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十五年-第1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多铎被说动,多铎有救,自己有救,范文程激动的跳了起来,叫道:“快,快保护王爷离开!”
多铎上马,建虏白甲兵和披甲兵团团围护。
“王爷,我呢?”
一个惊惶的声音忽然响起。
却是朝鲜王李倧。
他站在王车上,惊恐的看着多铎。
——形势如此,他的王位怕是保不住了,而按照朝鲜的传统,失去王位的君主,最后只有一个下场,他和他的子嗣,都得死。但李倧更怕的是,在兵荒马乱之中,对他不满,早就想要废了他的那些有异心的臣子,会趁机杀了他,所以他惊恐的想要寻求保护。
多铎冷冷扫了李倧一眼,什么也没有说,但他嘴角的耻笑,却已经是说明了一切。
不理会李倧哀求的目光,多铎拨转马头,狠狠在马臀上抽了一鞭。
建虏白甲兵披甲兵全部上马,护卫着多铎范文程等人急急离开。
“呜……”
李倧绝望的跌坐在王车里,大哭了出来。
……
建虏白甲兵护卫着多铎离开,整个建虏更是无法抑制,汉军旗的士兵豕突狼奔,只为找寻生路,很多眼见不能逃的士兵纷纷扔了兵器,跪地投降。如浪潮一般,原本好像是势均力敌的对阵,但瞬间之间就变成了一边倒的屠宰场。
“杀虏!”
一直在观察形势的朝鲜京畿道兵马指挥使郑蘅终于是下定了决心,他举起长剑,将目标指向了正在溃败中的汉军旗和逃跑的建虏兵。
“杀~~”
朝鲜兵齐声高喊,向汉军旗和建虏残兵冲去。
而郑蘅本人则带着亲卫,急急奔向李倧的王车。
“活捉多铎~~”
而此时,明军的口号也已经是变了,在击破汉军旗之后,明军主力向朝鲜李倧的王车和多铎的大纛,快速卷进,但可惜的是,在这之前,多铎就已经在白甲兵的护卫下,仓皇逃走了,只剩下朝鲜王李倧呆若木鸡的坐在车上,禁卫营大将
具仁垕带着几十个武襄卫护卫在车边,此外还有大一群惊魂不定、惶恐不安的朝鲜臣子。
“休得惊动我王!”
当见到林庆业沈器长带着大明兵马四面而来,将他们围在中间时,朝鲜臣子都挡在王车之前,一副胆敢冒犯我王,我与你血战到底的样子。
虽然对李倧的极度不满,但林庆业和沈器长还是下马跪拜:“臣等护驾来迟,罪该万死。”
跪罢,沈器长抬头大哭了出来:“我哥哥何罪?王上为何要将他斩首?”
李倧无言以对。
听到沈器长大哭,同为亲清派的群臣都是尴尬和惭愧,随即,他们就又激动了起来,或者说,他们想到了自清的办法,于是,他们的目光都看向了降清的始作俑者,也就是“首辅”金自点。
金自点原本是想要跑的,但被具仁垕逼了回来。
“都是金自点蛊惑,致使我朝鲜变成现在,臣请杀金自点!”一臣站了出来。
“臣附议。”
“不杀金自点,不足以谢天下!”
“请杀金自点!”
一半的臣子都跪下了。
战争还没有结束,周边依然喊杀不断,但这厢就已经开始杀气腾腾的清算和推卸责任了,如果是大明隆武帝,或者是天启帝崇祯帝在场,见到此情此景,一定会感叹,如果论党争,论到对政敌的无情和凶狠,朝鲜小朝廷恐怕还在大明朝廷之上。
金自点满身冷汗,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已经是不能言。
沈器长跳起来,指着金自点:“金贼,你也有今日,来啊,与我拿下!”
立刻,沈器长的几个亲兵冲上去,将金自点绑了起来。
如果是正常情况,没有李倧的命令,谁也不敢在他面前妄动,何况还是绑缚当朝的“首辅”?
即便是拿下,也应该是具仁垕指挥的禁卫营。
但此时此刻,沈器长为兄报仇,已经是不管不顾,他身边的亲卫也都是沈家的家丁,卫护沈家,为沈家家长报仇是他们职责,因此听到沈器长的命令,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将金自点按倒在地,很快就绑缚了起来。
群臣都看向李倧。
李倧没有说话。
群臣相互一看,也都默然了。
所有人都知道,王的威势,在金自点被绑缚的这一刻,已经是荡然无存了……
多铎是此次战役的主要目标,当见到多铎大纛摇动,向后逃走时,周遇吉立刻命令全军追击,一定要抓获或者是斩杀多铎,以竞全功,所以,大明骑兵滚滚而出,顺着多铎逃走的方向,连续猛追,而大明步兵则清理战场,剿灭少数的顽抗者。
此时天色已经大黑,各处火把都点了起来,暗夜里,追击、围剿和接受投降,同步进行。
一直到天亮,整个作战才算是完全结束。
虽然明军骑兵拼力追击,但因为建虏披甲兵不顾一切的断后,最终还是让多铎逃走了。
汉军旗都统孙定辽和其子孙登高,在乱军之中想要掩藏逃走,被明军捉获。
“罪将孙定辽愿降!”
孙定辽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和他们父子同时被捉的,还有五六个汉军旗的中层将领,等于跟随多铎入朝鲜的汉军旗中高层将领不是死于军中,就是被大明生擒,从抚顺到镇江堡的汉军旗精锐为之一空。
此战,除了两千汉军旗全军覆没,事后打扫战场,建虏精锐白甲和披甲兵的尸体,也将近千人,算一算,侥幸跟随多铎逃走的,不过百十骑。
注:隆武帝改革军制,军功不再以首级为第一考量,只以实际的战役和具体影响为准,因此,割取首级已经不再是必须。
唯一可惜的是,被多铎侥幸逃走了,不过此战依然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报经略大人,我部登陆朝鲜,在仁川港以北三十里,大败建虏朝鲜联军,杀敌四千,多铎侥幸逃走,朝鲜王李倧为我军所获,斩镶白旗固山额真,伊尔根觉罗·阿山,生擒孙定辽等多名大明叛将,下一步如何,请经略指示!”
……
京师。
乾清殿。
此时已经是隆武五年的正月初五,原本应该是一年之中,最喜欢的一段时间,但从腊月二十三到今日,宫中却没有太多的喜庆,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隆武陛下正在为辽南战局而忧心,虽然陛下有圣谕,令宫中和百姓同乐,共过隆武五年的春节,但宫中上下却都自觉的约束,例行的庆典,都比去年小了不少。
这些日子,武英殿乾清宫的灯火,一直亮到深夜,隆武帝有时独自,有时和军机重臣商议到很晚。
直到今日,朝鲜大捷的消息传来。
“哈哈哈哈~~”
隆武帝朱慈烺拿着军报,在殿中畅快大笑:“周遇吉,打的好,打的好啊~~”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金州
……
仁川港之战,虽然在最初的时候,周遇吉并没有意识到多铎会派兵奇袭仁川港,但是当多铎带着建虏和朝鲜联军,浩浩荡荡的离开南汉山城,迎击他们而来之时,周遇吉立刻就有所警觉了,因为此时不是过去,精武营的战力和威名,已经闻名于建虏,多铎更是数次和精武营交手,对精武营的战力最是清楚,多铎虽然高傲,但却也颇会用兵,他应该清楚的知道,以他五千兵马加上貌合神离,战力孱弱的朝鲜军,对战大明七千精锐,并没有多少取胜的把握,还不如守在南汉山城中,凭借坚城疲惫明军,然后再伺机出击,以图取胜。
这中间,虽然有性子高傲,不愿示弱的原因,但说不得多铎是有其他更好的谋划。
周遇吉不敢大意,立刻命令停止前进,召集参谋商议。
这中间,佟定方提出,仁川港是大军的根本,多铎用兵狡诈,怕是有可能会
派兵偷袭仁川港。
也就是说,多铎率领大军当面迎击是假,主力绕道偷袭才是真!
……
有参谋提出异议,说,如果多铎要偷袭仁川港,最佳选择应该是固守南汉山城,待我军疲惫,仁川港又失守,他再大兵出击,方是取胜的最佳选择,现在多铎不守南汉山城,大举迎战我军,不似要偷袭仁川港的套路。
佟定方摇头,说,这正是多铎考虑周到之处。南汉山城中,多是心志不定的朝鲜兵,其中更有我大明的内应,如果建虏骑兵主力出城,但多铎本人却留在城中,不需要太长时间,我军就会得到探报,那一来,他的计划就会落空,第二,坚守城池不是多铎的战术风格,容易令人起疑,同时也会令朝鲜人心不稳,最重要的是,一旦多铎坚守不出,落出拜相,城中朝鲜兵必然会开城,到时就算是偷袭得手,也于事无补了,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说,多铎亲率大军出征,振作士气,捆绑朝鲜大军,做出决战的姿态,才是计策成功的最好保障。
周遇吉听完,深为赞同,于是就令佟定方率领骑兵,秘密屯于仁川港和主力战场之间,但是仁川港有事,立刻支援,如果多铎没有使诈,主力都在战场,那佟定方再率骑兵赶到也不迟。
为了迷惑多铎,周遇吉命令剩下的骑兵多打旗帜,又用辅兵伪装,成功了骗过了多铎。
于是就有了大明骑兵以伊尔根觉罗·阿山没有预料到的速度,忽然杀回了仁川港,击溃建虏骑兵主力,挫败了多铎的计划并保证了战役的完胜。
……
看到军报,隆武帝喜悦的大笑,不唯胜利,更为周遇吉的用兵以及参谋制度的臂助和佟定方的成长。
胜利之后,下一个议题就是后续的处置以及朝鲜王的册立。
朝鲜王李倧,少谋多断,三心二意,朝秦暮楚,因为他的盲动和软弱,差点打乱了大明的朝鲜战略,更造成了朝鲜军民的无谓损伤,这样的人,已经不适合再为朝鲜王了,但后续朝鲜王为谁?大明如何册立?又如何保证朝鲜对大明的忠心,不再发生叛离之事,却仍需要做最后的讨论和确定。
“宣内阁和军机重臣!”朱慈烺道。
……
很快,内阁蒋德璟,李邦华,倪元璐,范景文,袁继咸,军机陈奇瑜,刘永祚,方一藻,杨而铭袁枢等人就到了。
看到朝鲜大捷,众臣都是兴奋,多铎败走,阿汉生擒被斩,朝鲜国中的亲清派官员全部被林庆业关押囚禁——当然了,表面上是奉了李倧的命令。原本被囚禁关押的亲明派官员,重新出狱启用,对这些人来说,短短十几天,宛如是做梦一般,忽然天堂,忽然又地狱,心脏不好的人还真是承受不住了。
亲明派官员被起用后,他们提出的第一个政见,就是请大明王师留在朝鲜,以为朝鲜护——仁川港之战,朝军主力全部丧尽,境内空虚,已经是无兵可用,如果大明退走,不需要多,只需要三千建虏,就可以将朝鲜灭国,因此求大明驻军保护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正中大明的下怀。
或者说,这本就是大明的计划。
周遇吉常驻朝鲜,一来保护朝鲜,二来也是为大明从东路攻击建虏做准备,相信这两个战略目的,无论是哪一个,朝鲜上下都应该是支持的,
军饷从登莱调拨,粮草由朝鲜负责供给。
这个条件,朝鲜人应该会感激涕零的。
另一个关键议题,就是朝鲜王李倧的处置。
仁川港之战后,李倧威信尽失,已经被林庆业、沈器长等人软禁,政令都出自亲明派大臣,但是否废除李倧的王位,朝鲜上下却并没有一致的意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