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老爷满意的点了点头,听听,这就是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了,这句话也是跟某个秦姓前幕僚学的。
  “这位冯老爷你知不知道,里面还很有一段内幕,知道这是谁的功劳吗?”美人兴致勃勃地说着:“想不想听啊?”
  这都是自己的政绩,冯老爷当然想听了。微服出行的乐趣,不就是听别人吹的自己政绩吗?
  于是美人便说起都市八卦:“咱们本地有个新兴钱庄源丰号,传说中东家是个美貌妇人,那焦老爷见色起意,妄图仗势欺人,染指源丰号女东家。
  但这位女东家与南城县衙里一位能人秦先生是相好的,秦先生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爱情不惜硬抗强敌,使尽手段将焦老爷送进了大牢。
  我们姐妹们都羡慕那位女东家啊,这秦先生真是个有情有义的好郎君,可惜我等却认识不了这般豪杰的人物。”
  冯老爷:“……”
  就这?县衙的作用呢?知县大老爷的作用呢?
  这时候,陪着施文明的那个美人也插嘴说:“听说那位女东家是个寡妇,立誓不再嫁人的,而秦先生明知自己没有希望,但仍然义无反顾、竭尽全力的默默守护着她。
  每每想到此事,奴家的心就会被深深触动。可叹我们女子,又有谁不想要一个秦先生呢?”
  深明真相的冯知县不满地说:“这都是瞎扯的。”
  美人当然不敢顶撞客户说话了,便应承着说:“是不是瞎扯,奴家也不知道呢,但坊间传言都是这般说的。纵然冯老爷是对的,也架不住别人都那么传啊。”
  另一个美人也接着话说:“是啊,传说真是很多,就连去年南城那次动荡,据说也是秦先生为了心中挚爱而发动的。
  当时那个南霸天董捕头也是觊觎美色,秦先生为了保护挚爱,不惜将整个南城扫荡了一遍,把董捕头和他背后势力连根拔起。”
  冯知县:“……”
  县衙的作用呢?冯青天的作用呢?你们这些人,能不能不要把所有历史进程的必然性,都归纳为男女情感纠葛?
  施文明指着拿了自己钱的两个美人,大笑道:“尔等真是道听途说,错谬多矣!那秦先生不过是县尊幕席,所有权力皆来自于县尊,所行也只是代县尊行事!
  不过要说起此人,确实有能力才干,但却不是一个好幕席。一个真正的好幕席,应当是低调而隐藏幕后,正所谓深藏功与名,所有人前名声都属于东主的。
  而且那秦先生岁数不大,还很有功名之意,肯定不会长久屈居为别人幕席。
  所以那秦先生或许是一个人才,但并非一个合格幕席。难道你们没有听说,秦先生暂时辞幕了?其实县尊应该另择一个替代人选了。”
  冯知县深深的看了眼老亲戚施文明,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但似乎也有道理啊?


第一百六十二章 读书人的日常
  早晨起来,秦德威打着哈欠走出卧室,习惯性的伸出手,立刻就接到一杯水,仰头咕咚咕咚灌下。
  然后站在早已准备好的水盆前,洗洗漱漱,美好的一天就开始了。
  徐妙璇倒了残水浇花,又问道:“小郎君今日在家用餐否?”
  秦德威想了想,用新学会的官话,念着戏词答道:
  “调和鼎鼐理阴阳,位列仙班坐县堂。四海承平无一事,哪得趋步侍伯方!
  告与姐姐,小生今日在家读书!”
  堂屋三间,除中厅之外,西间卧室东间书房。
  秦德威坐在书房里,看着后院的池(水)塘(坑)沉(发)思(呆),家里还是有点小啊,散步都走不开。
  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攒够钱,把隔壁的荒废园子重修起来,然后搬到那边去。
  在寸土寸金的皇都南城,还是紧邻秦淮河的地域,这么大一片地方只当菜地用未免太奢侈了。
  徐妙璇帮着研墨,又问道:“你想好没有,本经要选哪一部?距离明年道试大概不足一年,纵然你聪明善记,也不能再拖延了。”
  前文说过,对读书人而言,四书是必修,五经是选修,只需选一经专攻即可,正可谓“辛苦遭逢起一经”。
  “无所谓吧?你有什么建议?”秦德威问道。
  徐妙璇早就想好了,提议道:“诗、书、易三经人多,礼、春秋人少,建议你攻春秋。”
  为何五经会有人多人少的区别,很简单,因为有字多字少的不同。人多的三经几万字,人少的两经一二十万字,哪个省力气,读书人又不傻。
  只是徐妙璇却建议秦德威攻读字数最多的春秋,当然也有她的道理,又对秦德威解释说:“乡试和会试中,都是先由同考官阅卷,然后推荐好卷子给主考官。
  比如南直隶乡试,按往年惯例一般九名同考官。这九人里,诗书易三经里,往往各有两三个同考官分房阅卷,而礼和春秋因为人少,各自只有一个同考官,所以也称为孤经。”
  秦德威立刻敏锐的觉察到关键之处,“所以孤经房最好舞弊?”
  徐妙璇:“……”
  心累,为何小郎君思路总是如此清奇飘忽?
  秦德威振振有词的说:“我说的不对吗?如果一经有两三个同考官,谁也不知道自己卷子会落到哪里。
  如果是孤经只有一个同考官,那自己卷子肯定落到这个同考官手里啊。”
  徐妙璇赶紧扯回正题:“我的意思是,孤经房的考生人数极少,但为了照顾五经并举的门面,录取人数又不能太少,所以中举几率相对其他经房要高一点点!
  而且听说很多大人们为了倡导士子学习孤经,都会特别照顾春秋和礼经的士子。”
  秦德威点点头:“也有道理!”
  徐妙璇又鼓励说:“当然主要也是因为小郎君你天资聪明记性好啊,这就是你最优秀之处。
  背诵几万字和背诵二十万三十万字对你而言,区别也不大,那为什么不选字数最多的那个?”
  这话秦德威爱听,拍案而决:“那就选春秋!”
  徐妙璇转身从书架上搬出二尺多高的各种书本子,一摞摞的堆在书案上,拍拍说说:“那便请小郎君开始吧!
  近期先背熟了这些,等乡试过后再寻访个春秋经学者,慢慢给你讲解传经,年底到明年道试之前练习文章。”
  秦德威:“……”
  家里什么时候多了这些书的?自己这几天往外跑比较多,家里闲置女教师其实并没闲着?
  徐妙璇贤惠的帮忙将书展开,摆在秦德威面前:“有时候我就想,你这个人虽然惹了那么多人,似乎也不是坏事。
  他们跟你关系不睦,就少了许多无用的人情来往应酬,正好你可以专心读书。”
  秦德威豪言道:“有何难哉!看我聚精会神,乡试之前便先将这春秋左传熟记!”
  春秋本传不到两万字,但现在所谓的“春秋经”肯定不只是本传啊,还要加上注释春秋的左传,那就是二十万字了。如果再加公羊、谷梁二传,直奔三十万字去了。
  徐妙璇抿着嘴笑:“你若能专心,自然是有可能的,但就怕你做不到专心二字,总是跑出去学什么官话啊。”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登门拜访。来者就是上辈子历史时空中,某位遭严嵩陷害、最终被斩于西市的总督大帅。
  不要误会,此处说的不是曾先生曾大帅,而是金平莓疑似作者王世贞他爹、文征明的忘年好友、《清明上河图》的拥有者王忬。
  府试之前秦德威带着华阳洞主李春芳去太白楼吃饭时,偶然见过并认识的,不过当时王忬和曾先生因为爱好兵事,更聊得来。
  这次王忬登门,不只是自己,还带着另一个陌生人同乡,以及文征明的亲笔信。
  秦德威先看了看信件,原来文征明拜托自己照顾照顾这个叫章焕的年轻人,也是苏州人,家就住在鼎鼎有名的枫桥,诗文上和文征明很谈得来,今年来南京参加乡试。
  怎么照顾?秦德威试探着问了句:“这位章朋友初至南都,可曾有落脚之处?”
  毕竟是第一次见面就求人,章焕羞赧的摇了摇头,也不知道凭着文征明一封信管不管用。
  妥了!秦德威掏出那张纸:“这些官房的地址,章朋友自己选一个吧!虽然地方大都在武定桥之西,但所幸距离贡院也不算太远。”
  王忬大赞道:“衡山先生说找小学生肯定有办法,果不其然。今日在下做东,还请小学生拨冗一行。”
  秦德威还没说话,突然从书房传来一声咳嗽。于是秦德威就婉拒道:“近日功课荒废了许多,要在家读书养性,过了几日再出门,到时必定叨扰两位朋友。”
  送走了这两人,秦德威回到书房坐下,对徐妙璇解释说:“文衡山先生乃是江南名士,他写信介绍来得人,总不能不见不理。”
  徐妙璇刚刚将书重新摆正了,又听到院门被叩响。
  这次是四个人一起到访,将小小中厅坐位都坐满了。
  领头的还是历史上某位遭严嵩陷害、斩于西市的总督大帅,还有,正值青春的华阳洞主李春芳也跟随着来了。
  至于另外两个就真不认识了,一个微显粗壮,看着很有不重不威的派头,另一个眉目疏朗、相貌清矍,都是二十多岁的样子。
  没法子,读书人交往就是这样的,认识了一个后,就往往相当于认识了一窝。
  李春芳也挺不好意思的,今天这俩陌生人其实都是他带来的,怕自己份量不够,又拉上了曾铣作陪。
  他先指着相貌清矍的那位介绍说:“此乃在下好友,同为江北一脉的淮安吴承恩,号射阳山人,也是为乡试而来南都。”
  如雷贯耳!秦德威不禁熟视良久,这可是五百年后最大IP的原作者啊,一本西游记不知让多少从业人员吃饱。
  李春芳又指着另一位不重不威的陌生人道:“这位朋友也是同为江北一脉的淮安沈坤,号十洲,也是来赴考的。”
  哟嚯!秦德威又惊讶了一下,这个沈坤也挺有名气的,而且也很奇特。出自军户,乃是嘉靖二十年的状元,居家守丧时,逢倭寇作乱。
  然后这位状元公就散尽家财,募集千余乡勇团练,亲自训练督导,然后身先士卒与倭寇刚正面。
  再发展下去,没准就是大明版的曾李了。只是结局比较唏嘘,被诬告谋反下狱,在狱中病死了。
  秦德威见过礼后收回视线,又看向李春芳,然后华阳洞主就支支吾吾,不知如何继续了。
  曾先生看着李春芳,就主动揽下话头,对秦德威开口道:“你手里还有房子么?”
  我就知道……秦德威熟练的掏出那张纸来:“自己选地址吧!”
  曾先生接过来看了眼,“哟,比上次又少了两个啊,就剩这三四个地方了?”
  华阳洞主放下心来,深深作揖感谢道:“多谢阁下周济,今日午时由在下做个东道,一起尽兴,不醉不归!”
  都是历史名人啊,秦德威心动,正要开口答应,突然从书房里传来一声咳嗽。
  于是秦德威便苦笑道:“算了算了,这几日要在家读书,等背下了春秋再出门与诸位共聚!”
  曾先生颇感欣慰,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你真是有长进了啊,原本以为你府试过后,会放荡一段时间。没想到还知道沉心学业,难得难得!既然如此,我们也不打扰你了!”
  送走这四人,回到书房,秦德威对徐妙璇说:“璇姐儿你今日咳嗽有点多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