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仙师-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你却是个干货!屁用没有!”
他觉得李春有个私生子,所以暴怒了?
沈晨才不信。
绝逼是因为李二觉得刚刚还嘲笑沈晨,接着就被沈晨用李春的小秘密打了脸,不爽罢了!
到了这一步,李春没什么好说的了,乖乖跪下认错。
“仙师若要怪罪,便怪罪我吧,和那娃子无关。只要那娃子能继续做学院的学生,老夫……我……”
李春一脸的扭曲,最后猛地一咬牙,“我这一身本事,就全凭仙师做主了!”
李二很想骂一句,你他娘的倒是坚持一下啊!
沈晨哈哈大笑,挑衅地冲李二挑了挑眉毛,而后转向李春,也没让李春站起来,直接开口说道:“回到刚才的问题,若是给你足够的水泥,你能把路桥修到高句丽去吗?”
“这……”
说到专业问题,李春整个人冷静了许多,沉吟良久,才道:“从长安至高句丽,大多平原,修路好修,但问题有二。”
“哦?”
李二发现,面前的李春在说到专业问题的时候,竟然有种令人折服的魅力,不由得看了看沈晨。
这家伙平时不怎么管事儿,怎么挖掘人才的本事一套一套的?
在李二一边平静,一边又挣扎的心态中,李春缓缓开口,“其一,乃是水路,此去高句丽,所遇之水,大有黄、淮两河,小的支流不计其数。”
“其二,便是太行山脉,纵横八百余里,沟壑连绵,难以翻越。”
“此二者皆需桥梁搭建,如此才能歧途变坦途。”
沈晨道:“所以,本仙师才找到了你!”
李春猛地一惊,“难道、难道当初的招贤令是……是仙师故意让我看见的?”
沈晨冷笑道:“废话!你也不想想,就你们那个破村子,值得宣读招贤令的小太监跑一趟?你以为陛下在皇宫里没事儿做,宫里的小太监也闲得慌?”
李二:“……好好说话!”
李春呆了呆,苦笑道:“我还以为上天对我不薄,难得生了个儿子,可以传宗接代,还考入了学院,足以光宗耀祖,正巧,又碰上仙师和陛下招贤,得以到学院里,陪着儿子一起读书,静静地看着他长大成人,没想到……”
沈晨笑了一笑,“运气这玩意儿很奇怪,明明看不见,却又偏偏存在。多的就不说了,本仙师只告诉你,本仙师找你来,仅仅因为你的能力,而非别的东西,赵州桥可是好东西啊,即便放到一两千年后依旧会让你李春荣耀万世,有那技术,何故藏着掖着,用到大唐来,让大唐处处架起你的桥梁,让天下人都走你李春修的桥,不是很好?”
李春没想到沈晨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
赵州桥那玩意儿,被李春当做了一生的心血。
听得沈晨表扬,就像自己孩儿得了小红花一样,激动到不能自已。
“还请仙师给我看看那水泥!”
第336章 水泥、造桥
事情成了!
当李春看到水泥之后,身体内的工匠基因登时爆发出来,盯着工匠把粉末状的东西变成用锤子都难以砸坏的水泥板之后,他对沈晨点了点头,“通往高句丽的桥,我李春造定了!”
水泥在大唐还是一件新鲜事儿。
除了仙界技术开发区的道路和部分房子采用了水泥外,只有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驰道使用了。
别看大唐现在在李二的授意下大兴土木,各地都在修建驰道,但那驰道也只是大唐人眼中的驰道,和长安城连接仙界技术开发区的道路比起来,简直没有可比性。
但李二已经很满意了。
得益于门阀世家对沈晨的服服帖帖,李二规划出的驰道所过之处,门阀世家积极响应,出钱出力地进行承包。
行动快的太原王氏已经开始收取过路费,源源不断的钱财正往王氏的口袋里去。
尽管任何人都知道,承包修路的资金回收时间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但只要驰道一通,就是源源不断,细水长流的买卖,所以,去除了争锋相对心结的门阀世家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
让大唐的驰道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头来,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了驰道里程数最大的东汉时期,假以时日,必然是东汉时期的十倍二十倍,乃至于百倍!
但是,水泥却限于产量的关系,一直没有大规模用上。
限制条件并非原材料。
制作水泥需要的原材料实在太普遍了,放在后世,一个学过化学的大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搞个厂子,关键是两样。
一来是水泥厂污染太大,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对内部人员的身体污染更是以断子绝孙来计算的。
肺部被灰尘弄完蛋的人,沈晨在一档法制栏目里看到过,黑心的工厂主为了省钱,不给员工购买劳保用品,工厂里的工人们也大多从偏远山区而来,不懂其中的弯弯道道,觉得带着口罩干活太热,即便工厂主善心大发了一次,他们也不用。
最后,整个人像干尸一样躺在床上,治也治不好,只能等死,还要吃喝拉撒,给家人增加负担,一辈子干来的那点钱,根本不足以抵消长年累月积攒而来的药钱。
所以,在劳保产品没有大规模按标准生产之前,沈晨决不允许水泥厂这种污染巨大的玩意儿出现在大唐。
这个时候的大唐人太脆弱了。
如果不是沈晨有系统帮助,在穿越的同时消除了身上的许多病菌,沈晨刚到大唐的时候,就能把李二、程咬金、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四个大唐大佬活生生毒死!
其二,则是对环境的污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大唐人一旦吃下了水泥厂污染过的水源种出的粮食,大唐人就废了。
伤残生病都是轻的,后代畸形直接关系到文明的延续,若是因为沈晨的突破性发展,让后世人个个有生理上的缺陷,沈晨觉得他可以抹脖子死了。
“那水泥如此好的东西就不能用了?”
当李二和李春听到沈晨对水泥的危害性的说明,李二满脸不甘地盯着水泥发呆,李春更是老眼朦胧,险些掉下泪来。
“你们难过什么呀?”
沈晨无语地看着两人,“仙界的技术也不是一天之内就得到解决的,而是需要不停地论证试验,去芜存菁,才一点点地有了你们看到的那种样子。既然水泥出了问题,那就想办法解决啊!”
“你有什么办法?”
李二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大唐也不是一天之内就建成的。
他只是觉得征伐高句丽的时间又要推迟,心里不爽罢了。
他就觉得奇怪了。
沈晨没来的时候,只需要准备好人,准备好刀子和铠甲,再准备衣服和粮食,剩下的不过抽刀子看人就行了。
怎么等沈晨到了之后,连修路都要算在里面,而且修路的东西还要出问题!
关键是这些都是好东西,不用当然可以,但打下来的效果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真是日了狗了,有些时候,李二觉得吧……若是沈晨不来……怕是早没高句丽啥事儿了吧?
额……或许吧……
沈晨哪里知道李二心中的想法,躲过好心被当成驴肝肺的一劫,笑道:“所以,科学院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围绕长安到幽州的驰道展开。”
看向李春,沈晨道:“关于桥梁,本仙师不仅要用水泥做,还要加上钢材,闫立德明天会来学院,会把他的建筑概念带过来,你和他好好交流一下,看看全新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如何做。”
不等李春把两个眼珠子瞪出来,沈晨继续道:“钢材你不用管,只需按照你的要求,等钢铁厂建成之后,给钢铁厂去研究就行,水泥工厂的建立你也不用管,相关的劳保产品已经交给了科学院的赵大家去做,你完全可以放心。”
赵大家是缝制出帝王升仙号球囊的那位织娘,被沈晨看中她在浸染方面的才华,调到了学院,做了一名专门研究浸染的博士,也是大唐第一位女博士。
开天辟地头一遭!
她连隔绝空气的球囊都能做出来,沈晨不认为她做不出隔绝比空气颗粒大了上千倍的防护服来。
至于选址和工厂的排污,沈晨决定仿造后世,做出一套专业的除污设备,以后水泥厂让商人加入之后,必须加装除污设备,否则就取缔关门。
虽然还是会有许多漏洞,毕竟,商人逐利乃是本性,但在大唐朝廷有计划有规模有手段的治理下,沈晨相信,即便有问题,问题也不会大。
总不能因为有问题,而不用吧?
那不科学!
一脸被沈晨去掉了两个心结,李春笑得嘴巴都快合不拢了。
沈晨却凝声道:“你目前需要做的是,必须用目前的水泥,找到和沙子、石头、钢筋搭配的最佳比例,而且还要再过程中不断调整水泥本身的材料比例,做出至少九个等级硬度的水泥,以供不同的地方使用。”
李春连忙俯首,“还请仙师指教。”
“我的要求是……”
沈晨定了定神,一字一顿地道:“你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必须承受得住至少一千吨的事物过桥!”
第337章 综合国力
一千吨的承重量,对于质量过关、配比过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来说,随随便便就能达到。
后世随随便便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哪一座不是上万吨、数十万吨、百万吨的承重量?
但是,沈晨知道,李二和李春却不知道啊!
他们以为这是一个天翻夜谈的数字,是沈晨专门为了考验李春才指定的目标,所以,对话结束后,两个人的神情都极为凝重。
李春带着他手下的三名文书急急忙忙去了科学院的交通桥梁部门,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接过“秘密”的话头,显然心里打定了主意,就当一个清清白白的博士,不愿掺和到大唐的事务中去。
而李二却和沈晨一路慢悠悠走回学院,一边问道:“时间会很久吗?”
“啥?哦哦!”
沈晨呆了一下,反应过来,合着李二是担心桥梁建设的时间太长,影响到他征伐高句丽的时间。
到了这个时间点,沈晨觉得有必要和李二好好交流沟通一下了。
从学院招生到现在,两人脱线的时间太久了。
“我并不反对战争!”
回到办公室里,沈晨一边泡茶,一边说道:“我反对的是强行把将士推上前线,双方人马操刀子干一架,你赢我就退那种无脑的战争。”
“那在仙界看来,战争应该是怎样的?”
李二并不反感沈晨对战争的鄙夷,他也是经历过战争的人,还是一个当权者,有的战争确实如沈晨所说,打的毫无道理,特别是经过十八年的执政,他越是深有体会。
最典型的就是西北丝绸之路之战,但凡高昌有一丁点良心,不给沿途商人加收数倍的税收,大唐的商人能够获得暴利,他根本没有出兵的理由。
沈晨也知道,对于李二这个人,如果说他好大喜功,想要直逼汉武的荣光,如此才打了丝绸之路,那对他就有些偏颇了。
最简单的论证事例,就是高句丽!
如果李二真的只是好大喜功,高句丽能留到现在?
管他打不打得赢,李二定然早就打过去了,何必等到执政了十七年,大唐内外已经相对繁荣之后才打?
其中的考量,对于大唐来说,关键就是——没必要打!
高句丽曾经强大过一段日子,逼得南北朝时期的长江以北各王朝叫苦不迭,可在隋炀帝的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