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迷航一六四二-第4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郑家经济窘迫的不止是收入的锐减,这几个月来,郑家的支出正呈几何级数上涨着。根据郑家与澳洲的协议,郑芝龙团伙将会把大本营逐渐从福建搬迁到钦州湾…没错,钦州湾,第二批对澳洲开放的港口。那里有一大片属于澳洲租货下来的土地。
然后再以钦州湾为母港,发起对安南的袭击。迁徙无疑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以至于迄今为止相对于郑家那庞大的家产,搬迁到钦州湾的仅仅是一小部分。而亲自制定中南半岛攻略的毒贩子麦克兰显然已经失去了耐心。为了中南半岛计划,黑水公司总计动员了超过两千名雇佣兵其中日裔雇佣兵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租用了十二艘武装商船,抽调了全部的十八艘快艇。
同时为国会订单为抵押,从银行借贷出来大笔的资金,囤积了总量令人咋舌的的货物。这里面既有民生用品,也有让中南半岛的军阀们雀跃不已的各sè冷兵器,还有重量将近一吨的福寿膏……毒贩子就是毒贩子,哪怕其余商品赚取的利润并不低,但这家伙依旧念念不忘自己的贩毒大业。也许在这厮看来,其他的生意都是为了原始积累,或者是保证自身安全,也只有贩毒才是一辈子的事业。
对此国内颇有些争议,认为毒贩子此举会伤害到澳洲人民的健康。有人认为倾销出去的福寿膏,经过反复倒手之后,有极大的可能会流回澳洲:也有人认为这缺乏人道主义精神,指责麦克兰有反人类倾向。当然,抨击之中也有些别样的声音,比如国会议员楚白在公开场合表示,他乐于见到将福寿膏这种“奢侈品,销售到满清。去毒害那帮该死的“主子“阿哥“格格,……,………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麦克兰的脚步,澳洲国会的禁毒发令只针对于澳洲国内,捎带着算上了吕宋与南明。这年头也没有什么世界xing的禁毒组织,澳洲也从没签署过什么法令,所以向中南半岛销售福寿膏虽然备受谴责,但国会却没有正当的理由反对。
话说回来,囤积在马尼拉的物资,每天都要缴纳一定的仓库保管费:租赁的船舶每多一天就要多缴纳一天的租金……资金的迅速消耗让麦克兰不得不焦急起来,所以麦克兰对于郑家的慢吞吞很不满意。
以至于最近麦克兰给郑芝龙去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笺,声称如果郑芝龙继续拖延下去,那麦克兰就会扶持郑彩派系执行中南半岛计划。至于郑芝龙,那就老老实实在福建当他的海商去吧。
毫无疑问,麦克兰的强硬起到了想要的效果,郑芝龙在回信中表达了近期迫切想要发起一场低浓度局部战争的愿望现实的问题摆在那里,搬家的事儿再有半年也够呛能完成。
相信这个节骨眼上,邵北提出租用郑家的船只运输移民,郑芝龙肯定不会反对。一方面会稍稍缓解一下资金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缓和与澳洲之间始终待在冰窟里的关系。
“那中南半岛计划…怎么办?”肖白图皱着眉头问道。作为黑水公司的第三大股东,虽然不担任任何具体职务,也经常无故翘掉公司的股东大会,但肖总依旧很关心公司的业绩。
“麦克兰只是想先打开中南半岛各国的国门,至于战争……那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南半岛实在太大了,而且丛林密布,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吞下。”弈北耐心地解释着。!。
………………………………
524 海权号改装完毕
这片位于中国与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这片区域实在太过广阔了。想要一口气吞掉,几乎就不可能。虽然中南半岛上的那些小破国家武力不怎么样,科技水准跟澳洲比更是天上地下;虽然黑水出动了两千名雇佣兵,郑芝龙手中的si兵加起来能有两万多……但糟糕的地理条件会将种种优势化为乌有。贸然行动很可能会重复来的那个时空老美的错误。
至于打开国门就简单了。葡萄牙、荷兰两个盟友成功的举动为澳洲做出了好榜样。麦克兰只需要指挥着雇佣下来的武装商船挨个港口的武装游行一番,相信猴子们会在巨舰大炮的威胁之下做出最为明智的选择。而后麦克兰就可以从容地倾销囤积的商品,将之换成真金白银,偿还银行贷款,用利润扩充黑水……就如同所有的资本家一样,虽然麦克兰本身是个毒贩子。
史文博耸耸肩,示意这事儿跟他无关。然后将头转向单人沙发上坐着的,正在聚精会神看着一份大明邸报的申晨。挠挠头,终于开口试探着问道:“汇丰银行扩张的怎么样?”
“老样子——”申晨头也不抬地答道:“——人才匮乏,所以银行内部只能自己造血。所以扩张的速度十分缓慢。”
事实上汇丰银行的扩张速度绝对不像申晨说的一样——缓慢。恰恰相反,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汇丰银行从最开始的四家分行,到现在迅速扩展成了十一家。除了广州、福州两家之外,其余的全部都在京畿附近。换句话讲,汇丰银行几乎覆盖了大半个马士英所控制的南明区域。但申晨依旧不满意于如此的归宿,更是对这个时代糟糕的人才储备深恶痛绝。转行做金融家的女会计师,立志要在明年年底,让汇丰银行的网点遍布整个南明政府所控制的区域……最起码要覆盖到府城一级。再然后是洲、县。
并且这段时间申晨并没有闲着,最近她频频拜访南明户部尚九天文学点覆盖的区域由汇丰银行代发俸禄。而她最为主要的工作就是说服南明的户部尚书,汇丰银行印制的‘废纸’,每张的确可以兑换一百枚到一百一十五枚之间的‘弘光通宝’。
可怜的户部尚书转不过弯来,哪怕申晨口绽莲花,用大量的事实证明粮票的信用有多坚ting,可户部尚书只要想到宝钞,脑袋就摇得跟拨浪鼓一般。暗地里,早就认定了申晨这是来空手套白狼来了。
游说了差不多一个礼拜,户部尚书死活不松口。然后申晨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户部尚书就是马士英的狗tui子,自己根本就没什么主意。只要马士英不点头,哪怕说服了户部尚书也是无济于事;只要马士英点头,就算户部尚书再怎么反对也没用。然后从昨天开始,申晨用发改委经济顾问的名义频频拜访大明首辅马士英。她不需要多说什么,只需要证明一百两面额的银票,的确可以从澳洲那里买到价值一百两的军火就可以了。目前看来进展还算不错,唯一的麻烦就是马士英似乎对银行运作很感兴趣,今天早晨更是提出了要派遣部分户部官员去汇丰银行实地参观考察……瞧那意思是打算建立大明自己的银行。
但这只是个小问题。申晨可以有所保留将银行运作的细则传授给大明的官僚们,然后官僚们会在雀跃之后,悲哀地发现他们手头的人才最多能开一家连锁票号或者是典当铺,而绝不是银行。当然,如果南明的官僚们一怒之下派遣大量留学生前往澳洲学习金融,相信国会会因此乐掉大牙。与南明迥异的氛围,超高的薪酬,更多的机会,相信南明的留学生们会在毕业的时候踌躇着究竟是要自我实现,还是回去建设祖国。
“这速度已经很快了。”史文博不无羡慕地说。谁都明白,开银行,尤其是有货币发行权的银行,这就等于买了一台印钞机。从此以后钞票对于银行所有者来说就是一堆数字,一秒钟几十万上下玩儿一样。如果史文博这家伙有能力开银行,那他绝对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分蛋糕。可惜的是,这家伙从前只是一个期货经纪人,偶尔客串一下操盘手,对于银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羡慕之余,史文博又盼着汇丰银行迅速壮大。因为只有银行业发达,他的老本行,期货、股票之类的才有可能在有生之年出现。既然开不成银行,那就在这个时空成为超越索罗斯的金融巨鳄吧。
在史文博意味难名地看着申晨的时候,房门豁然打开。军事顾问章维兴冲冲地走了进来,脸上挂着神秘的微笑:“我有个好消息,大家想要分享么?”
成功地吸引了出了申晨之外所有人的目光之后,章维笑着说:“经过入水测试,海军已经完成了验收。确认海权号改装成功!”
“海权号完成改装了?”肖白图豁地一下站起来,而后长长地出了口气。
屋子内顿时嗡嗡声一片。
“他妈的,这都小一年了,总算完成改装了。”
“王铁锤太宽容了,要是换了我,绝对不会放过游启那家伙。”
“改装成什么样了?哦……还留着桅杆呢?智能控帆改成电动控帆了?怎么不全砍掉?中轴线布局一排三联座炮塔,战列舰谈不上,起码也是战列巡洋舰……”
“火炮呢?别告诉我还是老式的阿姆斯特朗,那玩意太落后了……哦,换成105口径了,还用一体式炮弹……军工那些家伙在搞什么?既然能造克虏伯了,直接上大口径的多好……”
嗡嗡声中,几乎所有的穿越众都笑容满面,相互击掌庆贺。就连一直盯着邸报的申晨都竖起耳朵,听了好半晌。
海权号的改装一直是大家伙所关心的,不论是姑娘们还是小伙子们,几乎每隔几天总会打听一二。不为别的,就因为海权号就是他们在这个时空安全的最大保障。
陆陆续续的问询中,所有人都知道海权号的改装并不是一帆风顺。首先一个说,这年头也没有电焊、氩弧焊、乙炔切割之类的,要想拆除海权号的上层建筑,就得靠工人们一点一点的凿。上层建筑改造了,甲板也得换。海权号从前就是一艘民用船,其甲板自然也是按照民用标准安装的。现在改造成了军舰,上头要安置炮塔,自然得换成更加坚固的甲板。否则没等开几炮呢,甲板塌陷了,搞不好再闹个大爆炸之类的,想想就让人惊恐。
为了炼制合适的甲板钢,厉胜男的钢铁托拉斯不停地试验着,调整着各种原料的配比,炼制出来还要进行压力测试。
甲板需要自己动手,炮台同样如此。那105mm口径的克虏伯火炮,自然有秦炜那帮军工忙活,闹心的是炮台本身。这年头没氩弧焊,总不能浇铸个一体式的炮塔吧?没办法,只能走原始的路线:铆接!
也亏着一帮子搞技术的穿越众在头一年就发现了铆接的重要xing,打造船厂建立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铆接工人。从小件的东西做起,直到今年三月份,总算培养了一批在这个时空出类拔萃的铆工。海权号改装的整个过程,完全成了这些铆接工人的实验过程。
往往是费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铆接了一块,结果一测试,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没办法,之后推倒重来。就是如此,在浪费了无数的钢材之后,铆工们渐入佳境,直到现在才完成海权号的改装。
据说海权号完成改装的时候,好来坞大老板游启豪情冲天地发表了一番讲话,感谢造船厂全体工人之余,紧跟着说,海权号的改装成功,意味着造船厂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可不是什么大话,有了这么一批熟练的铆接工人,好来坞完全可以尝试着造出新型的钢铁船舶,从此告别木头船!
当然,这事儿不可能一触而就。这得看能造出多大的钢铁龙骨,还得看水压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