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不要张延龄这份功劳,其实还藏着张鹤龄?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绝对不是运气所能解释的了!也没人争功了!
  “竟有此事?”嘉靖皇帝很敏感的怒道,随即又问:“东厂知道么?”
  毕云老脸惨白,只能如实答道:“不知。”
  嘉靖皇帝终于下定了决心,口头下诏说:“罢去毕云司礼监太监、提督东厂差事,放出宫去闲住!”
  众人其实最关心的还是后面的任命,都知道东厂是极为要害的衙门,不可一日无主。
  又听到嘉靖皇帝第二个口头诏书:“免去秦福乾清宫管事、提督四勇士营差事,转为提督东厂!”
  这个任命,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按照惯例,提督东厂都是司礼监太监来兼任,但嘉靖却没让秦福入司礼监。
  所以秦福现在就是很怪异的仍然以御马监掌印太监身份提督东厂,全称是御马监掌印太监、提督京师十二团营、提督东厂。
  秦太监心里压了很久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浑身上下轻松了不少。
  不容易啊,终于转型成功了!
  紧接着,嘉靖皇帝的第三个口头诏书又出来了,“免去黄锦司设监太监,改乾清宫管事太监兼御马监提督太监、掌四勇士营。”
  这等于就是让黄锦接管了秦太监原先一半的权力,乾清宫和禁兵。
  众人哗然,这才是一个大新闻,天子大伴黄锦终于登上了一线!
  这次普普通通的春游,真是让宫里势力格局进入了新时代。


第三百七十二章 立身之本
  这日风和日丽,秦德威正在徐妙璇的督促下,坐在院中看翰林院讲义。
  忽然多日不见的徐妙璟出现在月门,对着二人叫了一声。
  秦德威顺势放下书本,面有喜色的对徐妙璇说:“看来脱困之时到了!”
  徐妙璇却反而说:“我宁愿守在这里不脱困。”
  这就是狗粮吗,秦德威很是感动了一下。
  随后又听到徐妙璇补充了一句:“这样才能让小郎君你静下心读书。”
  等徐妙璟走到身前,秦德威就主动问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徐妙璟知道秦德威关心的是什么,就答道:“毕云被免职了,现如今东厂已经由御马监秦公接手。”
  秦德威诧异的问道:“还是御马监?”
  东厂理论上是司礼监下属衙门,一般都是司礼监太监兼任,以御马监太监身份兼管东厂感觉怪怪的。
  估计还是为了政治平衡,不过这也符合嘉靖总是想别出心裁的性格,以及追求别人难以猜测的心态。
  只要毕云下台,就不怕被直接报复了,可以出门溜达了。
  徐妙璇知道秦德威性子野,管是管不住的,只能叹道:“以后你又能出门去张学士那里求学,也是好事。”
  正好此时,冯行可也过来了,听到解放的消息,就请求说:
  “近半月没去探监,秦先生你既然可以出去,不妨带我去天牢。”
  这个要求很合理,为什么找秦德威带路,因为秦德威与刑部尚书关系密切,又在天牢混的脸熟,去了平趟。
  秦德威想想,自己也有一段时间没见冯老爷了,便领着冯行可去了刑部天牢。
  两人站在铁栅栏外面,正与冯恩说着话时,就看到刑部郎中贾应春进来了。
  还没等别人发问,贾部郎就对着冯恩拱了拱手:“恭喜冯大人要出狱了!”
  听到冯老爷终于能保住一条命,活着出大狱,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秦德威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说明他这趟京师没有白来。
  不过冯恩出狱这个结果早就定下了,只是等流程而已,出狱后被贬到哪里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贾部郎也知道关键所在,不等别人问就主动说:“吏部那边移文到刑部,冯大人左迁至辽东广宁卫经历司为经历。”
  冯老爷这个新去处让秦德威有点意外,他还以为,冯老爷可能会去边远州县当个主薄或者教官之类的,没想到是军卫经历。
  经历虽然是军卫下属的官员,但却是一个文职,由吏部选派。
  细细品过后,秦德威又觉得夏师傅为了安排冯恩,也真是煞费苦心。
  一般来说,这种钦案犯官,都是谪戍边远地方,不然皇帝那关就过不去。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谪,二是戍,三是边。
  冯恩这个新任职就很微妙了,说是“谪“也确实是贬谪,堂堂六部清流都被贬到军卫当经历了,还不够惨?
  说是“戍”确实也能挨上,去经历司也是在军卫效力,说是“戍”也没毛病。
  说“边”也绝对是边镇,谁敢说辽东不是边镇。但相对于寇情频频的大同、三边来说,嘉靖初年的辽东算是安宁了。
  而且比起其他边荒,从京城去辽东路程也算是近的,而且道路也不难走。
  想明白了这里面门道,秦德威也不得不佩服老官僚们糊弄问题的能力。
  至此再无问题,秦德威也行个礼道:“恭喜冯老爷!”
  历史上冯恩被免官贬了八千里,现在保留了官身还只贬八百里,很不错了!
  贾应春提醒说:“冯大人!今日迅速通知亲友去,明日你出狱后直接押解到城外,让送行亲友们直接在崇文门外等候!”
  秦德威闻言叹道:“京城如果没有冯老爷,少了很多乐趣啊。”
  冯恩诧异的反问:“听你这口气,你不走?”
  按理说秦德威是为了搭救冯恩才来的京城,冯恩的事情结束了,秦德威也就该走人了。
  秦德威答道:“有幸能跟着张潮张学士学习经义,机会实在难得,有点舍不得放弃。”
  冯恩听到这个,也恍然大悟的赞同说:“若是翰林张学士,那确实有必要留一段时间听讲,与你科举大有裨益。”
  贬谪发配不是迁转,容不得拖泥带水。
  刑部第二天就把冯恩从天牢里提出来,也不允许回家洗漱换衣服,直接就带到城外去了。
  若想停歇,到了城外最近的驿站再说,只要还在城里,就要有个发配的样子。
  一干得到消息的亲友早有准备,就在城外等候着。
  冯恩母亲吴氏和冯行可都出现了,他们准备陪着冯恩向东走一段,然后再折向南下回江南去。
  所以今天冯恩辞行的重点放在了其他人身上,在路边饮了三碗酒,然后一一互相道别。
  气氛还是感伤的,大家心情都很沉重。
  秦德威是最后一个,冯恩万分感慨的说:“我三生有幸,得以识君,赖有你奔走筹划,方能脱险出狱。
  只是如今我去辽东,君归江南,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见,亦不知何年何月再能报答了。”
  秦德威掐指一算道:“我算过了,两年后就差不多了,说不定又能在京师重逢。”
  冯恩哈哈大笑道:“你是做状师的,何时又改行算命了?”
  别人只道,秦德威这是故意宽解冯恩,说了“两年”这么短一个时间。
  戍边十几年回不来的比比皆是,哪怕冯恩在朝中有靠山,也不可能两年就放人回来,那也太不把天子脸面当回事了。
  秦德威叮嘱道:“听在下一句劝,冯老爷此去辽东广宁,且莫忘了立身之本啊!要勤加修习,必定有大用!”
  冯恩虽然莫名其妙,不知道秦德威为何突然开始说教自己。
  但这是恩人,冯老爷只能意思意思的回应说:“圣人经典,从不敢忘,我虽去边荒,亦会时时习之!”
  秦德威很诧异,反问道:“谁说经义了?我是说你的棍法,这才是你的立身之本,千万不要荒废了。”
  冯恩:“……”
  踏马的!这都要离别了,还不忘内涵老子!
  “记住,一定要勤加练习!”秦德威很认真的叮嘱说。
  冯恩疑惑不已的上了路,秦德威是说真的?莫不是想逼着自己往武官转型?


第三百七十三章 嘉靖十二年过去了
  冯家人走了,武功胡同这处宅子立即就空了。
  冯恩母亲吴氏说过,要把院子送给秦德威,但秦德威不肯接受。
  秦德威认为自己作为一名“义士”,理当施恩不图报,怎么能接受馈赠?
  于是老夫人也不再说什么,无论你秦德威要不要宅子,都先给你住着吧,反正冯家也不会赶人。
  另外老夫人知道秦德威在京城得罪了不少人,怕他身边人手不够,就又留下了两名最强壮仆役,要一直跟随到秦德威返回南方。
  等冯家人离开后,宅子空了许多,秦德威又鼓动徐家姐弟搬过来住。
  面对拥有独立院落诱惑,以及承诺赠送婢女的诱惑,徐妙璟颇为心动,青春期男生谁不想要点私密空间。
  但这个提议被徐妙璇拒绝了,只对秦德威说:“我每天等你过来,然后一起去隔壁张学士家里。”
  自此之后,冯恩案结束,张延龄案不死不活,朝廷就进入了一个稳定时期。
  仇家满地走的秦德威也就低调起来,两点一线的跟着翰林张学士学习。
  除了熟人之外,很多人还以为,秦德威捞出冯恩后已经离开了京城。
  秦德威还有个低调原因就是避嫌,他知道张学士虽然扑街,但以后也经常参与考试工作。
  关系太高调的话,万一撞上了自己参考,岂不是容易被旁人说嘴。
  到了八月份,嘉靖皇帝第一个皇子诞生,普天同庆,连张延龄差点都被赦免。
  老道士邵元节被嘉靖皇帝认为祈祷有功,加封为礼部尚书(虚衔),赐食一品禄。
  然而百日都没到,十月份时,这位出生就享受万千荣光的大皇子夭折了。
  作为穿越者,秦德威很想知道,嘉靖朝道教大神一代目邵元节是怎么跟皇帝解释的。
  他只知道,十几年后,被立为皇太子的二皇子也薨了。
  当时道教大神二代目陶仲文提出了一个“二龙不相见”的理论,在历史上极为有名。
  只能说,神棍也是一代比一代强。
  此后秦德威又听到个八卦,嘉靖皇帝为了泄愤,不但不放张延龄出狱,连涉嫌魇镇帝星的张鹤龄也被革除爵位,抄家并赶到南京去了。
  从此张家彻底失势,但嘉靖皇帝不知道赌什么气,居然没有抄张延龄家。所以张延龄还是很有钱,就是只能在天牢里享受了。
  以上大概就是朝廷下半年最大的事情了,只要秦德威不乱扇蝴蝶翅膀,历史的惯性还是很强。
  这样晃晃悠悠的就到了年底,嘉靖十二年又快过去了。
  手谈了一年、也没有人暖被窝的秦德威一点都不想念它。
  按道理说,秦德威反正也是要回南方去,过年应该赶到聊城去,与后爹亲妈一起过。
  但年底北方运河封冻,秦德威又不想在寒冬腊月的赶路,更别说还是较艰苦的陆路了。
  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留在京城,也不讲什么规矩和忌讳了,就与徐家姐弟一起过年。
  但估计在过年期间,徐家姐弟也不能完全陪着秦德威。
  随着徐妙璟年岁渐长,又得到当红太监的欣赏,据说已经预定了锦衣卫北镇抚司差事,亲戚们又开始走动了。
  他们徐家是个大宗族,到了过年时少不了应酬。
  今天腊月初八,秦德威与徐妙璇商量完过年的事情,正要趁着天还没黑正要回去时,被徐小弟在大门外面堵住了。
  “姐夫啊,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情?”徐妙璟很期待的说。
  秦德威诧异的反问说:“还有什么事情?”
  徐妙璟控诉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