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德威:“……”
  这大礼议可真踏马的深入人心啊,不愧是嘉靖初年的最热点话题。
  最终秦德威也没在叔父家要到钱,就神使鬼差的来到了三山街顾娘子家,他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然后秦德威坐在堂上等待时,顾娘子却没出现,只让婢女拿着银子出来了,并传话说:“小郎君早日回家,不要留恋外面风景。”
  秦德威手里捧着二百两银子,心里却莫名其妙。这都认识快三年了,怎么还害起羞了?
  “还有这个,小郎君收好你这份。”顾家婢女又塞给秦德威一份文书。
  秦德威一头雾水的打开文书,却发现这是一张婚契。正房正妻的叫婚书,其他形式的叫婚契。
  秦德威吓了一大跳,难道顾娘子守不住寡想嫁人了?所以有意避嫌,不肯出来见自己了?
  那婚契为啥给自己一份?他再往下看,就在婚契上看到了顾娘子签字,可后面就是自己名字,而且名字上面有手印!
  卧槽!秦德威又惊呆了,自己什么时候按的手印?
  继续看了几眼,却在作保人栏里,惊悚的看到了礼房姚司吏的名字,然后又看到了叔父代表长辈签押!
  这时候,秦德威不由得记起,除夕在叔父家大吃大喝的时候,被叔父强行灌了几杯酒,然后睡了一觉,再醒过来还奇怪手指头为何红彤彤的……
  秦德威想哭,还不想承担责任,更不想受婚姻关系羁绊的单身十五岁少年,居然被长辈强压下了重担,万恶的封建社会。
  转眼到了一月中旬出发日子,秦德威带着两个随从以及二百五银子,也和无数前人一样出了龙江关,顺江而下,然后又从瓜洲渡沿运河北上。
  在扬州城南水关外,与冯家人会合后,秦德威就换乘了冯家的船只,继续北上。
  冯家不愧是大户人家,这次出门除了冯恩母亲吴氏和冯恩长子冯行可,还带了四名婢女,八名健仆,共用了五艘船,另外还有个管事先行打前站。
  秦德威这时候发现,自己不带钱也没事,一路完全可以蹭着冯家的。
  说起大运河,堪称北方京师生命线,从东南向京师每年输送四百万石漕粮,全靠大运河,为河漕之事还要专门设总督。
  如果不是急着前往京师,沿运河北上对秦德威而言,可以是很愉快的旅程,沿途寻亲访友,不会寂寞枯燥。
  在扬州城里,有曾后爹的旧居,可以去参观考察,题个诗词什么的。
  再学学李佑,去城北把瘦西湖这个名字抢注了,小秦淮就算了,还得再等二三十年大概才有这个地理原型。
  可惜,要着急赶路,没这个工夫。
  离开扬州城,再往北就到了高邮码头,可以下船前往东边的兴化县,安慰一下李春芳李洞主。
  听说一直依赖小聪明的李洞主去年会试被打击得不轻,居然开始到处寻访名师,打算认真学上十年八年再出山。
  可惜,要着急赶路,没这个工夫。
  秦德威只能提笔给李春芳写了封信,附带诗一首,并在高邮码头花钱找了个人,托他跑几十里路去兴化县送信。
  李洞主收到信后,只见这首诗曰:“舟中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好诗!李洞主不禁拍案叫绝,不愧是秦德威!随即他又万分疑惑的想到,现在这大正月的时候,又是大晚上的,哪来的渔船?
  算了算了,太机智就没朋友了,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从高邮继续向北,没多远就到了漕运枢纽重镇淮安。去年会试落榜的沈坤,前年乡试落榜的吴承恩都是淮安人。
  可惜,要着急赶路,没时间耽搁蹭吃蹭喝,顺便指点指点吴承恩写西游记。
  秦德威还是只能写信两封,在码头上请找了两个人送信。附带的还是那首诗,舟中夜书所见……重复投稿节省资源。
  幸亏大明此时还没进入小冰河周期,不然北方还在全冻着。从淮安再往北行船,渐渐的就进入了山东西部。
  此时山东西部地区也是大明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就因为运河沿途经过,有好几个水旱码头交汇之处。
  为什么一代奇书《金平莓》背景设定在山东西部,那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只有经济繁荣的地方才能催生出如此豪阔纵欲的西门大官人。
  所以运河沿线的济宁州、聊城、临清州、德州都算是当今很发达的州县。
  没看错,曾后爹任职的聊城也在其中……所以说,如果不着急赶路的话,秦德威沿途不会寂寞。
  就算冯家人再着急赶路,也不好妨碍秦德威去拜见父母,只能在聊城下船耽搁几天了。
  正好一路辛苦,大家在聊城休息几天也不错,又听说沧州再往北还没完全化冻,顺便等一等。


第二百六十九章 反套路比拼
  聊城不仅仅是县城,还是东昌府的府城。
  运河河道大约在聊城县城东一公里处,码头叫崇武驿大码头,算是北方最繁华的码头之一了。
  和很多如今的很多商埠一样,虽然运河和码头位于城外,但一样人烟稠密,店铺遍地,商业甚至比城里还要繁荣。
  从码头上了岸,冯家人先找地方安置,而秦德威就安步当车,朝着城里走去,马二和段庆在后面跟着。
  从崇武驿大码头有条大路直通县城东门,叫东关大街,大约二里长,亦是聊城最核心的商业大街。
  如果是很少出门的人,见到这样的商业繁荣景象多半目不暇接。但秦德威本身就是从繁华地方来的,所以司空见惯,并不觉得稀奇。
  就是坐船时间太长了,下来走走路感觉挺好的。走了不到一刻,已经望见了县城东门春熙门。
  此时忽然下起了春雨,但也就毛毛细程度而已,秦德威感觉十分惬意,连伞都没有撑。
  聊城这地方,茶铺十分盛行,当地习惯都喜欢在茶铺聚会和谈事。
  在护城河边上,秦德威路过一处敞开着门窗、门前栽着梅花的茶铺时,突然“小学生秦德威”几个字飘入了耳朵里。
  嗯?秦德威顿时就上了心,在这距离南京一千大几百里外的聊城,还有人议论自己?莫非自己名声开始传到北方了?
  想到这里,秦德威心里十分痒痒。哎呀呀,自己在南京养望三年,名气终于开始出圈了吗?这时代的传播效率还是太低了。
  正好感到口渴,秦德威迅速转身进了茶铺,略一扫视,就看到靠窗户八仙桌上坐着三个书生,肯定就是他们议论的。
  这时有店家招呼,秦德威就带着两个随从,坐在了那三位书生隔壁的桌子上。并竖起耳朵偷听,不知这三人到底怎么议论自己。
  听了几句,秦德威很失望,这三人竟然开始说起别的话题了,那自己不是白进来了吗!
  实在按捺不住心思,秦德威扭头就对三书生问道:“几位朋友请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讨论诗词?在下想听听你们刚才的高见。”
  那三人打量了几眼秦德威,其中一个十七八岁的瘦削士子突然冷笑了几声,对秦德威说:“南边来的?”
  这没什么可否认的,秦德威下意识点了点头。
  “果然如此!”瘦削本地士子语气尖刻的说:“你们南边来的读书人,都是这鸟性。”
  对方的回应让秦德威懵住了,这又是什么情况?自己可是以英俊而闻名南京,长相绝对不是嘲讽脸!
  瘦削士子连连冷笑:“你就别装了!近些年来,你们南方读书人风气就是如此恶心,我早就看透了!
  从运河北上京师时,沿途邀名者比比皆是,也不差你一个!
  要么狂妄自大,发布诗词逼着别人好评,要么故作高傲挑起纷争比试,亦或是到处干谒投诗文,烦不胜烦!
  总而言之,各种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只为扬名而已!
  毕竟运河乃是天下动脉,每年无数人员往来,闹出点名气后也容易传开,你们南方读书人就看准了这点!”
  秦德威无语,现在南方读书人已经内卷到这地步了吗?北方地区的读书人,只怕是体会不到那种绝望心情的。
  就是那种无数个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的人,跟你在同一个学校里的绝望感觉。
  “怎么?被我说中了吧?”瘦削士子毫不留情面的说。“你刚才问我们是不是谈论诗词,有什么高见,我们要是回答了你,那就入了你的圈套了!
  你肯定会借机故意嘲讽鄙视我们,然后挑起争论,再之后你肯定会将你早有准备的诗词抛出来!你们南方人大都是这套路!”
  秦德威:“……”
  这位朋友说的这些情况,听起来仿佛很熟悉的样子?
  虽然他没少在南京这么干,不过这不重要,自己现在坐在这里,只是想听听别人怎么议论自己而已!
  他便强行辩解说:“在下绝无此意!确实就是想听听你们刚才说了些什么!”
  瘦削士子不屑地说:“得了吧,我们议论什么,与你又有什么干系?我们与你又是素不相识,还值得你特意进来听?还不是你心怀叵测!”
  就是与我有干系!当然秦德威只是在心里想想这句,并不原意说出来。
  这不是为了白龙鱼服的暗爽,而是只有隐瞒身份,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信息。
  瘦削士子拍案道,“不用走套路了,直接开始吧!”
  开始什么?秦德威莫名其妙。
  瘦削士子傲然道:“你不是想扬名吗,那就亮出本事来看看,本人就专治你们这些南方读书人。早就立下了志向,要靠诗词连胜一百名过路的南方读书人!”
  秦德威气极反笑,你说了半天别人炒作,结果你不也挺会炒作的吗?
  百人斩的噱头都喊出来了,他之前在南京时,怎么就没想到这种主意呢?
  想到这里,秦德威忽然又醒悟到,自己是不是被反套路激将了?
  这人没准一开始就想和自己比拼,让自己变成百人斩里的一个数字,所以他是来真的?真心想借此扬名?
  可秦德威就是难以理解,这个书生凭什么如此自信,一定能赢了自己?
  “为公正起见,每人出一题,各作一首,免得你质疑我提前准备!谁输了就留下姓名走人!”瘦削士子又说:“你先出题!”
  秦德威想了想最近的遭遇,随口出了个题:“就写宦游吧。”
  瘦削书生毫不在意的说:“此有何难哉?”
  秦德威指了指外面的春雨、梅花等景色,加大难度说:“还要切合眼前此景。”
  瘦削书生皱了皱眉头,还是点头了。他又想了一会儿,就开口吟道:
  “漠漠雨如沙,翩翩燕子斜。官贫轻逆旅,乡远重携家。
  昨夜怀人去,春风抚岁华。独行临御水,问使到梅花。”
  秦德威:“……”
  这首诗怎么有点眼熟呢?李攀龙同学,你已经露出马脚了。
  你不是一百多里外的济南人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而且你还能更中二一点吗?


第二百七十章 未来的盟主
  到这时候,秦德威总算明白,为什么这位不到二十的瘦削书生如此张狂,竟敢在南来北往的运河边上,立志百人斩。
  如果此人真是李攀龙的话,确实也有这个实力了……
  虽然爱看《大明王朝XXXX》和《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专家对李攀龙感觉陌生,但这是个大明文学史绕不过去的人物。
  大明主流文坛有前七子和后七子,前文也介绍过,前七子组合扛把子是李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