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其他情况,如果皇帝特别欣赏某人并想提拔的话,必须先下旨给吏部,走一遍程序才任用,当然吏部一般也不会抗旨。
  以上就是大明中后期高层人事制度的一些简要说明,并不像影视剧里那样,皇帝似乎什么都能直接管到。
  明白了廷推的意义,就知道嘉靖十五年四月的这次大廷推意味着什么了。
  这时候,真正的主菜才开始上。
  只要还没被皇帝御批,周用依然还是吏部左侍郎,继续主持廷推。
  按照流程,开始向参加廷推的朝臣征询礼部尚书推举人选。
  这回是王廷相先开口说话,莫得感情并旗帜鲜明的说:“我荐举原南京礼部尚书严嵩。”
  在意料之中,众人又扭头去看另一位王大人。
  在上次廷推时,这位挂着秦德威师叔标签的王大人天外飞仙一般,提名了霍韬,震惊了一片人。
  就连霍韬本人也在紧紧盯着王以旂。
  他知道,别人没那个胆量捣乱,对手许赞也不会坏规矩,只有秦德威师叔是个不安定因素!
  王以旂眼观鼻鼻观心,安安静静。在这种公开场合,总要讲点政治道德,不要犯规。
  刚才霍韬赞同了推举自己为吏部左侍郎,算是响应了一次“得加钱”要求,达成了一次利益交换约定。
  那么自己现在就该收手,不能硬拱霍韬去当礼部尚书了。
  许赞看着王廷相,赞同道:“听闻严嵩才力过人,士林名望极高,去礼部正好。”
  霍韬不说话,他不可能直接给夏言的同乡小弟唱赞歌。但他也不反对,这就足够了。
  陆陆续续有人附和着赞同,虽然也有人出来反对,但完全没有份量,几句话就驳斥下去了。
  今日廷推的第三个结果出来了,朝臣推举严嵩为礼部尚书。
  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的三项结果似乎都很顺利,有点不像是常见的撕逼式廷推。
  这让众人很是怪异,但又隐隐约约的感到,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这里带节奏。
  随即就是今天最后的压轴大戏,到底谁将是候补吏部天官?
  完全没有任何意外的,有人提名了户部尚书许赞,有人提名了左都御史霍韬。
  此外就很默契的没有其他候选人了,格局就确定二选一了。
  还是老规矩,“七卿”级别的大佬先说话。
  但吏部、礼部缺席,户部尚书、左都御史被提名,所以“七卿”里只剩了兵部、刑部、工部三个尚书。
  兵部尚书张瓒毫不犹豫的说:“霍总宪以刚直著称,适合做冢宰。”
  刑部尚书王廷相在两个候选人之间看了看,稍加思索后,开口道:“许司徒老成谋国,年高德劭,处世均衡,乃冢宰之选也!”
  其实对王廷相个人来说,在这两人之间是中立的,许赞、霍韬和他都没什么关系。
  但王廷相考虑到夏言、秦德威与霍韬的仇怨,还有刚才许赞支持自己的力度,就只能反霍韬了。
  许赞松了口气,王廷相果然发言支持了自己,不然今天可能就会有一个小尴尬。
  工部尚书林庭(木昂)在众目睽睽下犹豫了一会儿,才开口道:“霍总宪立身肃正,可用以秉持铨政。”
  三个第一档次大佬里,两个支持霍韬,一个支持许赞。
  幸亏有王廷相在,不然“七卿”里没有人支持许赞就尴尬了。
  但在场的人不只是几个大佬,还有很多其他三品官员,以及科道势力。
  议论了一圈,大部分人支持许赞,少部分支持霍韬。之所以出现这样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资历问题,霍韬只是正德九年进士,至今才二十二年,就站在了这个顶端位置上。
  在场人里都有很多比霍韬还资深的,心情自然十分微妙。
  而许赞是弘治九年进士,至今四十年了,绝对的老资格。
  虽然霍韬更想吐槽,那夏言是正德十二年的,做官不到二十年都已经入阁了,你们怎么不去说?
  第二个原因就是,霍韬出头纯粹靠大礼议站队,是所谓的议礼派功勋人物,但很不讨主流舆论喜欢。
  这个时候,很多大臣已经被收拾得不敢直接怼嘉靖皇帝了,但不介意反对一下霍韬啊。
  所以现在就形成了这种局面,顶端大佬里支持霍韬的多,三个尚书里两个是支持者。
  但整个官员群体里,支持许赞的声音更大。
  便有人道:“那就呈奏皇上圣裁!”
  又有人驳斥道:“廷推本就是为了公推贤良,如果动辄劳烦皇上,还要廷推做什么?”
  先前的人说:“按制,吏部天官本就该由皇上独断,只是这次皇上特旨廷推而已!”
  后面的人继续驳斥:“既然皇上特旨廷推,那就按廷推规矩办!”
  人人心知肚明,现在就奏请圣裁,肯定是帮了霍韬。因为霍韬这样的大礼议功勋,在天子心里更亲密。
  反对现在就上奏,要求继续讨论的,肯定许赞这边的人,毕竟许赞的“群众基础”更好。
  两相比较,争吵时间越长,霍韬面临的舆论压力就越大。
  因为按照君子之争的“道德标准”来看,如果明知“不得人心”,就应该表示不恋权势,主动让贤。
  还坚持着不肯让位的,就会又产生加倍的新负面舆情。
  所以霍韬意图就是速战速决,将皇权拉进来终结争论,而许赞就想着打持久战。
  双雄对峙,局面陷入了僵持!
  此时突然又另一个人排众而出,昂首阔步的走进了几位大佬所在的核心圈子。
  这个举动十分突兀,顿时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众人又定睛看去,这不是今日秦家班的三号又是谁?
  一号,镇场大佬王廷相,负责战略威慑;
  二号,力捧对象王以旂,负责貌美如花、洁似白莲;
  三号,主攻手桑乔桑御史,负责战术操作。


第五百一十二章 看不见的手(下)
  桑御史走到张瓒面前,掏出份奏疏,行个礼道:“在下有份奏疏,要弹劾勋戚不法。因为涉及官军事务,斗胆请大司马联名。”
  桑御史又转向霍韬,同样递上奏疏,禀报说:“大中丞乃风宪之首,在下这份奏疏因为干系重大,也斗胆请大中丞一起联名。”
  众人十分莫名其妙,此刻正在紧张激烈的撕逼,桑御史突然跳出来,又东拉西扯的跑题,究竟又想干什么?
  这种被蒙在鼓里只能当看客的感觉,让众人体验十分差。
  除了秦德威之外,这是人能干的事?你桑御史这个行事风格,唯恐别人看不出你是秦家班的?
  此时左都御史霍韬和兵部尚书张瓒看完了奏疏,脸色双双大变,十分难看。
  两人下意识对视了一眼,似乎想互相沟通,但是众目睽睽之下却又不能开口。
  于是众人的眼睛都雪亮了,情况正在起着变化!
  霍韬的眼睛像是要喷火,狠狠盯着桑御史,呵斥道:“毋乃太过分!”
  桑御史微微低头,避开了霍总宪视线,“有人说过两次,但你只做到了一次,所以还不够。”
  霍韬听明白了,某人传话说过两次“得加钱”。而他不反对王以旂进位侍郎,只能算加了一次钱。
  桑御史又大声问道:“大中丞、大司马!这份弹劾勋戚不法的奏章,事实俱在,也在你们的该管范围!在下邀请你们联名,你们签还是不签?”
  兵部尚书张瓒不说话,只看霍韬。
  但霍韬却极其暴怒,对着桑御史将奏章丢了回去,厉声叱道:“你滚开!”
  然后又见霍韬对众人拱了拱手,负气说:“本官才浅德薄,不足以托付冢宰重任!请诸君勿要再推举本官!”
  东朝房瞬间炸锅了!
  另一个吏部天官的候选人许尚书有点懵,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他已经做好了持久撕逼的准备,却不料转眼之间,霍韬说退就退了!
  而且这感觉就像是天上掉馅饼,自己也没付出什么代价,忽然就天降猛男帮助自己,很不真实。
  纵然经历了四十年官场,也很少见到这样变幻莫测的情况。
  所有人都切身感受到了,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在主导今天廷推!
  所有人都想知道,秦家班三号拿出的那封奏章里到底写的什么!
  竟能如此轻易就逼退了气焰嚣张、性情暴躁的霍韬!
  只有秦家班一号还算冷静,他看着三号,心里不免五味杂陈。
  他已经做出了一个基本分析,这份奏章里内容,必定能狙击霍韬。
  只要奏章公示出来,霍韬今天必输无疑!所以霍韬还不如很光棍的主动退出,能稍微存点体面。
  但就这点事,他这个一号一样可以代理,为什么要让三号大出风头?
  难道自己最近和夏言走得太近,还帮夏言推举严嵩,让秦德威感到自己不可靠了?
  而三号此时既享受着万众瞩目的荣光,又承受着来自霍韬的巨大威胁,可谓痛着并快乐着。
  身为御史,竟然勒逼都察院老大左都御史,虽然以下克上真爽,但也是豁出去玩命,以后弄不好就回家养老了。
  听说源丰号在南京挺火的,回扬州老家后要不要弄个分号?
  先不想那么多了,今日任务还没完呢。
  桑御史又对廷推主持人周侍郎说:“若是如此,推举许大人进位吏部尚书,但户部尚书也该一并拟定候补了。”
  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也在周侍郎的预料之中。
  无论霍韬和许赞谁被推举为天官,那他们都会留下一个位置,仍然需要廷推候补。
  如果许赞去当吏部尚书,那户部尚书又让谁来候补?
  周侍郎苦笑几声,“正该如此!我看够资格候补大司徒的,大都已经在这东朝房里了,索性今日一起推举了。”
  又听桑御史说:“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田土、户籍、仓库、度支,非比寻常衙门,绝对不可用实务经验短少之人!”
  这话确实没错,周侍郎便点头道:“此言在理!”
  众人也说不出反对意见,让一个对实务不熟的人去当户部尚书,那真的可能是灾难。
  桑御史又道:“我以为,原河漕总督王以旂为官二十五年,从州县到朝廷历练甚多,各方事务经验丰富!
  又刚任了三年河漕总督,修河督粮,对钱粮事务极为精熟,乃是最适合担任大司徒的人选!
  况且王以旂劳苦功高,从嘉靖八年就是三品,已经做满了两任,为酬功升为二品也不为过!”
  众人:“……”
  又有内味了,什么叫这山望着那山高?什么叫得陇望蜀?什么叫吃着碗里的惦记锅里的?什么叫人心不足蛇吞象?
  今天全踏马的见识到了!开眼了!
  原来开场的吏部左侍郎只是一个开胃菜,只是一个保底!
  老规矩,大佬们先表态。
  王·一号·廷相率先开口道:“我以为,若要选户部尚书,非王以旂莫属!”
  然而三号没有看一号,只对着也许是未来吏部尚书的许赞,拿着那份奏章比划,似乎要撕掉。
  许赞迅速脑补了一番,如果这位三号撕掉了奏疏,象征着什么?
  也许表示,这份能狙击霍韬的奏疏不会再拿出来了?
  那么此刻如果有一伙人高呼“霍大人你不能走”,霍韬会不会顺水推舟,又回来继续抢吏部尚书?
  已经无限接近于吏部天官、已经将吏部天官视为囊中之物的许赞心脏抖了下,这个险不能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