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仙师-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实在看不惯他们高高在上的姿态了,对着一个太学生就骂:“我要你们代表了吗?地里种几粒粮食都不知道的人,能提出什么样的律法?还不如老农告诉你们一条,地里的粮食不能只从老儿头顶上薅,你们名下的地里也得薅!”
  话音甫歇,周围顿时一阵叫好之声。
  太学生们勃然大怒,他们不明白,他们明明比老农懂得多,为何就不能少交一些粮食。
  就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李治的圣旨,沈晨的信一起来到太学门口,两人的话都不同,但核心内容就一个,“想不明白你们会什么要交税,你们就不用出门了!”
  旋即,千牛卫封锁太学,每日送入吃食,不再给太学生到街面上祸祸老百姓。
  老百姓耳根子清净了,继续陷入探讨律法的氛围之中。
  而刚才所说的那一条在明年开始的律法商讨里,成了第二条被通过的律法,除了极少数的人以外,就连很多希望家里出个士子而避税的豪商都大部分人举手赞同。
  相比较太学生们的无知,在其他各个行业里,民意院的成立引起的风暴更加剧烈!


第876章 民意院
  其中,闹得最凶的不是勋贵豪商,他们基本上都可以说是被皇室豢养的东西,只要皇室不给他们,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一旦皇室和朝廷收归权利,他们就成了普通百姓,甚至还不如。
  但世家门阀不一样,门阀世家存在的时间太长了,在秦朝之前就有了这些人,上千年的传承让他们有了一套只属于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做事方式。
  从前,他们能和朝廷对抗,是因为律法里面的东西鲜少有能够克制住他们的东西,但是,这一次他们统统嗅到了来自所有人的恶意。
  这一次可比不得当初沈晨要他们把钱财从土地上拿出来投到工商业上的事情,那不论怎么说,他们的利益只是做了转换,最后落到好处的还是他们自己。
  但这一次,却是要通过律法将他们牢牢锁死,就连皇帝都要受到律法约束,那么他们呢?
  他们书礼传家千年,为华夏文明做了诸多贡献,为毛不能杀人之后得到宽恕,还要按照田亩数量来交税,朝廷这是根本不把脸面给他们!
  对于门阀世家来说,脸面可比别的东西重要多了!
  你不让我站在百姓头上的权利,就是不给我脸,我明明有了那么多的贡献,为什么还要遵守律法?这就是不给我脸面!
  所以,天下门阀世家又开始了一轮全新的对抗,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对抗民意院的成立。
  你们要我们出代表,哼,我们就不出!
  可惜,沈晨和李治也不是被吓大的,直接说了,“那就不要出!”
  李治当天就下了圣旨,取消了每个道出门阀世家代表十人的决定。
  谁能想得到李治居然这么钢!
  一下子他们又乱了,连忙找人说情帮忙,就连罗巧儿都收到了好多罗氏族人的来信,把她弄得不胜其烦,在一次洗沈念心尿布的时候,居然还有人说罗氏准备到学院请沈晨说情,罗巧儿顿时暴走,写了一封严词狠厉的信送了回去,明确告诉罗氏族人,又不是不能发财,又不是不能好好过日子,偏偏要不遵守律法的特权干什么?
  如果罗氏族人不能遵守大唐的律法,想着肆无忌惮的生活,那么罗巧儿羞于这样的娘家,她宁愿再也不跟罗家往来!
  这下子罗氏是真正地被吓到了,现在的罗家可不是当初那个二流家族。
  现在的罗家背靠罗巧儿和罗甑生,最终背靠着沈晨,没少得到诸多便利。
  钱财赚得盆满钵满,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隐隐有成为大唐第八大世家的趋势,若是失去了罗巧儿,那么对于罗氏来说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效果。
  一时之间,罗氏再不敢伸头找骂,战战兢兢地缩在罗氏老家不敢动弹。
  然而,罗氏的退缩却并没有给其他的门阀世家足够的杀鸡儆猴,随着事情越演越烈,更多的小家族,甚至是县乡一级的微小型家族都开始活动了起来。
  似乎挡不住他们的攻势,李治下令,照样给他们的名额,但这一次只给五个,全天下加起来不超过八十人!
  如此聊胜于无的成绩根本填不饱门阀世家的胃口,但沈晨同时也发话了,如果门阀世家嫌弃名额不够,难么,就再少几个,免得把民意院弄得乌烟瘴气。
  沈晨的发话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世人都知道了,沈晨的意思从来就不是按照势力多少分配名额,而是按照天下成分的多少划分名额。
  八十个人的比例在将近千人的百分之八,刚好,据去年大唐朝廷的统计,真正的门阀世家的比例也是这么多,但是他们却掌握了天下百分之三十还多的财富和资源。
  门阀世家们知道,这已经是最后的成果了,如果再往深入,那么,对付他们的就不是指令,而是屠刀。
  门阀世家们自然很受伤,但是,对于工匠、农民、普通小贩和小商人来说,却是无可比拟的福音。
  他们终于有了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终于可以告诉皇帝,小贩的收入本来就低,还要十抽一实在太贵,农人进城还要交人口税,卖给朝廷粮食相当于少了几个钱,门店的租金理应是房东去交税,结果还要算到他们头上,这些都是不公平的。
  他们只希望民意院能够将他们的意见放到其中进行考虑,并听听其他代表的意见,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这种事情合理,他们也无法可说。
  曾经在渭河上驾驶着狗拉雪橇勇夺三届冠军的龚老丈早几年就去世了,沈晨还专门送去了挽联和对家人的慰问。
  现在执掌龚家物流的是他的儿子龚大郎,随着业务能力的提升,以及蒸汽卡车在物流中的运用,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已经是目前大唐最大的物流企业。
  他也被选为了民意代表,代表的是长安城三个豪商的名额,他要为物流行会向民意院提出过路费的事情。
  现在的大唐由于前些年世家豪商插手道路修建的事情,道路虽然修得挺快,但密密麻麻的收费站弄得他头疼。
  他倒是不觉得要降价,毕竟,现在的费用根本就不算行人的钱,而是按照车辆征收,他也明白修路的成本很高,所以并不打算为难其他的商人。
  但他想要说的是,能不能不要一截一截的收,而是只在入口征收一次,到了出口又征收一次,其中通过别的收费站的时候,盖个章就好,如此一来将可以大大增加运载的速度,不至于每走十里就要拦路检查一次,明明是蒸汽卡车,结果折算下来,除了拉得比马车多一点,速度上就没有多大变化,只希望全新的律法能有所规定。
  当整个大唐陷入全民大讨论的氛围之后,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和合理不合理的论调就开始出现了。
  幸运的是,在此之前将会由地方上的代表做出收集和整理,然后适当地去芜存菁,不至于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也拿到民意院里提出。
  随着时间的流逝,督查院逐步走上正轨,而民意院也在代表们陆续进入长安后,准备开始第一次大唐全民代表大会,制定第一条律法——民意院自己的法律权限!


第877章 武媚娘的谋划
  在督查院的事情上,一开始在沈晨面前野心勃勃的武媚娘并没有出手。
  听狄仁杰的消息说,武媚娘其实也出手了,只不过被李治拦住了,认为外戚进入保法系统并不合适,相反还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至少在目前来说,大唐的环境还没有对外戚保持足够的宽容,总认为外戚干政是朝廷威严扫地的事情。
  自古以来华夏就不缺少弄权的外戚,与武媚娘所在的武氏相提并论的就是长孙氏。
  长孙无忌想要通过李治掌控朝政的野心人人皆知,李治同样知道,所以自从他登基之后就对长孙无忌采取了非常大的压制,在历史上,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被李治借力打力杀掉了李恪,然后被李治有意无意的再次借力打力,用民间的声音逼死了长孙无忌。
  这一世由于长孙无忌和沈晨的关系,李治没敢动手,同样的,沈晨也在适当地提醒着长孙无忌不要做得太过分,所以,李恪活得好好的,只是闷头搞自己的大坝和一些发明,民间自然没有他逼死李恪的说法,因此,长孙无忌同样活得好好的。
  但是,尽管如此,长孙无忌照样成为了朝廷里的边缘人,任由李治和他现在信任的高士廉等人商讨朝政而发布不出一点声音。
  沈晨有时候都觉得奇怪,明明都被排挤成这样了,长孙无忌居然还能死皮赖脸地霸占着位置不走人,平常时候虽然得不到李治的召见,但半个月一次的朝会却是从来没有缺席过,有一次重感冒到了路都走不动,还要让人抬着卧榻去,直到太极宫门口才强行撑着身体往里走。
  李治也有心整他,故意当做没看见,他愣是支撑了三个多小时,刚出来就直接被抬进了新成立的医院,由红彤绿萼一起出手,用沈晨购买的后世药物打了吊针,直至三天之后才醒过来。
  没人知道他为什么非要这样做,但沈晨曾经悄咪咪地问过他,他的回答是:“占着茅坑固然不好,但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能拉出东西来,与其想拉的时候到处找茅坑,不如索性占着,想拉的时候就能拉了。”
  对此,沈晨只能报以一声苦笑。
  武媚娘很庆幸她的前面有个长孙无忌挡着李治的实现,让李治把所有注意力放到长孙无忌的身上,她现在缺的是人手,可惜,武氏人丁稀少,唯一一个她能看得上的人年纪还小,还要等几年才能帮得上忙。
  她只能和姐姐武顺暗中商议,想办法把李治的注意力放到她们三个女人身上——包括武顺的女儿,降低李治对武氏的防范,暗地里,武媚娘则和支持她的勋贵以及掖庭宦官,逐渐培养自己的势力,到得羽翼丰满时再一鼓作气。
  但是,变化来的太快,李治一旦下了决心,动作之快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包括武媚娘自己。
  她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勇气,才让李治下定决心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把督查院弄得风生水起,经过几件大案要案的铺垫,督查院彻底竖立了自己和朝廷相抗衡的格局,也奠定了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在百姓心目中,这就是个为百姓伸冤,打击豪强恶官的殿堂,里面的人每一个都是青天大老爷。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对,皇室有自己的供奉,皇室有自己的产业,皇室还有自己的经济来源。
  几乎每一个皇室进入督查院的目的都是闲得无聊,并且为了保住皇室在百姓中的地位而做事情,就督查院那点俸禄,还不够他们去红船里喝一晚上酒的,他们完全是出于内心的想法而去做事。
  犯了事的官员想要贿赂他们几乎不可能,就那点钱财,还不如皇室给他们的月钱。
  现在的皇室近水楼台先得月,学院里那么多的发明,李治还是学院的学生,多少发明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专利授权,说是财大气粗也不为过,谁会有心情为了那点贪污的钱财就堵上皇室的根基?
  愿意才有鬼了!
  所以,督查院完全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成长,要不是碍于皇室成员大多没有经历过具体的事情,在一些细节上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好好打磨,他们早就着手布置各道各州的督查院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