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澳洲风云1876-第9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临着钢材紧缺的情况,价格飞涨。
    相比较战争前,一吨钢材的价格上涨了八倍多,特殊管材涨了十几倍,就这个还有价无货。
    仅仅英法俄三国,因为战争而损失的钢铁产能就高达1360万吨之巨,而大洋帝国一年的钢铁增量也就这么多,没办法再多了。
    那么,因为战争而引发钢铁的额外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自然会导致价格飞涨。
    初步预计,大洋帝国还要再增产两千万吨才能满足需求。
    原本这个需求缺口米国是可以补充的,美国在1908年钢材产量就达到了2880万吨,具备5000万甚至8000万吨的长期增长潜力。
    可惜的是第二次美日战争的爆发,将这一切梦想打断。
    所谓天不从人愿,便是如此。
    一方面是大洋帝国通过向欧洲出口获取了海量财富,反过来又给予英,法等国巨额的金洋贷款,支持他们从大洋帝国购买更多的工农业物资,给他们送去坦克,飞机,大炮,弹药,数十万吨计的铁丝网,数十万吨构筑战壕的钢材,大大小小的船厂都在生产护航舰艇,一年就交付了107艘两千两百吨级驱逐舰,还有数十艘万吨货轮,生意做的如火如荼,大把大把的捞钱。
    另一方面是在这关键时候,米国又陷入第二次美日战争中,非但没有机会利用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加强经济实力,为了打赢穷凶极恶的扶桑人,整体被迫转向战时经济。
    产品不是去出口赚钱,而是在愈演愈烈的第二次美日战争中被大量消耗掉,这将极大的增加米国负债,削弱国家底蕴,降低整体民众财富,最关键的是痛失发展的黄金机遇。
    这么好的机会,李福寿可不会白白放过。
    在明后年的工业发展规划中,钢铁产能将从现有的5000万吨分别增加到7000万,8600万吨,以满足欧洲旺盛的需求。
    实际上
    这份规划报告是做给外界看的,按照帝国高层内部控制的钢铁产能增长规模,明年是6200万吨~6300万吨之间,后年约在7000万吨之间,这与公开规划的产能目标相差1500万吨。
    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浮动200万~300万吨之间。
    之所以从严掌控钢铁产能的增长,就是为了让国际市场始终保持在高度饥渴的状态,维持一个较高的钢铁议价,从而赚取高额暴利。
    否则产量确实上去了,价格都打下来了,赚的反而少多了。
    以大洋帝国巨大的钢铁出口量计算,价格上下浮动,差距就是好几亿美元,财帛动人心啊!
    这种千载难逢的大机缘,发财真的比抢钱还要快。
    能够有如此好的局面,离不开李福寿的苦心谋划,原本米国是准备对扶桑国先下手的,计划用一个半至两個月的时间彻底击败所谓的亚利桑纳共和国,为此做了许多工作和重大让步,制定了周密的军事行动计划。
    谁曾想……竟然被扶桑国抢了先机?
    这其中一些关键性的情报就来自政情局,米国人自以为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其实早就露了底。
    若是美日战争推迟20天爆发,让米国有机会将准备好的三十余万民兵源源不断的输送进入新墨西哥州,总兵力增至五十八万余人,形成大兵云集之势……
    届时,扶桑人必将面临一番苦战。
    如今一切都不同了,战争爆发后,扶桑国第一时间调集了第三,第七,第十一,第十六共计4个师团十万兵力,分别从鹿儿岛,长崎,神户等地出发,已于日前陆续抵达洛杉矶,并将从这里前往亚里桑那共和国。
    这些抵达北美的日军士兵按照规定,随身只能携带行李和必需品,不能携带枪支弹药和任何武器,抵达洛杉矶之后进入划定的郊外区域修整,在这里等待登车命令。
    武器弹药和其他的物资装备,将由专门的军火船运输抵达。
    以上种种公开行为表明,米国人被出卖了。
    追根溯源
    英国与扶桑国同为协约国集团的成员,而大洋帝国与英国关系密切,虽然在这场规模宏大的世界大战中表示了中立立场,实际上严重偏向协约国集团。
    从这个角度考虑。大洋帝国做出的种种举动也就不奇怪了。
    没来由的,米国佬把英国人又恨上了,谁叫他平日里坏事做的太多,名声太臭,这下白白躺枪,能够影响到加利福利亚共和国的除了大洋帝国就是英国,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嫌疑。
    吩咐过后
    秘书长蔡廷干已经立刻着手去办理了,李福寿继续欣赏了会悉尼海湾碧海蓝天的壮观景色,便悠哉的踱步走了回来。
    他坐到御案后面,端起热茶喝了一口,然后拿出奏章看了起来。
    批阅了十几份奏章之后,他手上拿着一份奏章看了会儿,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这是一份来自非洲总督李思忠的奏报。
    详情是德属东非警备部队沃尔贝克由于杰出的军事才能,耀眼的战绩,德皇威廉二世亲自下达表彰令并且破格提拔为陆军少将,想方设法为其补充了一支真正的德军部队,总计约三千六百余人,并且送来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这让沃尔贝克少将手下的兵力膨胀到1。5万人,他们四处出没打起丛林游击战,让英国为首的联军吃尽了苦头。
    最多的时候,英军指挥官马茨率领五万余人的大军围剿沃尔贝克,战火蔓延到英属南非,肯尼亚和大洋帝国的莫桑比克,几乎都受到了波及。
    在坦噶尼喀湖上甚至爆发了袖珍式的“海战”,当时德国的一艘战舰“柯尼斯堡”号被追堵到了坦噶尼喀湖中,在沃尔贝克少将的协助下,“柯尼斯堡”号战舰与英军的三艘战舰展开了一场水上游击战,令英国人对其头痛万分,可见沃尔贝克所发挥的能量之大。
    到了今年底
    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葡萄牙共聚集了近10万人的军队,对伍尔贝克发起了连续的围剿。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争斗中,沃尔贝克采取了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体现出了极高的指挥艺术。
    一个英国军官说;
    当你以为得手的时候其实不是,前进的英军会突然遭到了密集的火力射击!更可怕的是,我们完全不知道子弹是从哪射来的!
    南路的英军听到枪声,立即向北方靠拢,企图增援城区内的北路军,没想到大批德军突然从他们的身后杀了出来,几路围剿英军在德军神出鬼没的打法中伤亡惨重。
    但是不管怎么样,德属东非处于四面包围的绝境。
    即便有少部分偷越封锁线的德军军火运输船,但对于连续战斗中的东非德军来说依然杯水车薪,被围困的沃尔贝克受到多方向围困,海上、英属东非,乌干达,比属刚果,莫桑比克和北罗德里亚,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虽然处境极其困难,但沃尔贝克并不想让英国人平安度日,主动对邻近的英国殖民地肯尼亚和罗德尼亚发动突袭,摧毁了当地的沿着铁路及运输线而建的要塞。他的军队还摧毁了20辆火车和一长段英国的铁路,战斗打得有声有色。
    当英国海军在鲁菲吉河迫使“柯尼斯堡”号自沉后,沃尔贝克将船上的人员编入了自己的部队。他还设法捞起舰上的部分火炮,组成了他的炮兵部队。
    9月3日
    在获知马拉维地区威远堡镇有一辆满载军火的列车抵达之后,沃尔贝克率领手下星夜急驰,翻越山岭突袭了威远堡,一举缴获了满载军火的列车。
    战斗中,当地驻军战死277人,伤612人,平民死伤六十余人。所有装备武器全都被缴械一空,从德属东非出来的德军就像蝗虫一样。饿的眼睛都发绿了,整个威远堡被彻底收刮了一遍,当地老百姓的牛羊全都被牵走了。
    事后统计
    威远堡镇损失牛1200余头,羊4。7万余只,各种骡马大车和货车八百余辆,粮油布匹及其他物资无以计数。
    通过此战
    沃尔贝克少将彻底解决了隐患,可以供应一年以上的武器和军需物资,有利于和英国人打持久战。
    而这一列车的军火是英国人订购的,现在全便宜了沃尔贝克少将。
    在原来的历史上,沃尔贝克少将也是这样干的,只不过他抢劫的是物资储存丰富的葡萄牙要塞,通过此举解决了后勤供应困难问题,凭借着丰厚的缴获,与英国人一直周旋到了世界大战结束。
    现在这个历史时空,他转而抢劫了大洋帝国。
    而这……就给李福寿带来了个大难题。
    抢东西就算了。大洋帝国还不差这点小钱,关键你打死打伤了那么多军人,这特么就不能忍了。
    聪明人怎么干这种鸟事儿?
    从德国人的角度来看,沃尔贝克的战斗打得非常漂亮。因为驻守在威远堡的大洋帝国军人不可能束手就擒,所以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战斗结果是没有悬念的,沃尔贝克带来了德军主力共计六千余人,仅白人组成的步兵团就有两个,而且又是偷袭。
    大洋帝国军人的反击也相当凌厉,战斗中,仅两个暗堡猛烈的机枪扫射,就造成了德军主力一百七十余人的伤亡,可以说虽败犹荣。
    沃尔贝克情急之下,也对当地驻军下了杀手,集中随身携带的迫击炮猛烈轰炸,当场炸死炸伤的百余人。
    打到这个时候,已经无法留手。
    但那是德国人的看法,站在李福寿的立场上可就不同了;
    大洋帝国是中立国,你跑到我的头上来杀人放火,是不晓得马王爷有几只眼?
    现在的问题在于,大洋帝国完全没有做好提前加入到战争中的准备呀!
    而且明年就是极其残酷的三大战役,再则,一旦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好多商品就不好再卖高价了,甚至出于共同抗击德军的需要,大洋帝国应该大出血进行免费援助盟国。
    战争打到现在别人都精疲力竭。而你吃的肥头大耳,是不是该吐点儿出来呢?


第1026章两个逆子
    真他m的能给我整事儿啊!
    德军沃尔贝克少将忽然来这么一出,打断了李福寿整体的战略构想,逼着他现在就要表态;
    是对德宣战还是忍了这口气?
    李福寿背着手在宫殿里来回转了几圈,仔细权衡其中的利弊,眼下苏门达腊行动就要开始了,若对德宣战,那么这一计划已久的行动就将不得暂时中止。
    加入协约国集团之后,出于国际道义,就不应该对严守中立的荷兰王国发动战争。
    而这一拖就到战后了,在一战之后,亚、非、拉美各洲民族思想觉醒的大潮中,届时,再想将苏门达拉岛纳入囊中,最好的战略机遇期已经错过了,实现人口结构彻底变更的机遇期也错过了。
    在战后格局中
    英,法,德,美,意,俄,日等国肯定会紧紧盯着大洋帝国一举一动,没事儿还要挑点毛病出来呢,更别提一些打压当地土著居民的举动了。
    不用猜都知道
    这些国家肯定会站出来为当地土著主持正义,灌输一些独立思想啊,输送一些武器粮食呀,鼓动当地人闹事啊,各种指责啊纷至沓来,闹的你烦不胜烦,反正就是各种添乱。
    至于战争时并肩作战的友谊,在国家利益面前一钱不值。
    看一看二战后英俄关系,美俄关系就知道这玩意儿多不靠谱,战争还没有打完呢,互相间就开始提防起来,透露出浓浓的敌意。
    罢了,先忍一口气吧。
    李福寿准备采用“拖”字诀,他召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