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十五年-第10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文臣来说,金自点权高位重,在李倧面前最有影响力,但就武将来说,沈器远却是第一,而就态度来说,沈器远一向是属于“尊明”一派的,过去的时候,但有这种议论,沈器远是一定会站出来发表意见的,但最近这两年,感觉沈器远好像是变了很多,参加朝议和军议,很少发表意见,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默默地谨遵王命。
  激烈的争吵中,终于有人问到了实际:“王上,这两万兵马,我朝鲜出还是不出?”
  “你们议吧。”
  李倧毫无主意,撂下一句,垂头丧气的往后殿走了。
  跪在地上的臣子们相互一望,君上让他们商议,但他们敢商议不从吗?虽然他们不想和大明为敌,这几年,大明连续的胜利更是让他们振奋,但面对建虏的威逼,以及世子在沈阳为质的情况,他们却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反抗。
  这兵,还是得出。
  议事结束,沈器远面无表情的走出大殿,从他的表情和神态看,刚才的争吵好像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
  暗夜里,几只信鸽冲天而起。
  ……
  京师。
  乾清宫。
  领锦衣卫指挥使兼军情司主事的李若链正在面见隆武陛下。
  自定王之乱,隆武陛下继位以来,对大明的内外情报系统进行了调整,锦衣卫主内,军情司主外,但军情司的每一个人同时都具有锦衣卫的身份和待遇,也因此,李若链仍然以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统领军情司,主持大明对外的机密谍报。
  至于对内的锦衣卫,现在由司礼监随堂太监李晃负责,但和过去不同的是,李晃在司礼监随堂太监的身份之外,又被隆武帝加上了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
  等于李晃身兼两职,既是主管太监,也是实际的执行者。
  朱慈烺这么做,就是为了加强锦衣卫的效率,李晃成为大明朝历史上第一个太监身份之外又被加了锦衣卫的人。
  一主内,一主外,职责分明,唯一只对大明皇帝负责,他们的去留和选用,在现阶段,依然是大明皇帝的权力。
  但他们收集的内外情报,内阁和军机处却是可以查阅的。司礼监定期会将内外情报,编成绝密文档,为他们的决策做参考。
  今日,李若链急急来见,乃是因为刚刚收到了从辽东和朝鲜传来的紧急情报。
  辽东情报,这一次建虏大举出动,兵力最少六万人,还动用了重炮,而朝鲜国王李倧在建虏的命令下,已经同意出兵两万,和建虏主力左右夹击,帮助建虏攻击辽南。等于这一次建虏围攻辽南的兵马,有八万人之多。
  ……
  朱慈烺听完沉思。
  建虏倾巢出动,并不意外,甚至多尔衮没有亲征,而是令济尔哈朗为徵讨大将军,也都在军机处的预料之内。
  因此,朱慈烺沉思的并不是辽东军情,而是朝鲜的情势。
  原本,照军机处的战略大计划,今年在辽南站稳脚步之后,明年按部就班的展开朝鲜攻略,派兵登陆朝鲜,将朝鲜重新拉回大明阵营,并且派兵驻守,彻底断绝建虏从朝鲜攫取资源之路,也为大明三面合围建虏,困死、穷死建虏的战略,完成最后的一方准备。
  但现在,朝鲜奉令出征,两万兵马,可能是朝鲜能动用的全部兵力了,要知道,萨尔浒之战时,朝鲜奉大明的命令,出兵讨伐建虏,其总兵力也只有一万人多一点,现在却是出了两万兵。
  由此可知,建虏对朝鲜的压迫,已经到了极限,朝鲜君臣对建虏的不满和忍耐,也已经是到了极限。
  如此,攻略朝鲜的计划,说不得可以稍微提前了。
  身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深知朝鲜在辽东战略里的重要性,因此在抚军京营,刚刚成立军情司之时,就令萧汉俊执行朝鲜策略,派遣精干渗透朝鲜,对朝鲜王室和重要大臣进行监视和探查。
  这其中,除了朝鲜国王李倧之外,朝鲜国中有影响力的大臣,亲明派和亲清派的甄别,是军情司工作的重点。
  萧汉俊谋叛之后,李若链接手他的工作,继续推行朝鲜秘密情报的工作。
  经过六七年的不解努力,现在军情司对朝鲜的控制和了解,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朝鲜国中任何情变,军情司第一时间都会得到机密,并且通过商船和飞鸽两种手段,一站一站,向军情司总部迅速汇报。
  ……
  “崔英一现在怎样?”
  朱慈烺看向李若链。
  ——崔英一,就是历史上那一位在甲申之变后,在崇祯灵前大哭,最后自缢于灵前的朝鲜义士。
  朱慈烺知道他忠烈,为太子时,就秘密将他从宁远军中调出,连同他志同道合的几十个朝鲜人,一同派回朝鲜,以为军情司密探,
  “回陛下,现在崔英一表面身份为汉阳奉恩寺的僧人,但实际为我大明和沈器远的秘密联络人,朝鲜密情,都是沈器远通过他,传回我大明的。”李若链道。
  说了崔英一,那就不得不再说说沈器远。
  沈器远,字遂之,本贯朝鲜青松沈氏,朝鲜王朝中期大臣,沈器远早年师从权鞸,历任刑曹佐郎、司宪府持平、同副承旨等职位,在李倧继位中立有大功,亦为李倧所重用,但其实沈器远最初心仪的国王并不是李倧,而是怀恩君李德仁。但因为形势不利,最后不得不拥立李倧。
  丙子胡乱后,朝鲜降清,沈器远认为这“得罪天下”,对李倧的软弱十分不满,于是萌生了推翻李倧、“废昏立明”之意。
  沈器远结交了许多中下级武官,尤其是南汉山城的将士,欲利用这些力量来举事,对外则联络出没朝鲜海域的明朝船只,与明军联手合作,击退清军,帮助明朝恢复辽东。
  崇祯十七年,沈器远准备实施“锄奸”计划。
  只可惜计划尚没有开始,就已经泄露,沈器远和其弟沈器长,连同一些心腹军官全部被抓获。
  因为沈器远位高权重,他的“谋反”,震惊了朝鲜。
  念及沈器远的功劳,李倧最初并不想杀沈器远,但因金自点等亲清派朝臣的反对,不得不下令将其凌迟处死,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执行,同死者众多。
  ——现在已经是隆武四年,公元1648年,真实的历史上,沈器远计划泄露,锄奸失败,已经被处死了,但这一世他却没有死,依然安安稳稳的做他的
  京畿道总戎使兼南汉山城防御使。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军情司早在六年之前,就已经联系上了他,并拿出大明皇太子的亲笔书信。
  沈器远看完大惊,他不明白远在千里之外的大明皇太子殿下何以知道的名字,又何以知道他一直在谋划的事情?
  如此,他何敢不听?
  于是从那时起,沈器远就听从大明皇太子殿下的建议,暂时蛰伏,隐藏锋芒,以待时机。
  这一等,就是数年。
  数年间,沈器远一改过往的性子,变的沉默稳重,朝鲜的军政情况,从水军步兵,一直到每年被建虏勒索的粮草数目,朝中亲清派官员的具体情况,他都一五一十的向大明汇报。
  而随着大明渐渐复苏,尤其是连续击败建虏的数次胜利,都令沈器远振奋不已,他不止一次的在密信中请求大明王师早日登陆朝鲜,他好登高一呼,弃暗投明,重现朝鲜的光耀时刻。
  沈器远掌握汉阳周边兵权,是朱慈烺在朝鲜布置的重要棋子,但使他配合,拿下汉阳,擒获李倧,轻而易举。
  “沈器远说,他已经和林庆业秘密商议,虽然两万朝鲜兵不得不出,但他们有办法令军士们途中逃跑、溃散,绝不为建虏添一兵一箭!”李若链道。
  林庆业,朝鲜军中另一个重要将领。
  林庆业,字英伯,号孤松,本贯朝鲜平泽林氏,是判书林整的后代。1618年,林庆业武科及第。1624年,李适发动叛乱。林庆业镇压有功,成为佥节制使,1627年,建虏南下朝鲜,史称丁卯胡乱,林庆业在江华岛防御。崇祯十年,建虏再次侵入,史称丙子胡乱。林庆业先是据守白马山城抗击建虏,后来率军前往南汉山城救驾,击败一支建虏兵马的袭击,是为朝鲜唯一的一场胜利,
  松锦之战时,林庆业作为朝鲜军的元帅支援建虏。战中,他派遣一名僧侣前往明军,透露建虏的计划。此战之中,朝鲜军没有真正地与明军冲突。
  战后,建虏对林庆业有所怀疑,林庆元被免官。
  不久,建虏得到情报,确定林庆元向明军通风报信之事,于是遣使赴朝鲜,要求朝鲜交出林庆业。
  林庆业逃亡,遁入寺院。
  真实的历史上,林庆业最后会逃往大明,但当他历经重重困难,抵达大明之时,正是甲申之变的发生,崇祯帝已经殉国,林庆业便与明将马腾高并肩作战,后来兵败被俘,在押解回国途中,被金自点所杀……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兵马云集
  ……
  这一世,就在崇祯十六年,林庆业遁入寺院,准备逃亡大明期间,大明军情司就已经联系上了他,为他提供保护,并请他不必离开朝鲜,暂时蛰伏,以待时机——林庆业多年为将,在军中旧部众多,有极强的影响力。
  沈器远和林庆业,一明一暗,是为大明朝在朝鲜军中布下的两颗重要棋子。有他们在,一些亲明的将官可以不动声色的被提拔,反之,一些亲清的将官则会不动声色的被降级。
  大明军队虽然还没有登陆,还没有恢复对朝鲜的宗主国的地位,但对朝鲜军队的控制,却是已经有了一分。
  老实说,以朝鲜军队的战力,即便他们的两万人全部赶到金州,帮助建虏发起攻击,朱慈烺也不觉得能影响到最后的战局。
  不过依然是一个麻烦。
  ……
  “告诉沈器远和林庆业,一切务必小心,以隐藏身份和保存实力为第一,如果不能拒绝,带兵到辽南也无妨。说不得……可以将更大的收获。”朱慈烺道。
  一时间,朱慈烺脑中闪过计划——以朝鲜军为内应,里应外合,击溃建虏。
  但只是一闪,随即他就摇头否定了。
  这计划太冒险,朝鲜军太孱弱,一个不慎,说不定就是败仗,金州旅顺的大好局面就会丧失,倒不如稳扎稳打。
  “是。”
  李若链道。
  接着,李若链又禀报了建虏境内的一些情报。
  豪格的地位已经彻底坠落,不但被长期禁足,而且原本的肃亲王,也被降为了肃郡王,不过豪格依然是正蓝旗的旗主——他的旗主身份是黄太吉赐予的,等于他的私产,除非是他谋反,否则谁也剥夺不了。
  豪格一系的官员和将领都被严厉打击,整个朝堂被多尔衮控制的牢牢。
  多尔衮的挑战,不在内部权力,而在军事和经济。
  军事上,建虏连吃败仗,军武不振,经济方面,在大明连续数年的封锁之下,建虏境内粮食棉布的价钱一年涨过一年,今年沈阳一石米的官价,已经达到了三两银子,但出三两银子是买不到一石粮食的,因为那是多尔衮制定的官价,属于有价无市,粮米空空,要想真正从黑市买到粮食,一石最少得五两,甚至是六两银子。
  而五年之前,在建虏连连取胜、可以随意劫掠大明、物资充沛的时候,沈阳的粮价才一两银子多一点。
  现在足足涨了四倍多。
  相反,在推行玉米马铃薯番薯的全面种植之后,大明的粮价却是逐步降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