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考察?怎么又又又是考察?秦德威稍加思索,就明白其中道理了。
  当初王师叔是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官衔,外派总督河漕,也是钦差性质,所以回京后也要按惯例接受考察。
  因为是总督,所以是接受都察院和兵部的双重考察,而都察院当家人是霍韬……
  所以王以旂的做法倒也没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必要因为秦德威刺激到霍韬。
  秦德威只能对此表示理解:“那如今考察结束了?”
  “还没有考察。”王师叔依然在苦笑:“但那霍总宪托我给你带个话!”
  秦德威不能理解:“霍韬与我还有话可说?”
  王师叔答道:“霍总宪说了,只要你能安分守己,不胡乱插手近期的人事,我这考察就不会有问题!”
  秦德威叫道:“我本来就不想插手!不对,我只是个六品词臣,本来就不该插手!”
  王师叔无奈说:“可霍总宪他不相信。”
  秦德威顿时也想到了关键之处:“这么说来,霍韬有想去当吏部尚书的心思?拿着师叔你威逼我不许针对他?”
  这日子还能不能清净了,一个个反派不是利诱就是威逼,他只是想安安静静的研发一下火炮,混过官场过渡期啊。


第五百零五章 最好的药
  看着秦德威很烦的样子,王以旂又补充说:“不只是霍总宪的问题,兵部那边不知为何,说这次以都察院结果为主。”
  兵部居然让权?这背后的脉络,一般人可能想不明白,但秦德威却是个明白人。
  现今兵部管事的尚书是死要钱的张瓒,而张瓒是暗地里投靠了武定侯郭勋的文臣之耻。
  至于武定侯郭勋,则是武勋里的议礼派大佬,皇帝心里的第一武臣,京营总兵官。
  在嘉靖刚登基后那些时间,郭侯爷与张孚敬、方献夫、霍韬等人一起在大礼议中帮皇帝摇旗呐喊过的,算是老战友。
  所以有武定侯郭勋这个中间人,兵部的张瓒帮都察院的霍韬打配合,并不令人意外。
  秦德威心情有点哭笑不得:“说实话,我完全想不到,别人居然如此重视我。
  若不是师叔你这事,我也不知道,我竟然如此重要,感谢霍韬提醒我了。”
  王以旂表示,何止是你秦德威,连他这个在官场打滚二十五年的人也想不到啊。
  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在朝堂上有着十分诡异的影响力,完全超出了状元翰林的正常范畴。
  更具体的说,就是别人为了利益纵横捭阖时,已经开始主动考虑秦德威这小翰林的态度了,这明明是大人物才应该有的待遇。
  比如霍韬这次想谋取吏部尚书,竟然把秦德威出手狙击作为一项重要影响因素进行考量,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
  莫非他王以旂才离开京师三年,就跟不上时代变化了吗?
  书房里静悄悄,秦德威陷入了长考。
  如果别人过度重视自己,那么这种重视反而可以拿来加以利用,成为无中生有的力量。死诸葛为什么能吓走活司马,就是这个道理。
  王师叔也不打扰,貌似淡定的喝茶。其实今天震惊太多了,王师叔人都麻了。
  左都御史想迁转为吏部尚书,却担忧一个正六品左赞善兼修撰的狙击,然后拿另一个正三品当人质去要挟正六品。
  写话本小说都不敢这么离谱,比中状元后尚方宝剑八府巡按还离谱。
  王师叔是比较传统的老干部,不知该如何对待新形势,就只能先假装淡定吧。
  秦德威终于又抬起头,对王以旂说:“师叔您是正德六年的进士?到如今也二十五年了,资历已经很厚了。”
  这话倒也没错,王以旂虽然是三品,但也是非常资深的三品了。
  又出外总督了三年河漕事务,疏通了两条河道,保障了漕粮安全,这可是真正的辛苦活,功劳苦劳都有。
  秦德威语又重心长地说:“师叔啊,你也该挑起更重的担子了。总不能您这样劳苦功高的人总是被放出去当督抚,而一群尸位素餐的昏庸之辈窃据庙堂吧?”
  王师叔:“……”
  他更想从皇帝口里听到这样的话,你秦德威说了有啥用?
  其实秦德威说这话,半是吹捧半是真心实意,王以旂和王廷相有点像,带过兵打过贼修过河收过粮……
  总而言之,偏于实干,哪里有累活往哪里派,在外时间比较长,属于老黄牛官员。
  王廷相那是资历太深,熬到巡抚后,先南京后京师的才当了尚书,王以旂如果没有蝴蝶效应,估计也是类似路线。
  而秦德威这样的官员则被称为“天生仙”,舒舒服服熬到三四品,随便一转就是侍郎,再熬几年就尚书了。
  虽然各自路线不同,但不影响秦神仙喜欢老黄牛!
  秦德威下定决心道:“既然别人如此重视我,咱就不辜负这份好意了,玩一票大的,推师叔向上走一走!”
  王师叔有点怀疑,“你莫不是异想天开?你只会拉人下马吧?”
  秦德威连忙说:“师叔您别对我没信心啊,我有过多次成功案例!
  你看我的老座师,十年冷遇一朝翻身!你再看看我继父,做官四年就已经是九卿衙门的正五品了!”
  王师叔忍不住吐槽说:“但你说的成功里,没有一个是三品以上高层职务的运作。
  我只知道,当年王浚川的左都御史被你一通操作后,变成了刑部尚书,所幸王浚川大人大量没和你计较。”
  秦德威慷慨激昂的说:“那是不可抗力的天灾!正因为如此,所以才需要师叔你来弥补空白啊!
  这不是为了您自己,也是为了我们南京,我们南京人需要在朝堂扶植一个工具……啊不,旗帜人物!”
  这个理由打动了王以旂,沉默良久后,点头道:“你说得对,我们南京乡党在朝廷太势弱了,吾辈责无旁贷。”
  秦德威很欣慰的说:“师叔你心里能先坚定想法,当然最好不过!下面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再去找那霍韬!”
  王师叔觉得术业有专攻,就不耻下问:“去了说什么?”
  秦德威指示说:“你马上去找霍韬,替我带个话,就说只通过考察不够,得加钱!
  吏部左侍郎、或者兵部尚书,最起码都御史,这是我秦德威替师叔你开出的条件!
  然后师叔你肯定也认识一些朝堂大员,不管熟悉不熟悉,只要能攀上交情的,这几天就一一拜访去。”
  王师叔觉得这也没多难,疑惑的说:“就这?其他呢?”
  秦德威拍着胸脯说:“其他的不劳师叔费心,我去做就行了,尽人力而听天命,无论如何总比什么也不做强。”
  秦德威回到家里,哼着小曲儿进了里屋,看到贤妻正弯腰收拾柜子,忍不住就上前轻薄了一把。
  徐妙璇一边假装推开,一边疑问道:“不是出去拜访你师叔了吗,怎么还兴奋起来了?”
  秦德威笑嘻嘻的说:“本来还以为朝堂这次高层人事变动,跟我没什么关系呢。
  无论我自己,亦或曾老爷,还是张老师,级别都够不着。而浚川公刚以两部尚书兼京营总督,也不可能多吃一杯羹。
  所以我本以为,只能干看着好处让别人捞了,却不想师叔这时候任满回来了!”
  想到前段时间夫君暮气沉沉的模样,已经被粗暴的放到炕上的徐妙璇算是认识到了,对男人而言,最好的药是什么。


第五百零六章 他想搞事
  当前形势是这样的,夏言和顾鼎臣双双入阁后,实职吏部尚书和实职礼部尚书都空缺了出来,对很多高层官员来说是个很好的晋升机会。
  就算争不到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但若有人升为那两个尚书,肯定又会空出其他位置啊,这就是官场连锁反应。
  礼部尚书这个位置,有资格的候选人很多,按默认潜规则必须有词臣出身。
  比如南京礼部尚书严嵩是一个,又比如老资格礼部左侍郎、当世经学大家湛若水是一个。
  现有词臣里,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温仁和,詹事府詹事张璧,都是有资格直接进位礼部尚书的。
  还有其他一些词臣出身,已经迁转为侍郎的,也都有资格。
  但王以旂王师叔这样的人,非词臣出身的官员没有资格去当礼部尚书,这是硬标准。
  至于吏部尚书,比起特别讲究出身的礼部尚书,名义上候选人似乎更多,好像是个二品三品就可以考虑,但实际操作里,候选范围更狭窄。
  毕竟吏部尚书是外朝之首,是内阁之外的第一文官,地位极其特殊。
  关于吏部尚书的推举,也有一套默认的规则。资历要老,威望要高,不然镇不住场子。
  一般都是从其他二品进位,除非有皇上殊恩,基本不可能有三品直接升吏部尚书的事情。
  还有一个默认但却经常被强权破坏的潜规则,吏部尚书人选最好与内阁保持距离,不要与内阁关系太好。
  所以能进位吏部尚书的候补人选,实际上只有各部尚书、都御史这个圈子。
  地位最低的工部尚书不用想了,刑部尚书王廷相去年刚加了兵部尚书(虚)兼京营总督,兵部尚书张瓒也是去年刚从宣大总督升上来,礼部尚书还空着呢。
  这样算下来,吏部尚书真正的候补人选只有两个了,户部尚书许赞和左都御史霍韬。
  敦伦完事后,头脑越发清醒的秦德威分析完这一波,就理解霍韬为何如此上心了。
  这对霍韬而言,真的是非常好的机会,二选一的概率实在太大了。
  许赞长处在于资格老,弘治九年进士,做官四十年了,他爹也当过吏部尚书。
  其实许尚书家在后世更有名,花园口这个地名就来自于他家的许家花园。
  霍韬长处在于得到皇帝的偏爱,是议礼派当今唯一的旗帜了,而且霍韬和内阁大佬夏言矛盾很深,这也是很大的加分项。
  清晨,徐妙璇从睡梦中醒来,伸手往旁边一摸,却摸了个空。
  她坐了起来,喊了几声,便有婢女进来禀报说:“秦老爷早早的就起来,上朝去了。”
  徐妙璇莫名其妙,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夫君突然如此积极的上朝去。
  现在那种几千人的大朝会,所谓的御门听政,其实就是纯礼仪了。而且也不是天天举行了,君臣都受不了。
  按近些年惯例,每次大朝会完了后,在文华殿还有小朝会,算是真正能讨论点事情的场合。
  文华殿里,阁部院大臣、科道、翰林、公侯驸马舞拜完毕后,重新站好了班位,这才是“有事进奏无事退朝”的场景。
  就在这进奏环节,突然从翰林中抢先闪出一人,年约十八,玉树凌风,不是秦状元又是谁?
  顿时将因为起的太早昏昏欲睡的朝臣惊醒了,这厮不是半请假半旷工,从朝中消失几个月了吗?
  嘉靖皇帝日理万机,差点都忘了这人是谁,没把秦德威这个名字与眼前“陌生人”对上号。
  脑子转了几圈才认出来这就是去年的状元秦德威,写诗水平特别高的那个。
  只听秦德威道:“臣左赞善兼修撰秦德威,近日听闻陛下过失,万死伏请陛下改正!”
  众人看秦德威的目光,顿时像看死人。
  朝臣都知道嘉靖皇帝最烦别人当众挑毛病劝改过了,觉得这样会让他很丢面子。
  还以为秦德威“退隐”了几个月,知道点利害了,没想到变得更飘了,居然敢“犯龙颜批龙鳞”了。
  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