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迷航一六四二-第4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个菜鸟中的菜鸟,乃至马尼拉分部只是略施小
计就让对方乖乖上了套。这虽然达到了所有人的目的,但过程是在是太无聊了。有时候陈御甚至自己都在想,她这么出sè的间谍,放在这个根本就没有太多谍报意识的年代,真是人生寂寞如雪啊。
“那么,接下来就是外交部的事儿了?”注册会计师申晨挑了挑眉毛,看向安坐在对面,捧着茶杯的邵北。
跟在其后,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对准了邵北。
“看我做什么?”邵北略微皱了皱眉头:“国会已经授权韩旭全权,与西班牙人进行谈判…昨天晚上的传来的消息,别告诉我你们没看。”外交部副部长韩旭此刻身在吕宋,殚精竭虑地跟着自己的合伙人,监督着土著矿工挖矿。而他谋划着的铜矿卡尔特正在草创当中,起码今年是别想出产一块铜链了。现在只能将选取出来的铜矿石装上船,运回中南再进行提炼。
韩旭距离最近,且很有时间,所以理所应当地这个谈判的任务交到了他的头上。看起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可所有人却都有些出乎预料。因为穿越以来,但凡是涉及外交、破冰之类的举动,绝对少不了邵北的身影。
从头一次的巴达维亚之行,到之后的澳门、广州之旅,再到南京、
江户之行,又有哪一次少得了邵北的身影?不但少不了他的身影,很多次的破冰之旅,大多都是其幕后参赞所以才成行。以至于大家伙都形成了思维定式……与西班牙人谈判?类似这样的谈判,怎么少得了邵北?
而现在国会决定让韩旭全权主持谈判……这不符合惯例。
但这只是小节,在看到邵北计sè如常,没有丝毫惋惜之后,大家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方面。
邵北近期的工作很不顺利,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马士英政权对于澳洲支援大西政权的抵触。
清军要入川,将屠刀对准了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在澳洲挑头整合下,促成大西与南明之间暂时xing的统一阵线,一致对清,这符合绝矢多数人的利益。但这并不容易。哪怕现在南明的财政以及武装力量都要受到澳洲的钳制,可在这一问题上,南明的士大夫们抵触心理极大。
虽然掘了老朱家祖坟的不是张献忠,张献忠也没逼得崇祯上吊,可在南明士大夫的心里,张献忠之流不过是流贼而已。堂堂的大明,焉能自降身份与贼共谋?
包括马士英自己,这脑子也转不过弯儿来。老马当初唯唯诺诺答应下来,待转过头来与幕僚一商议,考虑到巨大的阻力,几天之后委婉地表示,四川可是大明的地盘。哪怕现在被张献忠占了大半,可依旧有一部分尚且在南明手里。南明的将领们依旧在与贼进行着抗争,草草估算一番,四川境内的明军拉起来少说也得有十万之数。十万大军啊,好好组织一下,打完张献忠再打满清毫无压力。很显然,一场扬州大捷让南明士大夫的自信心从怯战陡然膨胀起来。
而现今的〖中〗国,对于穿越众来说极其的陌生。所以与张献忠进行联络只能通过南明来进行。选派得力人手去与张献忠联络?这中间依旧得通过南明。若没了南明的协助,使者能不能活着入川都是两说。
再加上巴蜀消息闭塞,根本就不清楚澳洲之威,只闻听南明于扬州城下重挫清军,其余各种详由根本就不清楚。只是隐约地听说此番大捷有海外番邦助兵些许……这也与南明士大夫们的心理有关。好不容易打了一场翻身仗,自然是尽可能地往自己脸上贴金,吃饱了撑的才替澳洲人做宣传呢。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与大西政权进行的接触并不顺利。澳洲派出的特使与其说是特使莫不如说是商人,只是热衷于销售军火。
对此,张献忠方面反映冷淡。以至于此次破冰之旅给人的感觉如同热脸贴了冷屁股,说不出的别扭。
新近成立的大明发改委同样不顺利。身处末代王朝,大明上下的弊端催生的社会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加上天灾**的,这才造成了明末之乱,以及鞋子窃据中原。土地兼并、冗员冗兵,臃肿而滞后的官僚体系,糟糕的财政状况。等等等等,千头万绪的,一时之间让小伙子们不知如何着手。
更为主要的是,这些弊端想要改革,每每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老话重提,民国之前,封建政权只管理到县城,再往下完全就是士绅、
宗族的天下,哪怕是朝廷都没法轻易的插手。
这种情况之下,首要的难题就是保侄弘光政权。所以大明发改委将改革的目标头一个就瞄准了军队……就如同马士英设想的一样,大规模的组建新军——不论是澳式军队还是武毅军。只要保证军队的稳定,政权就不会旁落,其他的事儿都好说。
可军队改革又谈何容易?
“马士英怎么说?”肖白图问道。
“还能怎么说?”史文博擞撇嘴:“不能操之过急。老马是怕下了猛药,会ji起兵变。”
史文博的话,让众人沉默下来。
老马的担心绝对不是多余的。身处乱世,从来就不缺乏野心家。
听闻要裁撤卫所,各地的卫所官兵群情ji奋。各种真的假的留言纷扰而至,今儿个说某个总兵要清君侧,明儿个说某位王爷要自立山头。
担心丢了饭碗的将领撺掇着手下的兵丁,三五日就是一闹。搞得马士英焦头烂额,狼狈不堪。
“还是按照既定计划维皱着眉头说道:“只拿马士英能控制的两江区域做试点。先建立起五支武毅军,等武毅军扩编之后形成战斗力,再用势威压四方。慢慢推行改革。”
“难道还要继续给那些废物发军饷?”史文博显然不同意这一结果。那会继续给南明政府担上巨大的负担,继而进一步让南明的财政状况恶化。没准还会造成南明破产……这不符合澳洲的利益。
史文博的话说完,旁边的申晨不屑地轻笑了一声。
“丰总有更好的办法?”
“谈不上。”申晨慢慢地放下了茶杯:“继续真担旧时军队的军饷,虽然会给南明增加负担,可这样起码可以保证南明的统一。如果不负担,………”
史文博摇了摇头:“没法负担。我们现在需要一个摆脱旧式军队负担的主意。”
“那还不简单?完全可以借鉴两百多年后清朝的做法。”申晨轻笑着,目光扫过对面人等,说:“地方自主征收厘金。”!。
………………………………
484 画了个圈
厘金这东西起源于清朝。可清朝立国之初是没有的,偌大的疆域,基数庞大的人口,加上番薯、玉米之类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客官上稳定了清朝统治的同时,也增加了橡朝的税赋收入。所以一开始清朝根本就不需要厘金这东西。等到了太平天国年间,全国烽烟四起,漕运中断,八旗兵丁不堪一战,只能依靠民间的地主武装。
可即便如此,国库空虚之下,也没法拨款给剿灭太平天国的练勇地主武装。怎么办?而且老百姓早已不堪盘录,稍有差池必然会逼得老百姓倒向太平天国,或者干脆揭竿而起。而单纯的指望各地乡梓士绅们的募捐也不是长久之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先是有人带了头,在江北大营的管辖区域内设置关卡,征收厘金。
所谓的厘金,意思就是百抽一。到了后来各地纷纷效仿,所抽取的税赋也不仅仅是百分之一,最高的能达到百分之二十。这等于是清朝将税赋的重点从农业税转为商业税。
不可否认的是,正是靠着厘金所收取的税赋,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才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拉起了湘军、淮军,继而覆灭了太平天国这场声势浩大、绵延持久的大起义。可这东西实在是一把双刃剑,的确可以解决各地军队的粮饷问题,节省大笔的开支。可弊端是等于将财政权下拨给了地方。地方有了自主权,那些领着地方政府饷银的军队怎么还老老实实听〖中〗央政府的?这年头可没什么爱国主义当兵吃粮,谁给银子自然给谁卖命,有奶就是娘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一旦厘金制度推行起来,就等于将大明推向了另一个深渊。长此以往,也许要不了多少年南明内部就得出现军阙割据,名义上听从弘光政权内里听调不听宣,阳奉yin违。
而申晨出具了一份令人咋舌的数据表格,如果不推行厘金,那么南明政府每年至少会背负上一千二百多万两白银的负担。
当然,她所说的负担不仅仅包含着军队。还包含着各地官府、藩王、衙门之类的总经费。
两难啊。身处南京的穿越众为申晨的不负责奇想争执不休看样子短期之内是别想有结果了。相应的,马士英的裁撤军队计划也停滞下来。
与此同时,上海县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扬州战役五月底底定,六月中旬的时候,周毅等一帮子合伙买下上海开发权的穿越众火急火燎的就赶来了。跟随着补给舰队,不但带来了大批的粮食,还带来了大量的建材、工具。
陆军的傅白尘正为将近十万的吃货纠结着呢,生怕一不小心这帮子战俘就把陆军家底给吃光了。听闻周毅到了,立马一封电报催过去,径着周毅赶紧把这帮吃货领走。
于是乎近十万的战俘在陆军的押送下,昼夜赶路到了上海。周毅这小子为了买下上海的开发权,几乎搭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底。交割的时候亲自督促着,就搬了把椅子坐在现场,挨个俘虏过上一遍。原本是孔武有力的,到了他这儿就变成瘦弱无力。每每陆军的军官有异议,这家伙就会诉苦一番。
“兄弟我也不容易啊欠着银行的贷款,那钱可都是长tui的。
一个月小两百万!再不节省点,回头就得破产……我知道你们陆军也不容易。这些个吃货没少浪费陆军粮食。这样,再让让。这些家伙吃了多少粮食回头我都给补上,双倍补上!”
好嘛。人家陆军huā着超过三两银子一石的高价买粮食给这些吃货。回过头来周毅这小子用六分银子一石的粮食还回去……里外里这小子省了起码二两银子。
足足磨了快一个礼拜,这俘虏转劳力的交割才彻底完事儿。前头一交割完毕,后脚从补给船上卸下来无数的建材、工具。
那些建材之类的比较新奇,俘虏们一时间分辨不出好坏也就罢了,那到手的工具可都是实实在在的。铁镝、铁楸、铁钳子、铁锤……全是铁的,连柄都是铁的!
这也没办法。中南局限在澳洲西北,周遭的树林本就不丰富。而且丛林里多数的树木都不适合做建材。与之相对应的是,铁矿极其丰富。哪怕因着修铁路的缘故大量的消耗着钢铁,比起来铁依旧比木头便宜。这年头不比后世,海运风险大不说,海船载重能力也低下。
总得来说就是成本过高。像木头之类的哪怕是从巴达维亚运载过来,到了中南这价钱也得涨上不少。算算还没有铁器便宜。
原本周毅打算着定做出来这批工具,在南明再雇佣木匠做把手。
可实在过于浪费时间,于是乎这家伙干脆就定做了这么一批纯铁的工具。起码这么搞出来的工具耐用不是?殊不知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