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6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知不知道,隔壁倭国也有一种幕府?不懂就别瞎说!
  陈凤也不再多废话,转头就吩咐仆役去收拾行装,等准备齐当后立刻走人。
  趁着等待的功夫,他又对秦德威问道:“你说分为三拨,后面两拨又怎么安排?”
  秦德威便答道:“因为大队人马沿水路行动太迟缓了,所以我决意只带家丁和小队护卫,脱离大队伍,快速南下,这就是第二拨。
  这样人数较少,沿途供应简单,行动也就更为快速,能比大队人马集体行动更早到达浙江。”
  陈凤有点担心的问:“你这样轻车简从,安全没有问题?毕竟你如今身份不同过往。”
  秦德威答道:“八个家丁,再加十二个护卫,二十人应该足够保证安全了。
  如果沿着运河南下这条路,二十人都不能护得我周全,那大明早就没有太平了!”
  陈凤又问起另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那你先行到了东南后,如果没有大队亲兵压阵,又如何立威?缺了数百亲兵壮大声势,你连督抚的场面都撑不起来啊。”
  对此秦德威仍然早有定计,“不妨!待我从南京再选一批官军充入标营亲兵。
  这样等我到了东南,立刻就有大队亲兵傍身,何愁不能撑起督抚场面?”
  如此陈凤再没有疑问,等行装收拾好了后,就带着十来个人,率先作为先导官走人了。
  随后秦德威也吩咐下去,准备再次挑选十二名精兵强将,连带家丁八人,今天收拾好行李,明天也继续南下。
  至于其他大部队人马,就慢慢在后面移动吧。
  忽然长随张三站在门外,高声禀报道:“门外有个少年人,要求见老爷!”
  秦德威皱眉,瞪眼,大喝道:“老爷我很闲吗?哪有时间见什么少年人!”
  张三赶紧又说:“但那少年人拿着曾老爷的信件!”
  于是秦德威也奇怪了,这又是什么神圣?能劳驾曾后爹写介绍信?便又吩咐说:“先把书信名帖之类的拿进来,让老爷我看看!”
  不多久,张三又回转过来,手里捏着一封文书,呈给了秦德威。
  秦德威此时的工作其实只有等待,左右也是无事,就打开文书纸面看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曾后爹的介绍信,却是一首诗: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看完后,秦中堂久久无语。这首诗那是相当的眼熟啊,自己还没来得及抄袭,就已经现世了?
  再看落款,明晃晃写着“候补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
  这可真是……秦中堂再次久久无语,自己这次出差,王霸之气还没四射,怎么名人小弟就自动来投了?
  想着想着,秦德威忍不住就抬头对张三问道:“这人多大?”
  张三没明白秦老爷关心这个作甚,但还是答道:“看着十六七模样。”
  秦德威很遗憾的叹气,怎么才这么点岁数,只是个未成品少年版的,没法即插即用啊。
  随后还是挥了挥手,对张三说:“先把人领进来看看吧。”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徐文长突然开口道:“这少年并不简单,有点小心机。
  他明明是个武官,却先献上诗词,分明是投秦中堂所好,有意借此引起秦中堂注意,或者给秦中堂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他如果手里有曾老爷的书信,但却不先拿出来,只怕也是想先在秦中堂面前表现一番,然后再献出曾老爷的书信,这样效果更佳。”
  其实对这些小心机,秦德威并不以为意,戚继光虽然是英雄人物但肯定不是傻子啊,在历史上不一样舔张居正吗?
  他就是特别好奇,这个才十六岁的戚继光到底怎么搞到曾后爹书信的?


第八百五十六章 注定的结局
  但凡是穿越回嘉靖年间搞抗倭的人,没有不想收“俞龙戚虎”的,这就叫找到正确的人,就能把问题简单化,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之一。
  秦中堂也不能例外,只是他穿越的年头略早,戚继光直到今年也才只是个十六岁少年,还没正式入仕。
  所以秦中堂先前只琢磨了正值壮年的“俞龙”俞大猷,没去打戚继光的主意,真没想到少年戚继光会自动投上门来。
  目前戚继光跟随父亲,军籍隶属于山东登州卫,距离德州倒是不算太远。
  所以戚继光赶到德州求见秦中堂,从技术上来说难度不大。
  真正有难度的是他怎么拿到的曾后爹的信件,从人情世故角度来说,这才是最关键的敲门砖。
  秦德威与吴承恩、徐文长正说着话,张三就把外面求见的少年版戚继光引了进来。
  秦德威饶有兴趣的抬起头,将这位大明最著名历史名人之一仔细打量了一番。
  只见此人虽然如今还年少,但相貌敦厚端正,看起来像是个武将坯子。
  而吴承恩见到秦老师这样子,忽然开始同情起这位叫戚继光的小哥儿了。
  凭借他与秦老师认识十年的经验,但凡秦老师对某人“熟视良久”时,往往就意味着要开始一段孽缘了。
  戚继光恭恭敬敬的行了礼后,正要说几句奉承话,秦德威却突然先开了口,对戚继光问道:“听闻你是拿着家父的书信来的?”
  戚继光愣了愣,这位秦中堂喜欢主动?大人物接见低层人物,不都应该是拿着架子,轻易不开口吗?
  但他反应不慢,立刻从怀中掏出一封文书,躬腰举手递上。
  秦德威将这封文书拿到手后,却看也不看,直接将放在了边上。
  然后又对戚继光说:“其实你根本不需要家父的书信作为中介,你到我这里,只需要报一个名字,我肯定就会接见你!”
  旁听的徐文长有些震惊,秦中堂这话是不是太过了?
  怎么也得是一个名扬海内的人物,最差也要是一个四品以上的官员,大概才有可能做到“报一个名字”就能获得秦中堂接见的待遇。
  但眼前这位戚继光,看起来啥也不是啊,何至于此?
  另一个旁听的吴承恩保持了淡定,这才到哪?
  语出惊人乃是秦中堂的基本操作,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且往下看吧,好戏还在后面。
  当事人戚继光则是一脸懵逼,他完全不懂,秦中堂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图?
  听起来好像是吹捧自己,但不会那么简单吧?一个天下最有权势的人物,上来就吹捧自己这个小角色,图什么?
  戚继光事先准备了很多话,但此时却发现,一句也用不上!秦中堂这句话,叫他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应!
  秦德威神秘的笑了笑,“无论你信不信,我说的都是实情。”
  戚继光顿时不知所措,心里不停打鼓。
  来之前父亲告诫过,秦中堂言行惯于不按常理,但也没想到是这么不按常理。
  你一个宰辅大佬,当面不好好听别人拍马屁,却主动毫无根据的捧杀一个从未见过和听过的小角色,实在太吓人了。
  秦德威点了点手边的信件,“我也不问你是从哪里得到家父的书信,但要先问问你,所为何来?”
  从进来后一直到现在,戚继光总算能说上话了,连忙答道:“家父世袭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去年以年老退养。
  今年在下年满十六,到了能够袭官的年纪,便来谋求袭官,此乃其一。”
  秦德威点点头,此乃人之常情,武官袭替制度就是这样。老人到了六十以后可以退休,但下一代必须要年满十六才能袭官。
  戚继光生的晚,他父亲戚景通五十多岁才得子,所以戚景通退休时,戚继光还没够袭官年纪,直到今年才满了十六。
  然后秦德威又听到戚继光继续说:“闻说中堂南下平乱,在下也有意建功立业,此乃其二。”
  对这两点诉求,秦中堂听完后不置可否,没有给出明确的回应。
  戚继光也不敢再多说什么话,主要是看秦中堂这个人貌似深不可测,唯恐言多必失。
  片刻后,秦德威才又说:“我为国举荐、使用人才时,只看品德和能力,最见不得投机取巧的行为!”
  然后指着戚继光先前献上的诗词,轻喝道:“你身为待位的武官,不想着展示武艺兵法这些相关才能,却先拿诗词来给我看,这不是投机取巧又是什么?
  世人皆知我以诗才闻名于文坛,所以你就故意投我所好,想用诗词来打动我?难道上阵杀敌,是靠诗词?”
  戚继光心里十分委屈,他确实从小爱好诗词,所以想着借诗词与秦中堂找找共鸣,加深一下印象分,有点以文会友的意思。
  又不是临时抱佛脚或者找枪手捉刀那样的故意讨好!如果真是想用诗词来巴结人,那为什么不献上一首逢迎拍马的诗词?
  但地位差别太大,戚继光连反驳的资格都没有。大佬说你是,你肯定就是,说你不是,你肯定就不是。
  又听到秦中堂继续训斥说:“你看看你写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对我的拍马讨好也太露骨了!你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这个?”
  这句根本不是写给你秦中堂的!少年版戚继光差点就要哭了,承认也不是,不承认也不是,进退两难。
  在场人里,绝对智商最高的徐文长有点看不下去了,很小声的对秦中堂解释说:“此乃戚小哥儿自述志向……并非是逢迎拍马之意。”
  秦德威“呵呵”一声,“一个未经历战事的少年,怎会写下但愿海波平?
  目前让海波不平的又是什么?不就是倭寇吗?一个山东少年,又怎么会以平倭为志向自述?所以这句分明就是预祝我的!”
  徐文长继续解释说:“登州地近东海,远在洪武、永乐年间,就时常有倭人海寇袭扰,所以登州少年以平倭为志向不足为奇。”
  “嗯?”秦德威深深的皱起了眉头,指着另两句说:“再看这句,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不就是形容我有尚方剑么?这不是写给我的,又是写谁?”
  在场人中,大概智商最低的吴承恩也看不下去了,在后面用力扯了一把徐文长,然后对戚继光问道:
  “还是戚小哥儿自己说吧,你这首诗到底是自述还是给秦中堂的赠诗?依我看来,更像是赠诗?”
  戚继光两难之间犹豫了一会儿,很羞愧的答道:“乃是献与中堂的赠诗。”
  秦中堂冷哼道:“我说的没错吧,你这人小小年纪,倒是学会了投机取巧!”
  少年版戚继光又想哭了,你秦中堂到底想怎样啊!父亲说秦中堂难搞,可也没想到这么难搞啊!
  秦德威再次开口道:“不只是这首诗,还有第二点,令尊应该健在,甚至还能托门路找到家父写信帮助。
  按道理说,寻了人情后的正常程序应该是这样——父亲亲自把儿子托付给别人,这才显得郑重和正式吧?
  所以为了你的功名事,令尊为何不亲自前来?你才是个十六岁少年人,令尊就能如此放心?
  让一个十六岁少年单独来求见,只怕也是另有缘故吧?
  是不是听说我从小有神童之名,又是少年显贵,所以你们认为我会更青睐于少年英杰?
  你们这样的心思,不是投机取巧和投我所好,又是什么?”
  戚继光不想说话了,心情完全是生无可恋了,躺平任嘲!
  徐文长诧异的看了眼秦德威,平常这么喷朝廷大佬们就罢了,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这么喷,是不是太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