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5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文华殿出来,秦中堂与其余大臣作别,独自横穿道路,前往对面的文渊阁,留给了别人一个背影。
  其他人很直观的深刻感受到,秦中堂当初为什么不争辅政大臣。就这个优越的地理位置,还用去争?
  忽然有人对张老师笑道:“张尚书真是手下留情了!”
  如果没有张老师阻止秦德威挖大坑,别人当初议论辅政大臣人选时也想不到这出。
  然后会发生什么?大家今天在文华殿兴冲冲的确定了辅政大臣的事情,然后出来才发现,辅政大臣在太子周边根本没有办公点,这才叫集体尴尬!直接送脸给秦德威!
  秦中堂并不知道别人在背后的议论,拐弯走到文渊阁大门时,忽然背后又有人喝道:“秦德威慢着!”
  听声音就知道,又是张老师来说教了。秦德威无奈的和张老师一起走到宫墙角落里,询问道:“老师又有何指教?”
  张老师犹豫着问:“你是不是太贪权了点?”
  秦德威答道:“譬如韩信用兵,多多益善,我也是这个道理,从不嫌少!
  我如果不贪权,那岂不都让严嵩之流贪走了?就严嵩等人那样,把权力让给他们,于国于民有何益处?
  只有我秦德威才能将权力用到最该用的地方,别人没有能做得到的!
  只有我秦德威知道哪里需要改进,没有权力如何推行?谁又肯听从?”
  张老师真想不明白,不肖弟子这个真理在手、舍我其谁的态度,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在张老师的观念里,好像只有生而知之的圣人才会这样,但秦德威浑身上下哪点能和圣人沾上边?
  别人都吹秦状元是星宿下凡,张老师难道不知道底细?
  张老师只能提醒了一句:“小心物极必反!如果到了没有人敢公开反对你的地步,才是你最危险的时候!”
  在已经深度绑定的老师面前,秦德威什么话都敢说,非常不平衡的说:“老师想得有道理,但我这才到哪?
  要是换做一千多年前,我费了这许多力气,如今早就该封侯拜相或者大将军录尚书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了!
  但在大明,掣肘者偏生就如此之多,甩都甩不掉,而且永远清理不干净!”
  穿越者也不得不承认,发展到了大明时候,封建皇权的国家机器日趋严密,用教科书上的话说,叫高度完善成熟的君主专制。
  可以说,大明政治制度的草创和发展,基本都是围绕着防止权臣篡位设计的,制度内部互相扯皮十分厉害。
  就连秦中堂的很大一部分精力,也都放在了应对扯皮上面。
  即便同是权臣,与一千多年前的同行相比,也是毫无可比性的。一千多年前的权臣谋朝篡位都是家常便饭,而在大明几乎不可能。
  这就是秦德威感到最不平衡的地方了,与历朝历代相比,大明权臣的性价比真是太低了!而且“权臣”两个字还要打个问号。
  听到秦德威的“不平衡”心态,张老师忍不住吐槽说:“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然后呢?继续革弊兴利,大肆改制?”
  秦德威:“……”
  难道老师你也看出来了,王莽是个穿越者前辈?


第八百三十三章 秦德威的弱点(上)
  太子监国第一次接受大臣朝见结束后,严嵩严阁老回到无逸殿,兢兢业业的值守到黄昏,然后又回家了。
  在家门口,遇到了从工部回来的儿子严世蕃,于是父子两人很有默契的一起来到书房。
  严世蕃肯定已经知道了今日朝会的结果,严嵩也就不多说了,直接感叹道:“屠侨果然还是不行。”
  就是没有资格上朝的严世蕃,对这个结果也丝毫不意外。
  只吐槽了一句说:“要是秦德威那么容易就被搞定,入朝六年来早就被挫骨扬灰了,还轮得到屠侨今日去试试看?
  今日秦德威果然还是在擅长的制度方面入手,通过对太子临朝的限制,尽力防止别人利用太子生事,尽可能去维持现状,而现状又是他最得利!”
  在秦德威问题上,严阁老已经无悲无喜了,“如今已经很难从秦德威身上找到弱点和破绽了。
  原本还指望秦德威会失宠,但如今皇上昏迷不醒,连这个指望也渐渐淡了。
  甚至因为皇上昏迷,反而失去了最能钳制秦德威的人。然后秦德威就充分利用了这点,抓住机会更加为所欲为了。
  不过无所谓了,他强任他强,我也只求当一次首辅罢了。”
  严世蕃却不同意父亲的意见,“不,我今日发现,秦德威还是有弱点的,而且是很大的弱点!”
  严阁老好奇的问道:“你又又又发现了什么?”
  严世蕃答道:“我发现,秦德威最大的弱点,可能就是想做事!
  原本一直以为,沉迷于事功只是秦德威与我们父子之间的区别,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深思过!
  但今日我在工部时,听到几个同僚埋怨秦德威的考成法,于是就意识到,沉迷事功还有可能是秦德威的大弱点!”
  严嵩也进入了思考模式,嘴上吩咐道:“你再具体说说!”
  严世蕃道:“秦德威自从灾异以来,以灾异求变的名义,大肆主张革弊兴利!
  他还亲自拟定了大批目标责任,很多都是新任务,以考成法压迫各衙门去实施,怎能不怨声载道?
  那些务虚的堂官可能没有太多感觉,反正也可以将责任分派下去,但中层负责具体实务的都有压力!
  而且考成法实际上也分走了都察院部分考察职权,肯定也有不少御史不满意!
  请父亲再想想,自古以来主张更易变法的人,有几个下场好的?纵然如商鞅、王安石又能如何?”
  听儿子这么比喻,严嵩似乎感觉又又又恢复了一点点信心?
  但因为性格原因,严阁老还是谨慎的说:“可是秦德威行事非常小心,并没有大刀阔斧,远远没到王安石、商鞅的地步!”
  严世蕃答道:“以暴秦之无厌,对事功之野心,迟早会到那一步的!”
  严嵩又说:“而且就你观察到的这些杂音,只是小风小浪而已,动摇不了秦德威的根本,秦德威也完全有实力强行压制下去。”
  严世蕃又答道:“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常言道,风起于青萍之末!
  而却一切事在人为,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不能连想的勇气都丧失。”
  说到这里,严世蕃感到了一丢丢的心累。
  作为一个被秦德威殴打过数次的人,不但自己要坚强,还要不停的给父亲做心理建设,简直情何以堪啊。
  但又搞又不行,父亲是执政阁老,如果没有父亲这棵大树,自己什么都不是!
  过了两日,按照秦德威提议的,大臣共同通过的“三六九临朝”的制度,又到了太子朝会日。
  又是文华殿,走完礼仪形式后,就是开会。按照上次确定的规矩,为太子身体着想,每次朝会只议论三件事。
  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议题,到底是议论哪三个事项。
  左都御史屠侨又发声说:“上次我曾提出三条,都是当前所应明确的事情。”
  秦中堂阴阳怪气的说:“一共就只能议论三件事,你屠侨就要提出三条,这朝堂干脆由你说了算,别人都只能听着好了!”
  严阁老觉得,如果自己再不帮屠侨说几句,这盟友可能就要离心离德了。
  便开口道:“屠总宪所言,都是当前的紧要事情,应该优先议论。”
  别人还以为秦德威要继续反驳时,秦德威忽而口风一转答应了下来:“那就让他说一条!其余两件事留给别人,总要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严嵩无语,你秦德威原来在这里等着?
  屠侨主张里最关键的两条是“辅政大臣去文渊阁办公”和“太子移居西苑”是环环相扣的。
  两条同时说出来,逼着秦德威二选一才是精髓!如果只说一条,就起不到那么大作用。
  屠侨忍无可忍,又开口说:“如果我说得几条都不算紧要,那想必你秦中堂会有更重要的事情。”
  秦德威就答话说:“我今天还真有重要事情,就是考成底册已经全部编订完毕,如果没有不同看法,就开始照此执行了。”
  说到考成法,又是屠侨这个左都御史不能忍的地方,“吏部有考核,都察院有考察,再来一个考成,真由此必要?”
  秦德威只说了句:“此乃皇上钦准,若无皇上圣意废除,就不要再妄议了。”
  屠侨一时词穷,秦德威这话就有点太不要脸了,皇帝还在西苑昏着,大家去哪找皇帝的新圣旨来废除?
  屠总宪又去看严嵩,想着暗示严嵩出来说几句。
  严阁老沉吟片刻后,便发言说:“秦中堂所言极是,此乃皇上钦定的事情,我等岂能擅改。
  而且考成法实乃千古良法,特为刷新而实施,又有什么理由不执行?
  所以我也认为,考成法不能耽误,必须马上严格实施!”
  众人顿时就震惊了,严阁老这又是怎么了?
  虽说这不是严阁老第一次“附和”秦中堂,但先前的附和都很“假”,仿佛有某种预谋,而这次却很像是真的!
  众人仔细察言观色,总感觉严阁老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支持秦德威的考成法。


第八百三十四章 秦德威的弱点(下)
  做为多了五百年见识的秦德威,立刻就意识到,严阁老这是“捧杀”,紧跟而来的肯定就是过度执行!
  可以说,再好的政策,也经不起过度执行!
  想不到啊想不到,浓眉大眼的严阁老也会思考到了这一招,有点不符合阴沉隐忍的路数。
  但秦德威此时又不能阻止严阁老对考成法的赞美,毕竟这是自己提出来的。
  严嵩继续说:“据我在内阁观察,自从朝廷推行考成法以来,各部气象更新,呈现出万物竞发、勃勃生机的局面!
  这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令人振奋,皆为推行考成法之功效也!每每思及此处,皇上真乃圣明天子也!
  当然,创造良法的秦中堂也功不可……”
  听到这里,秦德威忽然打断了严嵩,大声的说:“严阁老慎言!”随即又解释了一句:“太祖高皇帝有过诏旨,有敢上书言大臣德政者皆斩!”
  严嵩:“……”
  太过于投入,险些忘了这一条大明朝堂的铁律。
  收敛了一下过于奔放的心神,严阁老继续说:“总而言之,考成法实乃良方善法也!
  这样的法子,不应只用于六部,而应向所有在京衙门推行!所有院、寺、监统统都要应用考成法!”
  秦德威连忙道:“不至于,不至于!”
  严嵩没理秦德威,又道:“另外考成法绝不该只用于京师,而该向天下各省推行!各省之下的府州县,都要应用考成法!”
  看着严阁老要将考成法发扬光大的模样,其余众人目瞪口呆。
  秦德威肯定要反对,“不能一下子全面推广!”
  严嵩却很惊奇的反问道:“怎么,秦中堂对考成法没有信心?”
  秦德威只能答道:“考成法自然是良法,但当前过犹不及,不可过快过急。”
  这种感觉让秦德威感到很别扭,而且很受约束,毕竟他不能说考成法不好。
  严阁老不禁叹道:“你秦中堂提出的考成法,你却反对推广,莫非秦中堂顾惜自身安危,故而不肯用力?
  秦中堂向来奋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