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无限接近于吏部天官、已经将吏部天官视为囊中之物的许赞心脏抖了下,这个险不能冒!
  所以许赞立刻跟在王廷相后面说:“本官思来想去,也觉得确实非王以旂莫属!”
  其余的大佬,都察院霍总宪,兵部张尚书,工部林尚书,全都不说话。
  这三位没赞同,也不反对,就是弃权了。
  但也够用了!王廷相不但是秦家班一号,背后还是夏大学士,而许赞极有可能是未来的吏部尚书。
  有这样两个人说出“非王以旂莫属”这种口气,一般人就不敢出面争锋了,除非你有首辅级别人物的死命撑腰。
  这个结果落定后,大多数官场中人感觉只有震撼!
  从正三品总督河漕,直接被推举为正二品户部尚书,步入朝廷核心,堪称是蛇吞象!
  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竟然真的做成了!
  那只看不见的手,又创造了奇迹!


第五百一十三章 奏章里的玄机
  迎着众人震撼的目光,桑御史感到,现在就是自己人生的最高光时刻。
  从头到尾操纵廷推,几句话就决定了尚书人选!
  他甚至产生了自己犹如宰相般的幻觉,可惜理智告诉他,自己只是一个代理人而已。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躲避霍韬的政治追杀了。
  梦醒时分,如此令人惆怅啊。
  本次廷推渐渐进入尾声,至于又剩下的吏部左侍郎,推举出了一个叫黄宗明的,议礼派里最低调的一个。
  当年的站队皇帝的大礼议文官功臣有:张璁、桂萼、方献夫、席书、霍韬、黄宗明等。
  如今张璁、方献夫隐退,桂萼、席书逝世,朝廷里只剩了霍韬、黄宗明。
  当然,嘉靖皇帝现在权威已经树立,也不需要议礼派帮自己吵架了。
  议礼派这个名词将会渐渐从政坛消失,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廷推到此全部结束,结果如下:
  推举户部尚书许赞为吏部尚书,推举原河漕总督王以旂为户部尚书,推举原南京礼部尚书严嵩为礼部尚书,推举吏部左侍郎周用为南京礼部尚书,推举礼部右侍郎黄宗明为吏部左侍郎。
  下一阶段就是将廷推结果上奏给嘉靖皇帝,那就不是普通大臣所能影响的了。
  还是那句话,只要不是特别让皇帝碍眼厌烦的人,一般都没事,反正在皇帝眼里都是工具。
  现在所有人更好奇的是,桑御史拿出的那封奏疏,里面到底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霍韬和张瓒两个大佬看完后,就果断一起退让了?
  可惜桑御史讳莫如深,什么也不肯说,众人纵然心痒也无奈,总不能逼着桑御史破坏政治道德。
  当然也有像王廷相这样,根本不屑于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找桑御史,直接找背后主谋秦德威不是更明白吗?
  在今日,午后徐妙璇去看弟弟和弟媳了,秦德威也赶紧出门。
  他计划下午去显灵宫偏院,找陶仙姑学习一下宗教文化知识,以备将来与皇帝对答时使用,然后晚上去王师叔家里蹭个饭。
  孰料刚走出大门,就被王廷相堵住了。
  堂堂一个尚书居然亲自跑过来?秦德威诧异的问:“老前辈也想与我顺路走一走?”
  王廷相叹道:“老夫觉得,你我可能产生了一些隔阂,需要进行一次深入坦诚的交流。”
  秦德威无语,王廷相是挺稳重的一个人,怎么也开始抽风?
  两人来到穿堂客厅,秦德威指挥仆役上茶,然后又问道:“老前辈有什么想不开的?说出来让晚辈我开……开解一二。”
  王廷相就回答说:“今日上午这场廷推,你本可以拜托老夫多说几句话,不比那桑御史更有力?
  还有那什么奏疏,老夫也是可以代劳的,又何必麻烦别人?还是你开始与老夫见外了?”
  虽然不是很懂王老前辈此时的心理状态,秦德威还是解释说:“那奏疏,真不适合由老前辈出面拿出来。要是你出了面,那就是大事了!”
  “那里面到底写了什么?”王廷相立刻就问。
  秦德威顾左右而言他的笑道:“也没什么,甚至可能就是过了今天就没用的东西,老前辈管它作甚!不妨再与我说说这个廷推的事情!”
  王廷相很唏嘘的说:“果然是见外了,生分了,居然都不与老夫共享机密了。
  想嘉靖十二年时,你初到京师,举目无靠啊!无事不让老夫预知,无计不与老夫密商。
  现如今,你这翅膀硬了,名标词林,位列华选,已经不需老夫扶持了……”
  秦德威:“……”
  为何这语气和格式有点耳熟?跟谁学的?
  最终秦德威忍无可忍,只好揭开了谜底:“那奏疏里真没有什么,就是弹劾武定侯郭勋!”
  嗯?这个答案让王廷相完全没有想到,一个弹劾武定侯郭勋的奏章,为何能吓退霍韬?
  秦德威提醒说:“不是弹劾奏章本身吓退了霍韬,而是拉着霍韬和张瓒一起签字这个行为,吓退了他们!”
  换成普通人,听到这里也未必能理解,但王廷相心细,立刻就反应过来了。
  “他们两个都不敢在奏疏上联名?”王廷相皱眉想了想,就发现了关键:“他们两个都不愿意弹劾郭勋?那么郭勋与他们两个……那问题可真就大了!”
  说起武定侯郭勋,当初也是靠大礼议起家,因为坚决支持皇帝而极度受宠,嘉靖朝前二十年的第一武臣。
  如今也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实权未必比部院大臣小,堪称近几十年来最有权势的武臣。
  后世有这么一句评价,在大明中期,郭勋是唯一一个能以武臣身份,干涉文官政务的人。
  另外,郭勋郭侯爷还组织编写了《大明英烈传》,特别美化突出了他的祖先郭英……
  话说回来,虽然别人未必清楚,但秦德威却知道,张瓒去年能当兵部尚书,全靠郭勋疏通了嘉靖皇帝。
  其后在王师叔的考察问题上,秦德威又非常敏感的察觉到了兵部与都察院的联动,这里面细思极恐。
  又在第一次廷推上,秦德威这样有心人就能注意到,张瓒确实是根据霍韬意图发言。
  到此秦德威基本可以确定,兵部张瓒真的在配合霍韬,推断起来必定是武定侯郭勋居中协调指挥。
  至于郭勋和霍韬,那当然是有大礼议战友的交情了。
  所以桑御史抛出弹劾郭勋的奏疏后,霍韬和张瓒怎么可能在奏疏上联名签字?
  如果霍韬当时不主动退出,桑御史可以公开奏疏内容,捅出霍韬、张瓒不敢弹劾郭勋的事实!
  然后宣扬他们两个人都受郭勋指挥,不管这是不是事实,说出去就有效果!
  郭勋是武定侯,是武勋武臣,先想想这个身份。
  再想想如果让文官们知道,一个武勋企图借着霍韬操纵吏部尚书推选,还已经控制了一个兵部尚书,霍韬当场会是什么结果?
  在别人眼里,兵部张瓒确实一直在附和霍韬啊,太实锤了!
  所以这个奏疏在群情汹汹的廷推上,在最敏感的关键时刻,可以狙击霍韬,让霍韬放弃和退让。
  王廷相弄明白这里面弯弯绕绕后,长长的叹了口气。自己是不是已经老了,还是新一代年轻人太阴险了?
  你秦德威怎么就能想到,用郭勋这档子没实证“莫须有”的事,去恐吓霍韬和张瓒的?
  就一个推选撕逼的事情,被你秦德威整得一环套一环,云山雾罩谁也看不懂,别人还能有庙堂游戏体验吗?
  秦德威则很想表示,你老王也别说别人阴险,未来飞扬跋扈的郭勋还不是被你们阴死的?
  嘉靖朝因为皇帝奇葩,所以导致奇葩人物也特别多,郭勋也算是其中一个。
  此人自恃君恩,以武臣身份不停干涉政务,插手文官的事情,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想到这里,秦德威不由得又是一番感慨。
  人啊总是贪心不足,在此敬你郭侯爷是条汉子,居然敢与进入巅峰期的文官集团抢饭吃。
  难怪五六年后,王廷相疑似坑了一把郭勋,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似的,送了郭勋进天牢。
  接着夏首辅不惜触怒嘉靖皇帝,也要在牢里下黑手弄死郭侯爷,然后夏首辅又被严嵩抄了后路……
  由此可见,文官们对郭勋是多么厌恶。
  秦德威继续解释:“所以呢,并不是与你老人家见外,实在是你身份高,不适合拿着这样奏疏冲在一线。
  御史弹劾郭勋那是日常撕逼,你王尚书要弹劾郭勋、威逼霍韬张瓒,那就是大规模党争了!
  今天的主要目的是保我师叔上位,所以就不要节外生枝,再弄什么党争了!
  再说了,御史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冲在最前线的炮灰吗!
  御史这样一个七品官,丢了也不心疼。您这样的正二品可不一样,不能轻举妄动。
  还有,这个事已经过去,就不要外传了,老前辈你自己知道就好。”


第五百一十四章 翰林该做的事
  每次廷推结果出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
  因为父亲到京,独眼严监生从国子监请了假,专门在家侍奉父亲。
  当日午严监生就守在长安右门外,廷推结果传出来后,便一路策马狂奔回家。
  又进了书房,对父亲严嵩叫道:“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严嵩很淡定的说:“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好又能好到哪去,坏又能坏到哪去?”
  严世蕃禀报道:“好消息就是,父亲被顺利推举为礼部尚书,这事看来就成了。”
  对此严嵩波澜不惊,又问:“那你说的坏消息到底是什么?”
  严世蕃不知为何,有点气急败坏的说:“坏消息就是,王以旂被推举为户部尚书!这王以旂是江宁人,据说是秦德威业师之弟!”
  严嵩也惊愕了片刻,这是怎么操作的?儿子应该不至于蠢到连消息都打听错吧?
  随后就对严世蕃呵斥说:“休要胡言乱语,这怎么就是坏消息了?”
  对严世蕃来说,当然是坏消息了!
  本来父亲如果当上礼部尚书,他子凭父贵,成为大纨绔,说不定有机会找秦德威报仇,夏大学士也有可能偏帮自己这边。
  但现在那秦某人又多了一顶比父亲职位还强几分的保护伞,对自己而言就很棘手了。
  严嵩教训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你也要顾全大局,放下执念!”
  严世蕃辩解说:“父亲你不明白,我觉得,秦德威并不是针对我,他对父亲也有敌意!
  他现在已经是六品词臣,不敢想象十年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了!”
  严嵩觉得儿子有时真不可理喻,总与秦德威较什么劲?
  直接吩咐说:“我不想听你觉得!你现在必须忍耐!”
  严世蕃还是有点桀骜不服:“父亲您不在京师,我要忍耐,父亲你回京师做尚书,我还要忍耐,那您不是白回京师了吗!”
  但瞥见父亲脸色要动怒,严世蕃又转移话题说:“廷推结果要上奏,皇上会不会否了?”
  严嵩很肯定的说:“不会!第一,为人君者,平白无故时,没必要多此一举。
  第二,秦德威先前奏请皇上独断,皇上没听从,这会更不会言而无信的反悔了。”
  严世蕃像是抓住了什么要害,连忙说:“那岂不是说明,秦德威先给皇上下了套,套住了皇上不能再改悔?”
  严嵩忍不住拍案道:“就这事同样也可以解释为,秦德威此人恭谨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