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仙师-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你还想知道更多的东西?不好意思,你想知道的都是大唐的独门秘籍,严格来说是大唐皇家学院的独门秘籍,学过了就能知道,没学过自然就不能知道,我是不太懂的,毕竟,我没上过学嘛,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大唐有很多人知道啊,你可以去问嘛!
  什么?你问在哪里问?我建议你直接去大唐皇家学院学习,不过那里的招收门槛比较高,需要考三次试,还不是你们现在学的四书五经,而是大唐学院的考试大纲,一种叫做《十万个为什么》的学问,我劝你还是早早地把从前学过的四书五经统统忘记,否则,你根本考不进去?
  什么?你问难不难?这个就不太好意思告诉你了,你只要知道,我一连考了三次都没考上,只好委屈地国子监里学了点当官的技巧,在朝堂上混口饭吃,没办法,学院的招生考试就是那么难,你也不需要用那种眼神看我,真的,就我这种,在大唐真的就是菜。
  ……………………………
  三板斧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当沈晨决定在安西都护府开设大唐皇家学院复习班的时候,汹涌而来的人群差点把安西都护府的衙门都挤成了刨冰,不过还好,这次带来的学生和博士都不少,足够应付,就是苦了安西都护府的士兵们,没日没夜地需要不停地巡逻,以免眼红的百姓翻墙进去,抢了别人的排队位置。
  如此重要的工作自然是交给程处默这个任劳任怨的学院老大哥去处理,沈晨有着更重要的事情——带着他的学生和学院的老师对整个西域的地理环境进行侦查和了解。
  经过和系统所给的后世资料做对比,此时的大唐生态环境和后世相比其实没好多少,毕竟,后世对这一片地方的开发也虽然成果显著,但是由于经济的关系,始终没有成为大破坏的前列,很多草原和草甸子都得以保全。
  现在的大唐的生态环境中,吐鲁番盆地依然是重要的沙漠绿洲地带,生活着很多不是唐人的外族人,由于这些年沈晨提出的民族平等和华夏民族的概念,这里的民族矛盾相对来说比较温和,主要还是唐军装备的不断进步,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呈现出了非人力所能为的作用,再配以相对温和的民族策略,各个民族之间都能够相对融洽的发展。
  可惜,和后世一样,由于肤色和人种、信仰之间的关系,不同民族之间通婚的概率还十分低下,没有那么多的混血宝宝出身,自然也没有那么多的混血帅哥和美女,但是事情需要一步步地来,沈晨不可能强行给某些人进行婚配,按着他们的脑袋成婚,真要这么干了,难说到时候就是全体民族起来反抗沈晨的压迫了。
  他一直觉得自己应该拯救世界,而不是成为阻碍人类发展的巨大隐患,所以,这个念头还没升起就被他死死地按在了泥土里不再考虑。
  相比于人类方面的复杂,动物方面显得简单得多,去除了许许多多的纷繁复杂,只需要依照动物弱肉强食的习性去了解,就能把动物的一切了解个底朝天。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后,调查组发现,此时大唐的物种相对来说还是不少,但是,相比较于关中和别的地区,那就少得可怜了,在汉朝时候记载的老虎一头也没有,而更多的则是以食草动物为主,食草动物的天帝也少得可怜,几乎就是狼群和蛇类,而蛇又吃不了太大的动物,所以,食草动物的威胁还是狼群。
  沈晨想要改变目前的情况,于是,有人傻乎乎地提出弄一些食肉动物过来,逼迫食草动物锐减,让食草动物不能大肆地去吃植被,也变相地帮助沙漠进行治理。
  沈晨很想把提出这个概念的家伙活生生弄死,如此草包的事情居然出自他的门下,实在令他感到愤怒,于此同时,他提出了治标治本的概念,之所以食草动物会多,看似是食肉动物的减少,但其实,真正算起来的话,食草动物也仅仅只是保存了当地环境能够承受的数量,若是不能承受的话,要么是土地沙化,要么就是食草动物自身灭亡。
  依照目前的情况看来,是两者都有,而食肉动物之所以稀少,并非因为食肉动物自身灭绝了,而是因为这里的食草动物不够多,没办法和庞大的狼群争抢食物造成的,想要让更多的食肉动物迁徙过来,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食草动物更多,而要让食草动物更多,则需要让植被更多。
  关键的是,植被更多的要求是水源,偏偏整个西域最缺少的就是水源。
  水源如何做呢?
  在后世,采用的是两种方法和两个阶段,首先是深挖地下水,把地下水抽上来,湿润土地,种上植被,第二种则是植被多了之后,让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和植被本身的蒸发作用,配合特定时期的人工降雨,让生态系统自我愈合。
  人工降雨的模式暂时还没办法出现在大唐的案头上,需要的技术已经超过了直接打几炮的概念,而是涉及到气候学和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种种方面的配合,故而只能暂时作罢。
  但是,深挖地下水则是可以考虑的。
  这个时期的地下水也没有后世那么深,有些地方并没有受到千年地形的影响,所以所在的地方还比较浅薄,虽然不是随便挖几下那就流出水来的那种概念,但是,也不可能需要特别夸张的钻井机械运作。
  对于目前的大唐来说,百米左右的钻头是可以制作出来的,因此,由沈晨前头,学院和朝廷工部的合作再一次展开,目的就是研制出钻井百米的钻头,从而解决西域地区吃水难的问题。
  李治自然举双手赞同,毕竟,不说生态环境这种在他看来玄乎乎的事,单单西域适合居住,能多一点人口,就足够他开心的了。


第896章 欧亚铁路的畅想
  在自然环境改变这一块,沈晨不可能一直留下来进行操作,所以最后还是交给了当地的官员,在巨大的奖励之下,这些官员巴之不得能够一辈子待在西域,毕竟,那种奖励已经到了在内地没办法提供的程度,就江南水网那些地方,还要如何种树,啊,能怎么种?多少官员巴之不得调来西域,种几年树就能发家致富!
  可惜,现在前往西域的调任申请都已经积压了有沈晨那么高,想要调到西域来,没一点本事之外的本事是根本不可能的。
  特别是当沈晨出席了第一次护林奖励大会,把结结实实的奖励发到官员和百姓手中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不仅官员如此,就连百姓也是如此,毕竟,在地里辛苦劳作弄一点食物,难道比种树来得简单?
  在这里,只要能够种树,钱财就会有,养猪场就会有,养牛场就会有,一旦连续夺得三年冠军,一辈子就能做个畜牧业行当里的富家翁,老老实实地吃老本,谁不愿意待着?
  毕竟,对于食物,西域最靠谱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对粮食没有太大概念,只要有肉,他们就能一辈子觉得幸福,而偏偏种树的奖励和肉是相对挂钩的,养猪场养牛场这些东西,在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在现在,种种树就能得到,就问,谁会不愿意?
  关键是这些养殖场竟然还不是随意放养,而是有学院的学生进行指导,用最少的土地和空间以及成本进行最有效的饲养。
  没出笼子的就能把猪养成成人大小的事情谁听说过?一个都没有,偏偏学院的学生就是这么弄出来了!都说羊群要到处去吃草,走到哪里就把哪里的草吃光,把沙子带到哪里,可是,学院学生弄出来的羊居然同样可以不出笼子,就在笼子里等着吃什么混合饲料!养出来的羊还比一般的羊大,速度也能减少一丢丢,给谁说理去?反正跟着仙师的脚步走就对了!
  当这些种树先锋们排成一排站在领奖台上,鲜艳的大红花把台子下的村民代表们刺激得不要不要的时候,沈晨知道,环境为先这种事情已经成为了整个西域的共识了。
  而他所需要的就是瞄准朝廷,让朝廷一直保存好这种态势下去就可以。幸好民意院针对这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情也发了相关函件和政策,只要当地的官员不是老糊涂,那么就能长时间持续地进行下去。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官员和百姓没有傻乎乎地把所有良田都变成树林,沈晨还让学院的博士带着学生做了一次良田和人口数量之间的比例研究,并且严厉地告诉当地官员,必须严格地遵守这个比例,多少百姓就必须有多少良田,少一亩都不行,而树林则可以在良田之外栽种,谁要是干胡作非为地退耕还林,或者傻乎乎地退林还木,那么,沈晨是要揪着他们的衣领子打脸的!
  到这里,沈晨在西域都护府的事情基本上就结束了,但仅仅只是这么几件事就耗费了他一年多的时间,本想快点到被叫做碎叶城的地方看看尉迟敬德他们的,却还是被绊住了脚步。不过,事情总算是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有一件,就是督促当地官员把铁道落实下来。
  阻碍任何一个地区发展的首要东西,一定是道路,不接受反驳,碎叶城距离安西都护府还有一段距离,两者之间全是沙漠地带,偶尔只有绿洲,其中还包括了难以攀登的黑山。
  为了落实从安西都护府到碎叶城的铁道,李春都亲自来了,这个时候的他早已不是一个需要带着学生到处跑的家伙,而是一个队整个大唐道路体系进行规划的总设计师,而安西都护府到碎叶城的铁道建设能把他炸出来,可见这一条铁道修建之难。
  “天山!昆仑山!磁铁一般寸草不生的黑山!”
  当实地考察过后,李春直接就有一种想死的冲动!
  “难道征服不应该是一个科学家最喜欢的事情吗?”沈晨哈哈大笑,“一旦你征服了这几个地方,你信不信,你的名字能直接被可在功劳簿上!”
  李春没好气地说:“我现在已经上功劳簿了,死后都能成仙,根本不需要再捞什么功劳?”
  “那你的徒子徒孙那么多,他们总是需要的!”
  两人站在大戈壁上,遥遥地看着地平线那一条巨龙一般横亘在天地间的山脉,只觉得天高辽阔,自己则比蚂蚁还要渺小。
  “从沙漠中穿行如何?”程处默提出个想法,“就像长安到安西都护府这样,一边种树一边建设。”
  李春摇摇头,“从长安到安西都护府,沿途更多的是认为破坏,地下的水分是充足的,只需要长时间加以滋润,树木就能活,生态环境也能改变。但是,这里不一样,地下没有水,植被活不了。”
  “山上有水。”沈晨指着山尖尖上尚未化去积雪道,“每年春夏,山里雪水都能流淌下来,形成一片草原,可不可以沿着雪水的脉络进行建设,从而尽可能地避开沙漠,遇到没有地下水的地方,则用人工方式,把山上的雪水引过去,滋润土地,适当的时候再把植被种下去。”
  李春皱紧了眉头不说话,沈晨给他的思路几乎天翻夜谈,可行性在目前为止几乎为零,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沈晨不说话,由着李春思考,人家才是这方面的大拿!
  后世的欧亚大陆桥,也就是欧亚铁路,都能建起来,而且所经之处还有无数的沙漠,那个时候的条件也不见得就真的有多好,关键不是铁路的技术,而是别的方面的技术。
  因此,沈晨决定帮李春一把。
  “我会组建一个专门的团队,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