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5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论及才能,翟銮远不及臣啊!论及忠诚,翟銮亦远不及臣也!”
  礼制是礼制,但有制度就会有破例,皇帝再为他严嵩破例一次又何妨?
  反正翟銮不招皇帝待见,当初也只是因为皇帝和群臣之间政治妥协才入的阁。
  秦德威却又对嘉靖皇帝奏道:“翟銮自嘉靖六年入阁,前后经历过杨一清、张孚敬、李时、夏言四个首辅,后面三个都比他晚,结果位次都在他前面。
  若是要再为严嵩破例,让严嵩越居翟銮之上,那就是连续四个人越过翟銮,未免也太过了。
  即便陛下不属意翟銮,但万事过犹不及,还是有个度为好,否则不免为后世所疑。”
  严阁老不敢直视嘉靖皇帝龙颜,但却死死瞪着秦德威。如果不是秦德威年轻力壮,严阁老真想打人了。
  嘉靖皇帝皱了皱眉头,说实话,他对翟銮真的无感,不然十多年了都没让翟銮当首辅。
  秦德威继续说:“若陛下想用严嵩为首辅,也不是没有办法,翟銮毕竟背负着一些嫌疑。
  原大同巡抚史道、总兵王升皆在狱中,肯定能牵连翟銮。等罢免掉翟銮,就可以名正言顺用严嵩为首辅了。”
  心情七上八下的严嵩疑惑不解,秦德威怎么又突然调转口风了?
  “但是……”秦德威果然不负众望的要转折了。
  严阁老恨不能冲上去堵住秦德威的嘴,让秦德威不要往下说了。
  “罢免掉首辅之后,又连续罢免大学士,动静实在太大,未免太过于惊世骇俗,还请陛下三思!”
  嘉靖皇帝又意识到,如果连续罢免掉两个阁臣,那内阁就只剩下严嵩了,这也未必是好事。然后略有犹豫的说:“难道只能用翟銮?”
  秦德威则又说:“今后若有更好人选,翟銮更容易换!而且换起来对朝廷的影响也小!”
  听到这里,嘉靖皇帝这才豁然开朗。
  没错,眼下确实应该用翟銮当首辅,有充分反悔的余地,反正翟銮影响力不大,怎么折腾都不会有太多后患。
  如果现在直接用严嵩,万一以后还想让夏言回来复职,再换下严嵩,那对朝廷的震动就太大了。
  “那就先用翟銮为内阁首揆!”嘉靖皇帝做出了一个在他看来是最优解的决断。
  严嵩很想出去说几句,但很可惜,他是首辅候选人,他要“避嫌”,所以不能像秦德威那样肆无忌惮的大发议论。
  于是充满期待的严阁老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中,本来夏言被罢官应该是个挺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为什么最后还是开心不起来?
  一切都是秦德威的错!
  不过让严阁老聊以自慰的是,翟銮就算当了首辅,上无君恩,下无人望,八成就是个摆设。
  所以内阁以后还是他严嵩说了算,就好像当初李时当首辅时,内阁实际掌权者是夏言一样。
  又听到秦德威问道:“内阁比常例少一阁臣,仍然不稳,不知陛下是否亲自简拔,还是由大臣廷推?”
  严嵩诧异的看了眼秦德威,这个问题实在多余,陛下自然会做出指示,还用你刻意去问?
  其实秦德威心里也有一点小幻想,万一皇帝又抽了风,直接简拔他秦德威,从半步入阁变成完全入阁呢?
  不再需要避嫌严嵩终于能随便发表议论了,对皇帝奏道:“欲使内阁稳定,请先让秦德威稳定,不然终究还是不稳!所以内阁不必着急增补!”
  严嵩确实不想这个场景下议论增补内阁大学士的问题,因为无论怎么谈,秦德威肯定会趁机说话。到最后,多半会把优先级本来就很高的礼部尚书张潮塞进来。
  有秦德威撑腰的张潮一旦入阁,肯定跟一般的新人不同,绝对是自己的劲敌,所以严嵩才说不必着急增补阁臣。
  嘉靖皇帝也感到这个说法挺有道理,秦德威虽然人不在内阁,但确实就是内阁的最大不稳定因素。
  于是随口就对严嵩问道:“尔有何想法?”
  严嵩接着奏道:“依臣之见,不如让秦德威入内阁算了!”
  雾草!秦德威也感到被恶心了,本来变身为完全体内阁大学士还有那么一丁点的可能,但这下彻底没戏了。
  就算嘉靖皇帝也脑血栓了,顺势同意自己入阁,那岂不就成了自己被严嵩提携入阁?
  真这样的话,以后永远就要居于严嵩之下了,按原本历史,严嵩还能活二十几年呢!
  再被严嵩哔哔下去,指不定还要出什么问题,秦德威决定主动出击,旧事重提说:“陛下!方才臣已经请辞少詹事,并举荐何鳌为太子宾客,恳请陛下恩准!”
  嘉靖皇帝点点头道:“准了!”
  秦德威大喜,终于扔掉少詹事这个包袱了。
  其实这个官职本身是清流美职,但奈何詹事府那帮官属太坑了,说热血也真热血,说幼稚也真幼稚,秦德威不想被他们拖累。
  然后按道理还应该补官,没多少四品官配得上自己,随便补哪个部的侍郎就行了,他秦德威不挑的。
  对于特进光禄大夫丰州伯而言,品级已经没多大意义了,所以嘉靖皇帝也没有压制秦德威品级的意思。
  又对严嵩问道:“六部侍郎或者其他三品官职可有空缺?亦或年高老迈应当致仕之人?”
  严嵩本着投桃报李的心思说:“詹事府詹事陆深年老久病不能理事,前段时间还曾经上疏请辞,可用秦德威为詹事。”
  还有个君臣心有默契但没明说的道理,夏言都被驱逐了,还留着夏言的老师陆深在东宫干什么?
  于是嘉靖皇帝直接拍板说:“秦德威升为詹事甚好,这个合适!仍兼春坊官!”
  秦德威:“……”
  辞了少詹事,又来了个詹事,到底图啥?
  秦德威连忙奏道:“恳请陛下明鉴,臣辞去少詹事,乃是为了避嫌!
  一是避何鳌之嫌,二是避流言之嫌。如果又加为詹事,那避嫌的意义何在?”
  严嵩对秦德威指责说:“皇上胸怀万里,都不计较你这点嫌疑,你秦德威又何故百般推辞?你到底在心虚什么!”
  然后严嵩又对嘉靖皇帝奏道:“太子年幼,需要长久辅导,而秦德威年纪轻轻,今后正可以长久辅导太子,也是一段佳话。”
  嘉靖皇帝又想起来,秦德威从一开始就不愿意去詹事府任职,这实在反常的很。
  不解之余,皇帝便又喝道:“秦德威休要再推辞!”
  秦德威无可奈何,这皇帝偏执起来也真要命,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绑在东宫啊!
  皇帝都把话说到这个程度了,秦德威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
  正三品詹事府詹事是最顶级的高大上官职,品级最高的纯词林清流官职,翰林学士才五品,但却确实不是秦德威想要的!
  而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却一直不能到手,嘉靖皇帝一直很含糊。
  又看了看严嵩后,秦德威对皇帝奏道:“臣年轻心性不稳,性子急躁,真不适合做寻章摘句,教导育人的事情。
  如今中枢变动,严阁老又不愿意增补阁臣,一人执政只怕顾此失彼。
  而臣只想将一肚子驳杂学问奉献与朝廷,为陛下分忧解难,协助内阁做些实务!”
  严嵩听到这里,感觉自己又被恶心回来了!什么叫“不愿意增补阁臣”?什么叫“一人执政顾此失彼”?
  这分明就是向皇上暗示,内阁如今没有人能压制他严嵩了,今后基本上就是他严嵩的一言堂了!
  面对有人专权的巨大风险,你皇帝不考虑一下制衡问题吗?
  记起秦德威的一件件事功,嘉靖皇帝点头对秦德威道:“你这份心思,朕也是明白,故而先前才许你入直文渊阁。
  向来又有在文渊阁内增设军机处之议,前几日廷议无人反对,朕深思熟虑之后,决意增设军机处,负责处理各方加急公文,并由你主持!”
  这才是秦德威想要的,几经波折之后终于到手了,不容易!还得借着严嵩即将揽权的机会,才能说服皇帝下决心授予!
  严嵩极其无语,真踏马的狗皇帝和狗中堂!自己还没过一把专权的瘾,这制衡就踏马的紧跟着来了!


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念之差
  三个人一起进了西苑仁寿宫,等各自出来时,夏言官职没了,严嵩官职明面上没变化,秦德威官职则略有些小变动。
  严嵩回了仁寿宫旁边的无逸殿入直,而秦德威则先去了宫城东部的文渊阁。
  中书舍人方佑出来迎接,询问道:“中堂今日突然回来,可有吩咐?”
  “回来”两个字,直接说明了谁才是此地的主人,让秦中堂很满意。
  秦中堂站在院中,指了指文渊阁东南边的东卷棚,吩咐说:“再收拾一遍,改成多人使用的格局!”
  方佑吃了一惊,怎得又要改回来?
  前段时间为了羞辱翟銮,才把东卷棚改成一人办公使用的格局,然后号称留给大学士翟銮使用。
  结果辞官辞不掉,又不敢来文渊阁上班的翟銮成了笑柄,人称“东卷棚大学士”。
  所以听到吩咐说,把东卷棚再改回多人间格局时,方佑才会吃惊,当然并不是因为上司改来改去太折腾人。
  主要是像方佑这样敏感性强的人立刻就能意识到,又改回来说明政治形势肯定又有了新变化!
  不只方佑,几个恰好从院子路过的中书舍人,也都放慢了脚步,竖起了耳朵听着。
  作为中堂心腹,方舍人有些问话的资格,就小心翼翼的问了句:“莫非以后翟阁老不在这里办公了?”
  秦中堂叹道:“我刚从仁寿宫面圣出来。翟阁老以后就是翟首辅了,要入直无逸殿,自然不用在文渊阁这边办公了!”
  这句话宛如晴天一个响雷,把听众们震的不轻。这事完全没有任何征兆,就连身在中枢的中书舍人们,谁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夏首辅怎么就没了?翟銮这个扑街大学士怎么就是成了首辅了?如果这个消息不是由秦中堂亲口说出,众人只会当成是一个玩笑。
  对于主要工作是为中枢内阁、大学士服务的两房中书舍人而言,阁臣变动肯定是最受关注的消息,更别说是突然换首辅这样的大事。
  秦德威放出了首辅换人的消息后,就招呼着方佑进了文渊阁中堂,很快又看到方佑又出来了。
  秦德威稳坐在文渊阁中堂,悠悠哉哉的喝了一会儿茶,刚才在仁寿宫面圣的时候,说话有点多,需要补补水并润润嗓子。
  然后方佑方舍人再次进来了,对秦中堂禀报说:“刚才一会儿工夫,有三个人请假出宫去了!”
  “还真有不知死活的东西!”秦中堂冷哼一声,放下茶盅,就走了出去,在文渊阁前楹月台上负手而立。
  方佑将东西各房间里的中书舍人们招呼出来,齐齐垂手站在阶下,听中堂训话。
  秦德威用锐利的眼神左右扫视一圈后,开口道:“听说刚才有三人请假出宫去了,现在我宣布,这三人全部革职!”
  舍人们错愕过后,脑子快的已经隐隐然猜测到怎么回事了,脑子慢的还在发懵,不明所以。
  内阁中书舍人虽然也有品级和官身,但实际性质就是内阁中的“小吏”,只是因为内阁地位尊贵,所以使用的“小吏”也有官身。
  大明官员根据出身可以分为三大类,号称“三途并进”。
  第一种是科举,进士、举人皆是这类;第二种是学校出身,具体说就是国子监;第三种就是杂流,多是从小吏等升职进化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