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德威虽然没多大积极性,但该应付还是要应付的,随口问道:“正所谓知己知彼,还都有谁可能入阁?”
  夏言就答道:“方才议论了一番,大约有这么几个人……”
  在大明判断谁是阁臣候补人选,一是看出身,二是看职务官衔,三是看资历。
  出身就不细说了,非翰林不入内阁,没有翰林出身就别想了。
  官衔也讲过,一般都是挂吏部和礼部的,偶尔有户部。像某位刑部尚书兼京营总督虽然也是顶级高官,但直接入阁肯定不行。
  至于资历就是做官年头了,说有用也有用,说没用也没用。
  把上述三条结合起来,差不多就能判断出阁臣候补人选范围了。
  当然,最终结果是哪个,主要还是看皇上心情。
  除了吏部尚书夏言之外,这次公认的名单上还有:
  礼部尚书顾鼎臣,户部尚书许赞,吏部左侍郎兼掌院翰林学士董玘,吏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温仁和。
  秦德威看完名单,感觉除了顾鼎臣之外,也没有太能打的。
  又对夏言说:“这形势很清晰明白,有什么值得勾画的?
  只要多盯着顾大宗伯,防止顾大宗伯突然发力就行了。”
  这是秦德威的真心话,他要是夏言,最要防范的就是顾鼎臣那种突然其来的骚操作。
  比如上次殿试宣扬“嘉靖男儿”这样的事情,毕竟这可是发现了“青词作用”的人物。
  夏言患得患失的说:“天威莫测,难以揣摩。就算防着别人,也是防不胜防。
  故而我等还是要集思广益,多想些能打动皇上的说辞,并让皇上确定不移。”
  这可是秦德威最拿手的事情了,张口就来:“说辞还不好想?”
  难得看到夏师傅如此礼贤下士的询问:“愿闻其详!”
  秦德威一本正经的胡扯:“如今这个李首辅是北直隶人,刚丁忧的翟阁老则是祖籍山东、现籍顺天府,所以新的阁臣总应该是个南人吧?
  科举大省无非那几个地方,你看近些年来的阁臣,张孚敬是浙江的,方献夫是广东的,在之前则是杨阁老。
  所以为平衡起见,这回也该轮到江西了。”
  夏言拍了拍扶手,赞同道:“这样说可以!皇上应当能接受。”
  秦德威无语,自己只是随便说说,夏师傅居然还当真了。
  然后秦德威想起了午门外与霍韬的偶遇,便又提醒说:“不能只盯着名单上的人,还要小心其他人!比如那霍韬,肯定要出手狙击。”
  提到这个老对手头,夏言冷笑道:“他肯定不会老实,虽然不知道他会如何做事,但还能怕了他不成!”
  不过要说夏言不担心是不可能的,毕竟现在有点像敌暗我明。
  但应该怎么防范霍韬?夏言也无从想起。
  考虑了一会儿,他又对秦德威道:“我预计,数日后经筵上,皇上很可能会顺便提起增补阁臣的事情。
  毕竟这是个重臣都在的场合,到那时,大概要让朝臣议论推举人选。”
  秦德威点点头,确实很有可能。
  就算阁臣可以由皇帝钦点,但最好也要看看大臣们的态度。
  趁着经筵上大臣齐聚的场合摸摸底,再正常不过了。
  夏言又请求说:“这个经筵,你定要过去。”
  如果霍韬发难,就放秦德威出去对线好了。夏言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这么简单朴实。
  秦德威其实没多大动机去,皱了皱眉头说:“我的钦差差事还在接受考察,按道理说只能专心等待结果,能有资格去经筵列席么?”
  夏言喝道:“你好歹是个状元修撰,要去就去,谁能拦着你不成?”
  经筵就是翰林词臣给皇帝讲课,除了一些部院重臣之外,翰林官员肯定都有资格列席。
  秦德威这样的状元身份,就算还在差事考察期间,但硬要往文华殿里挤一挤,谁还能拦着不让进?
  秦德威叹口气,官场上身不由己的时候太多了。
  主要是夏师傅自己主意太大,不会听他秦德威的指挥,这才愁人。


第四百七十九章 指鹿为马
  其实秦德威这次确实没有积极性,要不是夏言主动来请帮忙,他真就在家继续休假了。
  他知道历史大致走向,无论有没有他帮忙,在后张孚敬时代,夏言入阁甚至当首辅都是迟早的事情。
  就算这次不行,也还有下次,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所以又何必多费那力气?
  再说对他秦德威而言,夏言入阁和继续当吏部尚书真没多大区别,甚至继续当吏部尚书反而更好。
  别忘了,后面还有个隐忍的巨奸严嵩!
  夏言入阁后的连锁反应,肯定会尽力把同乡“小弟”严嵩调回京师,弥补外朝六部留下的真空。
  想到这点,秦德威更没帮忙的积极性了,夏言还不如继续当吏部尚书呢。
  但这些对未来的预知,实在没法说出去,只能看着夏师傅为了入阁而上蹿下跳。
  按照制度,逢二即是经筵日。六月进入酷暑后,本来按理该罢经筵,免得出现中暑情况。
  但秦德威打听了下,嘉靖皇帝传诏说,六月十二日经筵依旧进行,只是时间改成了清晨最凉快时。
  这是一个很破例的事情,所以只要对政治稍微有点敏感性的,就能明白其中内涵。
  到了这天,秦德威天不亮就起来。凭借翰林院修撰牙牌混进了皇城,又混进了午门。
  再经过左顺门,就到了文华殿。然后秦德威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哪里。
  列席的大臣在殿内,都是有班位次序的,而秦德威之前从来没参加过,不知朝仪细节。
  就算是历史资料里,也不会详细到告诉读者,此时应该站在哪个方位。
  幸亏在此时,张潮张老师出现并看到了秦德威,诧异的问道:“你怎得来了?”
  秦德威很隐晦的答道:“情非得已,不得不来。”
  也是没办法,虽然他不想参加,但夏天官非要让他来,就只能出席一下意思意思了。
  张学士无语,都没见你这状元去翰林院报过道,往文华殿跑倒是挺积极。
  最后还是忍不住训道:“今日这大事,自有圣心独断!不是你能乱搅和的,你不许放肆!”
  这意思就是,别热血上头出来冲锋陷阵当炮灰。
  秦德威应声道:“老师放心!我知道利害,今日绝对不多一句嘴!”
  然后张老师才指点了下,翰苑词臣站在这边,阁部院大臣站在另一边,秦德威在词臣里找个中间靠后的位置站好就行。
  等待无聊,秦德威忍不住就揣摩起皇帝的心思。
  说起这大明重臣的任命程序,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内阁大学士和吏部尚书,这两种重臣的任命可以由皇帝乾纲独断,不用与大臣打招呼。
  这象征着皇帝对国事政务和人事铨政的绝对掌控,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另一类就是其他部院重臣,程序上需要大臣们推举人选,然后奏报给皇帝,皇帝对大臣推举的人选进行批准任命。
  对这类大臣,如果皇帝随便传旨任命,那就叫中旨,被视为非法圣旨。
  所以秦德威就琢磨,嘉靖皇帝明明可以不经大臣直接任命大学士,但今天却还要让大臣们公开议(吵)论(架),估计也是帝王术的运用。
  皇帝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放权,而是想亲眼目测一下朝廷各方势力情况。
  秦德威来的算早的,此后大佬们也就渐渐到齐了。阁部院大臣、翰苑词臣、掌科掌道,总数约七八十人。
  随后趁着清晨凉快,皇帝升宝座,群臣舞拜山呼,都有一套固定流程。
  太监宣读旨意,抚慰已经不在朝的前少保(加衔)、礼部尚书(虚衔)、武英殿大学士翟銮。
  然后嘉靖皇帝开金口,向首辅李时垂(钓)询(鱼):李先生你一个人在内阁累不累?你看找谁来帮你比较好?
  李首辅不上当,回奏说:皇上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咱这首辅听从圣裁就好,绝对不干拉帮结派的事情。
  此后嘉靖皇帝再发玉音,对吏部尚书、公认的头号大学士候选人夏言问策:老夏啊你是负责人事工作的,你对内阁空虚这情况有什么意见?
  夏师傅也不上当,回奏说:咱比较蠢,不知道有什么意见,只等皇上点拨。
  别人都是古井无波的听着,只有秦德威津津有味,毕竟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种君臣互相耍花枪的奏对场面。
  再之后,嘉靖皇帝又看向文学官员代表、礼部尚书、公认的第二号大学士候选人顾鼎臣,亲切的垂询:老顾啊你又是怎么看待的?
  顾鼎臣不知道上没上当,回奏道:咱这礼部尚书没什么看法,但不得不跟皇上说件事情。
  朝中纷纷传言,阁臣应当轮到江西人了,咱也觉得挺有道理的,陛下不妨考虑考虑啊。
  听到这个奏对,满殿的古井无波,突然就泛起了微澜!
  好端端的耍花枪,怎么就出了事故?也不愧是你顾鼎臣啊,总是能有出人意料的骚操作。
  站在翰苑词臣方队里的秦德威更是惊愕,这个“应该用江西人”的说法,不是自己为了应付夏师傅问计,设计出的说辞吗?
  怎么就从顾鼎臣嘴里说出来了?而且说的时机很有问题!
  他秦德威给夏师傅设计这套说辞的初衷,是让夏师傅与嘉靖皇帝私下单独沟通、能直抒心意、说一些直白话时,用来直接打动皇帝的。
  而不是在这样公开场合说出来,更不能“纷纷传言”啊。
  秦德威狐疑的看向对面夏言,莫非是夏师傅心急操切,为了聚拢人心,私下里把这话放出去了?
  还是说那天在夏府书房议事时,在场人物里出了内奸,把这话泄露出去了?
  但秦德威疑神疑鬼的想了一会儿,就暂时放下了。
  反正这话外泄的责任出在夏言那里,也是针对夏言去的,要头疼也是夏言头疼,自己操这个心做甚?
  嘉靖皇帝也感到了一丝意外,大概没想到试探性地耍花枪,还真耍出点玩意出来。
  又盯着江西人夏言稍加思索,然后对霍韬问道:“都察院该着风闻言事,你可有所耳闻?”
  班位同样很靠前的左都御史霍韬奏道:“确实听过这样的传言,只是算不上犯禁,故而未曾奏闻。”
  殿内众人听到霍韬的奏对,又是各自若有所思。
  第一,霍韬是夏言的死敌,不可化解的那种;第二,霍韬如此干脆利落的帮顾鼎臣佐证传言。
  这意味着什么?霍韬与顾鼎臣是不是联合了?
  出了这样的意外,殿内鸦雀无声,在猜测到皇帝心思之前,都不敢胡乱说话。
  或者说,大家都在偷偷观摩嘉靖皇帝的反应。
  秦德威也老神在在的想,嘉靖皇帝会不会因为这个传言,又来个逆反心发作,故意把夏言排除出去?
  上次会试之前,为了左右考官人选,自己不就利用了皇帝这种心理吗?这次莫非有人想学习这个套路?
  如果真这样,那岂不是让顾鼎臣捡了个便宜?而顾鼎臣和霍韬到底有没有勾结?
  不能怪秦德威心理活动多,他站在这里又不能动,又不能说话。除了在心里七想八想,也没别的事情干。
  但左都御史霍韬对嘉靖皇帝的奏对还没有结束,他停顿了一会儿又继续说:
  “臣不敢有所隐瞒,据说该轮到江西人这种话,最先出自修撰秦德威之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