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朕又不想当皇帝-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着,黑皮子挨家挨户敲门登记发户贴。
  跟之前的木牌有什么区别?
  他们原本不知道。
  但是,有外来的客商帮助他们讲解。
  你们的儿子、孙子以后可以参加科举了!
  欣喜的只是少数,毕竟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能参加科举意味着什么。
  和王府条例废除,正式实行三和令、律,皆由布政司公告。
  一个月后,布政司在放鸟岛建了市舶司,从此以后,凡三和商船往北去,都不需再躲躲藏藏。
  善琦突然来的这一手,令林逸意想不到。
  成立市舶司是他想做,而又没敢做的事情。
  “王爷,这是下官给圣上的折子,请王爷过目。”
  善琦跪在林逸的面前,好像真心求教似得。
  “这是哭穷?”
  林逸随意扫了两眼,便明白了意思。
  给他皇帝老子的折子,总结起来就是三和穷,速速打钱。
  哭穷?
  善琦根据字面理解,大概明白了意思,笑着道,“王爷英明!”
  “这还不够,”
  林逸摇头道,“流民众多,贼匪遍地,还有什么泥石流、疫病,全给加上了。”
  善琦最近的表现愈发令他满意了,他就忍不住多说了两句。
  善琦恭恭敬敬道,“下官明白。”
  林逸好奇的道,“本王还是有一事不明,听你的意思,这海运的好处,满朝文武自然都明白。
  为什么还要费这么大力气,开通运河,走漕运?”
  通过海运从江南运粮到安康城他不香吗?
  善琦道,“我朝立国之时,海船众多,专职漕运。
  路线屡次变更,失事较多。
  后海疆不靖,高皇帝便令片板不得下海,禁下番贸易,渔民捕鱼。
  原有海船皆改为平头船。
  时人曾感慨:片板不许下海,艋艟巨舰反蔽江而来;
  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
  自先帝登基后,宠信宦官,天灾人祸,海禁废弛。
  只是这粮船之水手,河岸之纤夫,集镇之穷黎,藉此为衣食者不啻数百万人!
  漕运势大,尾大不掉!”
  林逸皱着眉头叹气道,“说白了,就是有既得利益者阻挠这海运了。”
  善琦道,“正是如此,因此我三和行海运,眼前自然畅通无阻。”
  林逸笑着道,“那就这么办吧,多置海船,多挣钱。”
  善琦应是,然后从林逸手里接过来折子,刚出大门,便又遇到了那个死鱼脸。
  对着洪应冷哼一声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王爷,那个影子找到了。”
  洪应对着林逸道。
  “影子到底是何人?”
  林逸急忙问。
  洪应道,“不知王爷对大烛镇那个坐轮椅的人可还有印象?”
  “齐鹏。”
  对于这个与自己上辈子同病相怜的人,林逸印象深刻。
  洪应道,“正是他传的消息。”
  林逸笑着道,“原来是他,果然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现在人在哪里?”
  洪应道,“没王爷应允,小的不敢擅专,还在大烛镇。”
  林逸背着手,来回踱步道,“那就下个帖子,请过来吧。”
  从心底里面,他感觉不到齐鹏的一丝恶意。
  何吉祥率领由民兵队改成的千户所官兵,再次出发剿匪。
  林逸看着五万两的账单,摇头叹气。
  洪应禀报,齐鹏来了。
  林逸点点头,让洪应把他请了进来。
  看着坐在轮椅上的消瘦的人,林逸的心一下子又软了。
  都不容易啊!
  “参见和王爷!”
  齐鹏两只手撑在把手上,就要扑到地上。
  “别这么客气了,不是外人。”
  林逸话音未落,洪应已经按住了齐鹏。
  “谢王爷,”齐鹏拱手道,“草民知罪!”
  林逸朝着洪应等人摆摆手,等他们出去后,叹气道,“本王到大烛镇的时候,你就知道本王的身份了?”
  齐鹏笑着点头道,“自然。”
  “说点实在的,别废话一堆,尽扯些没用的,”
  林逸道,“之前是你传给我的消息?”
  “是,”齐鹏苦笑道,“只是没有想到,王爷会这么快查到草民。
  草民佩服!”
  林逸接着问,“你是如何得知这些消息的?”
  齐鹏道,“草民别的本事没有,这消息却比别人灵通一些!”
  林逸冷哼道,“比之廷卫和暗卫呢?”
  齐鹏傲然道,“他们知道的,草民知道,他们不知道的,草民也知道。”
  “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林逸不屑。
  真当自己到处安装了窃听器啊!
  齐鹏笑着道,“王爷说的是。”
  林逸叹口气道,“既然来了,就别走了,谁知道你之后会不会把本王的消息卖出去换钱?”
  齐鹏赶忙道,“不敢!”
  林逸道,“留在本王身边,本王更有安全感。”
  齐鹏道,“恭敬不如从命!多谢王爷厚爱。”
  林逸不解,被自己幽禁,怎么好像还挺高兴地样子?
  难道因为坐轮椅时间长了,有了心理疾病?


第94章、不想做好人
  林逸冷哼道,“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你不妨告诉本王,善琦为什么会来三和?”
  这是他一直以来最大的疑惑。
  毕竟善琦乖巧的太不像样了,哪里有一个御史该有的气节?
  他不得不生疑。
  齐鹏道,“太平山救了雍王,其曹家子弟皆在雍王账下效力,善家没法再继续明哲保身。”
  林逸道,“除非是雍王继承大统,不然凭什么能动善家?”
  雍王权势是不小,可是善家一门四举人,一巷九进士,无论是朝中还是地方,亦是根结盘据。
  不是一个亲王说动就能动的。
  齐鹏歪着脖子道,“为什么不能?”
  林逸道,“储君是太子,已经做了三十年,我老子即使是换储君,估计也轮不到雍王。”
  毕竟从二皇子、三皇子,再到他自己,都是不得皇帝老子宠爱的。
  二皇子死了,皇帝只是叹了一口气。
  三皇子在雍州作战重伤,皇帝别说什么行动,就是连句多说的话都没有。也只是说了一句:勉力医治。
  跟阿猫阿狗没区别,死了就死了。
  齐鹏大着胆子慢慢悠悠的端起来了桌子上的茶杯,轻抿一口后笑着道,“王爷,历朝历代,储君登基有几人?”
  林逸皱着眉头回想这个世界的历史,又想想上辈子的中国历史,摇头叹气道,“不多啊。
  你的意思是雍王有很大的机会?”
  两个世界的历史出奇的相似。
  大多数储君最终不但没登上大统,还丢了性命。
  齐鹏笑着道,“雍王坐拥十几万大军,又得朝中将领青睐有加,特别王爷的舅舅,与雍王相交甚笃。
  所以,目前来看,雍王爷的可能性最大。”
  林逸皱着眉头道,“跟本王的舅舅处的好,这倒是没看出来啊。”
  齐鹏道,“王爷不必起疑,每与瓦旦战,雍王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据说,还替袁将军挡过一箭。”
  “这个我也不知道。”林逸看了一眼齐鹏,“你是如何得知的?”
  齐鹏放下茶杯,拱手道,“王爷,这些在朝中是不算秘密的秘密。”
  林逸接着道,“太平山得雍王另眼相看,可是他善家倒是没必要来捧本王的臭脚。
  四皇子晋王,七皇子南陵王,永安王不行吗?
  非到老子这里凑热闹?”
  齐鹏摇头道,“王爷大概是忘了,善琦的亲弟弟善括便是被晋王一党所陷害,落了个身首异处。
  七皇子的外公梅静芝与善家的善锦不睦,两人同为武将,一向水火不容。
  至于十二皇子,圣上喜爱有加,善大人参过他结党私营,十二皇子对善大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林逸没好气的道,“他也参过老子,就不怕我对他除之而后快?”
  齐鹏低着头,良久才抬起头道,“王爷,你是个好人。”
  “……”
  林逸再次愣了。
  他娘的,怎么这么多给他发好人卡!
  做好人有错了?
  他娘的,真不想做好人!
  恨声道,“其他人呢,为什么就一定在本王这一棵树吊死?”
  齐鹏道,“王爷,善家没得选择。
  雍王势大,这个道理草民都懂,朝中大臣自然也都懂,圣上更懂,朝中形势愈发扑朔迷离,善大人也是刚好找个机会逃离是非之地。
  何况,三和与南州最近,亦是他们最后的退路。”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林逸看向他的眼神愈发不善。
  齐鹏毫不在意的道,“王爷,草民是商人,伙计遍布大梁与塞外,当然偶尔能听得不少消息。”
  林逸发狠道,“你要是再不说实话,本王就把你宰了你信不信?”
  齐鹏依然笑着道,“草民这残躯,留在这世上本就无用,王爷请自便。”
  这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真令林逸没招,无奈道,“那你有没有在本王身边安插眼线?”
  齐鹏道,“王爷身边的洪总管未免太厉害了一些,草民一直都没有办法。”
  “真的没有?”
  林逸死盯着他看。
  “没有。”
  齐鹏很坚定的摇头。
  “行,”林逸很少这样莫名其妙的相信一个人,但是对着他,居然感受到一股真诚,“咱们谈谈伙食费吧,在和王府里你也不好意思白吃白喝吧?”
  齐鹏愣了愣神后,苦笑道,“自然。”
  林逸道,“那就每个月给五千两银子吧,不多吧?”
  “啊……”齐鹏叹气道,“王爷,草民只有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
  “你以后吃的鱼,都是本王亲手钓的,吃的海鲜,都是大船拉过来的,”林逸振振有词的道,“不值这些钱?”
  齐鹏无奈的拱手道,“一切听从王爷安排。”
  “那便好了,”林逸慢慢悠悠的道,“小应子。”
  “王爷。”
  洪应很突兀一下子就出现在了林逸面前。
  “给齐兄弟安排个大房间,每日好吃好喝,不能亏待了。
  还有那个门槛给磨平了,不然齐兄弟进出也不方便。”
  这是林逸最满意洪应的地方,从来不需要大嗓门喊,只要轻微嘀咕两句,人家就能鬼似得,一下子站在他跟前。
  “谢王爷。”
  齐鹏推着木轮车轱辘出了屋子,遇到台阶,孙邑与包奎走过来,帮着小心翼翼的抬了下去。
  新建的布政使司位于西江的南岸。
  四进四出的大宅院,很是阔气。
  但是这里并不得这里居民喜欢,进个门,居然还要通报?
  这是什么规矩?
  哪里像之前的都指挥使司,自己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让他们很是委屈。
  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来。
  建房办房契,开荒办地契,都需要亲自过来。
  特别是那些刚来的流民,对这些东西格外看重,要是没有,晚上都睡不着。
  而且现在要开始纳粮!
  开天辟地以来,三和什么时候纳过粮?
  本地人有心不给,但是那些流民居然交的那么积极!
  把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弄得心有不安。
  真不交?
  可是这是保甲带着黑皮子挨家挨户通知到的。
  不交好像不行吧?
  最后,不少人还是给了。
  好在给的不多,据那些流民说,相对于岳州和南州的每亩八升五合五勺、徭役、加饷、三十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