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仙师-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龚大郎笑道:“乡野传闻,若敢违抗陛下和仙师,怕是回不去了,老丈就不怕?”
  老农嗤之以鼻地道:“胡说八道,一群无知小儿,自古以来便是天下人听皇帝的,如今皇帝想听听天下人的想法,好为大唐百姓某点福利,如何就变成坏事了?再说了,老朽就这一身皮肉,剐给两位圣人又能如何?若非仙师的土豆红薯,陛下的励精图治,老农全家哪能有现在的生活,当真是闲得没事干,找揍!”
  龚大郎哈哈大笑,“对极对极,若是陛下和仙师听不见我等说话,还何须多此一举?”
  两人似乎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就是说着沈晨下凡来后自己家中的变化,听闻龚大郎就是当年载沈晨过河而得到沈晨怜悯的龚老丈儿子,老农当即如同见到明星一样,无限地崇拜起来,纷纷赞叹他的运气太好,遇到了沈晨,就跟遇到了财神爷似的,龚家的快递物流天下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龚大郎谦虚地报以几句玩笑,都说是托了沈晨的福,一时间更是其乐融融。
  周围和四下里都是在说相似的事情的人,大家天南地北而来,尽管乡音很重,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大家伙也都能聊到一块,一时间会场上嗡嗡乱乱,倒是热闹非凡。
  就在这时,忽然,一个声音从四面的广播里传来,“全场肃静!”
  顿时,全场就如同关了的水龙头似的,一下子安静下来,就连正在兴头上的龚大郎和老农也连忙收起嘴巴,正襟危坐,眼睛动也不动地盯住主席台。
  在一阵慷慨激昂的《运动运进行曲》中,主席台上的官员们开始就座。从最后的土行座位,依次向前方就座。
  尽管出来的这些人他们一个都不认识,有些看上去就是典型的记录人员,但是,激昂的音乐给了他们激昂的情绪,只觉得热血沸腾,没来由地就跟随着乐曲中的声调拍起手来。
  啪、啪、啪、啪……
  一开始是他们两人,旋即周围的人,再之后就是所有人。
  混乱不一掌声渐渐混合成整齐划一的鼓掌声,如同阅兵式时士兵们铿锵的脚步,让人每一个细胞都在震颤。
  就在这掌声中,李治和沈晨一起从大门里走了进来,一面含笑着和代表们打招呼,一面向自己的位置就座。


第880章 大会开始(二)
  整齐划一的掌声在他们出现的那一刻,顿时变作山崩海啸一般的呼声和掌声,说是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也不为过。
  “皇上!皇上!皇上!”
  “仙师!仙师!仙师!”
  伴随而来是声嘶力竭的呐喊,代表们甚至忘记了自己是一名代表,如同见到李治和沈晨的阅兵式上的老百姓一样,发出了自己疯狂的呐喊,若非来之前进行过一次彩排,严重警告代表们绝对不允许跪拜,怕是会有人忍受不住内心的激动而跪下去。
  龚大郎的巴掌都拍红了,比起第一次见到沈晨的时候还要激动,那个时候的他不过是小小的苦力,现在的他却是大唐最大物流企业的掌控者,身价翻了十数万倍不止。
  犹记得第一年在沈晨手底下干活,得到福利时,周围乡邻们对自己家的羡慕,甚至因为闹得太过,连武侯和不良人都招来了,但是,龚大郎始终记得是谁让他变得富贵,是谁给了他变得富贵的条件的恩人。
  老农更不说了,满脸通红,会场里就数他的声音最大,脖子都快扯成得拉开了,白色飘飘的胡子被气息不断地吹拂,吹得上下飞舞。
  感受着山呼海啸,坐在代表席位第一排正中间的武媚娘魂儿都快飞走了,死死盯住沈晨身旁,李治所在的位置,满脸都是疯狂,又一次,她又一次感受了万人之上的荣耀,巴之不得下一次就是她坐在那上面。
  她捏紧了拳头,暗暗发誓,“大会四年才会举行一次,我可等不了那么长时间,必须这一次就把皇位顺序定下来!”
  混乱没有进行多长时间,毕竟,大会有大会自己的流程,在广播里第四次指示下,呐喊声和掌声终于停了下来。
  坐在李治身旁的高士廉作为大会主持人,拿着手中的稿件,道:“我宣布大唐第一次全民代表大会正式开始!”
  又是一阵剧烈的掌声,高士廉继续道:“大会第一项,升国旗、凑国歌!”
  代表们压根儿就没有坐下去,李治和沈晨也一样,自从进来之后就是一直站着,到得这时,全民一个站立唱国歌,可谓庄重至极,所有人都在同一个歌声中找了融入的感觉,再也不觉得自己和帝国的建设者们有多大的差距了。
  仪式结束,李治和沈晨先行,一起向代表们弯腰施礼,代表们激动的回礼。
  就连在场的官员们都没想到,按理来说,应该是他们先施礼,李治和沈晨才会施礼,如同上朝时一样,李治和沈晨甚至只需要坐在座位上抬抬手就行了。
  没想到两人竟然先施礼,这可是大大地出人意料。
  别小看这一点前后顺序,上朝那样是皇帝至高无上,而此时这般却是皇帝在向代表们问候,如同拜访先贤一样,一个小小地举动顿时就让这次大会定性,把最后一小撮还觉得大会是李治在随便应付沈晨的人的想法给打落了凡尘。
  若只是随便糊弄,何须做到如此程度!
  为了此次大会,一向对这种事情不感冒的沈晨甚至逼着自己动用系统,找了后世的一套流程和相关的东西来,一点点琢磨,一点点修改程度大唐适合的东西。
  一些东西可以去掉,不适合,但一些东西确实必须要保留的。
  包括高士廉做朝臣报告、苏定方做军方报告、银行、督查院等最高一级的部门做自己的报告,最后则是李治做最高报告,通过直接明了的方式,想这些代表们传达大唐这些年来的发展成果。
  由于这是大唐首例,也是华夏文明的统治阶级第一次向所有百姓做报告,更是第一次把全国的信息汇总后对外进行公布,其中还要求适当的忆往昔和明现今,所以,每一个报告的时间用时都比较长。
  单单高士廉在铁道建设方面的报告就用了半个小时,苏定方报告对外作战的战损、缴获等同样也进行了半个小时,还不包括他们自己部门的发展成果,所以,等李治最后高屋建瓴地把大唐从诞生到统一天下,到李二励精图治,到沈晨下凡,到如今的蒸汽社会和未来的发展目标讲完之后,已经到了中午吃饭时间。
  这还是沈晨看过他们的报告内容,把一大堆有了没的辞藻统统删掉的结果,若是按照他们一开始写的那些,估计一个人就是一个上午,到时候什么都不用做了,只要听着他们喋喋不休地念那些词汇就行了。
  官员们是第一批感觉到这种方式便利的人,抛开了往常那么些看似重要,实则全无意义的辞藻之后,他们发现工作起来越加的顺利和方便了。
  而走出会场,去往旁边食堂就餐的代表们却统统一副见了鬼的样子,若是没有这一次大会,他们根本想不到大唐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大的程度。
  尽管他们亲身经历中也发觉了大唐在变化,但这种感受又如何能有一堆堆数字来得直观。
  他们兴奋地相互询问着自己有没有听错,相互打听着是否是真实的,相互之间感叹着自己就是个乡巴佬,原来大唐已经变得如此牛叉!
  原本他们以为,小学建设是个善政,尽管会费点钱,但不过是一日三餐而已,费不到哪里,但高士廉却告诉他们,整个大唐税收中三层都花在了小学建设上,除了一日三餐以外,免费的教科书,宽敞明亮的教室,老师的薪酬,学生的校服,学校的日用品等等,单单这些就用掉了大唐全年税收的三层,而在所有人看来用钱最多的军方,竟然仅仅只有不到两层!
  一时之间,代表们百感交集,若非沈晨早就考虑到代表们的思维误区,在自己的报告中详细畅述了这些钱的花销以及必要性,早就有代表想要质问高士廉,为毛小学建设就有那么多了。
  不过,尽管如此,还是给代表们当头棒喝,让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统治者的忧愁和决心。
  换做他们,根本不会如此,但也幸好不是他们,大唐的百姓才能学会读书写字!
  “大唐威武!”


第881章 大会开始(四)
  下午没有特定的会议,而是各个地区的代表互通有无,看看哪些提案是重复的,或者可以在什么条款上面达成一致,明天早上才会把所有提案提交提案统计部门,再进行一番刷选和研究,看看哪些提案是没必要提出的,如果对刷下来的结果有异议,还可以直接向李治和沈晨提出异议,由两人最终裁决。
  在得知小学建设耗费过重之后,当场就有代表表示应当进行一定量缩减,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铁道和桥梁、水渠等基础建设上去,但审计部门却进行了下压,有些代表不服,便直接提交到了李治和沈晨的手里。
  正巧,两人下午的工作便是到各个地区的代表团里转转,在提案正式进行投票之前,听听代表们的意思,并就一些问题进行解答,若是遇到一些没必要提出的提案,则进行说服工作。
  毕竟,很多政策的实施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私底下还牵扯到许许多多的不能告知外人的东西,比如百骑的投入。
  人人都知道大唐有个神秘部门,专门做探查、暗中调研等等工作,甚至还包括密探组织,但在朝政支出里却根本没有相关的条款,而是被隐蔽地从其他地方做了资金抽调,虽然资金抽调的地方已然做到了外人根本无法调查的地步,但若是真有人提出了相关异议,还是需要做简单的解释和回答的。
  当沈晨和李治拿到小学建设缩减支出的提案之后,两人顿时就笑了,李治道:“这是所有资金中唯一没有做任何手脚的部门,结果,正如老师所说,偏偏就是有人觉得这部门有问题。”
  沈晨笑笑,道:“很正常,毕竟,如此大的资金量,是个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咱们的代表看起来一个个老实巴交的,其实都是从底层磨练出来的人精,谁猜不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李治感叹道:“是啊,若非此次大会,我也想不到,跟他们交流,竟然要用如此大的功夫,有些人对付起来,可比对付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还要艰难,问题之刁钻,切中之要害,竟然如此发人深省,古人言,大野有鲜亮,古人诚不欺我也!”
  沈晨道:“所以,咱们才有搞代表大会的必要,哪怕不为皇室削藩制之事,仅仅只是针对自我反省也是要做的。”
  李治深以为然,“直至今日,我才明白父皇所说的民可载舟亦能覆舟的真正含义,若非当真听取了代表们的话语,我实在不知道,一些在我看来的善政对于他们来说竟然比之苛政还要猛烈!”
  沈晨问道:“什么方面?”
  李治道:“还是百姓的肚皮子上。原本,我以为我已经足够重视农业,自登基以来,每年都会让户部编修农业治考,让官吏们组织百姓学习如何种植庄稼,但其实,户部那些大儒们潜心编制出来的东西,哪里有田间地头种了一辈子粮食的老农来得深切?他们要的哪里是别人告诉他们如何种庄稼,而是需要技术上的提升,让他们更加方便的种庄稼,便如老师传下来的播种机和收割机,那才是他们的实惠。想想这些年为此耗费颇多,我这心里就不是个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