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崇祯十五年-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襄是宿将,虽然离开军中差不多十年了,但经验犹在,吴三桂就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京营整编完成之后,精武营缺少一名坐镇的营官,朕以为,他做精武营营官最合适,以在他辽东的经验,必能将精武营练成一直精锐之师!你虽是太子,但也要虚心向他学习,切不可以太子之尊,恣意妄为。听清楚没有?”崇祯叮嘱。
  朱慈烺有点目瞪口呆。
  一个提督,一个精武营主将,父皇你这是什么意思?要把我架空吗?
  不,不像。
  看父皇的样子,他真想派能臣帮我。
  可惜这两人都不是能臣,而且一个比一个庸才。
  “怎么?你不愿意?”
  见朱慈烺目光呆呆,崇祯脸上露出不悦之色。
  皇帝金口玉言,事到如今,想要反对也是不行了,只能先答应下来,再想其他办法补救了。
  “儿臣遵旨。”
  朱慈烺苦笑谢恩,又道:“父皇,从明日起儿臣想要专心练兵,早朝恐怕难以兼顾了,特向你请假,等京营整训完成,儿臣再重返朝堂。”
  “准。”
  从乾清宫离开,朱慈烺步行去往坤宁宫,一路愁眉苦脸的想着李国祯和吴襄。
  李国祯纨绔子弟,无用之人,只会夸夸其谈的背兵书,比战国的赵括还不如,胜在长了一副好皮囊,风度翩翩,又能说会道,不止崇祯,朝中有不少人都被忽悠了。历史上,李国祯是崇祯十六年被任命为京营总督的,原本朱慈烺以为李国祯今生不会再有机会了,想不到还家伙还是混进了京营,哎呀,想来也是后悔,上一次和李国祯见面时,李国祯话里话外想要到京营效力,当时如果答应他就好了,随便给他安排一个职务,也胜过他现在担任提督。
  朱慈烺抚军是一把手,李国祯的提督是京营的二把手。两人的位置,分别对应之前的朱纯臣和徐允祯。
  徐允祯能从朱纯臣那里争到一些权力,但李国祯却休想从朱慈烺拿到一点权力。
  虽然无法抵挡对李国祯的任命,但把李国祯架空,朱慈烺还是有办法的。
  吴襄也一样,就算给他精武营营官的位置,但指挥兵将的权力,朱慈烺仍然要紧紧地抓在手里。
  吴氏父子都是民族的罪人,吴襄虽然没有直接做什么,但他在崇祯四年的大凌河战役中畏敌如虎,不战而溃,致使兵备道张春孤军奋战,力竭被俘,从此明军再没有踏足过大凌河。甲申之变前,崇祯请他调吴三桂之兵,他居然说需要一百万两的饷银,甲申之变后投降李自成,还写信劝降吴三桂,要不是有陈圆圆之事和李自成的决策失误,吴三桂说不定真就降了。
  吴襄担任辽东总兵时并没有耀眼的战绩,不论勇武还是谋略,在辽东诸将中都是中下水平,要不是有一个儿子叫吴三桂,谁会知道他是谁?
  这样的人,没什么大主意,也不敢捣乱。
  不要说吴襄,就算吴三桂现在来做这个营官,也得规规矩矩。
  吴襄不足虑,关键是李国祯。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这两人的任命是崇祯自己想的呢,还是别人推荐的?前者还好,如果是后者,那就要小心了。
  进到坤宁宫,朱慈烺向母后叩拜请安。
  周后脸色依然有点冷。
  嘉定伯的事已经过去两三天了,朱慈烺每日早朝之后都会来请安,嬉皮笑脸的向周后赔罪,逗周后开心。
  今日和往日不同,朱慈烺没有笑,他愁眉苦脸,不住的唉声叹气。
  周后问起缘由,他便把想要开古玩店的事说了,周后白他一眼,哼道:“怪不得今天来的这么早,原来又想利用你这个母后!”
  其实周后并不是在生儿子的气,而是怨老爸和两位哥哥不明事理,一点都不知道维护皇家尊严,给朱慈烺脸色,不过是想给朱慈烺一个教训,让他以后不要再这么大胆罢了。
  朱慈烺赶紧跪下:“母后你错怪儿臣了,儿臣只是想要为父皇分忧。”
  “你以为皇店是那么好开的吗?若是让那些外臣知道了,不知道又要生出什么闲言碎语呢。”周后脸色凝重。
  “儿臣一定会小心谨慎。”朱慈烺小声道:“且儿臣经营的是古玩,不碍民生,他们应该没什么好反对的吧?”
  “好了,这事不说了,我问你,长平想要出宫的事,是不是你撺掇的?”周后脸色一沉。
  “没……没有啊。”朱慈烺支支吾吾。
  “还不承认?”周后柳眉倒立:“徐高,藤条!”
  朱慈烺赶紧跪伏在地:“儿臣错了,母后息怒。”
  “知道错了?”
  “知道了。”
  “错在哪?”
  “儿臣看长平每日窝在宫里,闷闷不乐,长时间这么下去,说不定会闷出病来,所以想带她到儿臣的王府看看,儿臣王府原本就是父皇和母后的居住,长平到了儿臣王府一定会开心的,有儿臣的保护和约束,也不会出什么乱子。”朱慈烺回答。
  周后脸色稍霁,放缓声调道:“你即是太子,又是哥哥,却撺掇长平出宫,违反宫里的规矩,还有理了?”
  “儿臣不敢,”朱慈烺道:“儿臣只是觉得,相比于长平的健康,宫里规矩也不是不可通融的。”
  周后哼了一声:“你倒是越说越有理了。事是你挑起来的,也由你来结束吧,徐高,带他去见长平。”
  “殿下,请。”
  太监徐高走过来,向朱慈烺弯身示意。
  朱慈烺心知长平肯定又耍脾气了,母后压不住,所以才要交给他。
  朱慈烺向周后叩拜一下,起身随着徐高来到坤宁宫后的一个小暖阁。
第二百一十一章 首次操练
  长平公主正在桌前抽抽泣泣的练字,睫毛上挂着晶莹的泪珠,眨动间,泪珠滑落而下,滴湿了笔下的墨纸。
  朱慈烺满是怜惜:我这个妹子,为何总是泪水嘤嘤?
  轻轻咳嗽一声。
  长平公主抬头看见朱慈烺,放下笔,欣喜的跳了起来:“太子哥哥,你终于来看我了。”
  朱慈烺看一眼徐高。
  徐高心领神会的退出去了。
  朱慈烺走上前,板着脸:“怎么回事?怎么会失败?”
  长平公主眼睛都哭肿了,咬着唇,一脸委屈:“我想要带定王哥哥一起出宫,没想到被母后发现了……”
  怪不得呢。
  朱慈烺安慰:“好了,别委屈了,擦擦泪,你看你,哭的都快要成一个小泪人了。”取出手帕,递给长平。
  长平公主在脸上乱擦,想到伤心处,又呜呜地哭起来:“经过这一次,母后肯定不会再让我出宫了,可怎么办,怎么办呀……”
  越哭越伤心,最后干脆扔了手帕,伏桌大哭起来。
  朱慈烺笑了,在丫头的耳边小声说道:“我的傻妹妹,你错了,母后一定会让你出宫的,刚才母后找我谈话了,虽然表面上她生气,但其实已经心软了,我估计啊,最多三五天,她就会放你到我王府去玩。”
  “真的?”长平公主停住眼泪,睁大了美目。
  “当然是真的!”朱慈烺信心十足。
  “太好了!”长平公主破涕为笑,两只眼睛笑成了弯月,忽然停住笑,狐疑的看着朱慈烺:“太子哥哥,你可不能骗我哦,不然我就不理你了!”
  朱慈烺伸出小指头:“骗你是小狗……”
  长平公主这才开心的笑了。
  离开坤宁宫之时,朱慈烺心情很好,虽然母后没有直接答应,但他却知道母后一定能说服父皇,古玩店肯定是没问题了,想到即将滚滚而来的银子,忍不住哼起了前世的小曲:“恭喜你发财……”
  “殿下,你唱的是什么呀?奴婢怎么没有听过?”
  田守信笑问。
  朱慈烺哈哈笑。
  从坤宁宫转紫禁城东门而出,正经过乾清宫前的一条便道。
  远远看见一名少监捧着一份文书正疾步向乾清宫奔来。
  朱慈烺心中一动,快步迎上去,大声问:“是军报吗?”
  见是太子,那少监不敢怠慢,停住脚步,躬身,满头大汗的回答:“是辽东军报!”
  李辅明壮烈殉国的消息,传回京师了。
  原本对李辅明颇多攻击,认为李辅明在松山败逃是国之耻辱,应论罪下狱的朝中清流都改变了态度,对李辅明的忠烈大加赞赏,有清流甚至为李辅明而流泪,首辅周延儒亲自为李辅明写祭文,崇祯悲痛不已,下旨赠李辅明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世廕锦衣副千户,赐祭葬,列坛祭祀之。
  “李将军一路走好。”
  朱慈烺在王府为李辅明摆了一个小祭坛,亲自祭拜。
  历史上,李辅明崇祯十六年被任命为援剿总兵。是冬,清军薄宁远,辅明驰援,在前屯与清军交锋,炮杀满洲正白旗雍贵,但寡不敌众,不幸牺牲于阵中,今世因为朱慈烺的穿越,历史发生了一些改变,李辅明将军提前在塔山与建虏血战。
  从塘报来看,李辅明明显是憋了一口气,想要洗刷松山战败的耻辱。
  知耻而后勇,古之良将也不过如此。
  李辅明的牺牲换来了杏山塔山两地军民的安全撤退,虽然建虏一直在后追击,但在佟瀚邦部的阻拦和骚扰之下,两地百姓最终还是安全的进入了宁远城。宁远是坚城,且路途遥远,不是建虏骑兵能攻击的,鄂硕虽然很是不甘,但最后也只能悻悻而退。
  为李辅明将军的牺牲而沉痛,为佟瀚邦将军的英勇而欣慰。
  ……
  朱慈烺急奔城外大校场。
  今日实施操练手册的第一天,万事开头难,一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大校场是成祖朱棣朝就画下的,方圆广阔,可容纳十万人一起操练,昨天上午朱慈烺定了军规之后,贺珍就派了一千人收拾场地,今日出城各营又带了帐篷和操练所需之物,现在的大校场再没有过往的荒凉,隐隐然已经是一处大营寨了。
  四面立起木栅,前后留出一个营门,一个主进一个主出,各有执戈军士把守,两千多个军帐鳞次栉比,中间是训练场,各营军旗、千户旗百户旗在空中迎风招展。
  辰时,上午操练正式开始,第一个项目便是练军姿。
  三万将士以千户为一个单位,在校场上排出三十多个方阵,统一的便服,都系着腰带,就如电影里的武馆人士一样。
  朱慈烺到来时,军姿操练刚刚开始。
  营中不得驰马,朱慈烺在营门前下马,步行迈入营中,向自己的中军帐而去。
  太阳出来了,强烈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大校场,但京营士兵一个个站得笔直,丝毫不敢动弹。因为,执行监督任务的督导官和军官们正手持鞭子来回巡视着,只要看谁稍微有点小动作或站得不规范便会狠狠地抽过去。除了韩琛等六个小太监,朱慈烺还拨了二十名锦衣卫,加上几十个千户,一共有六十多名督导官。
  执行训练监督的督导官一边巡视一边大声地重复着朱慈烺定下的要领:“挺胸收腹,头要正、颈要直、两眼直视前方、手不能动,脚更不能动……”
  第一天练军姿,很多人的姿势还不规范,韩琛等六名小太监来回的巡视,不停的纠正。
  朱慈烺慢步走过,对督导官的工作基本满意。
  进入中军帐。
  贺珍张纯厚马德仁申世泰四营主将前来觐见,朱慈烺先宣布崇祯的圣旨,将各营改名之事告之,四将跪谢皇恩,等四人起身,朱慈烺询问今早五公里越野跑的情况。四将都有点尴尬,连最精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