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不明白秦德威为什么又回来,但大家有很多疑问想问。
  许天官忍不住就率先发问:“你真上疏请立东宫去了?”
  秦德威打个哈哈说:“原来诸公已经知道了?没错,确实如此!”
  许天官又问道:“你为何如此做?”
  秦德威一本正经的答道:“陛下南巡在即,按照祖宗规矩,应该有太子留守京师监国,以防京师无主生乱!
  所以才要谏言陛下为了南巡,请速立东宫,以稳定天下人心。”
  这个理由非常合情合理合乎逻辑,完全没问题,就是多疑猜忌的嘉靖皇帝也挑不出理。
  但众人有点无语,大家想知道的为什么,并不是这个官方说辞里的为什么!
  只有霍韬习惯性的斥道:“国本大事,你一个小小词臣也敢妄言!所图不过邀名买誉,以此希求幸进而已!”
  秦德威嗤笑了几声,不阴不阳的答道:“霍总宪莫非忘了,在下官居詹事府右庶子?
  所以在下为东宫之事发言,乃是尽职尽责,天经地义,有何可以指摘?”
  众人:“……”
  从制度上来说,詹事府是东宫官署,詹事府官员都是东宫属官。
  可现在根本没有太子,所以詹事府官职都是纯粹的虚衔。
  不过翰林院官衔根本不够用,所以才会用詹事府的官衔,这是词臣的惯例,翰林院和詹事府等于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所以说,你秦德威那詹事府右庶子,是为了给你们词臣加品级,所套用的虚衔啊!
  等等,似乎又有个问题!
  假如真立了太子,东宫有人就不虚了,那东宫属官詹事府右庶子还是虚衔吗?
  卧槽!众人想到这里时,脑子都有点乱!
  所以秦德威到底想干什么?就为了把正五品虚衔变成实官?为什么秦德威的操作总是叫人看不懂?
  秦德威没管别人怎么想的,就指着霍韬狂喷:“连一件如此尽忠本职的事情,都能遭到霍总宪的恶意揣测和无故质疑!
  这只能说明你心术不正!正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又好比疑人偷斧!
  想必从你这样的奸邪眼里,看什么都是卑鄙虚伪!请勿多言,免得脏了我的耳朵!”
  秦德威喷得正嗨时,忽然有个太监站在东朝房门外,探头看了看,便道:“正好诸君都在这里,也省得一处处跑了!”
  然后那太监又高声道:“皇上口谕,召尚书、都御史上殿!”


第六百一十章 大洗牌(上)
  没人知道,这次太监传旨其实救了霍韬一命。
  可能有高血压心脏病之类问题的霍韬被秦德威狂喷后,刚才已经很接近猝死边缘了。
  但太监传旨打断了秦德威,也让霍韬缓了过来。随后听到太监又加了一句:“另召秦德威也上殿!”
  众人接了旨后,不约而同的齐齐看了秦德威一眼。
  六部尚书加都御史合称七卿,是最核心的大臣,但七卿之外居然又多召了一个秦德威。
  所以情况已经不言而喻,肯定皇帝是第一时间看到秦德威奏疏了。
  不然的话,大家也想不到还有什么事情了。
  而且只召见外朝的尚书、都御史这种最核心大臣,说明不是那种集思广益的议论,是真要做出决策了。
  今日的东朝房廷议就此中断,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再加一个秦德威,一起走出东朝房,并从午门进宫。
  也是有点巧合,嘉靖皇帝已经两个月不理朝政了,今天才到文华殿看奏疏。
  秦德威上疏请立东宫,这事干系实在太大,内阁也不敢拟旨,第一时间直接送到了嘉靖皇帝这里。
  然后嘉靖皇帝就传诏,召见内阁大学士和外朝尚书、都御史等核心大臣,将东宫之事定下。
  核心十人团和一个秦德威上殿后,嘉靖皇帝就让太监将秦德威请立东宫的奏疏宣读了一遍。
  其实这事毫无争论,皇帝有了这个意思,所有大臣更是欢迎,立太子就是顺理成章,毫无阻碍。
  而且人选也没争议,现有的皇子中,并没有皇后嫡子,年纪最长的皇二子朱载壑。
  所以太子人选毫无疑问的,就是不足三周岁的皇二子朱载壑,从此大明就有了储君。
  既然立了东宫太子,接下来就要配备东宫属官,对于大臣们而言,这才是最大的事情!
  谁能做东宫属官,那么将来就是从龙之臣,不是一般的官职所能比的,运气好的说不定还能混个帝师名分!
  所以一般情况下,东宫属官都是打破头来抢的。
  尤其是大明连续几代皇帝寿命都不太长的样子,基本上都是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浮动。
  有人当场偷偷掐指算起来,嘉靖皇帝如今也三十多了……于是大佬们摩拳擦掌,积极准备分猪肉。
  东宫官署是詹事府,但原本那些詹事府官员,都是随便定的虚衔,没考虑过辅导太子的问题。
  而现在既然立了太子,那么詹事府是东宫实官了,当然不能再像原来那样。
  原有的人员肯定也不合适了,所以一场大洗牌在所难免。
  甚至可以说,不只是詹事府大洗牌,而是整个词臣的大洗牌。
  因为按照太祖高皇帝规定,东宫官署必须由廷臣兼职,共同一套人马,以免父子相疑。
  所以现在詹事府官员都是由翰林官兼任,詹事府进行大洗牌的话,肯定要连带到翰林官员。
  想到这里,有些人看向秦学士的眼神就有点异样。
  年轻人有点狠,莫非你为了舒服升官,竟然让整个词林都大洗牌一次?
  正三品的詹事府主官詹事张璧成为大洗牌中第一个变动的人物,直接被改任为礼部右侍郎。
  至于新詹事人选,内阁提了几个人选,嘉靖皇帝都不满意。
  最后嘉靖皇帝直接提了条件说:“东宫官署,非秉性忠义、学问广博、大有名望之人不可。”
  众人品了品,就品出点意思来。
  皇帝重点是想找那种性情忠直,还要名气大的人来组成黄金阵容,来作为辅导太子的班底。
  站在最边上的秦德威简直无力吐槽,陛下你自己心里没点逼数吗?
  你折腾了十几年大礼议,一批批的打压反对派,做人特别忠直的早被淘汰得差不多了!
  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当爹的什么德行,都还是希望儿子走正道,并希望儿子身边都是正派人。
  而且这个时候的嘉靖皇帝还没有变得神经兮兮,还是个正常的父亲。
  当然也不排除是嘉靖皇帝的帝王心术,因为东宫属官越忠直,太子才越安全。
  之后首辅夏言又提出了一个人选,陆深。
  此人乃弘治十八年进士,上海县陆家嘴的主人,嘉靖朝初年的重要翰林讲官。
  十多年前因为讲课问题,陆深得罪当权的桂萼被外放,直到近些年才回朝担任太常卿。
  当然最重要的是,此人是录取夏言的考官,是夏言的老师。
  对这个人选,嘉靖皇帝考虑过后便同意了,下诏任命陆深为詹事府詹事。
  詹事下面就是正四品少詹事,想到“正四品”这个特殊品级,众人又不约而同的看了眼秦德威。
  今天这大动静,说到底还是因为秦德威对假正四品不满,才折腾出的动静。
  可是大佬们顿时又感到有点奇怪,与他们共同上殿的秦德威居然一言不发,乖巧如斯?
  关于少詹事人选,最后嘉靖皇帝亲自选定了极有名望的学者崔铣。
  此人当年大礼议时因为冒犯皇帝被罢了官,绝对够忠直,学术水准也高。
  大臣们这才真敢相信,向来讨厌大臣卖忠直人设的嘉靖皇帝,竟然还真想在东宫搞出一个“正人汇进”的局面?
  夭寿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要不要再把杨慎提溜出来试探下皇帝?
  君臣继续往下讨论,詹事府内设官署有左、右春坊和司经局,合称坊局。
  坊局又与翰林院合称为“翰苑坊局”,几乎可作为词臣的代名。
  其中左、右春坊官员更是重中之重,是正五品的官署,设有庶子、谕德、中允、赞善等官职。
  比如秦德威的右庶子,其实全称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是春坊官员里级别最高的正五品。
  本来在大明早期,春坊还设有春坊大学士这种官职,作为左右春坊的长官。
  但后来因为官名太容易与内阁大学士混肴,容易产生误解,所以罢设了。
  总而言之,如今君臣讨论左右春坊官员,只能从左右庶子开始讨论。
  于是众大佬不知道是第几次不约而同的,齐齐注视右春坊右庶子秦德威了。
  秦德威你为什么一直不说话?现在触动到你了,你还打算继续沉默下去吗?


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洗牌(下)
  虽说嘉靖皇帝召集了内外“十人团”加一个秦德威,但在詹事府人选问题上,还是以内阁意见为主,外朝话语权不大。
  因为詹事府与翰林、内阁一样,权力边界上属于内廷,外朝干涉太多就属于居心叵测了。
  三品四品议定后,首辅夏言继续对皇帝奏道:“春坊官员里,现今正五品左、右庶子分别是王教、秦德威,臣以为皆可留用。”
  然后大学士严嵩开口反对:“秦德威轻佻,不可以辅东宫!”
  夏言诧异的看了看还在沉默的秦德威,对严嵩说了句:“秦德威有何不可?”
  严嵩很有理有据的答道:“秦德威年岁太轻,品性不定,不知他年又会变成何等模样,焉能在东宫用不测之人?”
  从刚才例子可以看出,嘉靖皇帝对詹事府官员人选的标准,那就是岁数比较大的,经受过长期考验的,确定品性忠直的,不会再变质的。
  毕竟太子年龄幼小,若择人不当,容易被居心不良之人把持,或者三观长歪。
  左都御史霍韬也极为诛心的补充了一句:“以秦德威岁数,若辅导数十年,或有伊尹之事。”
  这意思就是秦德威太年轻了,辅导太子时间可能极其长久,会出现一些尾大不掉的问题。
  十八年前就是大礼议功臣的霍韬敢肯定,对于多疑的嘉靖皇帝而言,最吃这套。
  这个时候秦德威终于站了出来,干脆利落的说:“臣请辞右庶子!”
  这是秦德威上殿后首次开口,但对秦德威所说的话,众人都感到非常意外。
  这不科学啊,按照习惯思维,小霸王秦德威应该与严嵩、霍韬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大战三百回合才是。
  所以谁也没想到,秦德威怎么就一声不吭,直接认输了?
  说起来秦德威在朝堂也混了好几年了,大家从来没有见过秦德威这样怂过。
  还没做出决定的嘉靖皇帝也颇为讶异,下意识的问了句:“尔莫非负气之言也?”
  这种十来个人小范围会议,说话相对比较随意,也相对比较实在,不用太多门面功夫。
  嘉靖皇帝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他怀疑秦德威这是故意耍小性子。
  秦德威非常确定以及肯定的奏答:“臣提议立东宫,本为天下计,也是为了解陛下南巡后顾之忧,非为一己私心也!
  所以请辞右庶子,以示无私!绝非为严嵩、霍韬之言而负气,君子自有坦荡,也不屑于辩驳小人之言!”
  嘉靖皇帝稍加思索后说:“准了。”
  所有人都迷惑不解,你秦德威提议立东宫,然后什么也没得到,反而丢了个右庶子,图的是什么?
  还是说,秦德威真的就是大公无私?
  一时间没有别人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