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澳洲风云1876-第9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座充满浓浓烟火气息的城市,一座东西文化交融之城,一座面向未来的现代工业之城,他没有红河谷大都市那样众多的皇家建筑,帝国政府机构,格局恢弘大气。新兴的地铁系统也刚刚开始修建,但这是一座充满机会,满了希望的宜居之城。
    夜晚的城市灯红酒绿,身材妖娆,穿着旗袍的姣婆踩着高跟鞋经过街市,闪动间洁白的大腿忽隐忽现,带给人无限瑕思。
    街道上的灯光招牌演绎出繁华而又充满烟火气的图画,墙上贴着大幅电影戏园海报,从留声机里传来充满颗粒感的沙哑唱腔,曲折婉转,韵味无穷。
    骑着自行车的少年从大排档前穿梭而过,留下一片快乐笑声。
    功成身就的老伯伯在夜市排档上吃过宵夜,在女人的掺扶下,一只手拎着价值55金洋最新款的小型收音机施施然离开。
    收音机里,电台正在放送最新的评书演义《穆桂英挂帅》;
    且说这穆桂英一身戎装,披盔冠甲,唇红齿白,她头戴飞风金翅銮金冠,两支红缨孔雀羽,身着御赐金漆山纹甲,腰系丝涤,凤目含煞,一步步勒马走到两军阵前……
    在路灯的映照下,老人的身影渐行渐远,依然还传来铿锵有力的评书声音,回荡在夜色中。
    慵懒安逸的生活,与大都市的日新月异相映成趣,构成了松江这座城市别样的魅力。


第1018章加里波利灾难
    此时此刻的欧洲,正在进行惨烈的加里波利之战。
    发生在达达尼尔海峡的登陆战,是由英国军大臣温斯特…丘吉尔极力主导,目的是占领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终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的军事计划。
    这是由英法海军主导的一场重大军事行动,试图继欧洲西线战场和东线战场之后,开辟一处南线新战场,对同盟国军事集团施加更强大的军事压力。
    在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法国北方和比利时一角的战线上陷入了僵持状态,法国推荐采取“外围战略”的办法打破僵局。
    这样的战略构想,引起了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的浓厚兴趣。他联想起了不久之前北美战争中,大洋帝国在米国东海岸弗吉尼亚州大举登陆旳成功行动。
    那时候,整个欧洲为之震惊。
    毫无疑问,大洋帝国在大西洋一侧的米国东海岸登陆,成功的开辟了东线战场,将兵锋直抵米国腹心之地,距离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仅仅只有172公里,为下一步辉煌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诺福克登陆计划的完美实施,成为现代军事史上一次史诗级的胜利,为大洋帝国带去了无限荣耀。
    每每想到这里
    温斯顿…丘吉尔心中都一团火热,他的政治梦想是入主唐宁街,而在达达尼尔海峡成功开辟南线战场,将会成为他政治生涯中不可磨灭的闪耀点,为此他激动不己,极力推动该计划的实施。
    他提出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登陆,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把土耳其逐出战争。
    一方面又减轻俄罗斯高加索山战线的压力,另一方面得到君士坦丁堡控制的金角海就可直通黑海,支援血战的俄国军队。
    第三个方面的好处,就是借此开辟南线,攻打奥匈帝国,解除德国的羽翼,真可谓一箭三雕。
    此一设想,在战略上固然相当高明,但实行起来却搞得一团糟。
    因为加里波弟半岛的地形并不是纵横千里的大平原,沿海地区是崎岖的山地海岬,地形复杂难以攀爬,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德国军事顾问的率领下,囤积了重兵防御,而且布置了海岸重炮台,火力相当猛烈。
    相比较米国东海岸诺福克登陆,难度增大了十倍不止。
    这就是不顾实际情况,纸上谈兵的致命缺点。温斯顿…丘吉尔作为一个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骑兵中尉,显然不知道发动一场数十万人规模的大型战役,需要何等审慎而严谨的反复论证?
    次年1月2日,伦敦政府接受了尼古拉二世的请求,决定在达达尼尔海峡展开一条新战线。
    英法两国投入战役的共计有62艘战舰,以及大量辅助船只,并指定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登上将负责指挥这次战役。
    舰队从2月19日开始炮轰达达尼尔海峡,清扫周边海域一切奥斯曼帝国的舰船,并连续多日炮击海岸阵地,将山崖上肉眼可见的防御工事炸成一片火海。
    3月18日,英国16艘军舰企图强行闯入狭窄的海峡通道,结果误入水雷阵,4艘军舰先后触发水雷,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其余舰只慌忙撤退,此次行动不得不宣告失败。
    在陆地上
    奥斯曼帝国军队在遭受突然袭击的情况下,惊慌下纷纷丢弃阵地向内陆退却,英国突击部队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率先冲上海岸。
    德国军事顾问奥托·冯·赞德尔斯将军已洞悉英国计划中的加里波利登陆战企图,第一时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止的军队的慌乱蔓延,火速调动军队至战区,坚决而有力的军事应对措施,增强了奥斯曼帝国士兵的信心。
    事实上
    奥斯曼军队腐朽而落后的指挥体系,只能发挥出士兵三成的战斗力,而在德国人高素质的指挥下,却能超水平发挥。
    奥托·冯·赞德尔斯将军稳定了军心,并且率领士兵立刻返回海岸阵地,奥斯曼军队凭借地形之利掘壕坚守,依据半岛复杂的地形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又在该地集结炮兵部队,准备全力打一场防御战。
    英法军队登陆行动缓慢,这时隐蔽在阵地中的奥斯曼士兵一起开火,把正在攀登悬崖的英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伤亡枕籍。
    3月3日,联军的首轮登陆行动宣告失败,以奥新军团和巴拿马义勇志愿师为主的登陆军队损失惨重,卡登上将也被当作伤员送回英国。
    英国人发现单纯依靠海军无法夺取海峡之后,判断一定要以陆军占领加里波利,才可得到达达尼尔海峡控制权。
    协约国在埃及和希腊群岛仓促集结了一支远征军,七万八千名来自英国、新西兰、巴拿马、吕宋群岛、印度和法国的士兵陆续抵达战区。
    其主力由当时在埃及的澳洲志愿兵和新西兰军队组成,即“澳新军团”,英国兵部大臣赫瑞修·基钦纳命令陆军上将伊恩·汉密尔顿负责指挥这次战役。
    与其对阵的是德国冯·赞德尔斯上将率领的奥斯曼新编第五集团军,拥有八万四千人。当协约国远征军抵达时,奥斯曼军队已经集结超过十万人,利用地理优势居高临下,火力又占压倒优势,根本就不怵敌人。
    4月25日夜
    在英国掩护舰队实施炮火准备后,协约国部队展开登陆行动。
    澳新军团士兵没有接受过夜间登陆训练,再加上对半岛地形一无所知,错误地登陆在目标以北的一个无名小湾(今澳新军团湾,下同)。
    同一天,英国和印度部队在海丽丝岬遭到敌人猛烈火力攻击。法军在海峡对面达达尼尔登陆,但在遭受严重伤亡之后,第二天便撤退了出来。
    澳新军团虽然建立了滩头阵地,登陆军根本就无法把部队有效展开,实际上陷入了不稳固的、难以防守的立足点。
    奥斯曼军队在穆斯塔法·凯末尔上校的指挥下,对登陆之敌进行了猛烈的还击。
    一夜的混战过后,双方死伤惨重,已登陆的数万名澳新军团士兵在奥斯曼军队炮火的压制下,被困在临时掩体中动弹不得,接下来的几天,双方陷入了僵持的局面,损失不断增加。
    5月1日
    奥斯曼军队大举反攻澳新军团最南面的一个登陆场,在战斗中,英国战列舰歌利亚号,凯旋号和威严号相继被海岸重炮台击沉,多艘主要战舰受创。
    在面对要塞炮火的不利情况下,英国被迫撤离了大批舰只,这样一来,登陆部队便失去了海军的支援,也失去了火力优势。
    5月6日至8日
    澳新军团负隅顽抗,向克里希亚的坚固阵地发起了强攻,在重机枪火力和火炮的联合围剿下死伤惨重,最终失败,大片大片的尸体铺满了山崖和海滩,血水映红了长达2。7英里的海岸线。
    19日土耳其沿着整个澳新军团前线发起反攻。士兵在一连串自杀式冲锋中战死。澳新军团无法占领预定的山头目标,他们被困守在一条从海滩到前沿不过400米的单薄的阵地上,形势危在旦夕。
    随着夏季的来临,山坡上遍地尸体,带来痢疾、腹泻和肠热等疾病,这又加重了这场灾难性的失败战役损失。
    巡戈在海面上的英国“布雷切斯特”号巡洋舰上,皇家海军陆战队第2师李建洋师长面容冷峻,双手拿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远处海岸上的情况,面孔阴沉的要滴水,心里面把温斯顿…丘吉尔这个损友骂了个狗血淋头。
    伽巴帖培以北的澳新军团湾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海湾,距离海滩一百多米就是陡直的山崖台地,海拔约90~120米,然而就是这90~120米无遮无挡的陡直山岸,成为澳新军团士兵前赴后继的死亡线。
    凭借着高达千余米的射程,德国人在山崖阵地上阴险的配备了一百多個重机枪交叉火力,任何攀爬山崖的士兵,都会将后背暴露在机枪火力之下,像火鸡一样一个个被打下来。
    即便爬上了山崖,士兵们也要面对严阵以待的敌人战壕,简直是十死无生的绝地。
    皇家海军陆战2师是从西线战场被紧急抽掉下来,随同他一起赶到的还有陆战3师和一支吕宋志愿步兵师,全加起来接近5。5万人,是皇家海军能够动用的最后一批陆上军事力量。
    他们的任务是发起新一轮的登陆战,在澳新军团登陆场西北面的苏弗拉湾登陆,尽力减少澳新军团的压力,开辟侧翼战场,扭转整个战役的不利局面。
    在马赛港登船的时候
    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亲自来到码头送行,他双手紧紧牵着李建洋的手,用极为恳切而真诚的语气说道;“亲爱的李,我的伙伴,我现在急需要你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加里波弟战役中力挽狂澜,最起码不能让当前惨败的战局继续下去,否则我的政治生涯就要完了。”
    mmp哦!
    这特么是多深的一个坑?
    战役进行到现在,英法联军伤亡已经超过10万人,主要伤亡是澳新军团和巴拿马义勇军独立师,尤其是后者已经可以取消番号。法军在登陆作战中阵亡上万人,受伤达17000人,印度军团阵亡1358人,伤3421,纽芬兰49人战死,63人负伤。
    英国人的主要伤亡来自于巴拿马义勇军独立师和澳新军团,前者不提也知道,是由巴拿马志愿者组成的步兵师炮灰,澳新军团主要是吕宋群岛的土著士兵和新西兰的白人志愿士兵,一个多月来连日作战,总伤亡超过7。7万人。
    隔着十几公里远看着海滩上的惨况,都能闻到带着浓重腐败臭味的血腥气,李建洋冷峻的面庞忍不住抽搐了下,他心疼了。
    太惨了!
    欧洲战场的残酷战斗,就像一个巨大的血腥磨盘,吞噬着无数的生命。
    以劳工输出名义抵达欧洲的吕众群岛土著男人,人数总计已经达十三万多人,在欧洲不由分说的被编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