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十五年-第10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分的兵马移到金州城内,以躲避严寒,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忽然出现,定能拿下北岭!一旦拿下北岭,金州唾手可得,高斗枢的主力兵马又在外,回援不及,我们顺势拿下旅顺,也不过是一场恶战的事。”洪承畴道。
  济尔哈朗眼珠子发亮,拍案而起:“先生妙计,就这么做!”
  ……
  京师。
  乾清殿。
  隆武帝眉头紧皱,在座前来回踱步。
  他身后的御案上,放着的并不是朝鲜李倧的求援信,而是军情司朝鲜分司发来的急报。
  ——朝鲜王李倧决意反正,重归大明,已经开始着手清除朝中的亲清派,并加强鸭绿江边境防守了。
  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只可惜来的时间不是太恰当。
  虽然在这之前,军情司一直都在努力,收集情报,说服朝鲜上下官员,劝他们重归大明,但此时此刻,却不是反正的最佳时机,原因很简单,辽南战役尚没有结束,大明尚没有给建虏的主力造成重大损失,此时朝鲜人忽然反正,如果建虏主力抛下辽南,忽然转向朝鲜,那局面就无法控制了。
  朝鲜人根本不是建虏的对手,天寒地冻,水师难行的情况下,大明也难以对朝鲜提供有力的支援。
  一旦朝鲜被建虏彻底清算,国中的尊明派大臣被屠戮,朝鲜重归大明的良好局面,就等于是变成了建虏人肆意报复的屠宰场。
  那样的场景,是朱慈烺所不愿意见到的。
  而朝鲜国内有远见者也看到了这一点。
  因此,最开始的时候,京畿道总戎使兼南汉山城防御使沈器远力劝李倧,认为应该再隐忍一段时间,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和大明联络妥当,大明水师船舰载着大明兵马,抵达朝鲜海岸之后,再竖起正旗也不迟。
  但李倧不听,他恐惧建虏即将到来的责罚,担心自己过不了这一个年,又说现在建虏主力都在辽南,建虏国中空虚,正是反正的最佳时机!
  沈器远劝不住,身为臣子,他只能领命遵从,并开始进行准备。
  沈器远将消息告知崔英一。
  崔英一急忙飞鸽传书,将这个重要的情报回报总部。
  现在,这封急报,就摆在隆武帝的御案上。
  看完急报,隆武帝朱慈烺忍不住忧虑、沉思了起来。
  朝鲜反正,重新归于大明,断绝和建虏的往来,完成对建虏的合围,这是他继位以来,一直在努力策划并想到达成的,但此时此刻,朝鲜李倧忽然反正,却是令他有点措手不及。
  虽然建虏主力都在辽南,此时此刻,建虏能调往朝鲜,征讨朝鲜的兵马一定不会多,但朝鲜兵一向孱弱,即便他们是本土做战,从崔英一的急报看,从李倧、沈器远一直到中下层官员和将领,也都下了决心,坚定的想要重归大明,但决心和战力是两码事,就历史来看,即便建虏只是派出少量精锐,朝鲜人怕也是挡不住的。
  李倧,这个朝鲜国王虽然在朝鲜历史上有仁祖的谥号,但就其行事和主政来说,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智慧,经常冲动,朝令夕改,反复无常。
  这一次不顾沈器远的反对,提前反正,就是一个明例。
  当然了,李倧也是有所倚仗的,他的倚仗就是大明,他知道,大明不会不管他。
  李倧的求援使者已经坐船秘密离开朝鲜,携带他的书信,往辽南、秦皇岛而来,往大明求救来了。
  注:朝鲜半岛有几处传统的不冻港,比如罗津先锋雄尚等地,但都比较小,难以停泊大船,此外还有几个半冻港,如仁川釜山,所以冬季出航并非完全不可能。
  只是,事情突发,辽南正在激战,大明如何抽兵去救援朝鲜?
  如果不救援,只靠朝鲜人自己,九成以上会重蹈崇祯十年的覆辙,被建虏切瓜砍菜,打的稀里哗啦,从此心胆俱丧,跪在建虏面前,再不敢抬头。朝鲜局势就会大坏……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高斗枢的决断
  ……
  更严重的是,多尔衮不是黄太吉,黄太吉当年抱持怀柔之心,虽然破了朝鲜,逼迫朝鲜投降,但对朝鲜那些尊明的臣子,并没有赶尽杀绝,只是令李倧严厉处置,但多尔衮不同,他和黄太吉的性子截然不同,他对朝鲜是不会有什么怀柔之心的,朝鲜既然“反叛”,且建虏粮草正是粮草困难,除了大肆抢劫之外,对于那些“唆使”李倧反正的朝鲜臣子,他是绝对不会客气,一定会斩尽杀绝的。
  一旦这些尊明的臣子,全部被屠戮,朝鲜人胆气丧尽,大明再想要不费兵刃,将朝鲜人重新拉回来就难了。
  不论从平辽大计,还是怜惜那些尊明大臣的至诚之心,大明对朝鲜之变都不能置之不理,必须派出援兵。
  可眼下的情况,援兵从哪里出?
  距离朝鲜最近的,当然就是辽南,从旅顺登船,大海航行,很快就可以抵达朝鲜。
  但辽南正在鏖战,如何出兵?
  另外,朝鲜外海冰封如何,是否能航行大船?
  李倧,给大明出了一个难题。
  算时间,此时此刻,朝鲜使者就算没有到旅顺,怕也是离旅顺不远了,辽南经略高斗枢在见到朝鲜求救国书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判断和选择?
  ……
  “陛下,蒋阁老、倪阁老、李本兵、陈军辅他们都到了。”脚步轻响,田守信报。
  “宣他们进来吧。”
  朱慈烺下了御台,快步进到旁边的花厅,在这里,一个巨大的辽东沙盘地图赫然摆列。辽东的山川河流,连同朝鲜的一些海防离岛,都清楚展现。
  首辅蒋德璟、辅臣倪元璐、兵部尚书李邦华、军机陈奇瑜,刘永袏,方一藻,杨而铭,袁枢等人鱼贯而入。
  ……
  乾清殿。
  按理说,朝鲜崇祯十年背叛大明背离大明仁德,改事化外蛮夷,大明上下应该对朝鲜鄙夷、痛恨才对,但大明群臣极为大度,没有一人提起当年之旧事。
  这大约就是上国、大国的风范吧。
  不唯现在,就是崇祯帝在位,周延儒为首辅之时,面对朝鲜秘密遣使谢罪,崇祯帝也曾经大度的表示,可以理解。群臣对朝鲜也没有过多的指责。
  明亡之后,朝鲜王室在明太祖、明神宗的牌位后,又加了崇祯帝,以感谢三位大明皇帝对朝鲜的恩情。
  ……
  “朝鲜国民将近百万,马步兵亦有数万,如今建虏主力都在辽南,多尔衮即便兴师问罪,能派出的兵马也有限,以朝鲜军力应可阻挡一阵,应令李倧死守,待到明年春暖花开,我大明再看情况支援也不迟。”
  “朝鲜兵战力孱弱,军武不修,李倧更是瞻前顾后,心意不定,怕是挡不住建虏,还是应该早做准备,派出援兵!”
  “援兵从哪?辽南吗?高经略正和济尔哈朗苦战,怕是难以派兵。”
  “可令山东总兵尤世威,登莱总兵黄蜚领兵支援朝鲜。”
  “登州外海冰封,运兵船无法出海。要想解封,最少还得四十天,算上运兵的时间,山东登莱兵要登陆朝鲜,差不多得六十余天,但李倧能坚持六十天吗?”
  “如果李倧连六十天也坚持不住,那也没有救的必要了。”
  ……
  众臣商议,最后定下了山东兵和登莱兵支援朝鲜的决定。
  ——并不是不知道辽南距离朝鲜最近,也不是不知道,山东兵和登莱兵的战力远远不如辽南驻兵,但辽南正在鏖战,这个时候,谁也不敢提出从辽南抽兵,一旦抽兵了,辽南最后战败失守,这太大的责任,可不是谁都能承担的。
  朱慈烺却不说话,只是皱眉沉思,
  众臣的顾忌,他清楚的很,救援朝鲜最合适、也最得力的队伍在哪里?他也同样清楚,只是他不能做出这个决定,因为他不在现场,不知道辽南的具体情况,不能妄下决定。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作为皇帝,坐镇京师,面对千里之外的战事,还是由在地督抚决定吧。
  “传旨,加高斗枢朝鲜事务大臣,辽南之外,亦督朝鲜之事!”
  “令山东总兵尤世威、登莱总兵黄蜚暂归高斗枢节制,准备救援朝鲜!”
  “今日议事记录,以及军机处制定的朝鲜计划,六百里加急,从秦皇岛派船,急速传与高斗枢。”
  ……
  辽南。
  金州。
  北岭之上,大明军旗飘扬,北岭之下以及整个金州以北,建虏营帐层层叠叠,填满了整个山野,今冬的第一场大雪落下之后,银装素裹,寒气逼人,建虏进攻的步伐好像也被冻住了,一连两三日,建虏一点动静都没有,除了军中定时升起的炊烟,表明建虏大军依然存在,对面不是空营之外,其他的,再没有任何的声响和异动。
  但明军不敢大意,不论北岭还是金州城中的守军,所有人都是提高警惕,从高斗枢周遇吉到阎应元,每日都是认真巡查,以备建虏下一次的猛攻。
  下午时分,留守旅顺的副总兵庄子固,派人护送三名朝鲜使者来到了金州。
  他们声称,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见大明辽南经略高斗枢高大人。
  虽然朝鲜已经背叛大明,倒向建虏,但和大明的秘密联系始终没有断绝,每年都会秘密派遣使者来到大明,请求大明出兵帮助他们退贼,身为大明重臣,又是前任军辅,高斗枢对这些情况自然是心知肚明的,这一次,朝鲜兵马并没有赶到,而是半道溃散,虽然是军情司暗中策划鼓动的结果,但朝鲜士兵默契自知的配合,亦是重要原因之一。
  “当年降事清虏,乃迫不得已而为之,我国上下深以为耻,王上夙夜哭泣。”
  “然朝鲜国小而民弱,抗虏雪耻,独木难支,虽有心但却无力。”
  “如今建虏大军集于辽南,沈阳空虚,正是千载难逢之机,我家王上愿竖起义旗,重归大明,出兵攻打镇江堡,以为王师策!”
  “然兵力有限,为保成功,恳请高大人发兵相助!”
  见到高斗枢之后,三个朝鲜使者长辑不起,脸有泪色。
  三人都是朝鲜高官,亦都是有明的尊明派,李倧派他们求援,倒也显出诚意。
  在外人看来,朝鲜反正,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高斗枢应该欣喜若狂,
  但实际高斗枢眼中一点喜色都没有,相反,他的脸色刷的一下就沉了下来。
  ——不是因为朝鲜人自己往脸上贴金,把讨要援兵,说成是要出兵攻打鸭绿江边的建虏要塞镇江堡,而是因为朝鲜人此时反正,打乱了军机处和他之前制定的计划。
  不论复辽还是灭虏,军机处都有详细的战略并且按部就班的执行,其中,攻取辽南,站稳脚跟是为辽南朝鲜战略的第一步,只有在辽南站稳了,才会执行下一步的朝鲜战略。
  但现在,辽南战事尚未结束,朝鲜议题却是自己跳出来了。
  两条战略交织着在一起,难度大大增加。
  常理推断,现在建虏主力都在辽南,多尔衮即便暴怒讨伐,能派出的兵马也是有限,如果朝鲜人有信心有实力,应该可以抵挡,但朝鲜君臣却是迫不得己的派出求救使者,由此可知,朝鲜人心虚的很。
  “三位一路乘船,不知海面情况如何?”高斗枢问。
  大的战略之外,他对海情也极为关注。
  三个朝鲜使者回答。
  虽然是冬季,但外海航行是没有问题,只不过沿岸的近海,不论大明还是朝鲜,大部分都已经冰冻,只有几处比较特殊的地点,因为受暖流的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