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十五年-第1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后宫。
  面圣之后,李定国拜见淑妃娘娘,兄妹见面,十分欢喜,而二皇子朱和增也已经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向往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将舅舅当成了偶像,恳求舅舅向父皇进言,令他到军中学习。
  李定国很谨慎:“你还小,到军中还早着呢,多读书吧。”
  ……
  三月。
  云南传来消息。
  缅甸发生了政变。
  ——大明开国之初,在西南边陲一共设了六个宣慰使司,以土司领之,又在云南设置沐国公,形成对云南的有效统御,但随着时间推移,朝廷财力不济,边陲遥远,大明朝廷在西南的影响逐渐减弱。
  万历九年,缅甸王莽应里率兵进攻云南,侵占大明国土,万历十一年,朝廷派刘綎、邓子龙率军出征西南,大败缅军,收复全部失地。
  知晓利害之后,缅甸王向大明臣服,成为大明的藩属。
  虽然大明胜利了,但边境繁杂,粮饷短缺的情况并没有改变多少,其后,辽东战起,大明朝廷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了辽东,对云南边境几乎没有什么管理,加上不满大明朝廷的“改土归流”,很多边境的土司都和缅甸人暗中勾结,人员往来流窜,模糊不清,于是几十年的时间里,孟养、木邦、蛮暮(蛮莫)等三处原本归属大明的土司,渐渐都导向了缅甸。
  崇祯皇帝时,大明焦头烂额,无力顾及云南,直到隆武帝继位,方才对云南边境重视了起来,尤其是辽东平定,马士英率兵进驻云南之后,大明朝廷更有能力和精力管理云南边界了。
  于是,孟养、木邦、蛮暮(蛮莫)三处土司的归属问题被大明摆上了桌面。
  最初,缅甸王莽达百般拖延,但在大明的威压下,最后不得不在两年前,将三处侵占的土司一一归还,并且保证不向泰国兴兵。
  但也因此,莽达得罪了国中的强硬派。
  近日,缅甸国中忽然发生政变,缅甸王的弟弟莽白率兵杀进宫中,逼死了哥哥莽达,自立为缅甸王。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出征缅甸
  ……
  缅甸是大明的藩属国,其王位的更迭需要大明的承认和册封,如此才能算是正式的国王,虽然莽白“杀兄夺位”的一大理由就是莽达割让领土,太过软弱,但是当他夺位成功,成为缅甸王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却也还是火急火鸟的向大明派出使者,希望能得到大明的承认和册封。
  ……
  内阁理藩院立刻召开紧急会议。
  几乎没有过多的讨论,所有人意见一致,不承认。
  为了王位,弟弟杀哥哥乃是大恶,大明不能助长这种恶行,且莽达是被大明正式册封和承认的,莽白杀兄自立,无异是挑战大明的权威,即便莽白是一员猛将,已经控制住了缅甸国内的局势,有兵将支持,有恃无恐,大明也不能应。
  不但不能应,大明还应该发出严厉的诏书,斥责莽白的恶行,要其立刻下位,将王位交给莽达的后人!
  ……
  内阁和理藩院的建议,交到了御前。
  而隆武帝朱慈烺根本没有看,此时,他正站在一副巨大的地图前,望着缅甸的所在,静静沉思。
  ……
  很快,隆武帝的诏书发出,对弑君杀兄的莽白提出严厉斥责。
  大明朝廷的态度清楚而明确。
  见承认无望,莽白立刻派兵截断了边境道路,并在边境地区大举屯兵,作出“你不承认我,但也休想奈何我”的态势,试图强硬对抗。
  ……
  朝堂之上,对于是否对缅甸用兵,上下吵成一团,虽然在不承认莽白、谴责莽白的事情上,朝臣完全一致,但对于出兵缅甸,众人的分歧却是非常严重的,很多人以为,缅甸遥远,瘴气严重,出兵劳民伤财,不值当使用武力,还是应该外交施压为主。
  ——征缅有五难。一是办马难,云南不比北方,历来就少马,按出兵三万计算,战马、驭马需十万匹,虽然马士英在云南早有预备,一直在买马,朝廷也一直在调拨,但直到今日,也只有骡马三万匹,要征讨缅甸,短期之内,还需要再筹集骡马七万匹。
  二是办粮难,按三万兵、十万马、十个月的战事算,就需要粮42万石,而云南当地的存粮不过20万石,缺口很大。
  三是行军难,到现在,云南境内的几条主要道路基本已经修葺完成,官道铺就,可以顺畅行军,但缅甸境内的道路却依然如旧,森林茂密,崎岖难行,河流众多,平常已经是难走,遇上阴雨天气,就将是寸步难行。
  四是转运难,单从永昌运粮到边境,按三夫运米一石算,就需百余万人次,云南全省都得动员。
  五是气候难,水土不适,就历史来看,华夏王朝征伐缅甸,最大的障碍并不是敌方的兵马,而是潮湿瘴气的气候,从诸葛亮征孟获到刘綎、邓子龙率军出征西南,汉军因为病故或因病失去战斗力者比战场死伤多的多。
  如果不解决这五难,征缅怕是难胜。
  ——在这之前,大明前一次的大远征,乃是出征喀尔喀。不过和征讨缅甸的五难相比,征伐喀尔喀,其实只有两难,一个是转运粮草辎重难,另一个是找寻喀尔喀的主力难。
  喀尔喀之战时,为了支援前线粮草,内阁和军机处前后征调了将近二十万的民夫,骡马十万头,越过沙漠,支援前线,前后耗费众多,如果要发动征缅战场,千里转运,各地物资先到四川,然后再由四川运往云南,浩浩荡荡,车马不停,期间的消耗,怕是要超过出征喀尔喀的数倍。
  而征缅的效益,也远不如喀尔喀,平定喀尔喀,大明可以得到战马,统合蒙古各部,解决边境忧患,但征伐缅甸,那样一个不毛之地,却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利益。
  因此,经过激烈的讨论,不赞同出兵的一派,完全占据了上风,他们认为,征缅风险太大、代价太高,缅甸之事,还是应该和平解决、外交施压为主。
  ……
  军机处。
  朝堂还在争论是否出征缅甸,但军机处却已经在制定出征缅甸的军事计划了。
  隆武帝朱慈烺亲临军机处。听取计划。
  ——现在,云贵总督马士英坐镇云南,麾下有黄得功,刘良佐,张名振三将,连同云南在地兵马,一共两万五千人,兵精粮足,火器充沛,所以军机处的计划是,大明兵分两路,马士英领主力大军走北路,出宛顶,直捣阿瓦;偏师出铁壁关,走南路,先南下进取猛密,再北上和主力大军会师,最后共同攻打阿瓦。
  阿瓦,莽白所在,缅甸的国都。
  此外,令暹罗(泰国)出兵夹攻。
  三路齐攻,令缅甸首尾不能相顾。
  为了战役的成功,需要准备可供大军半年使用的军粮和火器弹药,从云南贵州两省召集民夫二十万,征调马、驴、牛八万余为作战、后勤用。并尽可能的调集更多的火炮。
  ……
  听完军机处制定的初步计划之后,朱慈烺静静沉思。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这个作战计划是最佳选择,或者是,已经是绝对高明了,大明两万五千精锐,杀鸡用牛刀,加上泰国的兵马,只要后勤源源不断,缅甸纵有三头六臂,也不是大明的对手。
  莽白,这个猖狂至极,杀兄弑君的狂徒,终将为大明俘获。
  所以,连孙传庭都对这个计划点头了。
  但朱慈烺却不这么认为。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清楚知道,此时的缅甸,是中南半岛战力最强力的一个国家,将泰国按在地上打,历史上,清缅战争一共进入了四次,前三次,清军都败了,第四次打成了平手。军机处制定的计划,看似严谨,但细细研究,差不多就是第三次清缅战争、乾隆征讨缅甸的翻版。
  比起前两次的失败,清军第三次征讨缅甸之时,已经算是非常慎重和考虑周全了,不但由平定新疆的伊犁将军明瑞,升任云贵总督,亲自领兵,而且除了在地兵之外,还有八旗精锐参战,不过最后却依然是败了。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清军自高自傲,从乾隆到下面的领兵将军,都没有真正的将缅甸当成一个对等的敌手,没能做到知己知彼,对缅甸的复杂情况估计不足,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充满了天朝上国对“南荒小夷”的鄙视。
  ……
  比起清朝,现在大明的军机处已经是足够慎重了,第一次制定计划,就选用了比较慎重的清缅战争第三次的计划。
  不过这是不够的。
  “朕以为,这个计划,还是有些过于乐观了,缅甸虽然是小国,但地形复杂,山高泥滑,又久历战争,民风彪悍,最擅长断人粮道,劫人后路,一点都不可小视。”
  “军机处宜再重视。”
  说着,朱慈烺接过指挥杆,指向沙盘地图。
  “朕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和诸位爱卿论。”
  “我军攻击缅甸,可采用一虚一实。”
  “命令马士英带兵前往南段与缅甸接壤的宛顶、普洱处,竖起他的大旗,虚张声势,发布假消息,作出从南段攻击的架势!”
  “有马士英这个云贵总督在,缅甸人必然上当。其主力兵马一定会往南段布防。”
  “此为虚。”
  “而攻击缅甸的主力,则秘密从北段出发,兵分两路,一路从大金沙江上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孟拱、孟养,招降此处的各部土司,壮大实力,另一路由蛮莫地区、老官屯、直取孟密。缅军主力都在南段,第一阶段战略目标,应可轻易完成。”
  “此为实。”
  “同时,除了步兵之外,我军还可动用水师。”
  见众人疑惑,不知道云南何来水师?朱慈烺将手里的指挥官指向了沙盘地图的某处。
  众人都看去。
  陛下所指的,乃是大盈江,蛮莫地区的野牛坝。
  大盈江从云南流出,进入缅甸,成为大金沙江。
  “朕的意思,即刻命令云贵总督马士英,连同工部官员在野牛坝打造战船,调派水兵,水军一旦组成,不但可以运兵,还可以运粮,待时机成熟,水陆并进、夹大金沙江而下,直取木梳、阿瓦!”
  “三路兵马并进,马士英亦从南段进攻,看缅甸人如何抵挡?”
  朱慈烺道。
  “妙!”
  军机次辅陈奇瑜眼睛大亮,首先叫好:“陛下所说,实乃是妙计也!”
  其他臣子,连同孙传庭在内,都是敬佩的行礼。
  朱慈烺微微笑,心中却是惭愧。
  因为他现在所说的,正在清军第四次攻打缅甸的策略,和前三次相比,这一次清军准备更充分,策略更高明,上下都重视,进入缅甸之后,节节胜利,原本是可以一战全功,灭掉缅甸国的,可惜,主帅傅恒不听人劝,固执的非要攻下战略要地老官屯,没有充分利用水师的机动力,绕道攻取阿瓦,以致于师老兵疲,丧失了胜利,最后不得不接受缅甸人的请和。
  这一世,不会了。
  不唯现在的大明军比清军更强大,对缅甸土司的号召力,远胜清军,缅甸却刚刚要崛起,其实力还没有到达乾隆朝的顶峰,自然也就不会是大明的对手,同时的,有了清军的前车之鉴,朱慈烺也会更加小心的派兵遣将。
  马士英虚张声势,吸引缅甸人的注意力,而大明主力的真正统帅,自然非孙传庭不可。
  ……
  制定了计划,确定了胜算之后,朱慈烺召集内阁和六部重臣,宣布自己的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