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仙师-第4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则是对于官场上的改造,一次次的会议精神往下发,一次次的报告往上写,把那些脑子不灵活,或者太灵活,叫嚣得最厉害的人的脑子掰正过来,若是不掰正,那么好,只能把你清除出这个队伍,让你明白,朝廷的官员只要为老百姓做了事,那么就必须得到后辈官员的尊重,而不是贬低,更不是清算。
这三板斧打下来,顿时让整个大唐的风气为之一清,更是扫除了沈晨巡游世界的最后一道障碍,扭转了百姓们对沈晨离开的想法,让百姓们知道,沈晨的离开是舍小家为大家,为了整个华夏民族去寻找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抛弃百姓,更不是抛弃华夏。
与此同时,李治的权威也在飞速往上升,在清除一些想要清算老功臣的过程中,他又清除了一些对他不是一条心,或者说不够敬畏的官员,让他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即便是当初的李世民都无法与他相提并论。
沈晨犹记得李二还在的时候,总是会为了如何平衡各个势力而感到苦恼,但在李治身上,他的苦恼却是为如何平衡自己手下人的势力发愁,这是两个概念,而不是统一而说的平衡,这种平衡的产生代表着朝廷内部已经只有一个声音的存在,更是代表着李治真正地登上了皇位宝座,而不是李二那种还有门阀世家掣肘的情况。
在整个大唐的体系里,李治完全做到了说一不二,让他的声音在大唐每一个百姓的耳中响彻,这是李二当初寻找沈晨时最初的目的,经过李二的不断建设,再经过李治大刀阔斧的改革,李治成功做到了李二都没办法做到的程度,也让整个大唐真正实现了朝廷、军方、门阀世家、社会等等方面的完全统一。
至于说当初让李二心烦意乱,甚至招惹下巨大麻烦,让李二不得不跑到秦岭里打猎以消弭情绪的门阀世家,则几乎完全退出了朝廷的舞台,现在的朝廷就是朝廷,是所有人和所有势力的朝廷,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独立于门阀世家之外,被门阀世家当做看门狗的势力之一。
“李治终于做到了大唐帝王心心念念想要做到的事情。”
沈晨不得不感叹,李治的手段实在太过高深,他短短十多年的所作所为已经成功实现了原先历史上大唐二十多代皇帝都没能完完全全解决的事情。
并且把一个在华夏大地上根深蒂固了上千年的势力从朝廷内部彻底拔除,说是扭转了华夏历史都不为过。
如此功绩,说是功盖三皇五帝还不行,从开国立命上来说超越李二也还差点,但要说涤荡乾坤,使华夏大地的寒门百姓多了一条真正的晋升通道来讲的话,他却是千古第一人,从现在开始,大唐的官员将有很大一部分,甚至百分之九十都来自老百姓,而不是门阀世家,或是豪商勋贵,从真正意义上让朝廷的官员成为了百姓们自己的官员,而不是门阀世家的打手。
原先历史上,要等到武媚娘一张勋贵豪商和掖庭宦官上位之后,门阀世家才会受到第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被打断了脊梁骨的他们甚至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组织,从而在之后的牛李党争中彻底被以寒门出身的官员们打压干净,又被“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最后在唐末乱世中被庶民出身的各个军阀势力彻底毁灭,短短六十来年后,宋太祖赵匡胤的朝堂上就再也没有他们说话的尺寸之地了。
可惜,唐末的浩劫里伴随了太多的外族入侵和文化毁灭,又因为宋太祖本身对武将的防范,以及他本身没有秦皇汉武和唐朝五六代帝王开疆扩土的精神,做出了“我大宋疆域到此为止”的事情,因此,他的宋朝也成为了先天性缺陷的朝代之一,让华夏大地饱受欺凌,成为华夏历史上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疤。
有时候沈晨甚至会想,若是门阀世家还在,有他们的支持,以及他们对自家文化的保存程度,宋朝会不会还是那个宋朝,腰杆子能不能更加硬朗一些?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门阀世家还是在经历了上千年的辉煌之后,成为了绝唱。
而且,依照他们在晋末到隋朝时候干出来的事情来说,也不见得他们能把华夏民族重新带上正轨。毕竟,历史已经验证过他们的愚蠢,若非他们的频繁内斗和不同心协力,历史又如何会出现五百年的巨大混乱时期。
因此,对于他们的灭亡,沈晨是报以肯定态度的。
当无数个门阀世家找上门来,希望让沈晨带上他们,一同巡游世界,想要搭上沈晨的顺风车,前往世界中寻找重新站立起来的根脚的时候,沈晨选择了拒绝。
“你们已经获取了太多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再想着去获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你们的贪心难道重来没有告诉过你们,你们已经吃不下了吗?”
第892章 出发
沈晨的勃然大怒终于让这场风暴得到了最后的定音,在没有得到任何支持之下,门阀世家们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也终于明白了时代更迭的浪潮正在向他们打来,他们彻彻底底的明悟了,虽然心态上终究不能跨过那道坎,很多老人甚至在夜里偷偷悲戚,但历史的车轮总归不可能因为他们而停下,终究还是走向了那遥远的边际。
历史的浪潮总是这样,一点也不近人情,在翻滚涌动的同时,将无数的浪花掀翻在滚滚长河之中,由不得任何一朵浪花感到委屈。
在正式离开之前,沈晨认真地检查了目前大唐的各项事业,首当其冲的就是无线电,经过无数次失败和研究,整体项目规划终于要开始了,新成立的通信部挂靠在尚书省下面,由高士廉牵头,组成第一届领导班子,先把长安到各个道的首府的基站安装起来,呈递进式的方式覆盖住沿途的地区。
而后就是以道的首府为中心,各个道对下面的县衙进行覆盖,在之后便是县到村的覆盖,在没有能力提升无线电的传输范围时,这是最笨也是最耗费的一项工程,仅仅一辆卡车大小的铁皮壳子,其造价就超过了一百辆蒸汽卡车的造价,高士廉等人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检查每一处钱财的投资,唯恐被督查院盯上,又害怕在五年后的民意代表大会中受到指责。
尽管这些都是遥遥无期的事情,但通讯部的家伙们已经写好了这种报告,用以应对督查院和民意院的指责刁难。
如此看来,督查院和民意院的成立已然在大唐的朝廷里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已经具备了一开始设定的监察百官的目标,剩下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做下去。
其次就是各种基建工程,包括三酸两碱、煤铁矿藏等等在内,都被沈晨认真地检查了一遍。其中,三酸两碱作为一切化学研究和发展的基础,被沈晨提在了最重要的日程当中,当当在新开办的三酸两碱工厂内,沈晨就停留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仿照后世的工厂流程被严格地执行下来,沈晨说了,除非哪一天他们工厂里的人自己找死,这一套流程就必须严格地执行下去。
在后世,但凡和化工产业沾边的事情都是一千万个小心的事情,就连后世那种安全工作已经用数控严格执行的时代都会出现化工厂爆炸等等,在大唐这个一切还依靠人工的时代,要做到万无一失就跟天翻夜谈没有任何区别,但哪怕只要有一次失误,也绝对是毁天灭地的效果,沈晨是绝对不能答应的。
为此,沈晨还建议把武侯做一次详细的划分,除了传统的缉捕盗贼的不良人和寻常治安保护的武侯之外,再设立消防和特种任务的武侯,如此才能更好对不同的社会事务进行专业的救治。
李治从善如流,答应了沈晨计划,等沈晨一切准备完毕的时候,新的武侯改革方案已经被正式开始施行,与此同时,长安到安西都护府的铁道也全面竣工,并进行了数次试车,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只等沈晨作为第一批顾客进行最后的验证。
………………
这一日,学院的山脚下人山人海,数千千牛卫的将士做了进行的安排,保证沈晨的顺利出行,也保证前来送行的百姓不会出现踩踏事件。
由于学院山脚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县城,又因为学院的特殊地位,所以,学院的这个站点被设计成了仅比长安城的总站稍微小一点的大站,大小虽然还不到长安城的一半,但内里的各项标准却是按照长安城总站的要求来的,不论是安全还是消防方面,都做到了运载万人的准备。
看着山脚下密集的人群,站在山顶的沈晨有些担心自己的出现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临行前不对不把一些时间花在安排和部署之上,使得最后想要告别的罗巧儿和沈念心都闷闷不乐。
但没办法,两人也知道沈晨对百姓的看重,只能强颜欢笑,用微笑送别沈晨。
基本上今日能来的人都来了,早在三天前,学院里就没有接待外宾的位置了,最后没办法,只好把教室收拾出来,让一些外宾直接睡在教室里。
而在今天,更多的人只能在山脚下,远远地朝着学院遥望过去,但愿能从无数只蚂蚁大小的人堆里见上沈晨一面。
李恪再过不久就要直接去往海外封王,今天来是真正意义上的见沈晨最后一面,毕竟,按照两人的身份,基本上这一生再也没有相见的可能了。
“老师巡游世界时还请安全为上,放眼整个世界虽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度能与大唐相提并论,甚至连威胁都不可能存在,但是,海上的风暴,沙漠里的沙尘暴,原始森林里的植被都是威胁,一些危险的地方就不要再去了,大唐可以失去任何一个人,却万万不能失去老师。”
李恪的话让李治很不舒服,但到了今天却也只能强颜欢笑,对沈晨说了一番类似的话,毕竟,之前要做的事情早就做完了,今天仅仅只是来送行的。
他只能指着天上的飞艇安慰沈晨,“老师莫怕,又大唐精锐护送,哪怕再危险也能保护老师回来。”
朝廷里官员能来的基本上都来了,虽然经历过阅兵仪式的打磨,他们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天差地别的变化,但是,看着头顶上从两侧伸出机关火炮的飞艇,还是觉得头皮发麻,同时也有一种巨大的自豪和骄傲感袭来。
陆军部队早已上了列车,并接收了列车的指挥权,最后只等沈晨上车就行了。
最后,沈晨依依惜别了罗巧儿和沈念心,在无数百姓的欢送声中登上了名为开疆号的列车,向着西方隆隆而去。
在学院的悬崖边上,李治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百官不知道他是怎样的心情,但百官都知道,从今以后,大唐真正的主人就只能是李治一个人了。
随着李世民和沈晨的离开,大唐真正开启了属于李治的时代!
第893章 第一波攻势
毛乌素沙漠,在汉朝时这里还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原,但到了唐朝时期,这里就是著名的荒漠地带,一列黑色的蒸汽机车从沙漠中穿过,便如一道黑色的血液,滋润了这一片沙漠。
根据沈晨和李治提出的三北防护林计划,蒸汽机车铁道所到之处必须设立防护林,用以避免铁道被风沙掩埋和破坏,加之李治和武媚娘一同弄出的奖励计划,所在当地县府皆是以升官发财之道去琢磨如何建设树林,尽管其中闹出了不少笑话,诸如把旁边郡县的树林砍伐过来栽种,使得树木还没到地方就死翘翘,但是,整体来说,植被的绿色还是在这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