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仙师-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官员在前期的三年内,手握生杀大权,任何敢于阻止教育在大唐全方面推行的官员和豪强门阀都将成为他们的刀下厉鬼。
  沈晨没想到大唐的官员居然比他想的还更加的远,而且也更加有力度,想来想去,也只能是蒸汽机车给大唐群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的效果。
  这段时间,学院后山总会迎来一些抵触教育建设的官员,但每每看到蒸汽机车之后,便成了教育建设最忠实的信徒。
  那不用畜力牵引的蒸汽机车,那来自于白水烧开后的灵感,那来自于钢铁机身的震撼,那来自于堪比千匹牛马的牵引力,都让官员们无话可说的同时,猩红了双眼。
  在真正的科学技术面前,没有一个人敢违逆一分一毫。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强大、隐秘,于无形中摧毁一切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人事物!
  当然那也有死都不愿意更改的人,但在李二轻飘飘一句“让他们回家种田去吧”的语调中,消失在了大唐的官员序列之中。
  如此做的效果是显著的。
  短短一个月,教育部就成了大唐第一个从朝廷到地方建成初步管理网络的部门,形同后世那般,不仅加强了朝廷对地方教育事务的管辖,同时也让各地教育事务得以高效地进行。
  大树底下好乘凉,长安城的百姓成为了第一批享受朝廷红利的普通老百姓。
  经过一个月的加紧建设,以每四个坊为一个单位,二十七座教授沈晨新编仙界知识课本的新式小学堂拔地而起,前七日统一注册后,今日将开始第一日的教学。
  其实,沈晨一直觉得,李二之所以如此强行推进大唐的教育建设,根本原因还是虚荣心和身为皇帝的野望在作祟。
  因为,沈晨给李二的语文课本上,第一课的名字叫做《我是唐人》,其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唐人,我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的皇帝陛下李世民!
  沈晨估计太极宫里不时传出的夜枭之声就是李二的狂笑声。
  当然了,建设的过程中不免由于太过急躁,出现这样那样的笑谈和过错,但在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中都成为了长河里的浪花,一闪而过。
  如今,全大唐的士子兴奋得宛若孩子,不管朝廷中多少人落马,又有多少士子得以实现读书的抱负,单单学堂建设能提供的教师岗位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沈晨规定,每一个学堂必须学习语文、数学、仙界基础知识三门主要学科,每一个学科必须配备一名专职老师,还有体育、美术、音乐、劳动四门辅助学科,除体育必须由退伍军士担任外,其他三门可以由专职老师可以兼任,但鼓励学堂自找着三门的专职老师。
  如此一来,仅仅长安城便可提供至少八十一名专职老师的名额,在这个读书人本身就稀缺的年代,整个大唐的学堂加起来,几乎可以垄断所有的士子。
  虽然仙界基础知识是一门新课,但沈晨在编写时就以《十万个为什么》作为教材的纳入范围,时至今日,没有看过《十万个为什么》的读书人屈指可数,即便不能完全理解,照本宣科,带着孩子们做上几个简单的小实验还是可以的,倒也不怕缺人手没人教。
  一个意料之外的好处就是,门阀世家的私学成了摆设,即便还有存在,也鲜少有士子愿意去教书,而且教材不统一,旨意上规定,小学考试必须以新编教材为准,只有经过三年小学教育,通过新编教材考试的孩子才能获得继续升入未来的初中学部或参加科举的资格。
  如此一来,门阀世家的孩子也不得不进入朝廷开办的小学读书,哪怕早已识字的孩子也得跟着继续读三年,这就让门阀世家的私学成了摆设,最多就是课外兴趣班,让被打蒙了的门阀世家在孩子课外教授一些她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学识。
  同时痛苦的还有道心。
  这丫头虽然早就学富五车,可碍于李二和朝廷的强制力,也只能乖乖滴去上学,第一天回来,嚷嚷的就是“食堂的饭菜好难吃”,结果被沈晨狠狠地收拾了一顿。
  “你知道吗?对你来说难吃的东西,是多少孩子一辈子都没吃过的好东西!每三日一个鸡蛋,每三日一两肉,每三日一条鱼,还有管饱的五谷,别管每个人得到手的数量少,可这些都是朝廷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做到的事情?在大唐如此情况下,多少勒紧了裤腰带才做到?李二为了这事儿,一连砍了十多个胆敢伸手的官员!百姓们愿意把孩子送到学堂里,也是因为能免费吃饭,否则,你真当你吃的是平白来的?”
  当然了,把道心弄得嚎哭不止的下场就是沈晨不得不亲自下厨弄了只酱猪蹄。
  他不得不哀叹:“当爹当妈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第362章 粮食不够了
  “不能再如此下去了!”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跟沈晨关系不算好,只是跟着李二来找沈晨的时候见过几次,所以在沈晨面前讲起话来没有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那么轻松,见礼之后便僵硬地坐到座位上,腰板子挺得笔直,看上去不像是个老态龙钟的老者。
  “二十七座小学堂,总计两万八千余孩子,每座学堂约一千人,每日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各级官吏被逼得脑袋都磕出血来,这还是天下中心的长安,往北边去的那些郡县里,县官和教育部官员差点拔出刀子干架,就会了娃娃嘴里边的两口吃食,整个大唐快到崩溃的边缘了!”
  沈晨一面给高士廉倒着茶水,一面听着高士廉的抱怨,“其他地方呢?”
  北面就是幽州等地,临近边关,本就人口稀少,沈晨到来的光辉还没能照耀到那些地方,很多老百姓连《大唐皇家仙报》都没有看过,只是听说学堂管饭就把孩子送到了学堂里,为的不过是省下一口吃食。
  虽然完成了教育部的既定要求,但每天人吃马嚼的,还没有进项,筹集粮食的州郡刺史和各县县令甚至动用了上交给朝廷的税粮,这才勉强满足了要求。
  “扬州、剑南道等地还好。”高士廉不是一个为了抱怨就胡乱瞎说的人,更何况被沈晨的“数据表格”浸泡了一年,想谎报危机也做不到。
  “扬州、剑南道等地本就是鱼米之乡,可即便如此也挨不住学堂的消耗,据目前各地反馈上来的情况看,最多支持一年,粮食便会消耗殆尽,到时如何保证学堂吃食变成了问题。”
  沈晨点点头,“大唐很大,所谓东边不亮西方亮,一个地方的灾难很难成为全大唐的灾难,现阶段的困难在一开始就已经有了认识,竭尽全力解决好便是,朝廷大可先用太仓之粮帮忙运转,熬到今年秋收,心粮收获后便可缓解,明年科学院的新新种子全新提供给北方几个州,若是数量不够,我可再从仙界调集一批,最多运转三年,便也能趋向平稳。”
  高士廉道:“这些在旨意下发前我等已然料到,故而早有准备,但是,关键是明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陈粮吃尽,新粮不出,太仓之粮也难以为继。”
  沈晨觉得高士廉说的不错,大唐贞观十八年,在册户数只有三百多万户,每户以十人计算,也不过三千万人,在后世,不过区区两个大城市人口,还无需包括流动人口,但在大唐,却是全大唐的在册人口。
  如果一户有一名适学孩童,便是三百万人!
  在大唐,这三百万人可以当做一百万劳动力使用,少了如此多的劳动力,本身对大唐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更何况这三百万人只有吃喝,没有劳动创造,即便经过贞观十七年的滋养,大唐也难以承受。
  沈晨百般不得其解,问道:“我给的计划是明年正式开始,今年只作计划和铺排,咋滴你们那么急,从我提出概念到实施仅仅一个月,还没有任何的前期安排,说上就上,现在街上一个报童都看不到,卖报纸都只能到固定摊位去买,平白给老百姓舔了多少麻烦?”
  高士廉叹了口气,道:“陛下……”
  说了两个字就不说了,转而道:“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铺排,否则,如此多的官吏朝廷拿不出来。其实,从仙师的‘强国五策、兴国五计’提出来之后,朝廷便已经动手施为了,只是前期有门阀世家阻碍,后面又有朝中派系争斗,故而没有全面推行,但教育部官职、人员安排、各地兴建等事宜却是定下了的,朝廷现在之所以措手不及,只是突然为之,让人措手不及而已。”
  “措手不及?”
  沈晨就呵呵笑了,“长安城还好一些,其他各地好像不仅仅是急躁两个字可以说的吧?齐州那边为了开办学堂,把县令家的屋顶都拆了给学堂,岭南道的消息也才刚上来,听说冯家被逼得向西北边磕了一百多个头,就这,教育部的官吏还说人家要造反,听说人家家主已经自缚双手往长安来了。这样的后果你们当初就没有考虑过吗?”
  高士廉老脸通红,他没想到整日躲在学院里教书育人的沈晨消息居然如此灵通,他也是来之前才接到的消息。
  “这个……下面的官吏也确实急了些,不过,任谁被脖子上架了刀子,完不成就要全家掉脑袋,估计谁也不会安稳。”
  沈晨猜出了高士廉的来意,笑道:“所以你今日来是要我去劝劝李二,让他把速度降下来?”
  高士廉起身道:“还请仙师帮助大唐。”
  “我没帮?”
  沈晨猛地仰天一笑,“你们也太瞧得起的我了!别说我帮大唐已经帮得够多了,即便从来没帮过,此事我也绝不会去劝李二。李二的政令必须得你们全部通过才行,中书省、门下省,一起一核是摆设?你尚书省执行不下去了,现在想要推诿了?当初李二下旨之前没跟说过他想干什么吗?既然是你们自己拉的屎,含着泪也要吃下去。”
  高士廉噗通一声就跪了,“仙师,当初我等没有考虑到如此多的客观条件,只以为推行教育乃是圣人之道,强行推行还可青史留名,故而答应陛下,我等确实错了,可现在学堂里数百万嗷嗷待哺孩童将面临食无可食,一旦没有吃食,难得把孩子送入学堂的爹娘父母将不愿再把孩童送入学堂,轰轰烈烈的全民教育之事便要宣告完结,届时,苦的还是天下百姓啊!”
  “你们他娘的,觉得李二不好惹,惹我脑袋上来了?”
  沈晨最讨厌被到得捆绑,再说了,这事儿完完全全就是大唐自己瞎糊弄,他给的计划压根不是这么回事,现在出了事了,反而想用大义来压他,让他想办法,真当他脾气好还是怎么滴?
  “长孙无忌、房玄龄没脸见我让你来当替罪羊是吧?行啊,那我就给你一句话!”
  “请……请仙师吩咐……”
  “给我滚蛋!”


第363章 都是虚的
  高士廉灰头土脸地走了。
  真把沈晨当傻子完吗?
  别看高士廉叫怨叫得厉害,其实,根本消耗不了那么多粮食。
  首先,大唐百姓本来就只有吃两餐的习惯,吃三餐那是有钱人家才能具备的事情,原本的早餐是在后世十点钟左右,晚餐则是三点左右。
  现在孩子可以在学堂里吃饭,很多孩子几乎都是早上直接饿着肚子去上学,中午在学堂里吃一顿,吃完接着上课,仅仅一节课后就可以回家帮扶。
  李二心急,但他却是一个合格的帝王!
  听沈晨说过后世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后,他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