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4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照嘉靖朝惯例,大臣辞官时必须交还银章,不允许带回家里,但张孚敬是唯一的一个特例。
  当年张孚敬辞官时,嘉靖皇帝特别允许张孚敬不用交还银章,这是非常特殊的恩遇。另一个辞官的大学士方献夫也想保留银章,但嘉靖皇帝就没同意。
  很多人就据此揣测张孚敬还有起复的可能,这也是夏言最担心的。
  现在张孚敬人没了,御赐银章是否要收回,就又是一个问题了。
  想到这个,嘉靖皇帝缅怀了一下与张孚敬共同战斗的岁月,叹口气道:“收回吧。”
  然后秦太监又掏出札子,对嘉靖皇帝奏道:“前数日,陛下诏臣监视秦德威,近几日动静都记录下来了。”
  嘉靖皇帝快速浏览了几眼,对秦德威的表现大体还是很满意。
  张潮趁这会儿功夫,也琢磨出一个人选,对嘉靖皇帝奏道:“翟銮正赋闲,可为使者。”
  皇帝似乎想要给张孚敬最大的哀荣,以前大学士翟銮的份量,肯定够重了。
  而且给翟銮找点事干,打发出京师,也省得总有人说秦德威应该给翟銮让地方。
  嘉靖皇帝举了举手里的札子,“秦德威也可以。”
  张潮:“……”
  难道在皇帝眼里,秦德威也算重臣了?
  而且皇帝的思路也太跳了,以秦德威的年纪性格,肯定不合适当这种必须稳重的使者。
  想了想后,张潮壮着胆子小小反驳了一句:“若让秦德威去,怕把张家人都气倒。”
  陛下你也不想想,当初是谁把张前首辅刺激下台的?


第六百八十一章 业余与专业(上)
  经过张潮提醒,嘉靖皇帝感到,虽然派秦德威当吊唁使者,非常能表示自己的重视,但还真不合适。
  就秦德威那德行,去了永嘉张家后,万一闹出什么诈尸之类的事情就不好了。
  所以议来议去,就只能让在家赋闲的前大学士翟銮去了,其他人要么份量太轻,要么根本走不开。
  反正翟銮守制尽孝完毕后,迟迟得不到起复,产生了一些舆论压力,让以“孝”自诩的嘉靖皇帝也不便驳回。
  正好能借这个机会,把翟銮安排一下。
  于是嘉靖皇帝当场下旨,起复翟銮,任命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右都御史、礼部尚书(虚),前往浙江温州府永嘉县。
  少保兼太子太保的品级和原来一样,配得上翟銮的身份。
  就是右都御史加礼部尚书这样的虚衔组合,怎么看怎么怪异,但在嘉靖朝也是见怪不怪了。
  道士都能封礼部尚书,王廷相都能以刑部尚书兼京营总督好几年,那可比右都御史加礼部尚书更怪异。
  另外嘉靖皇帝又下了一道旨,让翟銮回来再“顺路”去承天府钟祥纯德山,检查一下显陵的扩建情况。
  先去浙南温州,再去湖北钟祥,这一趟下来起码要在外地折腾大半年了。若年前能回来,就算嘉靖皇帝输。
  没法子,谁让翟銮不算是嘉靖皇帝的“自己人”,本来就没多大兴趣安置翟銮。
  说起来,虽然秦德威扇起的蝴蝶效应越来越大,但很多时候历史规律还是在顽强的运行着。
  比如原本历史时空,嘉靖皇帝安排翟銮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行边使。
  这个差事就是让翟銮去巡视九边,用了一年时间,从辽东到甘肃完整走了一遍。
  翟銮可能就是从这时候心态变得扭曲,开始腐化堕落贪污受贿,一口气从边镇收了几百大车的礼物回到京师,被后世评价为晚节不保。
  嘉靖皇帝把翟銮安排完,目光落在翰林院、詹事府那两份奏疏上,刚才总觉得哪里不对,现在终于发现疑点了。
  嘉靖皇帝指着奏疏,对张潮问道:“以秦德威之德行,竟能如此受词林拥戴,让翰苑、春坊一起上疏奏请秦德威复职?”
  张潮身为实职礼部尚书,也算是高级词臣,翰林院和詹事府的事情咨询他也不算过。
  但张尚书真不清楚具体情况,如实答道:“臣这两日专心在无逸殿值守供事,不曾关注外面词林之事。”
  此时秦太监却奏道:“臣倒是有所耳闻,因为张尚书无暇分身,前两日便委托了翰林学士兼少詹事秦德威,从词林选使臣去朝鲜国。
  秦德威去了次翰林院后,说完选拔使臣的事情后,词臣们就一起上疏奏请秦德威复职了,大概是被秦德威的德行感化了吧。”
  张潮:“……”
  当初他还以为秦德威好心帮忙,原来还有如此操作!
  等回过神来,张尚书又连忙谢罪:“陛下,臣实不知情!秦德威此人向来胆大妄为!”
  嘉靖皇帝对的现阶段秦德威的无法无天不太介意,提朱笔在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奏疏上批了一句“让他复直”,又对张潮说:“敕书你写与秦德威!”
  然后嘉靖皇帝有点烦躁的把桌案上的奏疏一推,起身就去后面正殿道场了。
  这半年多来,最亲爱的母亲、老国师邵元节、一起战斗过的初代宠臣接连去世,让嘉靖皇帝越发的感到人世虚幻无常,于是又召国师真人陶仲文入见。
  等陶真人来了后,嘉靖皇帝便叹道:“朕深思后,只有斋醮祈祷,怕是难得玄功了,而潜心修道奉玄、追求万寿长生才是至理。”
  嘉靖皇帝大概是“醒悟”到,只斋醮祈祷,只能算业余爱好,和民间信男信女没什么两样,和真正专业修炼是两回事。
  用业余爱好水平,去挑战专业的事情,那肯定是不行的。
  陶仲文还能说什么,只能奉承着说:“陛下有此明悟,臣等定当竭力辅赞!”
  嘉靖皇帝问道:“西苑尚缺敬天礼神之所,朕欲新修殿宇,你说如何命名?”
  陶仲文稍加思索后,奏答道:“大高玄殿。”
  嘉靖皇帝对这个名字很满意,又道:“久闻长生道术有炼丹、房中等种种法门,昔年邵真人曰,红铅取童女初行月事,炼之如辰砂,若得其法可求长生。”
  陶仲文:“……”
  “尔以为如何?”嘉靖皇帝又问道。
  陶仲文是靠邵元节推荐上位的,万万不能诋毁邵元节,何况他才刚当国师没多久,在皇帝心里的地位还不如刚去世的邵元节。
  所以陶真人只能说:“邵师兄所言,应当有其灵处,臣亦有验方,但需回朝天宫敬告神明后,方能献上,或许可以合用。”
  皇帝的突然情绪变化,让陶老道心里也没底,所以就施展了拖字诀。
  嘉靖皇帝没有怀疑什么,点头道:“那你先去吧。”
  陶真人得到皇帝准许,退下后就从西苑出了宫。
  如今陶仲文受封真人,被视为国师,也极有排面的人物了,显灵宫这种地方显然容纳不下大国师了。
  所以陶仲文居住在敕建的真人府(上一代国师邵元节留下来的),“办公”在朝天宫,总领天下道教事务。
  回到真人府,陶道长谁也不见,静静的等待天黑人静。面对新形势,他需要找一位更神棍的人指点迷津。
  在今天,没有复职的秦学士还是无所事事,无聊之下又去了翰林院和詹事府,里外转了一圈。
  经过再三核查,确定他们真的上过疏后,秦学士才满意的回家。
  才进了大门,就看到李小娘子坐在前厅,明显是在等着自己。
  “你等在这里,是有事?”秦德威好奇的问道。
  李小娘子说:“今天喜事不少,我大哥的任命下来了,升到了协同坐营官。大哥去买外面酒了,我就等你回来,请你一起喝酒啊!”
  想起李泾的酒量,秦德威也有点头疼,摇摇手道:“一点小事,不足挂齿!就不喝酒了吧?”
  李小娘子居然没有死缠烂打,又笑嘻嘻的说:“家里还有很多喜事,两位姐姐居然同时又有身孕了呢!”
  秦德威不是第一次当父亲,冲击力已经没那么大了,但还是睁大了眼睛问道:“你,你说清楚,到底是哪两位?”
  李小娘子意味深长的答道:“是王姐姐和顾姐姐啊。”


第六百八十二章 业余与专业(下)
  又不是正房里的?秦德威愣了愣后,拉起李小娘子,“走,还是与你大哥喝酒去吧!”
  这会儿如果回屋去,直面徐妙璇,只怕不会太好受!
  不患寡而患不均,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别人又又有了,你还是没有。
  醉到人事不知再回去,往床上一躺昏睡过去,就没有烦恼了!任凭风雨如晦,我自酣然入眠。
  来到西府李家寄居的小院后,等李泾买了酒菜回来,整治了一桌酒席,秦德威上了桌就豪爽的吨吨吨三杯下去。
  才到微醺半醉时,马二进来在旁边禀报道:“有个姓陶的老人家,走亲戚来了,从后门进宅的。”
  别人听着可能糊涂,但秦德威立刻就明白了,这走亲戚的老人家,必定是陶老道乔装打扮趁夜悄然来访,也不知是发生了什么。
  于是秦德威就先与李家兄妹告辞,出来后,马二又具体禀报说:“陶真人说,能不能在陶仙姑院里会面?”
  陶真人过来,一是为了让秦神仙指点迷津,二是找孙女陶修玄来的,毕竟对于长生之道和药物问题,孙女才是专家。
  但陶修玄如今隐居在秦府里,陶真人这个外人不便擅入。所以只能请秦德威准许,两人去陶仙姑院里碰面,也是一举两得。
  秦德威自然无不可,就直接到陶仙姑修行居所,又让人请陶老道过来。
  两人会面后,一起进了陶修玄的院子,却见有数名婢女垂手立在廊下。
  陶道长没话找话的寒暄说:“秦学士对我这孙女真是厚待,竟然安排了如此多婢女侍候,我就在此多谢了!”
  秦德威脸色古怪,答话道:“其实,这些其实都是贱内的身边人。”
  陶道长:“……”
  此时堂屋门帘挑起,徐妙璇走了出来,看起来很平静的样子。
  璇姐儿居然主动来找陶仙姑,这就叫事有反常!秦德威赶紧指着陶老道,解释说:“有老道长到此看望孙女,我陪着说说话!”
  徐妙璇没有多说什么,对弟弟的岳父陶老道行了个礼,问候了几句,就带着婢女们离开了。
  两人又进去,除了陶仙姑之外再没有旁人。
  落了座后,陶老道就先将今天皇帝事情讲了讲,然后疑惑的说:“你怎么看?”
  还有句话,陶老道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邵元节怎么如此不专业?这都什么破秘方,童女经血炼药,跟民间巫术似的!
  秦德威叹口气,正所谓现实永远比小说更离奇,对陶老道答道:“邵国师也是投其所好罢了。”
  陶老道便问道:“以我观来,皇上已不满足于斋醮祈祷,真要开始修炼道法,应当如何应对?”
  秦德威又叹了一口气,“我等为人臣者,又拦不住皇上修炼,还能怎么办?皇上要搞专业的,那就陪着他专业,先顺着吧。”
  连秦德威都说要顺着,陶老道才稍稍安心。伴君如伴虎,容不得半点疏忽,多听听秦神仙的没坏处。
  既然决定要帮助皇上修炼了,陶老道就看了看孙女,又对秦德威说:“关于长生之道,修玄那里有许多典籍,甚至还有些外界已经失传的。
  秦学士不妨安排可靠人手,在家里将这些典籍都誊抄一份,然后我拿去献给皇上,必定能让皇上大悦。”
  说着说着,陶老道就发现,秦德威看自己的眼神就不对了。可他仔细想了想,自己说的话没毛病啊。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