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澳洲风云1876-第9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么卵用。
虽然美方在宣传上打了一场又一场胜利,实际情况当者自知,东方防线和北方防线在日军的攻击下连连吃瘪,很有些草木皆兵的味道。
日军没有坦克部队,也用不起如此昂贵的陆上兵器,但是他们咬着牙进口了大量的40毫米和76毫米反坦克炮,生产装备了反坦克地雷,加大装药量的反坦克手榴弹,用这些简单武器对美军装甲部队造成重创。
别的不说
损失的800多辆坦克中,接近一半是反坦克手榴弹造成的损失,那些疯狂的日军士兵,在战斗中会缠着整捆的手榴弹,直接冲到坦克履带下自爆,炸起漫天血雾。
此情此景,让人由衷的感到心头发寒。
如今的美军部队膨胀到170余万,这对人口不足4000万的美利坚来说,维持数量如此多的军队,压力非常之大。
两个多月的战斗,美军阵亡官兵超过7万人,受伤官兵超过20万,被俘和失踪人员3万余人,各种军事装备损失无数,遭受到了严重的人员和社会财产损失。
战争,从来就是吞噬社会资源的巨大黑洞,只有破坏,没有建设,给整个国家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
米国中部数州受到战火殃及,十几个城市工农业生产荒芜,无数民宅和工厂被摧毁,人民流离失所,饱受战争的苦难。
那个曾经民主自由、繁荣而又强大的美利坚,一去不复返了。
两个多月后
18年2月初
新任美利坚总统威廉…塔夫托正式宣誓就职,在随后发表的公开演讲中,威廉…塔夫特总统号召全美人民砥砺同行,将美日战争进行到底,直到彻底驱逐扶桑侵略者,收复被占战领土,赢得最后胜利为止。
3月3日
俄国工人新政府与德国正式签署《布列斯特合约》,承认战败并且退出世界大战,引起了协约国同盟的巨大震动。
英、法、洋、意、日、民国等国政府首脑纷纷发表正式谈话,阐述战斗到底的政策绝不动摇,俄国单方面退出世界大战并承认战败,是极不负责任的自私行为……
这个苛刻的停战和约,不仅使苏俄丧失3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居民,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据俄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割让的领土全部处于欧洲精华区,沙俄帝国200多年来经历无数战争掠夺的土地一朝尽丧。
世界大战进入第5个年头,国际形势呈现出不利于协约国集团的趋势,东线战场主力俄国因国内变化退出战争,漫长的东线战场,事实上只剩下了帝国第2集团军一根独苗。
在克里米亚至基辅一线,大洋帝国远征第2集团军总计39万兵力,并且收拢了高达90余万俄军士兵,形成了规模130万的重兵集团。
这些白俄军部队中,师团一级有大量帝国派遣的军官督导,必要时可以将贪生怕死的白俄军将领送交军法处,接手指挥权。
为了有效控制俄军部队,分配到俄军各师团的粮食配置只有5天的量,不配属炮兵和航空兵部队,更不可能拥有坦克装甲部队,这些重兵器都掌握在帝国远征军手中。
通过各种措施,第2集团军牢牢的控制了人数高达90余万的白俄军队,使其作为与德军抗衡的炮灰,布置在第一线阵地上。
3月11日
基辅第2集团军司令部大楼内
段祺祥上将收到了一封德国最高统帅部兴登堡陆军元帅的交涉函,大意为;
德俄两国正式签署《布列斯特合约》,结束相互间的战争状态,俄国正式承认战败并且割让整个乌克兰地区,该项国际条约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一切在乌克兰地区作战的协约国部队,应该无条件放下武器退出战斗,尤其是乌克兰地区的90余万白俄军队,应当切实遵守两国间签署的合约,放下武器投降。
德军统帅部非常欣赏远征第二集团军的坚持,愿意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最大便利,事实是东线战场的战争已经结束了,第2集团军可以体面的退出……
段祺祥上将将这份交涉函给总司令部其他高级军官传阅了下,引来一片善意的哄笑声,没人真当回事儿。
如今盘踞在西乌克兰的第2集团军,就是德国人喉咙里的一根刺儿。
谁都知道大洋帝国皇家陆军战斗力强悍,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世界大战进入到第5个年头之后,即便是一向训练有素的德军部队,也出现了浓重的厌战情绪。
东线战争胜利了,德军和奥匈帝国军队普遍出现了松懈情绪,开始载歌载舞的欢庆胜利,占领大片俄国领土,并且在占领区作威作福起来。
这个时候
谁想去硬碰大洋帝国第二远征军这个硬钉子?
奥匈帝国和德军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上前,这可是总计130余万人的重兵集团,没有相当的好牙口吃不下。
于是乎,就有了这一份来自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交涉函。
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大洋帝国相应的礼尚往来不会缺席,一份措辞婉转但是立场坚定的回函,代表第2集团军拒绝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正式交涉,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打打嘴皮官司罢了,谁也不会嫌费事儿。
段褀祥上将不介意与德方扯皮,为第2集团军战争准备赢得更多时间,如今通过俄国远东铁路线源源不断输入的军事物资,每天有6~7个列车,空军战机已经集结了550余架,还有数千吨航空炸弹运抵基辅。
趁这段时间,多囤积一些军事物资,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按照计划;
下周还有4个军列,输送约160余辆坦克抵达基辅前线,进一步加强坦克装甲部队实力,为大战恶战做好准备。
乌克兰地区的三月气候相当寒冷,大片残雪笼罩大地,野外环境非常恶劣,夜里的气温往往达到零下7~8度,不适合发动大规模战役。
若是没有良好的保暖措施,很容易造成军队的大面积冻伤和疾病。
到了4月份气候回暖,也许,那就是第2集团军面临真正考验的时候了。
现在的第2集团军兵精粮足,官兵们求战意志高昂,压根也不惧德国人大兵压境,跃跃欲试的想要较量一番。
第2集团军控制的90余万白俄军队,每一名士兵都拥有一件羊毛大衣和一张厚毯子,即便在一线阵地上,也可以凭借防炮洞躲避严寒侵袭,每天能够吃上两顿饱饭。
这样的待遇,让这些白俄士兵死心塌地的跟着远征军干。
新成立的俄国工人政府,正在与数量庞大的白卫军作战,他们签订的《布列斯特合约》,在很多俄国士兵眼中就是一张废纸。
第1101章公主的请求
俄国工人政权诞生伊始,便遭遇到国内外白军和外国干涉势力的武装打击,叛乱白军波及范围极广,各种武装势力多不胜数,几乎涵盖俄国全部国土。
几乎从宣布新政府成立的那一天起,全国各地就爆发了无数叛乱,英、法、洋、意、日等协约国为扼杀新生工人政权,乘机进行武装干涉,扶植俄国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
从18年3月6日起,英、法,意干涉军先后在摩尔曼斯克登陆,试图联合当地沙俄白军,用武力推翻刚刚诞生的工人政权。
大洋帝国联同日、英、琉球、越国干涉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登陆,扩大军事侵占范围。
此外,协约国军队还侵入俄属中亚和南高加索。4月初,德国和奥斯曼帝国违背《布列斯特和约》,出兵侵占南高加索地区。
在3月21日最后一列满载武器的军列抵达之后,西伯利亚大铁路就彻底中断对基辅第二集团军物资供给,
所需物资,只能转由罗马尼亚从海路输送进入克里米亚港口。
英国赫伯特·阿斯奎斯首相亲自给大洋帝国张立首相写信,阐述在俄国出现的工人政权对欧洲会带来的极大危险性,若视而不见,必将产生难以抑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个欧洲的赤化。
因此,他希望调动第2集团军作为协约国主力进攻莫斯科,英法等国家全力给予增援,现在这个危机时刻,需要大洋帝国担负起全球领导国家的重任。
虽然好话说了一箩筐,但是没什么卵用。
张立首相言辞委婉,但是态度坚决的拒绝了这一建议,第2集团军的作用是阻止德国势力蔓延至东欧,像钉子一样扎在基辅地区,而不是什么进攻莫斯科的主力。
谁都不傻,这事儿已经看得明白的了。
欧洲的麻烦就是欧洲人的事儿,等到英国和法国人解决了这个大麻烦,就该调过头来找大洋帝国的麻烦了。
让大洋帝国混在各国干涉军中打酱油可以,反正出工不出力,派到摩尔曼斯克的大洋帝国干涉军只有一个机动旅,总计5500余人。
为了适应俄国内地糟糕的路况和缺乏油料的现实,这个机动旅没有装备一台坦克,而是步兵与半履带装甲车,装甲运输卡车相结合的配置,并且拥有一个由6架侦察飞机组成的航空队。
大洋帝国对于俄国内政的态度是干而不涉,由于插手海参崴较早,非但运回了此前的560吨黄金,而且通过与各地白军武器交易,收拢了大约270余吨黄金和大量珠宝首饰,古董器皿,收获相当丰厚。
塔齐亚娜和玛丽亚两位女大公,在帝国的压力之下,于17年10月底抵达西伯利亚,暂时滞留在海参崴。
她们非常担心沙皇尼古拉二世夫妇和自己的幼弟阿列克谢皇太子,因而一直不肯前往大洋帝国。
海参崴一所华丽的庄园中
两位衣着华贵的美丽俄罗斯少女,神情不安的坐在一起,她们正是沙皇的二女儿塔齐亚娜女大公和三女儿玛莉娅女大公,神情楚楚可怜的问道;“亲爱的总督大人,我父亲一点音讯都没有吗?”
“尊贵的塔齐亚娜公主殿下,事实正像您所预料的这样,情况糟透了,新上台的工人政府转移了沙皇一家的去处,我们现在无法得知到底去了哪?从莫斯科到叶卡捷琳堡一片混乱,中间至少有不低于100股武装力量,无法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西伯利亚总督康采夫斯基伯爵神情沮丧的回答道。
“哦……上帝呀,太可怕了。”三公主玛莉娅惊呼起来,她只是个19岁的皇族少女,遇到这种大事早就乱了分寸,不知该如何是好。
豆粒大的晶莹泪珠从美丽的蓝色眼眸中溢出,很快就布满了白皙面庞,红唇颤抖着呜咽起来,她吓坏了。
二公主塔齐亚娜表现得稍好一些,虽然没有流泪但眼眶也红了,她强制镇定的问道:“总督大人,将军先生,我们有英国和大洋帝国盟友,还有法国和意大利支持我们,各国的武装力量也都在汇聚中,能否请他们发动力量解救父皇?”
总督康采夫斯基神情黯然的回头看了一下弗拉基米尔中将,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近乎绝望的神色,心中蔚然叹息一声。
去年底的时候
大洋帝国对俄施压,迫使其将沙俄皇室二公主和三公主礼送至西伯利亚,那个时候沙皇尼古拉二世就可以跟着一起过来,脱离险境。
偏偏尼古拉二世固执的要留在皇村宫庭,伺机东山再起……
这下好了,俄国局势急剧变化,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政府被工人政权推翻了,爆发了大规模内战,形势急转直下。
后悔已经迟了,这时候想出都出不来。
俄国疆域实在太辽阔了,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