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十五年-第10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多铎拿了命令,愁眉苦脸,不知道如何是好?
  但踱步考虑很久之后,多铎还是咬牙站住脚步,狠狠说道:“哥哥瞻前顾后,想的太多。汉人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既然带兵出征了,就不能轻易回去!”
  ……
  多铎抗拒多尔衮的命令,继续围困宁远。
  也就在其间,大明京师有喜事传出。
  李淑妃产下一个皇子。
  隆武帝十分高兴,设宴和群臣同乐。
  ……
  沈阳。
  得了多铎的回信,多尔衮气的脸色都青了,多铎太狂妄了,连他的命令都敢违抗。于是,多尔衮下了一封更加严厉的命令,然后交给苏克萨哈:“你亲自去,告诉豫亲王,如果不想再做我爱新觉罗的子孙,如果想要将我大清的基业,葬送在宁远城下,那就不必回来了,否则,令他立刻搬师!”
  “嗻!”
  但这一来一去,就是二十天的时间,加上多铎之前拖延的时间,等于三万建虏兵马在宁远城下,足足多停留了四十天,等到苏克萨哈赶到宁远,将多尔衮的命令交于多铎,多铎不得不撤兵之时,已经是二月末,冰冻的关外大地渐渐消融,隆武四年的春天,踏着急促的脚步,从万千原野,滚滚而来了。
  ……
  见建虏撤兵,黎玉田和马科急忙向朝廷报捷。
  ……
  京师。
  听闻多铎退兵的消息,隆武帝微微可惜,看起来多尔衮的脑子还是很清楚的,他知道,“大清”已经没有和大明对峙的本钱了,或许他们野战还强大,或许锦州义州还能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军屯,但随着大明内部流贼的平息,大明的兵马和钱粮,已经可以全数用在辽东,大明不怕耗费钱粮,“大清”却已经是耗不起,不止是因为从沈阳运输粮草到宁远不便,更因为他们的府库已经空虚,已经支撑不起大军在宁远的长久支出了。一个不慎就可能是大败,因此,多尔衮不得不慎重。
  多铎没有能顶住多尔衮的严令,虽然不情愿,但最后还是撤兵了。
  对大明来说,因为多尔衮的谨慎,迷惑之计没有起到最好的效果,多铎只不过是在宁远城下停留了一个多月,造成的粮草消耗和兵马疲惫有限。
  不过,大明的目的却也已经是达到了。
  原本,多铎攻陷中右所,已经是有功,对建虏的军心士气有所提振,但因为他的固执和不满足,三万建虏白白地在宁远城下受冻了两个月,很多人冻伤,最后却又灰溜溜地退走,这刚刚提起的军心士气,很快就又消泯于无形了。
  论起来,多铎这一趟出征毫无功绩,只是白辛苦一场。
  或者说,这就是一场失败,因为通过此战,大明已经看到了建虏的虚弱。
  “陛下,建虏已经撤兵,对建虏的迷惑之策是否还要继续?”
  “当然要继续。我们要将建虏的注意力集中到锦州,令他们以为,我大明十万将士,即将兵出山海关,攻取锦州,如此就可以为渡海攻击的大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
  三月初。
  大明隆武朝第二次科举,在京师举行,和上一次一样,隆武帝亲自主持最后的殿试,殿试试卷也和上一次一样,增列数学和农业。
  望着紧张答卷的考生,朱慈烺眼有欣慰,经过三年的洗涤,数学和农业之学,已经渐渐为天下士子所接受,在四书五经之外,数学和农业也成为了读书人从小的必学,反对的杂音虽然还存在,但比起三年前,已经是微弱很多了。
  而在《几何原本》和《农政全书》之外,《泰西水法》《同文算指》《测量法义》《化学鉴原》等科学书籍也渐渐在民间在热络起来,因为有传言,未来这些书籍都将成为殿试的题目。
  ——科学的萌芽,正在大明土地上渐渐茁壮,等时间到了,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
  会试之后。
  京师武英殿。
  隆武帝朱慈烺召集军机众臣,对渡海攻击,夺取金州旅顺之战,又一次的进行秘密军议。
  刚刚被隆武帝任命为领兵部侍郎、辽南经略的高斗枢负责主讲。
  ——对于隆武陛下没有用前五省总督陈奇瑜,却用只做过郧阳巡抚的高斗枢为辽南经略,朝堂中是有惊讶以及不同意见的,但隆武帝不多解释,只以一句军机处需要陈爱卿主持就交代过去了。
  但明眼人却能看出,高斗枢虽然只是巡抚,且巡抚的是小城小地郧阳,但他在郧阳保卫战中显出的智谋和战略,却为陛下所器重,相反,陈奇瑜虽然五省总督,并有十几股流贼驱赶、围困,全部赶入车厢峡的大谋略、大统筹,但晚节不保,在大好形势之下竟然利令智昏,轻易答应流贼归顺,放虎出笼,其大局观、决断观,是有相当缺陷的。
  也就是说,陈奇瑜做参谋是极好的,但列土封疆,独当一面,为大军的督抚,却不能让人放心。
  而渡海攻击,不但要攻下金州和旅顺,更要长期坚守,高斗枢坚守郧阳的经验和决断,正可以发挥。
  因此,陛下选择了高斗枢。
  而高斗枢授令之后,即开始忙碌了起来,很快就制定了渡海攻取金州旅顺,继而坚守的计划。
  今日高斗枢首先讲解的就是金州旅顺的地形,以及建虏守军布防情形。
  ——经过连续四年的骚扰,大明对金州旅顺的守军将领。以及海岸周边的地形,已经是非常熟悉,加上高文采的密报,现在大明朝廷对建虏在辽南的兵力部署和守将情况,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
  高斗枢的声音在殿中响起。
  “大明辽东都司,分为两个大区,即辽东和辽西,辽东的中心为沈阳,辽西是广宁。”
  “欲复辽东,必先复广宁。”
  “要复广宁,就必须先拿下辽南,一来,削弱建虏实力,二来可以两面夹击,从西面和南面进攻广宁,令建虏无法自暇。”
  “辽南指的就是复州以南的半岛地带。”
  “辽南三面环海,岛屿众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我大明开国,就在这里设置了旅顺口、金州卫、复州卫、还有大大小小的十几座的驿城,将其和沈阳联为一体。”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攻取策略
  军机处。
  高斗枢的声音回荡。
  “但天启年后,复州金州旅顺逐渐被建虏所窃占。”
  “现在,建虏依然沿这些城池布守。”
  “金州旅顺复州三地中,旅顺为水师港口,南接登莱,西卫京津门户,东联朝鲜,战略地位最为重要,建虏占据旅顺,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随意征伐辽西,如果大明能收复旅顺,就如在建虏腰间插了一把刀,建虏大军再想要随意出击辽西,就得顾忌侧翼安全,不敢肆无忌惮了。”
  “所以,辽南之关键,就在旅顺口。”
  “也因此,建虏在旅顺口驻兵最多。”
  “尤其是去年以来,因为我大明的骚扰,建虏对旅顺口的防务越发重视,增驻了炮台,运送了红夷大炮,去年秋后,多尔衮更是派遣建虏宗室,固山贝子爱新觉罗·尚善到旅顺口坐镇,尚善带了一个镶蓝旗牛录赴任,加上原先驻守旅顺的三个牛录,建虏镶蓝旗在旅顺一共有四个牛录。”
  注:爱新觉罗·尚善(1621年—1678年8月),镶蓝旗,镇国公费扬武之子,舒尔哈齐之孙,建虏宗室。历史上跟随多铎南征,追击李自成,平定河南、江南,多有功绩。
  高斗枢继续:“同时,多尔衮也调整了驻守的汉军旗,命令我大明叛将,汉军旗梅勒章京孟乔芳以为尚善的辅佐,孟乔芳麾下有六个牛录汉军,加上尚善的建虏牛录,合算起来,总兵力三千人,此外随军家眷和汉人包衣,加加总总,旅顺可用之兵,在四千人左右。”
  ……
  朱慈烺静静听,听到孟乔芳的名字,眉毛微微一挑。
  孟乔芳也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名人了,顺治二年出任陕西三边总督。总督陕西近十年,其间,帮助建虏平定各路叛乱,镇压义军,立下了赫赫功勋,算的上是清初的名臣。
  而最初,孟乔芳乃是大明的一个副将,因为得罪了宦官,罢官闲居永平,崇祯二年,己巳之变时,建虏攻陷永平,孟乔芳投降,从此,他就“忠心耿耿”服侍建虏了。
  这个人,是能力的,可惜没有忠义,早早就投虏了。
  ……
  “金州为辽南半岛的咽喉,但是夺下金州,就可以瓮中捉鳖,将旅顺隔绝。
  同时,金州也是一个造船的好地方,因而,建虏在金州也布置有重兵,守将乃我大明的另一个叛将,崇祯十一年降虏,前皮岛总兵沈世奎从子,被建虏僭封为续顺公的沈志祥。”高斗枢道。
  朱慈烺静静听,脑海却是又浮过一些画面……
  沈志祥,辽东辽阳人,皮岛总兵沈世奎的从子,原为明副将,守石城岛。崇祯十年,皮岛被建虏攻克,沈世奎被杀,沈志祥收拢败兵,退回石城岛,以总兵自居,但朝廷不承认,并断绝石城岛的粮草。
  建虏听闻,派人招降。
  沈志祥最初不应。
  但到了崇祯十一年二月,石城诸岛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沈志祥山穷水尽无以为继,只能向建虏请降
  和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投降之后,都被封了王不同,沈志祥只得了一个公。而他手下的兵马也是最少的,历史记载,沈志祥投降之后,驻扎抚顺,崇祯十四年,跟随建虏征锦州。十七年跟随多尔衮入关,追李自成农民军至庆都。顺治三年率部随孔有德征湖广,有战功。后死在湖广。
  前世里,沈志祥一直都在抚顺,这一世怎么会跑金州来呢?
  如果不是高文采的谍报,朱慈烺一时也不会想明白,但现在他心中却是透亮的很。
  ——因为大明连续几年的渡海攻击,连多尔衮深深感受到了辽南的危机,以及没有水师的痛楚,于是他决意建立水师,除了从朝廷强夺船只之外,也计划在辽南造船,而建虏马步人才众多,但水师却是他们的弱点,能主持水师的只有过去的皮岛降将。
  而尚可喜已死,孔有德和耿仲明都操持火器,能重振建虏水师的皮岛旧部,就只剩下一个沈志祥了。
  因此,多尔衮将沈志祥派到了金州,一来驻守,二来令他修建金州船厂,准备修造船只。
  因为历史记载的不多,朱慈烺无法知道沈志祥其人究竟如何?只从他不顾朝廷命令,执意自称总兵,施行总兵权力来看,其人倒是有野心,而从执行对抗朝廷的命令,最后不惜投降建虏看,其人也是非常执拗的。
  孟乔芳和沈志祥都是投降建虏的老人,建虏已经渐渐对他们放心,所以将他们派代辽南来独当一面。
  “沈志祥所率,大约两千人,此外,还有一个镶蓝旗的牛录也在金州,一是督战,二来也是监视沈志祥。”
  “金州之后,就是复州了,复州乃是辽南的门户,建虏派镶蓝旗副都统胡克什守卫,其兵马三千人左右。”
  “加上木场驿、南关岛、得力赢城、石河驿等地有零散的建虏驻守,加加总总,建虏在辽南的驻守兵力,约在一万两千人左右……”
  ……
  众人静听。
  论起来,建虏在辽南的兵马其实并不多,不是建虏不想多布置,实在是他们兵力不足。辽东广阔,地多人少,建虏只能将他们人数有限的八旗精锐主要部署在辽沈腹心之地,沈阳辽阳铁岭抚顺,外加广宁和锦州等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