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折色法未有积弊,若要逆势而动,恢复旧法,乃是劳民伤财之举,实在不值!”
  当即也有一些人附和,现在盐法制度也能过得去,没必要无事生非的折腾回去。
  秦德威叹口气,随便开了句地图炮:“陛下御临十数年,夙夜求治,至今未能大成。
  原本臣不太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今日看到蔡学士等人,忽然就懂了。
  这样鼠目寸光之人充斥朝堂,天下怎么可能大治?”
  对礼数很讲究的嘉靖皇帝,此时觉得秦德威实在不像话,叱道:“没规矩!若说不出道理,打四十廷杖!”
  秦德威连忙收敛姿态,谨言慎行的说:“并非下臣放肆,只是感到蔡学士等人枉为讲官,却不明开中法真正意义,感觉我大明人才匮乏,深深失望而已!”
  又趁着皇帝没发作,秦德威赶紧开讲:“当年太祖高皇帝时,曾经有南北榜案。
  因为考官取中的士子都是南人,北人无一上榜,所以高皇帝杀了所有考官。
  而后高皇帝定下了南北分榜比例,保证科举取士不至于全部集中于东南。
  以太祖高皇帝之雄才大略,自然懂得南北均衡之道理。祖宗垂训在前,蔡学士这种人为何反而故意装不知道?”
  众人大都是做学问的,一时没转过弯来,不知秦德威突然扯起这件陈年旧事作甚。
  又听秦德威继续说:“天下盐产半数是淮盐,开中法简而言之,就是北方边镇输粮,然后东南支盐。
  如此横跨数千里的劳烦,难道仅仅只是为了边镇物资充足?
  其根本之意,是用东南盐产财富,补贴北方边镇!
  祖宗连科举大典都要讲究南北平衡,难道经济财富就不需要了?”
  这个角度倒是挺新颖的,殿上众人一时都陷入了深思。
  秦德威盯着蔡昂,咄咄逼人的说:“蔡前辈是不是还想问,北方边镇穷困,与东南有什么干系?”
  蔡学士想反驳,没有这么想!
  但秦德威只是自问自答,并没有给蔡学士说话机会:
  “防范北方鞑虏的,是大明举国之事,并不是北方几个边镇的一家之事!
  难道北方边镇活该年年与鞑虏打生打死,东南半壁只需要安享太平?
  所以祖宗高瞻远瞩,不嫌其烦的用开中法,转移东南物力支援北方边镇。
  改为折色法后,其实就是将东南与边镇断绝!是朝廷与东南盐商联合起来,挤压北方盐商!
  若继续折色法,今后两淮盐商都是距离盐场更近的东南商人,财富也都留在东南!
  穷地益穷,富地益富,北方边镇也都是大明子民,若民生凋敝,拿什么去抗击鞑虏?
  所以陛下可曾体察到,太祖高皇帝之深意?”
  众人:“……”
  你秦德威这都能搬出太祖高皇帝,也是个人才。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给皇帝一个大义名分。
  蔡昂终于找到个机会反驳:“折色法收取银两,一样可转至边镇!”
  秦德威反问说:“银子能吃么?银子能穿么?边镇缺的是物资,只给银子有什么大用?
  岂不闻最贵的时候,西北边镇粮价暴涨至五两一石,十倍于内地!发多少银子才能填补了边军肚子?”
  秦德威懒得继续驳斥蔡学士,又对嘉靖皇帝奏道:“蔡昂空谈误国,请陛下明察。
  臣现在有个猜测,蔡昂出于淮安府,亲友或者奴仆必有贩运淮盐者。如果属实,请驱逐蔡昂这等私心误国之人。”
  随即秦德威又很厚道的补充了一句:“如果猜测不对,臣甘愿罚俸半年!”
  嘉靖皇帝还是没表态,正在想着什么。
  秦德威也在暗叹,此时的嘉靖皇帝还可以挽救,虽然性格不行,但他证明自己的心思还是有的。
  只是没人能看清历史大势,嘉靖皇帝也始终不得其法而已。
  如果穿越到了嘉靖二十一年后,那就真只有神仙才能救回来了。
  因为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嘉靖二十一年以后的皇帝,就是一个装睡的人。
  嘉靖皇帝性格有极端化因子,情绪上来了就上头,情绪下去了就特别丧,然后就变成修仙皇帝了。
  秦德威想来想去,打算再下点猛药,就很严肃的说:
  “陛下可曾记得,臣讲过的天数之变?若百年后真有气寒之时,边镇各地必将雪上加霜,到时如何维持?”
  以“拨乱反正”为驱动力,“祖宗大义”为名分,再来个“天数”忽悠,不信皇帝还不从!


第五百五十三章 连锁反应
  秦德威对嘉靖皇帝所说的“预测”不叫预测,很多都是另一个时空历史发生的事实。
  明代前期施行开中法时,很多盐商都是山西、陕西人,这些人在通过在边镇屯田,换取在两淮支盐,在南北之间完成财富转移。
  开中法被废后,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两淮盐业里,南方人份额越来越大。
  再之后,资本雄厚的徽商渐渐成为两淮盐商主体,并聚集在扬州,形成了“扬州盐商”这个历史符号,一直持续到了清代。
  在当前嘉靖十六年时,以上所说的势头还在发展过程中。
  而秦德威想做的,就是要逆转这个势头,重新让盐业财富继续补贴北方边镇,变成边镇物资。
  经过一番激辩,秦德威明显占了上风。
  前有太祖高皇帝的“圣意”,后有天数运转的“威慑”,谁能反驳的了?
  但还是有些比较客观的人,对技术性问题尚有存疑:“折色法能使太仓年收数十万银两,如果改回开中法,今年种粮肯定来不及了。
  所以见效至少需两年,先前盐引也都要处置,期间国库银两开支又不能停,如何是好?”
  秦德威毫不客气的说:“杀张延龄!再抄张家!估计抄个几十万两不成问题,不就能弥补这一两年亏空了。”
  众人:“……”
  恍惚有种错觉,秦德威对抄张家比皇上还积极,一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就吵吵抄张家。
  皇上怕被人说贪图张家财富,没抄过张家,只是一直关押着张延龄不放。
  当然大家现在也都知道,皇上弄张家,主要目的确实也是政治方面的,为了挟制张太后。
  至于京师首富张家的财富……
  嘉靖皇帝也愕然望着秦德威,在所有大臣里,感觉这秦德威是对抄张家最积极的一个,难道是为了讨好自己?
  秦德威很淡定,心底无私天地宽!
  现在抄了张家,还能用点在国事上,要是再过几年,只怕就全踏马的拿去修仙了。
  不过任何重大政策的转向或者调整,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决策也不可能是一拍脑袋就做的。
  所以在文华殿激辩完,嘉靖皇帝也没有当场表态,临近午时就各自散了。
  众人三三两两的往宫外走,张学士和秦学士还是一起走,边走边说。
  张学士感到很欣慰,叹道:“真不容易,你终于知道做点正事了。”
  花花轿子人人抬,秦德威也很给面子的回应说:“都是老师教导的好。”
  张老师好歹已经挂上礼部右侍郎官衔了,不再是扑街翰林了,必须给予该有的尊重。
  当然,老师对学生永远能挑出问题,张学士转而又批评说:“美中不足的是,你为何非要与蔡昂较劲?
  你说的那个赌注,简直幼稚之极,毫无必要!朝堂上焉能如此儿戏?”
  张老师说的事,就是秦德威刚才对皇帝说的,请查蔡昂是否有亲故、奴仆在两淮经营盐业。
  如果有,就罚蔡昂,如果没有,就罚秦德威。
  张学士倒不是担心蔡昂这个对家,而是担心秦德威玩火自焚:
  “你就敢肯定,蔡昂一定与盐商有牵连?如果查不出什么来,陛下又较真起来,你岂不反而遭殃?”
  秦德威笑道:“老师你先说,陛下会不会去暗查蔡昂?”
  张学士毫不犹豫的说:“必定会!”
  就凭嘉靖皇帝那个猜疑性格,秦德威抛出了这个故弄玄虚的话题,肯定会去查明白。
  只是方式上可能不公开,暗中查访而已。
  秦德威便不在意的说:“这就行了,只要陛下肯去查,结果如何其实不重要了。”
  张学士又理解不能了。
  秦学士就只好简单解释了几句:“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第一步往往都是最难迈出去的。
  只要陛下有这个心思去查蔡昂到底有没有问题,就相当于不知不觉迈出了第一步!有了第一步就有了连锁反应!”
  张学士冷笑说:“但是陛下也会查你!”
  秦德威愣了愣,确实非常有这种可能。
  随即拍着胸脯说:“学生我在南京时,拳打西商,脚踢徽商,所以在商界关系方面,确确实实问心无愧!”
  于是张学士继续冷笑:“你自己又做官又开钱庄,还要什么商界关系?万一陛下觉得,你那钱庄不错……”
  秦德威很有觉悟的答道:“那我就把钱庄上交给国家!”
  张学士:“……”
  秦德威看张学士还是不能理解,主动释疑:“其实我对钱没有兴趣,财富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张老师忽而目光如炬:“所以你想在扬州或者淮安开钱庄分号?只怕以后两淮与西北有大量银两往来了?”
  秦德威风轻云淡的说:“哈哈哈哈,如果为了促进大明经济发展,这么干也不是不可以考虑啊。
  不过难度非常大,还需要与开边市结合起来,以后再看看吧。”
  开边市?与两百年世仇鞑虏互市?张老师惊愕无语,这个不肖弟子飘的总是让人无从琢磨。
  嘉靖皇帝晚上回了乾清宫,御马监掌印兼提督东厂秦太监跑过来问安。
  想起白日文华殿的事情,嘉靖皇帝就信口吩咐道:“去暗中查访,侍讲学士蔡昂亲故中,可有两淮盐商。”
  这都是东厂应该干的事,秦太监很利索的应了下来,只是不明白查这个的背景是什么。
  当然秦太监也不至于傻到直接问皇帝,退下后,找了些人打听打听,就知道了文华殿上的争辩。
  随后秦太监又将锦衣卫指挥佥事陆炳召了过来,考问道:“若想查访京中官员与淮盐的关系,应当如何去做?”
  作为一个东厂总督,如何揣摩帝心是一门学问。
  有的时候你做的多了,就是“擅作主张”;有的时候做的多了,就叫“想在领导前面”。
  秦太监认为,皇上虽说只是吩咐“查访蔡昂”,但结合文华殿上的争辩后,可以做出一个判断,皇上真正感兴趣的是出身淮盐产地官员与淮盐的关系。
  所以多查一些人,毫无问题,就是那么多官员应该怎么查。
  陆炳也是机灵人物,当即就有了主意:“将京中江北二府官员列出名单,然后派人去各家窥探。
  但凡是宅邸寒酸狭小的,必定是没钱的人家,暂时不用管了。
  然后将宅邸中上的官员作为重点,按照奢华程度,进一步仔细查访。”
  这办法不错,秦太监大悦,就让陆炳照办去。
  此后陆炳亲自带人去了吏部,打出锦衣卫缉事名义,检阅籍册,抄了份名单,然后又将名单汇报给秦太监。
  秦太监翻了翻名单,在第一页就看到一个人:扬州府江都县曾铣。
  这可真踏马的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啊。


第五百五十四章 连锁反应(下)
  淮盐产量占据天下半数,所以是盐业的绝对中心。
  淮盐产地位于扬州、淮安这江北二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