殆。
国家层面得到的消息比普通人要周全和详尽的多,在获知奥匈帝国提出最后通牒内容以及德俄等国的态度后,已经可以判断出,这一场世界性大战在所难免,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皇帝李福寿立马召集御前紧急会议,商讨了数天时间,终于拿出了一揽子应对方案。
在欧洲各国纷纷进行战争动员的情况下,大洋帝国鉴于战争动员对原本社会生活影响巨大,没有实行战争动员,而是施行了折中方案。
将10月份的征兵提前到7月份,并扩大规模,一次性征召42万人的义务兵,这比正常规模扩大了三倍。
非但如此,而且停止了本年度军官士兵的退役复员工作。
在多种措施之下,帝国军队员额将从原本的56万余人,迅速增长到98万余人规模,以应对任何可能发生旳情况。
政府各部门将对相关军工、医药、军事物资生产企业大开绿灯,在金融,电力,税收,增招工人,扩充生产线等各方面鼎力支持,军工企业一律进入战时状态,开始开足马力生产。
学校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社会舆论宣传,加强民兵培训工作,暂停部分粮食和肉类的出口,暂停部分涉及德国、奥匈帝国的出口订单,已经装船发运的一律停止。
大洋帝国的反应非常迅速,就像遇到警讯的刺猬一样,收缩柔软的腹部张开利刺,做出有力的防御姿势。
由于和欧洲远隔万里,欧洲的紧张形势短时间影响不到大洋帝国本土,从社会上普通人的生活看不出有啥异样,该上茶楼消遣,去戏院听戏一切照旧,街道上车水马龙,商业繁荣,一片安定祥和的社会景象。
但是在人们的眉宇间,多了一抹忧虑。
从报纸电台连篇累读的报道中,早已面向世界的大洋帝国社会知道欧洲正在发生的事儿;
奥匈帝国进行了全面军事动员,塞尔维亚军事动员,德国军事动员,俄国军事动员,法国军事动员,意大利军事动员,英国军事动员,保加利亚军事动员,希腊军事动员,扶桑军事动员……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出毫不掩饰的战争威胁,得到了德国鼎力支持,沙俄争锋相对的支持塞尔维亚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双方军队已经开始调动,欧洲各国纷纷站队,形成了清晰的两大军事阵营。
浓重的火药味,即使在地球的另一边也能闻得到。
作为一个面向全球的出口型工业经济体,大洋帝国每年对外贸易规模从世纪初的近10亿金洋,一路迅速增长到如今的27。73亿金洋(1913年底统计数据),规模扩大近三倍,工业品类多,出口量大,是其对外贸易的显著特点。
由于国家长期政策引导,船舶工业是大洋帝国重工业领域不可忽视的工业门类,经历数10年发展,大洋帝国已经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商船队,航线遍布世界各地,造船企业林立,大型海运企业和贸易公司控制了环太平洋各国主要海上贸易线。
伴随着巴拿马运河的开通,新兴跨大西洋贸易线发展势头正旺,很多海运企业投入了新建的大型船舶,以抢占更多的贸易份额。
欧洲战争一旦爆发,那可真是糟糕透了的坏消息。
大洋帝国的经济已经与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起,这让人们难免担心;欧洲恶劣的局势是否会影响国内经济?影响到自己的饭碗?
澳洲本土,大明宫
李福寿揉着有些发胀的眉心,一会儿才放下手来,然后长长的舒了口气,眼神中闪烁着镇定自若的光芒。
从刚刚得到的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出的最后通牒全部文本可知,其中有几项严重侵犯了塞尔维亚主权,按照斯拉夫人刚烈的性格,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同意。
第1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已经点燃,大的历史进程没有任何改变,这就妥了。
这样一来,李福寿对当今世界大势的把握就更加精准。
他这些天来一直忙碌,主持朝政大局应对欧洲的巨变,有条不紊的一条条政策施行下去,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稳定了社会,引导当前社会生产向战时方向转变。
在这方面
内阁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一干重臣在欧洲坏消息接连不断传来的时候,感觉到天都塌了,一瞬间的慌乱无措。
这也怪不了他们,当预感到整个欧洲烽火遍地的时候,谁能镇定的下来?
李福寿不得不站出来,稳定当前局势。
实际上世界各国政府都差不多,欧洲一直都在喊“狼来了”,可等到狼真正来了的时候,包括英法等国在内都表现出迟钝,混乱和不知所措,发布的很多行政命令互相矛盾,截然相反,更加剧了社会混乱,若打分的话全都不合格。
欧洲唯一表现合格的就是德国政府,他为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很多年,有条不紊的宣布战争动员,推动战争机器开始运转起来。
别人的事,李福寿不想管也管不了,大洋帝国在外交上拼命呼吁和平为重,世界大局为重,但是听进去的能有几人?欧洲危机早已经刹不住车了。
这场注定会爆发的宿命之战,原本已经就在失控的边缘。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愈演愈烈,十多年大规模军备竞赛日趋白热化,巨额军事预算已经到了财政无法承受的地步,其国内物价飞涨,产业畸形,太多的资源投入到庞大的战争机器中,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进程。
气球吹到一定程度,必然是要炸的。
所谓危机,有危险必定就有机会。
李福寿布置的一揽子应对方案中,除了军事,贸易和工农业生产,重点就在金融和扩张两方面。
首先说金融,最核心的就是推行“世界金洋政策”,推行以大洋帝国货币金洋作为国际间对外贸易结算货币,提高黄金储备,加大货币发行量,适当的超额发行以刺激经济和贸易。
截止当前
大洋帝国联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