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5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德威为了表现对皇帝的忠心,说要献上医方救治皇帝,那就让他去!你屠总宪闲着没事多什么嘴!
  但别人这时候又不敢指责秦中堂,万一秦中堂反击一句:“你行你上啊”,或者“我好歹费心去寻医问药了,而你昨晚又干了什么”,那尴尬的就是自己了。
  不过在场人里,终究还是有人敢于斥责秦德威的,张太后便对秦德威叱道:
  “君前无戏言,皇上还在这里躺着,你秦德威就瞻前顾后,出尔反尔,成何体统!对得起皇上对你的恩荣吗!”
  秦德威连忙又对张太后奏答道:“臣昨晚一时心急慌忙,胡乱求医问药,回想起来,实在莽撞了!
  皇上乃万金之躯,疾病自有国手太医诊治,非人臣可以窥测也!
  我秦德威不过外臣,又何敢擅自寻求偏方左道,侵扰皇上圣体,实在罪该万死!”
  顿时张太后也被噎得说不出话了,自古以来,给皇帝治病就不是大臣的职责,没有听说强行逼着大臣给皇上看病的。
  秦德威拿出了医方,敢献是一种冒险,不敢献也不算失职。
  又过了一会儿,张太后忍不住气得说:“你们一个个都有道理,难道就看着皇上在此昏厥而坐视不理!”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不是他们冷血,主要是这话没法接,责任实在担不起。
  结果又是秦德威原地回奏:“娘娘息怒,虽然我等人臣不敢窥测圣躯,但臣愿将方法和汤药献与娘娘,由娘娘来处置!”
  张太后愣住了,这个转折是她没有想到的,下意识地问道:“秦德威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秦德威继续解释说:“皇上圣躯如泰山之重,人臣完全担不起这样重责,故而只能束手。
  放眼如今,能担起这般万钧之责的,惟有娘娘了!
  故而臣只能将方法献给娘娘,请娘娘来定夺,如果尚有可能,斗胆请娘娘亲手医治!”
  张太后:“……”
  这下人人都明白了,秦德威的意思是,别人如果把皇帝弄出问题,下场就是死,故而束手束脚不敢动手;
  但只有太后把皇帝弄出了问题,不用为此遭受惩罚,也没人有资格惩罚太后,所以张太后你就大胆的自己动手吧!
  从逻辑上来说,没毛病!
  如果能维持住皇帝的生命,张太后当然乐意之极。
  只要嘉靖皇帝鼻子里还有那口气,她就是张太后,没了那口气,太后就是方姓女人了。
  张太后又犹豫着问了句:“你这医法,可否验证过?”
  秦德威答道:“昨夜臣试验过,方法确实可行,汤药成分也勘察过,乃是进补之物,足以维护皇上元气不坠。
  而且臣也仔细盘问过,数年前湖广某地有个大户东翁有过类似状况,用这个医法后,虽未能清醒,但一直存活至今。”
  “可以!”张太后短时间内别无选择,很果断的答应了:“医法献上后,效果如何就由哀家一力承担!再与你秦德威无关,赦你秦德威无责!”
  群臣无语了,这秦中堂与老太后之间,真是一个敢献,一个敢用啊。
  要是老太后用秦德威的医法,把皇帝弄死了……那乐子就大了!
  众人还在感慨的时候,秦德威忽然又奏道:“娘娘与皇上之间,乃是家事!但皇上安危,不仅仅是家事,更是社稷事!
  医治效果如何是未知的,所以娘娘决意医治皇上之前,也要先将社稷事安排好,以备应对各种非常状况!”
  嗯?一直在旁听的群臣听到这里时,终于回过味来了!
  什么社稷事,不就是权力安排吗!那太后为什么要听你秦德威的安排?
  等等?原来你秦德威的今日的意图是这样!
  不是仅仅是为了表现忠心,也不是为了什么“面子和里子”都要!而是为了和张太后进行肮脏的政治交换!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来的是如此猝不及防!


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上还是皇上(上)
  常说皇帝之安危,关系到天下之稳定,其实有时是有时不是,但至少能深刻影响庙堂稳定。
  所以在如何给皇帝医治的问题上面,往往也是充满了政治博弈,其实这不是医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没人有把握将昏迷中的嘉靖皇帝唤醒,所以就没人敢给皇帝治病,这就是身为九五之尊的悲哀,跟皇帝经常吃不到热饭一个道理。
  只有张太后不需要皇帝醒来,但又需要皇帝活着,而且具有对结果负责的地位和能力。
  归根结底,秦德威拿过来的医方,其实是给张太后准备的。
  到目前为止,秦中堂没有任何逼宫行为,张太后却不得不扛下了所有,接受秦德威献上的医方。
  但是,还没进行验证,你秦德威就要先讨论后续的“社稷事务”,是不是太过分了!
  就算是买卖,也要讲究一个先验货再付款!
  当即就有正义之士看不下去了,严嵩严阁老站了出来,对秦德威指责说:
  “皇上尸骨……啊不,尸厥不起,你秦德威献方确实也是人臣之义,但怎能轻重不分、前后颠倒!
  如今皇上状况危急,救护迫在眉睫,必须先抓紧时间验方,以免错过救治时机!
  社稷之事虽重,但并不急在这一个半个时辰,先寻求救治皇上要紧!”
  严阁老很明白,如果张太后现在当众亲口答应了秦德威的“无理要求”,以后再改口就难了!
  如果先把皇帝的性命保住了,张太后不再被“要挟”,才能与秦德威讨价还价,甚至翻脸反悔也不是不行!
  没人能预测未来怎样,严阁老所能想到的最不坏的结果,也就只能这样走一步看一步了。
  当严嵩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秦德威就不好再继续挟医方而勒索张太后了,只能先对张太后介绍起医方。
  “此乃鼻饲引流之法,用青葱筒子插于鼻窦,可将特制汤药灌入咽喉。而汤药含有多种有益配方,可补水补气,维持性命不失。”
  现代人一听就能理解,这个技术其实就类似于插胃管输液,可以让一个人不用进食喝水也可以生存下去。
  张太后便下令开始准备,昏迷不醒的嘉靖皇帝已经一天一夜水米未进,实在等不得了。
  群臣静默无声,没有开口阻拦的。情况太复杂了,没几个人能理得清。
  先把由锦衣卫官和禁兵共同看守的密封药罐从外面提进来,让太医当场检验,并亲自品尝。
  与此同时,又抓了两个与嘉靖皇帝身材差不多的太监,命其躺好,然后找来一捆青葱。
  别人不敢负责,张太后就亲自拿两个太监进行试验练手,确定可以通过鼻窦将液体灌输进喉咙。
  为了避免烛影斧光之类的嫌疑,一切都在群臣的监督下进行,充分做到了公开。
  群臣默默的看着,默默的盘算,一会儿如果确实有效,张太后会怎么对待秦德威?
  如果无效或者出了意外,皇帝驾崩了,那秦德威似乎也不亏。
  最终在十几名文武大臣、高级太监的共同见证下,张太后亲自指挥太医和太监,共同动手给嘉靖皇帝“输液”。
  又过了半个时辰,嘉靖皇帝原本脸上的青紫色渐渐淡化,气色明显得到改善。
  看到这里,众人便能确定,医方应该是有效果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皇帝虽然还是不醒,至少暂时保住了命,不至于再昏迷一两天就驾崩。
  扑朔迷离、让朝廷上下完全迷茫的局面,终于“稳定”了下来。
  暂时不用考虑皇帝驾崩或者清醒的预案了,只按照昏迷不醒、不死不活的状态,进行下一步就行了。
  让太监把皇帝抬走后,张太后当即应群臣所请,下诏让皇太子明日御文华殿,接受三品以上大臣、詹事府七品以上官员、翰林院从五品以上官员的朝贺。
  从此就正式开始太子监国,但是一个六岁的幼童监国,必须要安排辅政大臣,以备顾问咨询。
  本来这个安排可以很简单,由内阁的阁老大学士兼任辅政大臣就行了,有过先例的,比如三杨辅政,照例安排就行。
  但不知为何,本届内阁给人感觉似乎弱了点,不能完全镇住场子。
  想象一下,如果辅政大臣只有翟銮和严嵩两个阁老的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班子根本辅不动,朝廷政务肯定会凝滞,原因大家都懂得。
  众人都看向秦中堂,刚才秦中堂还吵吵要讨论“社稷事”,为何此时反而不说话了?
  张太后见秦中堂没有发言的意思,就转向严阁老,垂询道:“严先生以为,何人可以辅佐太子?”
  严嵩不假思索的回奏道:“阁臣,詹事府詹事张邦奇,外朝吏部尚书许瓒,可供咨询顾问!”
  严阁老的这个提议,听起来是很合理的。
  阁臣辅政是前例,不用多说;张邦奇是东宫官属之首,太子监国,东宫肯定要出个代表;
  而吏部尚书是外朝六部之首,又代天子操持铨政,人事权力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也是应该辅政的人物,同时可以作为外朝代表。
  所以严阁老的提议从理论上无可挑剔,但有心人就能看出,这个提议完美的避开了所有属于秦中堂的势力范围。
  传统意义上的阁臣到底包括不包括秦中堂,这个问题一直很模糊,很难说,这次严嵩也没有明言。
  而詹事府詹事张邦奇是浙党的大佬,浙党又是严阁老拉拢的盟友;许天官也不是秦德威党羽。
  反正大家听完严阁老的提议后,没人去看张太后反应,全都去观察秦中堂的脸色了。
  只见秦中堂此刻却是气定神闲,丝毫没有任何着急的神态。
  张太后也忍不住对秦中堂问道:“秦先生以为如何?”
  秦德威直接把皮球踢了回去,“听太后裁断就是!”
  所有人都震惊了,秦德威居然没有趁机对太后勒索要挟,居然对严嵩的提议没有任何反对!
  就连话里有话的暗示也没有,这就是完全把主动权让了出去!
  如果现在张太后当场反悔,撕毁刚才政治交换的默契,你秦德威怎么办?


第八百二十四章 皇上还是皇上(下)
  按道理说,张太后应该投桃报李,哪怕秦德威什么要求都没提,也该支持一下秦中堂,完成政治交易的第二步,这是基本政治道德。
  可是张太后在政治上从来不是什么高明的人物,遇到秦德威这样反套路的言行,一时没反应过来,直接就愣住了。
  刚才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当着群臣的面,与秦德威达成了进行政治利益交换的默契。
  那就是秦德威献上医方,然后她给予秦德威一定政治支持,算是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张太后的认知里,秦德威此刻应该趁机提出条件才对,怎么就什么也不说呢?
  随即张太后就感受到了一种仿佛魔鬼的诱惑,既然秦德威没有主动提出条件,那自己是不是可以顺势装傻,不用给秦德威付出好处了?
  虽说出尔反尔,似乎有点不地道,但谁让你秦德威自己不主动争取!
  本来张太后就看张家仇人秦中堂不是很顺眼,如果不是被形势所迫,根本不想给老仇家秦德威任何支持!
  刚才只是为了嘉靖皇帝的性命,不得不合作而已!现在嘉靖皇帝都脱险了,就算过河拆桥又能怎样?
  张太后的迟疑和无为,立刻让一些精明人物看出了端倪。
  秦德威依旧老神在在,他只是略施小计稍加试探,就把张太后的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