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小学生-第6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严世蕃作为自己带来的人,也算是给自己长脸了!
  然后杨美璜又对众人说:“如果没有不同意见,就照此去做了?”
  其他人纷纷点头说:“甚好!可以!”


第九百零五章 冷遇
  秦中堂摆出了如此大阵仗,率兵气势汹汹的进驻宁波府,好像是要开打,其实完全没有遭到任何正面抵抗。
  甚至还有知府沈恺带着本地官员,按照正常的上司驾到官场礼仪,出城迎接秦中堂。
  秦中堂也不能无视礼节,受了沈知府拜见,又环视四周后发现,现场只有官员,没有地方士绅代表。
  于是便问道:“为何不见本地士绅前来迎接本中堂?”
  沈知府无语,你秦中堂哪来的脸问这句话?地方士绅为什么不愿意出席迎接仪式,你秦中堂难道心里没数么?
  你秦中堂如此咄咄逼人,与地方豪族关系都势成水火了,还指望别人能以礼相待的迎接你?
  秦德威又问道:“企图殴杀幕府专员,纵火焚烧官船的张姓人犯,可曾捉拿归案?”
  沈知府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又不能不回答,很无奈的说:“该张姓人犯已经逃亡,暂时不知下落。”
  对于地方豪族来说,隐匿个把人犯实在不算多大的事情。
  秦中堂怒道:“该张姓人犯已经是第二次焚烧幕府官船,甚至还变本加厉,企图殴杀幕府专员!
  这样丧心病狂的重犯,为何能轻易逃亡?是不是被张家所隐匿庇护?”
  沈知府还是很无奈的说:“没有实据可以证明,张家协助了该张姓人犯逃匿。”
  最关键是,张启书与张家的话事人张时行关系不错。
  而张时行有个兄长叫张时彻,官至从三品,还有个叔叔叫张邦奇,刚当上大学士。
  所以区区一个知府,怎么去查张家?
  但是对秦中堂的脾气,沈知府也是很了解了,正忐忑不安的时候,秦中堂却没有在人犯逃匿问题上纠缠,又问起了其它事情。
  “先前我谕示宁波府解散乡兵,可曾执行了?”秦德威又问道。
  沈知府硬着头皮答道:“殴打幕府专员,并有焚烧幕府官船嫌疑的那队乡兵,已经全部被解散。”
  这下轮到秦中堂无语了,他预想了很多种答案,但还是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回答,这简直就是侮辱自己的智商!
  秦德威按住了火气,冷冷的问道:“其它为恶一方的乡兵呢?”
  沈知府感觉,与其回答这个问题,还不如继续聊聊张姓重犯逃匿的问题。
  便照搬了本地豪族的原话说:“那些首领认为,组建乡兵是奉了朝廷之命,又是自行募捐,未曾花费官银,幕府无权解散。”
  秦德威没有生气,反而叹了口气,对沈知府问道:“是不是本中堂太过于善良,让某些人产生了不该有的错觉?”
  沈知府忍不住反问道:“那秦中堂你又能怎么样?”
  再仔细想想,本地那些豪族如今的表现,确实是有点耍光棍的意思了。
  反正你秦中堂再怎么样,终究也是个朝廷命官,不可能把他们这些士绅都砍了,或者一把火都烧了。
  反正他们这些当地豪族,也不指望从你秦中堂这里得到什么好处了,那就无欲则刚!
  秦中堂入城后,直接带着五百辽东亲兵进驻了原宁波卫的衙署,打前站的幕府代表陈凤早就将衙署改造的差不多了。
  其余军兵则安排在各处营房,基本也都是属于宁波卫的。
  没有地方名流来拜访,秦中堂行辕大门前冷清了不少,本地没人搭理秦中堂,只有几个老熟人们来陪着说话。
  市舶司冯老爷端着茶盅,摇头晃脑的说:“秦板桥啊,你这次针对宁波府的策略错了。”
  秦德威愕然望着冯恩,你冯老爷最近是不是飘了?竟然敢指摘自己错了?
  又听到冯老爷说:“凭我多年在地方为官的经验,不得不劝你一句,一味高压并不可取啊。”
  秦德威就好奇的问道:“那你又有什么高见?”
  冯老爷毫不犹豫的说:“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深思熟虑过。认为拉一批,打一批,挑动互斗,才是王道!”
  秦德威冷哼一声,借用了冯老爷当年经常说的一句话:“你在教我做事?”
  冯老爷连忙说:“就算你不做,也早有人做了!据我监视,最近严世蕃与杨家往来频繁!
  在我想来,这就是严世蕃正在拉拢杨家!连严世蕃都能明白的道理,你怎么就执迷不悟?”
  秦德威有点糊涂,冯老爷说了这一大堆,目的是什么?
  冯恩继续说:“我的意思就是,那严世蕃就是个吃里扒外的!一边享受你给他的好处,一边又与外人勾勾搭搭。
  你不如将发放核销船引的权力交给我,我肯定比严世蕃更令人放心!”
  秦德威:“……”
  绕了半天,原来是这个意思?给严世蕃打小报告和上眼药?
  想不到啊想不到,你冯老爷这个浓眉大眼的,居然也学会了争权夺利。
  冯恩被秦德威看得脸皮有点挂不住,“其实也不是我非要如何,实在是有苦衷的。
  我老家松江府那边也是靠海的,而且织业发达,距离宁波府也不算远。
  所以就有乡亲找了过来,说是也想跑海为生,想求点方便和好处,起码多发点船引。”
  秦德威恍恍惚惚,官场果然是个大染缸,冯老爷居然也学会以权谋私了。
  冯老爷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又岔开了话题说:“虽然我有点私心,但说的也是事实。
  你这样继续对宁波高压下去,也许就得不偿失了,未来局势必定千疮百孔。
  有句话说,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你秦板桥也不能一点利益都不放,有了利益关联,才好拿捏别人啊!
  我听说了,宁波本地豪族不会与你正面对抗,但也不会听从你的谕令,与不会与你有任何合作。
  你如果想在宁波破局,打开新局面,就只能按照我说的去做。”
  正在这时候,把守大门的亲兵进来禀报说:“有个自称徐铨的人,在门外递帖子求见!”
  徐铨就是徐惟学的另一个名字,是秦中堂布下的棋子。
  不过秦中堂还是愣了愣,没想到徐惟学会现在来求见,想必是有火急的事情。
  难道说双屿岛的防御出现了破绽?但如果真这样,徐惟学送一封书信过来就行了,他本人还要负责当内应,何必亲自跑到宁波城来提前邀功?


第九百零六章 你更重要!
  将徐惟学放了进来,秦中堂在另一个书房单独会见了徐惟学,关于与徐惟学的谈话内容,秦中堂并不想让其他任何人知道。
  徐惟学先报了个喜讯:“许七和李光头二人,答应与王头领会晤了,等王头领从倭国过来,此二人就暂离双屿岛,去烈屿相见。”
  秦德威问道:“这两个人都去?”
  徐惟学便非常肯定的答道:“必定都去,单独只有一人去,另一个人也不放心。近年来自倭国的银子暴增,此二人也有意与王头领见见。”
  “这是个好事,你费心了!”秦德威夸赞了一句,调虎离山再抄家,就轻松多了。
  转而又对徐惟学问道:“不过这件事,只要派个人送封信过来,就能说清楚了,你却又为何亲自冒险前来见我?必定有其他缘故!”
  徐惟学心里嘀咕几声,秦中堂这个人果然精细不好糊弄,便又开口道:
  “去年冬季,有人乘风势去倭国时,带了我的口信给王头领,说明了这边的情况。
  前两天那人从倭国回到这边,又带回了王头领的口信,说王头领大概过几日就到,但想先拜见秦中堂。”
  王直想先见个面?这让秦德威感到难办了,见面太耽误时间也得不到多少好处,不见面又怕对方不配合。
  秦中堂沉吟片刻后说:“你也知道,本中堂当前最看重的目标是双屿岛,其他都是次要的!
  而且攻打双屿岛时间也没得选,必须抢在大批倭寇到来之前,其实就二月这么几天时机。
  所以如果你们王头领坚持先见我的话,我为了等着见你们王头领,肯定要贻误战机了,实在耽误不起啊。”
  徐惟学沉默了一会儿没说话,秦中堂说的也是实情,想打双屿岛的窗口期就这么几天。
  本来计划是王直来了后,马上在烈屿与许七和李光头会晤,然后官军就可以出动抄双屿岛后路了。
  可如果王直先见秦中堂,那安排会见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如果错过了时机,大批倭寇就来了,官军哪还能再腾出手去打双屿岛?
  秦德威长叹一声道:“你们王头领真是给本中堂出了一个难题啊,叫本中堂好生为难,你说如何是好?
  难道今年先不攻打双屿岛了?等我拖上一段时间,见完你们王头领,就只能全力防海备倭。
  而攻打双屿岛的计划,就推迟到明后年再说,也不知道本中堂那时候还在不在浙江了。”
  徐惟学咬咬牙答话说,“等王头领到了东海,我第一时间就去找他,尽力劝他不要拜见秦中堂,尽快先与双屿岛两位头领会见,制造官军攻打双屿岛的机会!”
  徐惟学刚才心里一直在衡量,他有双屿岛岛主之梦,如今难得遇到支持自己梦想的大佬!
  而且现在官军的兵力已经调集完毕,基本完成了准备工作,就差最后一步动手了。
  错过今年这次机会,下次谁知道什么时候?甚至还有没有机会都不知道了!
  听到徐惟学主动表态,秦中堂脸上露出了颇感欣慰的神色,很直白的赞赏说:“不愧是本中堂信任的好汉,也不枉本中堂托付重任给你!
  若都像你这般识大体、明大局,知道事情的缓急轻重,本中堂不知道能省下多少心!”
  这么大的大人物如此亲切的激赏自己这个海商(寇),让徐惟学十分感动。
  而且秦中堂向来刻薄不饶人,很多官员在秦中堂嘴里都“啥也不是”,如今居然大肆夸奖自己,更是让徐惟学感动到发抖。
  徐惟学不好在这里耽搁太久,说定了事情就起身告辞。
  秦中堂亲自将徐惟学送到仪门,临别前又拍了拍徐惟学的肩膀,和蔼可亲的说:
  “本中堂并不认识王直,本中堂看中的是你这个人,信任的也是你这个人!
  与你是不是王直手下没有关系,与王直更没有关系!在本中堂心里,你比王直更重要!切记,切记!”
  徐惟学愣了愣后,神情恍惚的离开了幕府衙署。
  往着徐惟学的背影,秦德威暗叹口气,大明东海局势是极其复杂的,王直来了更是增加了复杂程度。
  先在徐惟学心里埋个钩子,以后再看看能否利用吧。
  王直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个标志性的海上势力大头目,即便没到传说中的霸主级别,那也相差不远了,至少敢于吹逼称王的就这么一个。
  当然在嘉靖二十一年时,脱离了许七势力的王直只是羽翼初丰,还没有达到原本历史上全盛的地步,不然也不会与许七、李光头会晤。
  在原本历史上,王直结局就是一心求招安,最后却被官府诱捕杀了,死的挺冤枉。
  为什么历史上官府会杀已经“投降”的王直,秦德威原本没多想过其中原因,但如今他自己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就渐渐能理解了。
  因为凭借官府羸弱的海上实力,掌控不了王直集团这样规模的庞大势力。
  所以就想着简单粗暴的把王直本人骗过来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