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仙师-第4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了巨大的好感。
之后,这个部门又公布了之前被贬职离职的官员的原因,皆是被查出贪墨或其他触犯唐律的行为之后,这个部门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跟着连同皇室一起,也被百姓抬到了一个可观的高度。
参与其中的皇室中人第一次体会到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护,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第874章 督查院成立刑部改制
大唐的皇室受百姓爱戴吗?
答案是否定的。
大唐皇室是历史上很多个不受百姓待见的皇室之一。
从五百年混乱中过来的唐朝还保留着非常粗狂的气质,皇室对待百姓根本说不上友好,动辄打骂,要么诛杀,践踏良田的事情并不少见于历史记载中。
在长安城中还好一些,毕竟要点脸面,唐初的强项令也不少,前后两个不给皇室脸面的家伙,魏征和马周,一前一后对着皇室死磕,让他们不敢肆意妄为。
但出了长安城,特别是在封地里,唐朝的皇室做的那些事情简直就是猪狗不如,卑劣之极,罄竹难书也不过分!
因此,皇室成员早就习惯了被百姓指指点点地痛骂,甚至还有种病态的骄傲感,私下里甚至还会攀比谁比谁被骂得多,完全就是畜生一般的行径。
但到了这个时候,皇室成员却猛然间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但凡遇到身穿统一制式的白袍出行的督察官,百姓们都会以礼相待。
很多时候,受到尊敬和爱戴是会上瘾的。
一些品行并不坏,只是缺乏文化教养的皇室成员顿时改了性子,变得在乎百姓起来,尽管做法还是比较粗暴,但事情却做得像是人做的了。
至于屡教不改的那些混蛋,也被高发他们的官员将证据呈送到督查院里,受到了督查院自己的审判,成为了阶下囚。
如此一来,大唐在不知不觉中还完成了一个壮举,就是他成为了第一个真正依靠律法管束皇室成员,并且对皇室成员进行审判和定罪的朝代,让皇室成员不敢再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与此同时,很多人提出了一个疑问,督查院监督了百官,那他们自己何来监督?
李治很快给出了答案,刑部改制!
从上到下,刑部同时也要跟随着督查院在全国铺开,只要率属于县丞的查案范畴,县丞都可以进行调查,并动员一定武力,对象就包括除皇帝以外的所有人。
虽然最后的审判权还在督查院手里,但刑部的职权不可谓不大大增加。
至于很多人在意的谁来监管督查院,李治也给出了答案——刑部彻查,审判则交由督查院中,完全由朝廷官员组成的独立科室,这个科室虽然纳入督查院体系之中,平常也有对百姓犯罪者的审判权,但却是可以直达天听,不接受督查院现任院长高阳公主的指挥。
这样的改制让所有人都有了一个想法,第一,李治铁了心要把一切审判权从朝廷的手里拿出来,宁可看似多余的在督查院里弄两个全然无关的部门,也绝对不再把审判权交给朝廷。
这让从前习惯了自己当球员又自己当裁判的朝廷官员无所适从,一下子从“自由人”变成了脑袋上悬了把剑的“半自由人”,做事一下子就变得规矩了许多,都不再敢向之前那样觉得自己是父母官,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当成了和百姓平等的存在。
整个官场的风气一下子变得好了很多,清明的感觉扑面而来。
第二很多人都发现了,督查院成立之后,朝臣们的斗争对象一下子就从皇帝变成了督查院里的督察官,以前每天都要上奏疏规劝李治的错误的朝臣,现在总把眼珠子盯在督查院那些家伙的身上。
谁让督查院刚出来就拿一起命案烧了朝廷的火。
一名货郎被万年县县令罩着的黑帮打死,货郎兄弟一个人单挑了整个黑帮,最后自缚双臂道县衙自首,被县令判了个死刑,只等秋后处决。
但督查院一来就推翻了判罚,本着情有可原的原则把死刑变成了无期,又对刑部下了建议书,建议彻查万年县县令。
如今的刑部同样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侦查部门,比起之前小打小闹的那些百姓案件,他们现在甚至还具备了侦查走私,剿灭黑帮等等权利和义务,并且为了对抗这些宵小,还具有自己的武装力量,配备一定淘汰下来的新式武器。
从前的武侯和不良人摇身一变,成了刑部的警官,面对曾经的县令上司都敢直接告诫:“别犯事,一旦被我查出来,就等着被督查院剥皮抽筋吧!”
万年县令就这样倒了大霉!
刑部勘察出了他多年来勾结黑帮,当做黑帮保护伞的事实,并取得了无数证据,提请督查院审判。
督查院复查之下,铁证如山,依照唐律,夺取职权,判处无期徒刑,罚没家产,登时就把一个前途敞亮的官员变成了阶下囚,而且根本无法辩驳。
这一下直接点燃了朝廷和督查院的对抗气氛,立马就把朝廷官员的目光从李治身上转移到了督查院身上。
李治就凭借这么一次斗转星移,让自己从朝臣如同你蚊子一样嗡嗡叫的世界中脱离了出来,还有闲心陪着儿子李贤玩闹了。
但是,聪明的朝臣也从中看出了一点问题。
从前一人犯事全家遭殃,但督查院的判决中却根本没有针对于家属的内容,哪怕唐律中也有犯罪官员家属牵连的内容,但督查院都没有实施,在这个案件中,除了万年县令大儿子因为也参与其中,故而被立案调查,同样被判刑之外,其他人,包括涉案不深和压根不知道这些事情的妻子和小女儿都没有屁事。
只是妻子在之后被判罚了一些钱财,并通过《大唐皇家仙报》向受害百姓和家属道歉之外,别的事情就没有了。
天下总是不缺聪明人。
很多人顿时灵光一闪,发现李治要在立法方面动手脚了。
果不其然,当长安的督查院和刑部逐步走上正轨之后,一道圣旨又从皇宫中发了出来。
比起督查院和刑部的改制,这道圣旨带来的震撼却完全是飓风一样的效果。
随着《大唐皇家仙报》的宣传,一下子就把整个大唐从长安到四面八方的官员和百姓都吹了个东倒西歪。
任何一个听到的人都只能痴痴呆呆地看着同样痴痴呆呆的读报人,却是无法相信自己听到和看到的一切!
第875章 无知的太学生
民意院!
大唐要成立民意院!
圣旨中讲到,自古以来,立法诸事,皆是朝廷自己定,谁来执掌朝廷,谁就制定什么样的律法,然而,纵观千古,律法条款多变,却未有一条不变,那就是律法维护的都是统治阶级,而并非真正需要律法去保护的百姓。
索性,大唐的律法便由百姓来制定,使之成为放眼四海皆准的百姓的律法,而非大唐李氏的律法,更非勋贵豪商的律法!
在圣旨下达的那一日开始,各地以县为单位,每个县筛选两个在当地有名望的人,只能是寻常百姓,世家、豪商、工匠等等皆不在列,且年纪必须在二十至六十岁之间,视为民意代表,于明年正月送入长安,依照名意,共同制定全新的大唐律法。
在此之前,各地需由此二人走访民间,询问百姓修改意见,然后详细研究现存大唐律法,并将意见整理成册,然后在民意院中拿出来共同参考。
最后,律法的制定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用不记名投票制,当场验票、开票,一条一条地过,一条一条地理,直到绝大多数人认可为止。
除了百姓中民意代表外,还有另外的民意代表从道一级筛选,分别是门阀世家十人、豪商十人、不入官职的勋贵十人,最后则是皇室同样也出不入官职的代表十人。
以此组成将近一千人的民意院,代表天下万民制定大唐律法。
并在圣旨的最后规定,一旦律法制定完毕,则皇帝也必须遵守!
轰地一声!
平地起风雷!
整个大唐都炸锅了!
由于早已经通过气,且皇室对于君主立宪制相对比较支持,主要还是考虑到沈晨所给的以此保皇室千年不变的理由,故而相对来说比较平稳。
但是,对于士农工商、勋贵世家各阶层,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如此做法简直就是千古以来闻所未闻之事!
朝廷竟然在夺走了朝廷的审判权之后,还把朝廷的立法权夺走了!
最恐怖的是,李治竟然说律法一旦制定,竟然连他也要遵守,那不就是代表着今后的皇帝还要听老百姓的指挥了吗?简直就是开天辟地之举,也是惊天动地之举!
长安首先炸锅。
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的太学生们首先表示不服,为什么其中没有他们,难道他们的意见无关紧要吗?
对此,李治没有说话,但沈晨却勃然大怒,“你们连书都还没通透,要知识没知识,要见识没见识,要经验没经验,张着嘴巴胡说八道,你们的意见有个屁用!”
一句话,直接就把自古以来太学生为民请命的事情下了个定义——胡闹!
若是他人,定然要受到太学生围堵驳斥,不把武大郎弄成头上有绿帽的家伙都不行。
但是,偏偏说这句话的是开了学院,当今学术上唯一的真仙——沈晨,太学生们顿时就孽了,尽管如此,沈晨还是首次遭受到了民间的非议,让沈晨身处漩涡之中。
“如何会得非议?”李治冷笑道:“除了想要获得更多话语权的某些人之外,还能是谁?”
屏风背后,百骑统领周小贤隐身退下,他太知道沈晨和李治共同发话的意思了。
紧接着便是一轮暗中的调查和清洗,很快,一波诱导太学生胡闹,想要在立法院夺得更是话语权的家伙就被悄悄地拔除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反正只有太学生发现,他们的支持者却是悄然不见了。
没有了根基,大树一吹就倒了,太学生们的呼喊一次比一次小,当他们发现就连太学门口卖烙饼的老头都嫌弃他们的眼光和见识后,他们只好乖乖地回去上课,哪怕不忿也只能憋着!
他们询问先生,为何世间人如此看待他们,先生们呵呵一笑,道:“因为你们就是如此。”
他们很不爽,可当先生给他们出了一个题目之后,他们就发懵了。
先生问:“一个清官,品性道德无双,与古之圣贤没有区别,但施政之策却简单粗暴,害得民不聊生,百姓困顿不堪。一个贪官,个人品行恶劣,却能周旋于勋贵豪商、世家门阀之间,让百姓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民生日渐丰富。问,你们选择何人当你们的上官。”
太学生们顿时陷入了两难,各说纷纭,选择谁的都有支持者。
先生哈哈大笑,“此乃便是尔等不可参政议政的原因!”
太学生们还是不服,为此甚至罢课不学,先生们倒是干脆,索性直接放假,你们爱咋滴就咋滴,带着家小回老家玩一圈再说。
小老百姓们知道之后,一个个拍手叫好,对着太学骂骂咧咧,一番嘲弄。
这让太学生们很受伤,他们明明是在为民请命,为何先生们要把他们当蠢货,百姓们要冲他们吐口水!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实在看不惯他们高高在上的姿态了,对着一个太学生就骂:“我要你们代表了吗?地里种几粒粮食都不知道的人,能提出什么样的律法?还不如老农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